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概述竹葉狀灰巖成因

2020-12-06 科學網

 

本報訊 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對竹葉狀灰巖成因進行了概述,認為洩水過程並非源於灰巖礫屑層之下沉積物的液化作用,而是來源於條帶灰巖層中的含黏土礦物沉積物的液化/流化作用。相關成果近期發表於《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及《沉積學》雜誌。

據了解,竹葉狀灰巖廣泛發育於寒武—奧陶系地層中,它們多被解釋為風暴流侵蝕改造已固結灰巖而成。但很多竹葉狀灰巖的礫屑呈豎直狀排列,巖層厚度橫向變化較大,並且漸變為正常沉積層理或其他軟沉積物變形構造。這一特徵很難用風暴流侵蝕改造進行簡單的解釋,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了很多竹葉狀灰巖是在成巖過程早期由軟沉積變形而成的模式。不過,也有一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釋。例如,沉積學家Van Loon等提出這些竹葉狀灰巖是由海底「噴泉」式洩水過程形成的,並認為這些「噴泉」的源泉來自於灰巖礫屑層之下。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助理研究員陳吉濤則提出,洩水過程並非源於灰巖礫屑層之下沉積物的液化作用,而是來源於條帶灰巖層中的含黏土礦物沉積物的液化/流化作用。

此外,陳吉濤還受邀作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合作研究了美國科羅拉多州西部洛磯山脈寒武系發育的獨特軟沉積變形構造。這些巖塊大小為幾釐米至一米多不等。研究發現,這些不規則巖塊與小型同生逆衝斷層及滑坡壁密切共生。根據這些不規則巖塊的形態、尺寸及其共生的逆衝斷層傾角等參數,研究人員估算了古地震級別為大於6.3級。這是目前發現的前第四紀洛磯山脈唯一一次由沉積地層記錄的古地震事件。(柯訊)

《中國科學報》 (2015-05-12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灰巖上長出了烏龜殼?
    寶塔組是我國華南地區分布最廣、巖性最穩定的碳酸鹽地層之一,寶塔灰巖是組內具網紋構造的泥晶灰巖或生物碎屑泥晶灰巖。針對其特殊的龜背形網紋構造,很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說來解釋其成因,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成因模式你最信服哪個。
  • 「崮」的成因是古生代寒武紀灰巖經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
    念想著,有一日,有一日一定要去那些地方,讓那些被無數人讚美過的景致清晰的倒映在我的眸子裡「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紀灰巖經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區經過浸蝕、溶蝕、重力崩塌和風化等多重動力作用,形成了現在外表呈圓形、山頂平展、周圍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漸由陡到緩的崮,多呈駝、帽、桌和雞冠等形態
  • 深埋碳酸鹽巖儲層成因被揭示
    深埋碳酸鹽巖儲層成因被揭示
  • 成因至今是個謎……
    由於這種龜裂紋構造形成極為複雜,它的成因至今眾說紛紜。據陳明華介紹,地質學界自上世紀 80 年代以來,沉積學界開始了對其成因開展大量研究和激烈討論,前人經過大量的調查和研究,陸續提出了多種成因可能:一是乾裂成因,最早期的觀點為張文堂於 1962 年提出,在濱海潮汐環境下,由於地殼的頻繁震蕩而露出水面形成的乾裂成因,有點類似於現在我們的水塘、水田在水幹後形成的裂紋。
  • 溫室效應「幫兇」——灰巖的利用
    溫室效應「幫兇」——灰巖的利用那麼灰巖和溫室效應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除了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碳酸鈣(灰巖)不論是作為生產水泥、石灰的原料還是煉製金屬的熔劑也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由於上千萬年來生物固結的二氧化碳在近百年間的快速開發利用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幅提升才發生了溫室效應。
  • 臺灣峽谷深水重力流地貌成因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揭示了臺灣峽谷內部以及周緣重力流地貌的成因機制,不僅有助於理解深水重力流在世界其他大陸邊緣海底峽谷發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也為理解重力流如何造成海底峽谷內部和周緣的侵蝕和沉積現象提供新的見解。 據悉,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項目,以及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的共同資助。
  • 華南奧陶紀生物大輻射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研究發現,這次淹沒事件在臺緣地區主要表現為以灰色泥粒灰巖、顆粒灰巖為特徵的紅花園組臺地沉積被以紫紅色、含泥質灰巖為特徵的紫臺組緩坡沉積所替代。在臺地內部,紅花園組則被紫臺組同期地層——包括大灣組、湄潭組在內的碳酸鹽巖—碎屑巖混合沉積所代替。淹沒過程具體表現為:臺地邊緣灘——內緩坡——穩定的緩坡,是一個逐漸淹沒的過程,同時,紅花園期的碳酸鹽臺地沉積模式也被緩坡所取代。
  • 對草古129井奧陶系黑雲母層成因模式淺論,看完長見識了!
    在勝利油田濟陽坳陷廣饒凸起西段潛山構造帶東部草古129井的鑽探過程中,於奧陶系598—500.95米見到灰黑色雲母層,這層黑雲母層無論是在厚度上、還是在巖石中黑雲母的純度上都是在整個勝利油區都是從未鑽遇過的現象,其成因眾說紛紜,沒有定論。現筆者就這一現象提出自己的一點淺論,做拋磚引玉之用,等更多的專家和學者給予解答。
  • 日本研究發現脈動極光成因—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東京2月22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東京大學等機構日前宣布,其研究人員利用地球空間觀測衛星發現了地球脈動極光的成因。
  • 科學網—於細微處見真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吳亞生副研究員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虞功亮、李仁輝、宋立榮以及美國田納西大學瑞丁等合作,成功揭開了微生物巖的成因。這一成果已經在國際著名的《三古》雜誌上發表。於細微處見真功!中國學者在小小藍藻化石的研究方面再一次走在國際前列。
  • 棗莊市臺兒莊區雙頂山礦區磚瓦用頁巖及建築石料用灰巖礦採礦權...
    棗莊市臺兒莊區雙頂山礦區磚瓦用頁巖及建築石料用灰巖礦採礦權掛牌出讓交易結果公示臺自然礦示字〔2020〕3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礦業權交易規則》(國土資規〔2017〕7號)等相關法律法規,
  • 【科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概述及管控
    【科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概述及管控北極星VOCs在線訊:1、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概述VOC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的英文縮寫。VOC也是形成霧霾天氣的重要成因之一。霧霾天氣對人體健康、交通、工農業生產等都有很大的危害。VOC室外主要來自燃料燃燒和交通運輸;室內主要來自燃煤和天然氣等燃燒產物、吸菸、採暖和烹調等的煙霧,建築和裝飾材料、家具、家用電器、清潔劑和人體本身的排放等。
  • 變質巖:變質巖的礦物成分,成因分類及礦物共生組合的規律
    夕線石原巖化學成分的影響例證矽質灰巖,主要成分為CaCO3和SiO2,經變質後可出現Q、Cc、Wo等碳酸鹽和鈣矽酸鹽礦物,而不會出現一些富鋁礦物成分為純SiO2的矽質巖,在變質作用過程中僅出現Q,形成純的石英巖
  • 科學家在西太平洋找到接近「地幔柱假說」例證—新聞—科學網
    自近半個世紀前「地幔柱假說」被提出後,常被用來解釋巨大洋底高原和一系列有年齡序列的海山鏈成因。這個假說假設一個來自上千公裡地幔深部的地幔上湧體,從深部上升到淺部後形成了巨大量的巖漿。地幔柱的啟動方式非常類似於一個原子彈的引爆過程,形成洋底高原的地幔柱「頭」相當於引爆過程的蘑菇雲頂部,形成海山鏈的地幔柱「尾巴」相當於蘑菇雲的頸。
  • 科學網—汶川地震成因解析
    中外科學家及研究機構積極分析評價地震成因、震害、未來趨勢以及與三峽大壩有無關係等。本文為相關觀點的整理與歸納。地震是我國最大的自然災害威脅。2007年10月我國就曾發布《國家防震減災規劃(2006~2020年)》。規劃中指出,我國50%的國土面積位於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區域,包括23個省會城市和2/3的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