導讀:「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詩仙李白的一首《長幹行》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兩個成語得以流傳千年,也讓中華門外的長幹裡聞名於世。如今,這裡豎著一男一女兩個孩童的雕像。每每形容起幼年相識、感情純潔的男女,人們便會立刻想到長幹裡。
得意忘形、鳳毛麟角、一往情深……你知道嗎,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源於南京。最近,一則微博引起很多南京人的注意,微博中,除了列出40多個與南京有關的成語,還詳細介紹了它們背後的典故。知道這些故事原來就發生在家門口,不少南京人備感自豪,大呼長知識!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詩仙李白的一首《長幹行》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兩個成語得以流傳千年,也讓中華門外的長幹裡聞名於世。如今,這裡豎著一男一女兩個孩童的雕像。每每形容起幼年相識、感情純潔的男女,人們便會立刻想到長幹裡。
起源於南京的成語還有很多,這則微博中,便列舉了41條,部分成語背後的典故,更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例如,「一往情深」最早跟愛情無關,而是東晉宰相謝安用來形容桓子野對於音樂發自內心深處的熱愛。不僅如此,眾人皆知的成語「畫龍點睛」裡,南朝畫家張僧繇筆下那畫上眼睛便會飛走的龍,便是從烏衣巷的安樂寺騰空而起。而拋出「誰能將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解下來」這個難題的人,便是南唐時期,南京清涼寺的法眼禪師,那位回答出「解鈴還須繫鈴人」的智者也正是寺內的法燈和尚……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成語中,有一半出自東晉時期,而夫子廟附近的烏衣巷則成了熱門地點,鳳毛麟角、大筆如椽、管中窺豹都與此頗有淵源。「其實,源於南京的成語有100多個。」南京學者薛冰表示,南京歷史文化悠久,作為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的首都,文化集中度高,名家輩出,「成語的形成需要時間,只有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並且獲得人們一致同意的才能成為成語。」薛冰介紹,作為六朝古都,南京出了很多傑出人物,「不僅文化人多,有影響力的名人也願意來。」
但南京並不是出產成語最多的城市,「現在小的成語詞典,收錄了3000多條,而大的則有10000多條,與南京有關的佔到100多條,並不算多。」薛冰表示,幾大古都,如西安、洛陽、杭州、北京等,均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與之相關的成語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