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金微 馬維輝 濱海報導
8月18日20時許,天津市濱海新區天航局大廈,這裡已經被臨時徵用為濱海爆炸事故救援指揮部。
在一頂印有「防汛搶險」的藍色帳篷裡,天津市分管安全生產的副市長何樹山、北京軍區參謀長史魯澤、天津港相關負責人及部分專家等圍坐在桌子前,桌上鋪著一張印有「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區域影像圖」字樣的大地圖。
當天晚上,這裡正在召開救援工作會議。白天的勘查結果,印證了此前指揮部掌握的瑞海危化品的數量及分布情況,位於爆炸核心區大坑中心原擺放的800噸硝酸銨和500噸硝酸鉀極有可能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爆炸現場新發現300多噸金屬鈉,由於這是易燃易爆物,很有可能成為現場的一顆不定時炸彈,為事故救援處置帶來新的難題。
800噸硝酸銨的威力
「我們現在既要滅火又要救人還要防化。」18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第十場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稱,「我們很多同志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複雜的問題。」
目前,現場除了搜救,另一大任務主要是勘查危化品位置,主要由北京防化部隊負責。18日,參與救援的北京衛戍區防化團派出幾個小組,分區域對事故周邊進行排查,並對排查過的貨櫃分別進行編號——1號為空箱,2號為裝有非危化品的箱子,3號則是危化品箱。當天,參與排查的部隊發現,事故核心區域有兩大貨櫃的金屬鈉,其中有貨櫃部位已裂開,金屬鈉散落在地。
而何樹山也在發布會上進一步證實現場金屬鈉的存在,「目前瑞海物流的危化品共七大類約有40個品種左右,主要包括氧化物、易燃固體以及氰化物,其中易燃固體有金屬鈉和金屬鎂500噸左右,還有700噸氰化物,氧化物則包括硝酸銨、硝酸鉀,其他有一部分已經炸掉了。」
由於事故原因尚未公布,真正爆炸物引起廣泛推測。此前,有媒體提到爆炸事故的元兇可能是金屬鈉。不過,參與救援處置事故的專家不這樣認為,因為金屬鈉的威力不會這麼大,而現場還存在大量的金屬鈉。據推測,硝酸銨有可能是真正的元兇。
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牛躍光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進一步證實,瑞海公司內存放貨物包括硝酸銨800噸左右、硝酸鉀500噸左右,危險化學品總計有3000噸左右。
據了解,硝酸銨主要用途是肥料及炸藥,而硝酸鉀也可以配置黑火藥、製造炸藥和煙花爆竹等產品。化工行業資深研究員曲睿晶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硝酸銨本身就是炸藥的一種,威力較大,遇火會產生強烈的爆炸。
目前,爆炸核心區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坑,有近1萬平方米。《華夏時報》從指揮部了解到,根據瑞海公司提供的危險品存放示意圖,該水坑區域正是硝酸銨、硝酸鉀存放區域,也就是說,爆炸中心點正好存放著800噸硝酸銨和500噸的硝酸鉀,這或許是引起巨大爆炸威力的元兇。
事故背後的人禍
據了解,瑞海公司「經營」的危化品分別儲存在倉庫的「重箱區」、「運抵庫」、「中轉倉庫」、「危化品庫一」和「危化品庫二」。 但這幾個區域危化品的堆放次序比較混亂。其中「重箱區」堆放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鈦、甲酸、乙酸、氫碘酸、甲基磺酸、電石;「運抵庫」堆放硝酸銨、硝酸鉀、氰化鈉、對苯二胺、二甲基苯胺;「中轉倉庫」堆放硫氫化鈉、硫化鈉、氫氧化鈉、馬來酸酐、氫碘酸;而兩個「危化品」倉庫則堆放硝酸鉀、硝酸鈉、矽化鈣、硫化鈉、甲基磺酸、氰基乙酸、十二烷基苯磺酸等貨物。
有化工行業專業人士表示,瑞海國際的這一布局明顯有誤。按照危險化學品分類,4類和5類危險化學品不能堆放在一起。
同樣,對危險化學品的管理,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嚴密的培訓。不過,瑞海公司的裝卸工人對外坦言,這個崗位的工人此前沒有經過危化品培訓,從業資格證也沒有取得。《華夏時報》記者從一名受傷的瑞海員工處了解到,他上崗操作時的防護措施只有一頂安全帽。
在曲睿晶看來,瑞海公司的危化品倉庫事實上是一個類似於中轉站的堆場,管理比較粗放,很多方面都違反相關法規和標準。「最主要的問題是數量超標。以氰化鈉為例,最大暫存量應該只限10噸,但實際上瑞海國際堆放了700噸。可能不只是總量超標,單個包裝的數量也極有可能超標,否則不會因壓力而把閥門頂開,引發自燃。」
後續處理難題
目前,事故的救援處置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何樹山在發布會上介紹,由於核心區危化品的品種多,比較複雜,目前已成立了事故處置小組,防化部隊和專家共計數百人正在事故現場。17日制定了清理方案,從18日開始實施。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現場處理除了勘查,還包括汙水處理、氰化鈉收集、洗消等。其中,氰化鈉所在區域已鎖定並已回收處理了150噸。另外,在洗消方面,北京衛戍區防化團已於18日進場對事故核心區開展全面洗消作業,為後續的徹底清理作準備。
至於事故救援,目前新增的問題則是金屬鈉。由於工業金屬鈉具有強烈的化學活性,一旦遇水劇烈作用,會引起燃燒爆炸,因此這幾天天津下雨給處置造成了一定難度。
根據參與事故救援指揮的專家介紹,現場金屬鈉存放比較分散,其中一個最大的區域大約存放了約348噸金屬鈉,目前這些金屬鈉仍在,而另外一個區域的15噸金屬鈉由於距離爆炸中心較近,極有可能已經爆炸掉了。
此外,現場還有6噸金屬鉀以及一定數量的電石。曲睿晶認為,處理這些危險化學品,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儘快聯繫廠家,誰的貨物誰處理。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有十幾家企業正連夜趕往事故現場,認領各自的貨物。其中氰化鈉產品來自河北誠信有限責任公司,由企業主動上報並參與回收。
對於現場發現的大量硝酸鉀,可以直接進行回收。另外,電石對人體危害性較小,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威脅。而金屬鈉的回收,指揮部也聯繫到了內蒙古一家金屬鈉生產企業,該企業已於18日趕到現場參與救援工作。
當天晚上,救援各方會商後形成了一個初步解決金屬鈉的處理方案:排水、乾燥、收集等。目前,指揮處正從各方面緊急調配物資,包括幹沙、鐵桶、吸附棉、石蠟油等。其中,石蠟油主要是為了隔絕空氣,以便將金屬鈉封存在密閉的金屬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