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硝酸銨或是爆炸事故真正的元兇 非金屬鈉

2021-01-11 搜狐網

  本報記者 金微 馬維輝 濱海報導

  8月18日20時許,天津市濱海新區天航局大廈,這裡已經被臨時徵用為濱海爆炸事故救援指揮部。

  在一頂印有「防汛搶險」的藍色帳篷裡,天津市分管安全生產的副市長何樹山、北京軍區參謀長史魯澤、天津港相關負責人及部分專家等圍坐在桌子前,桌上鋪著一張印有「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區域影像圖」字樣的大地圖。

  當天晚上,這裡正在召開救援工作會議。白天的勘查結果,印證了此前指揮部掌握的瑞海危化品的數量及分布情況,位於爆炸核心區大坑中心原擺放的800噸硝酸銨和500噸硝酸鉀極有可能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爆炸現場新發現300多噸金屬鈉,由於這是易燃易爆物,很有可能成為現場的一顆不定時炸彈,為事故救援處置帶來新的難題。

  800噸硝酸銨的威力

  「我們現在既要滅火又要救人還要防化。」18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第十場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稱,「我們很多同志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複雜的問題。」

  目前,現場除了搜救,另一大任務主要是勘查危化品位置,主要由北京防化部隊負責。18日,參與救援的北京衛戍區防化團派出幾個小組,分區域對事故周邊進行排查,並對排查過的貨櫃分別進行編號——1號為空箱,2號為裝有非危化品的箱子,3號則是危化品箱。當天,參與排查的部隊發現,事故核心區域有兩大貨櫃的金屬鈉,其中有貨櫃部位已裂開,金屬鈉散落在地。

  而何樹山也在發布會上進一步證實現場金屬鈉的存在,「目前瑞海物流的危化品共七大類約有40個品種左右,主要包括氧化物、易燃固體以及氰化物,其中易燃固體有金屬鈉和金屬鎂500噸左右,還有700噸氰化物,氧化物則包括硝酸銨、硝酸鉀,其他有一部分已經炸掉了。」

  由於事故原因尚未公布,真正爆炸物引起廣泛推測。此前,有媒體提到爆炸事故的元兇可能是金屬鈉。不過,參與救援處置事故的專家不這樣認為,因為金屬鈉的威力不會這麼大,而現場還存在大量的金屬鈉。據推測,硝酸銨有可能是真正的元兇。

  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牛躍光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進一步證實,瑞海公司內存放貨物包括硝酸銨800噸左右、硝酸鉀500噸左右,危險化學品總計有3000噸左右。

  據了解,硝酸銨主要用途是肥料及炸藥,而硝酸鉀也可以配置黑火藥、製造炸藥和煙花爆竹等產品。化工行業資深研究員曲睿晶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硝酸銨本身就是炸藥的一種,威力較大,遇火會產生強烈的爆炸。

  目前,爆炸核心區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坑,有近1萬平方米。《華夏時報》從指揮部了解到,根據瑞海公司提供的危險品存放示意圖,該水坑區域正是硝酸銨、硝酸鉀存放區域,也就是說,爆炸中心點正好存放著800噸硝酸銨和500噸的硝酸鉀,這或許是引起巨大爆炸威力的元兇。

  事故背後的人禍

  據了解,瑞海公司「經營」的危化品分別儲存在倉庫的「重箱區」、「運抵庫」、「中轉倉庫」、「危化品庫一」和「危化品庫二」。 但這幾個區域危化品的堆放次序比較混亂。其中「重箱區」堆放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鈦、甲酸、乙酸、氫碘酸、甲基磺酸、電石;「運抵庫」堆放硝酸銨、硝酸鉀、氰化鈉、對苯二胺、二甲基苯胺;「中轉倉庫」堆放硫氫化鈉、硫化鈉、氫氧化鈉、馬來酸酐、氫碘酸;而兩個「危化品」倉庫則堆放硝酸鉀、硝酸鈉、矽化鈣、硫化鈉、甲基磺酸、氰基乙酸、十二烷基苯磺酸等貨物。

  有化工行業專業人士表示,瑞海國際的這一布局明顯有誤。按照危險化學品分類,4類和5類危險化學品不能堆放在一起。

  同樣,對危險化學品的管理,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嚴密的培訓。不過,瑞海公司的裝卸工人對外坦言,這個崗位的工人此前沒有經過危化品培訓,從業資格證也沒有取得。《華夏時報》記者從一名受傷的瑞海員工處了解到,他上崗操作時的防護措施只有一頂安全帽。

  在曲睿晶看來,瑞海公司的危化品倉庫事實上是一個類似於中轉站的堆場,管理比較粗放,很多方面都違反相關法規和標準。「最主要的問題是數量超標。以氰化鈉為例,最大暫存量應該只限10噸,但實際上瑞海國際堆放了700噸。可能不只是總量超標,單個包裝的數量也極有可能超標,否則不會因壓力而把閥門頂開,引發自燃。」

  後續處理難題

  目前,事故的救援處置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何樹山在發布會上介紹,由於核心區危化品的品種多,比較複雜,目前已成立了事故處置小組,防化部隊和專家共計數百人正在事故現場。17日制定了清理方案,從18日開始實施。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現場處理除了勘查,還包括汙水處理、氰化鈉收集、洗消等。其中,氰化鈉所在區域已鎖定並已回收處理了150噸。另外,在洗消方面,北京衛戍區防化團已於18日進場對事故核心區開展全面洗消作業,為後續的徹底清理作準備。

  至於事故救援,目前新增的問題則是金屬鈉。由於工業金屬鈉具有強烈的化學活性,一旦遇水劇烈作用,會引起燃燒爆炸,因此這幾天天津下雨給處置造成了一定難度。

  根據參與事故救援指揮的專家介紹,現場金屬鈉存放比較分散,其中一個最大的區域大約存放了約348噸金屬鈉,目前這些金屬鈉仍在,而另外一個區域的15噸金屬鈉由於距離爆炸中心較近,極有可能已經爆炸掉了。

  此外,現場還有6噸金屬鉀以及一定數量的電石。曲睿晶認為,處理這些危險化學品,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儘快聯繫廠家,誰的貨物誰處理。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有十幾家企業正連夜趕往事故現場,認領各自的貨物。其中氰化鈉產品來自河北誠信有限責任公司,由企業主動上報並參與回收。

  對於現場發現的大量硝酸鉀,可以直接進行回收。另外,電石對人體危害性較小,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威脅。而金屬鈉的回收,指揮部也聯繫到了內蒙古一家金屬鈉生產企業,該企業已於18日趕到現場參與救援工作。

  當天晚上,救援各方會商後形成了一個初步解決金屬鈉的處理方案:排水、乾燥、收集等。目前,指揮處正從各方面緊急調配物資,包括幹沙、鐵桶、吸附棉、石蠟油等。其中,石蠟油主要是為了隔絕空氣,以便將金屬鈉封存在密閉的金屬桶中。

http://news.sohu.com/20150820/n419284615.shtml news.sohu.com false 綜合 華夏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c/article/50257.html report 2920 本報記者金微馬維輝濱海報導8月18日20時許,天津市濱海新區天航局大廈,這裡已經被臨時徵用為濱海爆炸事故救援指揮部。在一頂印有「防汛搶險」的藍色帳篷裡,天津市分

相關焦點

  • 黎巴嫩首都爆炸的元兇硝酸銨
    然而,它可以被爆炸引起爆炸分解。由於硝酸銨本身可提供燃燒所需氧氣,所以大量儲存的硝酸銨會有很高的火災風險,而且也可能被引爆。導致爆炸的兩大主要類型是:由於引爆機制的轉變而產生爆炸。先是從一堆爆炸物中的炸藥包起爆,接著由爆炸外殼射進易爆物引爆,或由爆炸混合物與一堆易爆物接觸引爆。
  • 讓人愛恨交織的化學品:硝酸銨
    貝魯特大爆炸硝酸銨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化工用品,它對世界各國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由於其不穩定的化學屬性,也多次成為災難事故的元兇。硝酸銨是一種多用途的化合物,既可以用作氮肥,也可以用來製作工業炸藥。但是如果儲存方法不當的話,很容易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甚至發生爆炸事故。在美國歷史上就曾發生過多起嚴重的工業爆炸事故,其元兇就是硝酸銨。而且由於其民用性質(化肥),非常容易獲得,所以深受恐怖分子喜愛,並被多次用做炸藥使用。
  • 被當作化肥的硝酸銨,除了黎巴嫩爆炸,也是天津大爆炸罪魁禍首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發生一起嚴重的爆炸事件。據悉,此事件的元兇正是歷來引發多次大爆炸的硝酸銨,這種常被當作化肥使用的化學品引發的爆炸往往都十分嚴重。爆炸發生後,黎巴嫩政府表示,很可能是放置在倉庫中的2700噸硝酸銨引發了大爆炸。
  • 歷數國外硝酸銨爆炸事故
    黎巴嫩總理證實,有2700噸硝酸銨發生了爆炸。總理宣布5日為「國家哀悼日」。貝魯特省長馬爾萬·阿布在現場講話時不禁哽咽哭泣,他把這次事故比作「廣島長崎式國家災難」。爆炸威力如此巨大的硝酸銨又是何物?為啥它有那麼大的危害性呢? 前車之鑑,國外硝酸銨爆炸事故 1.日本阿埠的化肥倉庫爆炸 1921年9月11日,在日本阿埠的化肥倉庫中,4500噸硝酸銨突然爆炸,使1100多人葬身火海,有1500多人受傷。
  • 8·12天津港事故後,「硝酸銨」大爆炸悲劇再現黎巴嫩!
    黎巴嫩總理證實,2700噸硝酸銨發生了爆炸,而這批重達2700噸的硝酸銨堆放在港口倉庫中6年,並未採取有效預防措施。 另據黎巴嫩國際廣播集團報導,黎巴嫩最高國防委員會也在會議上宣布,貝魯特爆炸事件的是由於易燃易爆品引燃了2000多噸硝酸銨。
  • 貝魯特大爆炸!帶你回顧硝酸銨的致命歷史
    黎巴嫩當局將這次事故原因歸咎於超過2750噸的硝酸銨,這種物質通常用於化肥,或是採礦和建設項目中的炸藥。據報導,自2013年以來,這批硝酸銨就一直被存放在碼頭。半島電視臺披露的文件顯示,這些化學物質由一艘俄羅斯貨船運抵貝魯特,這艘船在海上遇到了機械故障。
  • 天津港爆炸原因:滅火過程可能引發化學品反應
    天津市安監局副局長高懷友在新聞發布會上稱,瑞海國際物流公司(下稱瑞海公司)最近一個月出口量比較大的危險品,有硫化鈉、硫氫化鈉、氯酸鈉、鈣、鎂、鈉、硝化纖維素、硝酸鈣、硝酸鉀、硝酸銨、氰化鈉等。  爆炸發生在該公司的運抵區。運抵區裡可能儲存量比較大的,也是以上這些物資。  8月12日23時06分,有多個貨櫃起火,且處於猛烈燃燒狀態。
  • 硝酸銨:是天使,還是魔鬼
    硝酸銨(NH4NO3)是一種無色無臭的晶體,因含氮量高(僅次於尿素和液氨)常被用來製造化肥。硝酸銨中含有銨態氮和硝態氮兩種氮源,易被農作物吸收,極易溶於水,且在土壤中沒有殘留,使農作物枝繁葉茂,產量大幅度提升,因此,硝酸銨是一種曾在農業上廣泛使用的明星肥料。自20世紀初硝酸銨大規模生產後,易引發了多起重大的、災難性的安全事故,硝酸銨為何成為了慘烈爆炸的元兇呢?
  • 雲知識 | 硝酸銨爆炸背後的化學知識
    高純度硝酸銨爆容為0.98m3/kg,爆熱值為1440KJ/kg ,威力可以達TNT炸藥的84%,爆炸強度接近TNT炸藥。這次發生爆炸的是2700噸硝酸銨,爆炸威力相當大。相當於廣島爆炸的「小男孩」原子彈的15000噸TNT爆炸當量的15%。
  • 化肥硝酸銨,除了黎巴嫩爆炸,還是天津大爆炸罪魁禍首
    事故後的現場,和天津大爆炸很像。因為兩起事故的罪魁禍首都是「它」。01黎巴嫩和天津大爆炸的罪魁禍首黎巴嫩總理已經證實,爆炸是因為易燃易爆品引燃了2700噸硝酸銨。2700噸硝酸銨是什麼概念?這樣跟你講吧,就相當於在港口安了一顆小型戰術核彈,一引發爆炸產生的TNT當量可能超過3000噸。
  • 造成黎巴嫩爆炸慘案的硝酸銨,是個怎樣的危險品?
    所謂的爆炸,通俗來說就是短時間內產生大量高壓氣體,由這些氣體形成了機械衝擊。所以,越短的時間、越小的空間裡產生越多的氣體,爆炸的威力就會越大。硝酸銨是固體,在分解的過程中,可以完全變為氣體,包括但不只限於氮氣、水蒸氣、氧化二氮(笑氣)、二氧化氮等等,所以它的爆炸威力也要超過其他硝酸鹽。硝酸銨的爆炸方式比較多樣。
  • 氰化鈉並非爆炸「元兇」 屬較穩定晶體遇水不爆炸—新聞—科學網
    氰化鈉並非爆炸「元兇」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李建榮)15日上午,當有媒體確認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現場疑似存放有
  • 被用作化肥的硝酸銨,除了黎巴嫩爆炸,也是天津大爆炸罪魁禍首
    到了1913年,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已經建立起工廠,日產30噸氨,並且合成出硝酸氨,這些硝酸銨是德國一戰時期的主要火力來源。到了二戰時期,硝酸銨早就成為了制炸藥的必備材料。在二戰結束後,硝酸銨曾經製造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工業爆炸事故。1947年4月16日清晨,一艘停泊於美國德克薩斯城的貨輪Grand Camp號起火,引爆了船上的2300噸硝酸銨。
  • 黎巴嫩爆炸現場仿佛世界末日!世界幾大硝酸銨事件堪比核爆炸
    爆炸後絕望的人此次爆炸事故的罪魁禍首,是2750噸硝酸銨。1994年,專家對整個事件又重新做了評估,認為當時的爆炸威力超過了500噸TNT當量,所釋放的危險物質指數非常高。在這次爆炸之後,為了防止這種混合物結塊,工人們開始嘗試在化肥顆粒上塗上硝酸銨塗層,可這種方法,卻直接導致美國1947年581人喪生!
  • 天津港爆炸事故調查報告公布 詳解四大疑問
    2015年8月12日22時51分,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的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近日,國務院批覆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調查報告。經國務院調查組認定,天津港「8·12」事故是一起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 黎巴嫩突發硝酸銨爆炸,硝酸銨是什麼?
    管制類型:硝酸銨(*)(易制爆) 性狀:無色無臭的透明晶體或呈白色的晶體 生產硝酸銨。後由於合成氨工業的大規模發展,硝酸銨生產獲得了豐富的原料,於20世紀中期得到迅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國家專門建立了硝酸銨廠,用以製造炸藥。60年代,硝酸銨曾是氮肥的領先品種。
  • 黎巴嫩爆炸的原因被找到,原來硝酸銨爆炸,威力甚至會超過原子彈
    不少網友一開始以為黎巴嫩遭遇了核彈襲擊,但根據事後事故調查結果顯示,引起爆炸的是2750噸硝酸銨。從化學性質上來看,硝酸銨能夠與可燃物質混合然後發生爆炸反應,即使不與可燃物混合,它在高溫或者猛烈撞擊的情況下也會爆炸。硝酸銨爆炸之後會產生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有毒氣體,同時伴隨著黃色或者棕紅色的煙霧。
  • 什麼是硝酸銨?硝酸銨為什麼這麼危險?
    貝魯特港口發生的災難可能是港口倉庫存放的大量硝酸銨爆炸導致的。硝酸銨是一種白色結晶固體,通常在農業中被用作高氮肥料。那麼,硝酸銨什麼情況下會變得非常危險呢?1921年,德國化學公司巴斯夫(BASF)在路德維希港的一家工廠囤放的400噸硝酸銨肥料發生爆炸。這次事故造成559人死亡,1977人受傷,大部分廠房被損毀。
  • 硝酸銨
    硝酸銨, 要深化硝酸銨等爆炸性危化品專項檢查問題整改,「一企一策」有效化解超量儲存、庫存條件不合規等突出隱患,全面排查油氣儲罐、管線、碼頭等安全隱患,落實冬季防凍、防凝措施,嚴防火災爆炸事故。要重視搬遷改造涉及的風險,特別是對重點裝置設施要有專門的處置方案,搬遷改造期間落實專人盯守,防止擅自進入、違規生產引發事故。
  • 貝魯特大爆炸因硝酸銨被引燃所致,這種化學品威力有多大?
    按照黎巴嫩官方的說法,今天凌晨的特大爆炸事故是2750噸硝酸銨在港口不當儲存而引起的。事故已造成100人遇難,另有4000多人受傷。由於碰撞等原因,局部硝酸銨溫度升至300°C以上就有可能引起爆炸,硝酸銨能與任何易燃液體、許多粉狀金屬,形成衝擊力極強的爆炸混合物。美國地質調查局收集的數據顯示,當天爆炸產生的地震波相當於3.3級地震,實際威力更是大於3.3級地震。附近居民形容爆炸事故「就像一顆原子彈(爆炸)」。連遠在地中海對岸的賽普勒斯都有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