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氣是多次爆炸事故的元兇,不僅運輸風險大,在家中使用時安全隱患也不少。專家認為,家用燃氣只要做到規範使用,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
發生在浙江溫嶺的槽罐車爆炸事故截至目前已經奪去了20條生命。
圖片來源:中國消防
為什麼此次爆炸破壞力如此巨大?《國際金融報》記者近日從多位石化行業專業人士處了解到,槽罐車運輸的是液化石油氣,其密度比空氣重,且極易聚集,一旦爆炸,破壞力極大。
近年來,液化石油氣引起的爆炸案並不少。2017年5月,在京臺高速棗莊段發生的爆炸案,造成1人死亡,21人受傷;2019年10月,在無錫發生的雙樂小吃店爆炸案,造成9人死亡,10人受傷;同年12月,在北京發生的日東食品廠房爆炸案,造成4人死亡,10人受傷……
這些事故,讓不少石化行業專業人士呼籲,必須提倡居民安全用氣!很多居民家中仍在使用液化石油氣,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必須得到重視。
液化石油氣運輸隱患多
液化石油氣是多次爆炸事故的元兇,它與天然氣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液化石油氣比空氣重,其比重為空氣的1.5-2倍。當它在空氣中濃度較高時,對人的中樞神經有麻醉作用,如果燃燒不完全,會產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而且液化石油氣與空氣混合後易燃、易爆,當空氣中的液化石油氣濃度達到1.5%-9.5%時,遇到火種就會爆炸。
與液化石油氣相反,天然氣要安全得多,它比空氣輕,即便洩露,也會迅速飄在空中被稀釋。
對於槽罐車爆炸事故,《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到燃氣專家潘斌。他認為,爆炸的發生或與槽罐車上未安裝靜電釋放裝置和靜電釋放裝置失效有關。
潘斌分析,槽罐車常用於運輸液化石油氣,該類燃氣的成分以丙烷、丙烯、丁烷為主。儲存燃氣的槽罐約有20公斤的大氣壓力,一旦罐體、閥門或管路破裂,液化石油氣就會洩漏,由於其密度大於空氣,洩漏後會沉在空氣下面聚積,且不易散開。當空氣中的液化石油氣含量達到了一定的濃度範圍後,它遇到火源就會產生火災或爆炸。
潘斌指出,危險化學用品運輸車後面拴的拖地長鏈是用於排除靜電的。槽罐車在運輸過程中,罐體內的液相波動和氣相流動都會產生靜電,加上天氣較熱,靜電產生的速度會快一些。槽罐車與匝道產生摩擦後,罐體可能被劃開了一個小口,導致燃氣有輕微洩漏,加上靜電釋放作用,第一次爆炸就產生了。第一次爆炸的動能和槽罐車慣性將罐體送到了高速路邊上的工廠裡,遇有點火源,加之燃氣的洩漏量大增,導致了第二次爆炸,且二次爆炸的威力比第一次爆炸大很多。
潘斌進一步指出,也不能排除槽罐車過量充裝,加上天氣較熱,罐體壓力超增而導致液化石油氣洩漏的可能。在過去,液化石油氣入行門檻較低,導致行業裡有很多不規範的操作。以運輸為例,槽罐車駕駛員上崗前需要進行專業培訓,否則專業技能上會存在缺陷。同時,現在有不少槽罐車通過掛靠到有危化品經營資質的企業後上路,而企業對這些掛靠的槽罐車壓根不過問,更不會進行日常檢查和維護工作,留意不到這些車輛上路時是否存在過量充裝問題。
家用液化石油氣需要注意什麼
不僅是運輸液化石油氣風險大,部分人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氣安全隱患也不少。
潘斌認為,家用燃氣只要做到規範使用,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
對於安全用氣,他提出三點建議:
選擇的燃氣公司一定要有合格資質;
家裡的燃燒系統質量要過關,例如燃氣灶、安全閥、軟管等裝置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燃氣灶還要帶有熄火保護裝置;
可以安裝燃氣預警系統,當發生洩漏時,預警系統可第一時間探測到,將氣源切斷,消除隱患。
那麼,液化石油氣發生洩漏時會有哪些特徵?
家裡有臭味,液化石油氣中往往含有加臭劑,洩漏時比較容易察覺;
液化石油氣外洩時,會在空氣中形成霧狀白煙;
燃氣管道附近會有「嘶嘶」聲;
當手靠近外洩漏洞時,會有涼涼的感覺。
居民一旦發現以上現象,務必要做好防備。
潘斌指出,現在液化石油氣普遍存在加臭劑含量不足的問題,應該引起各方重視。「以前加臭劑主要依靠含硫物,但現在廠家工藝提高了,含硫量變少,特別是一些進口的液化石油氣,裡面沒有加臭劑了。這些燃氣運到儲備站後,由於儲備站沒有液化石油氣加臭裝置,燃氣到終端用戶使用是不符合城市燃氣使用要求的,這中間缺少一個監管環節」。
儘可能使用天然氣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液化天然氣交易部負責人寧鎖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相較於液化石油氣而言,液化天然氣(LNG)是一種環保、安全的化石燃料。有資料顯示,LNG運輸船安全運行50年,LNG汽車安全運行20年,LNG燃料船舶安全運行10年,沒有發生過LNG燃燒或者爆炸導致的人員死亡事故。」
對此,潘斌表示贊同。他指出,日常生活中城鎮居民管道天然氣用得比較多,管道天然氣也更加清潔、方便、便宜,且管道天然氣公司服務往往較好,也比較專業。但總有管道無法到達的地方,同時石油氣的使用方式更靈活,大排檔、地攤中就常常使用到灌裝石油氣,走到哪兒就能帶到哪兒。對日常生活用氣而言,天然氣是更好的選擇。
大豐港華燃氣負責安全運行管理的總經理薛亮對記者表示,相較於液化石油氣而言,天然氣要安全得多。國內液化石油氣的作業管理現狀存在很多不規範之處,例如,居民常用的瓶裝氣,燃氣公司較難追蹤用戶來源。鋼瓶是反覆使用的,若沒有辦法對用戶進行管理,容易發生鋼瓶過期未檢或超期使用,由此引發的事故很多。而天然氣是以管道的形式輸送,獲取經營資質的門檻很高,從場站氣化至管網輸配至調壓計量,最後送至用戶,各個環節施工驗收管理嚴格規範,所有用戶均建立管理檔案,可以做到管理好每一位客戶。
儘管天然氣更安全,但如果燃氣系統質量不達標,依舊存在洩漏風險。那麼,天然氣洩漏後,居民該如何處理?
薛亮指出,洩漏發生後,切記不要動電源、火源。在沒有發生火災的情況下,首先要打開窗戶通風,關閉閥門,到安全位置後再打電話通知24小時值班的燃氣公司維修員。由於天然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洩漏後向上飄散,打開門窗後,天然氣很快可以從通風的地方擴散到大氣中。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上遊運輸管道長度快速增加和下遊用戶需求的持續增長,我國天然氣行業規模必定不斷擴大。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快速增長。2017年與2018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增速均在15%以上。2019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306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42%。
對此,寧鎖柱建議,隨著天然氣行業規模的擴大,希望有關部門在法律法規建設、日常監管、應急處理等方面更有針對性,引導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