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如果我們還將體育課視為一門可有可無的「副課」,那就「out」了。現在的情況是,體育課越來越重要了。
近期,國家接連發布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的相關文件,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也先後作出了體育要留家庭作業、體育中考分值要與語數外等主課看齊的表態。他說:「學校的體育中考要不斷總結經驗,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基礎上,通過不斷總結經驗,立即啟動體育在高考中計分的研究。」
體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學校教育中體育長期被定位在「身體教育」層面,與顯性的「分數」比起來,體育隱形的、長久的價值,並未凸顯出來,也因此往往受到忽視。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在未來的教育格局中,相信體育的地位將不斷上升,學校開展的體育活動也將越來越多。
體育場館,作為開展多項體育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場所,許多運動項目需要一定的場地才能得以進行。體育場館是重要的學體育資源之一,體育場館的類型、數量、質量等具體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人們是否選擇其進行鍛鍊的原因。
當下,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教育在不斷發展變革,學校建築空間也面臨著重構,以更好的適應教育教學的變革。縱觀全球,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對於學校建築的重新設計規劃與改造,投資建設各種創新的學校建築空間。學校體育館,作為學校建設不可缺少的項,隨著各種創新理念和方法的融入,其設計也變得越來越與眾不同。
01
Panyaden國際學校竹體育館
來自泰國的建築師事務所 Chiangmai Life Architect 為Panyaden國際學校設計了一座竹體育館。在有機的現代設計和最新的工程技術中,建築師將天然材料——竹子融入設計之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體育館。
設計靈感源自佛教之蓮,這與Panyaden國際學校的教學理念息息相關:學校主張將佛教的思想融匯於日常教學之中,以教化學生的心性。
體育館的體量較大,能夠容納300名學生,而又與學校的其他建築,乃至本地的天然丘陵地貌相融合。建築師完全採用綠色低碳的竹子作為原料,打造了一個擁有現代化體育設施的場館。
場館佔地面積782平米,設有五人制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場,以及一個機械升降舞臺。運動和戲劇儲藏室的牆面成為了舞臺的背景。在兩側的長邊區域設有樓座,可供父母及參觀者觀賞比賽或是其他節目。
自然通風和良好的隔熱性能為室內提供了舒適宜人的環境。與此同時,外露的竹結構也成為了視覺的焦點,展現著精湛的手工藝之美。
兩位獨立執業的工程師負責本項目的結構設計,包括荷載計算及剪力牆設計,以確保結構滿足風荷載及抗震要求。在沒有採用鋼筋加固或是鋼節點連接的條件下,設計師打造了一個跨度十七米的預應力竹桁架。這些結構構件都是現場預製並由起重機安裝就位的。
Panyaden體育館實現了「零碳足跡」的成就:竹子所吸收的碳超過了在製作、運輸及建造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項目採用的竹材都經過仔細挑選,並採用硼砂鹽處理。在處理過程中沒有採用任何有毒的化學物質。竹體育館的設計使用年限預計可達五十年。
02
Gammel高中體育館
這是由BIG設計的美國GammelHellerup高中體育館。在哥本哈根北部的GammelHellerup高中,有一座了不起的體育館,如果不仔細看的話,你可能會錯過這座建築。
國際知名的建築設計公司BIG巧妙的在現有的庭院內建設了一個體育館,並在一個新的體育設施下面增設了一個混合型舞臺。設計最終將這座體育館很好的融入學校現有的體育建築結構框架中。同時也為學校創建了一個新的激動人心的山形的社交活動空間。
創始董事BjarkeIngels說:「與其將體育館建在學校的外面,並更進一步的傳播社會生活,我們更希望建設一個全新的連接學校現有設施的建築。」他也曾經是這所高中的學生。
GammelHellerup高中體育館有一個拱形的屋頂,由一個獨特的彎曲木樑構成。這種雙層結構定義了建築內部和外部的皮膚,同時也為新院子的甲板提供了支撐。精心雕刻的院子,有未經特殊處理的枕木,和專門設計的白色搪瓷塗層鋼長椅。長椅有LED燈的裝飾,並作為夜晚院子內的唯一照明來源。對老高中的數學老師的崇敬和對公式「形式服從功能」的尊敬,設計小組決定派生出一個幾何彎曲的屋頂。
這座1100平方米的體育館比學校中心廣場低五米,它可以用於畢業典禮和其他社會運動。設施被安置在地下,確保了一個舒適的室內環境。室內的熱源來自於現有建築上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屋頂的點陣模式還允許自然日光穿透進入室內,從而減少了對人工照明的需要。
03
天津大學新校區綜合體育館
「天津大學新校區綜合體育館」由中國著名建築師李興鋼設計,該項目在2016年獲得WA中國建築獎技術進步獎優勝獎。建築創造的肌理,雕塑感,室內直紋曲面屋頂,內筒拱頂,Y型結構,光影變化等等,讓我們無法從建築中移開目光。
天津大學新校區綜合體育館位於校前區北側,建築主體包含室內體育活動中心和遊泳館兩大部分,以一條跨街的大型緩拱形廊橋將兩者的公共空間串通為一個整體,並形成一個環抱的入口廣場,溝通建築東西和南北。
各類室內運動場地,依其對平面尺寸、淨空高度及使用方式(專用或兼用)的不同要求,緊湊排列,並以線性公共空間(公共大廳、緩拱廊橋和遊泳館門廳)疊加、串聯為一個整體,不僅增強了整個室內空間的開放性和運動氛圍,而且天然造就了錯落多樣的建築簷口高度,以及高效而舒展的平面布局。
設計強調在幾何邏輯控制下對建築基本單元形式和結構的探尋,重複運用和組合這些單元結構,以生成特定功能、光線及氛圍的建築空間。室內體育中心的公共大廳屋面採用了波浪形漸變的直紋曲面形屋面(空心密肋屋蓋結構),其東側長達140米的室內跑道,不僅為大廳帶來凸顯屋面形狀的自然光線和向遠處延伸的外部景觀,而且那些奔跑於架高跑道上的人,也成為可由室內外空間中欣賞的獨特風景,彰揚建築的運動主題。
運動場地空間的屋頂和外牆,使用了一系列直紋曲面、筒拱及錐形曲面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帶來大跨度空間和高側窗採光,在內明露木模混凝土築造肌理,在外形成沉靜而多變的建築輪廓。達到建築結構、空間與形式完美統一。
相比於時下通過裝飾獲得的誇張、恣意的建築形象,本設計中裸露的結構產生的「建構」之美,以及由此帶來的沉靜、樸素和富有韻律感的空間,呈現的則是另一種更加恆久的空間「詩意」。
04
Ørestad體育館(高中)
Ørestad體育館(高中)位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建成於2007年,由3XN建築工作室設計,以其創新的建築而聞名,完全打破了傳統教室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每一層都是獨立的學習空間。該建築獲得2009年論壇援助獎,並被提名為米斯範德羅赫獎。評委會特別稱讚道:「中央大堂和樓梯圓形整個機構連接在一起,並給出了凝聚和融合的強烈的印象」。
外觀是一個大型玻璃建築,外面掛滿了控制採光的彩色鱗片。走進學校,如同走進一間巨型的教室,八層樓由中間巨大的螺旋樓梯相連。
上下左右錯開的凹凸外觀形成一種深淺不一的視覺效果,同時使室內更有發揮空間。並且,運用圓形開發且內斂的特性,使學生間更輕易地聯絡與交流。
四個迴旋鏢形樓層甲板被旋轉以形成上部結構,形成建築的柔性整體框架。避免層次變化以使得結構的靈活性儘可能地更高,並使不同的教學和學習空間相互重疊,打破壁壘,互動變得無邊界。
這所學校如同一個巨型教室,超過1100名高中生,利用超過一半的時間在立方體建築物中學習。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鼓勵學生合作與交流,培養創新思維,讓學生日後面對多元議題時,能保有彈性思考力。
學校體育館有哪些新的設計趨勢?新格局下教育空間設計有著怎樣的趨勢?……關於這些問題,2020年12月9-10日廣州,2020 DECIGNS全球教育空間設計者大會,聚集來自全球優質的教育設計專家,學校品牌,投資方,教育大咖,探討幼教、K12到高校的校園規劃、建築設計、運營管理、品牌辦學等,分享最前沿的學校趨勢、辦學經驗、設計理念等,探討面向未來的學校建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