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媒體評論員;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9月18日,重慶萬盛奧陶紀景區內,一女子從索道墜落。9月20日,萬盛文化旅遊局通報,墜落人員系景區工作人員,經搶救無效身亡。當日15時許,該工作人員乘坐景區4號速滑線拍攝宣傳視頻,到站時發生意外,施救過程中從高處墜落,當日16時20分,經搶救無效死亡。有關部門已責成景區停運全部速滑項目,事故原因、責任認定正在調查、分析中。
涉事的重慶萬盛奧陶紀景區「主打高空驚險刺激類項目」,在高空遊樂領域頗有名氣,是個網紅景區。儘管此次事故的具體原因和責任還有待釐清,但從開業三年左右多次發生事故的表現看,它的安全保障與「盛名」顯然有著不小的反差。
比如,2018年10月1日,一段「遊客在奧陶紀景區極限飛躍項目遊玩時保險扣突然脫落」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後當地官方回應稱,因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導致遊客背後保險繩保險扣脫落,涉事項目已停止運營;2019年8月18日,奧陶紀景區十八米懸崖鞦韆曾出現故障,鞦韆的電磁閥在提升過程中電纜鋼絲發生脫落。此外,該景區近兩年還多次被當地監管部門處罰,一些項目也被要求停業整頓。且天眼查顯示,奧陶紀旅業還涉及多起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責任糾紛案件。
與傳統的旅遊景區不同,近幾年興起的高空遊覽項目,「賣點」在於帶給遊客更多「刺激」體驗。比如此次事發項目在景區官網就被標註為「園內最受勇敢者歡迎的高空項目」。
但另一方面,「刺激」感的背後是實實在在的安全風險。儘管宣傳上可以將這些挑戰極限、步步驚心的遊覽項目稱之為「勇敢者的冒險」,但遊客和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卻容不得「冒險」。項目設計越是「刺激」,對景區安全保障的專業能力要求就越高,因為稍有紕漏就極容易釀成事故。該景區的前幾次事故可以用「有驚無險」來形容,這次卻鬧出人命,可謂是「海恩法則」的現實註腳——「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它以血的代價說明,任何對安全的疏忽大意,都可能帶來慘重教訓。
涉事景區還有多少安全隱患,仍需要監管部門和景區聯合排查。但要注意的一個現實是,各類景區遊玩項目的創新,不僅對景區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也對相應的監管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從奧陶紀的幾次事故處置來看,當地監管部門似乎仍未走出「罰款——停業整頓——營業——再罰款」的窠臼,並沒有真正幫助景區提升安全水平。
換個角度說,名目繁多的高空遊樂項目迅速普及,這些「自帶風險」的花式玩法,是否有了對應的安全標準,監管部門是否有相應的專業檢測能力,制定了新的有效的監管機制,可能都得打上一個問號。安全標準往往滯後於市場創新步伐,這是常態。但是,在這樣的「過渡期」,如何平衡好市場創新和安全保障的關係,更需要監管層面傾注更多心力,而不能每次都等到事故來「倒逼」。把科學的風險評估和日常安全排查落到實處,才能真正令監管跑在事故前面。
總之,對於遍地開花的「高空項目」,安全底線如何同步「高」起來,這是景區和監管部門必須共同面對的難題。「十一」黃金周即將來臨,這次事故也提醒各景區、遊樂場應儘快做好安全「體檢」,杜絕「帶病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