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4日下午6時左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巨大爆炸,爆炸接連發生兩次,導致多棟房屋受損,玻璃被震碎,天上升起紅色蘑菇雲。黎巴嫩衛生部門最新消息稱,爆炸已造成78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傷亡人數預計還會上升。黎巴嫩最高國防委員會已經宣布貝魯特進入緊急狀態。
▼15個瞬間還原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爆炸
目前,事故要點匯總:
事故地址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港口雜貨存儲區。
先起火,後爆炸
從視頻和多方渠道來源看,先發生了火災,之後引發極大爆炸。
爆炸可能原因
先是裝有煙花的貨櫃起火,引發港口附近硝酸鈉或硝酸銨化學品倉庫爆炸。
爆炸影響範圍
現場一棟大樓被瞬間摧毀,爆炸衝擊波超過10公裡。
以色列軍方否認
以色列軍方否認與4日貝魯特發生的大爆炸有關,同時真主黨也否認爆炸由火箭彈襲擊導致。
美國總統川普稱
黎巴嫩首都爆炸可能是一次襲擊,由某種炸彈引起,但美國國防官員稱沒有跡象表明貝魯特爆炸是因為遭到襲擊。
對於一個即便歷經了內戰、自殺式炸彈襲擊和以色列轟炸的城市,此次爆炸也大到令人震驚。約旦地震觀測站當天表示,貝魯特港口爆炸的劇烈程度相當於芮氏4.5級地震。中國日報網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貝魯特省長形容爆炸堪比日本的廣島、長崎核爆的國家災難。
▼貝魯特港口爆炸前後對比圖
目擊者稱「整個城市都在下玻璃雨」,許多人被飛濺的玻璃和碎片擊傷,有轎車被強大的衝擊波掀翻。有居民們報告說窗戶被震破,天花板也掉了下來。醫院呼籲人們獻血,數十輛救護車把傷員從港口地區運走。
事故已然發生,事故原因最該被警醒。黎巴嫩安全部門負責人阿巴斯·易卜拉欣(Abbas Ibrahim)表示,港口倉庫中儲存著可燃化學物質。黎巴嫩總理證實,2700噸硝酸銨發生了爆炸,而這批重達2700噸的硝酸銨堆放在港口倉庫中6年,並未採取有效預防措施。
另據黎巴嫩國際廣播集團報導,黎巴嫩最高國防委員會也在會議上宣布,貝魯特爆炸事件的是由於易燃易爆品引燃了2000多噸硝酸銨。2014年,一艘輪船在開往非洲時,因船隻出現問題,這些硝酸銨需被卸載,隨後便卸在了貝魯特海港12區。
「前一陣子,在檢查倉庫時,發現倉庫硬體設施急需維護,庫門需要加緊。並且要求貝魯特海港有關部門配備警衛人員,任命倉庫負責人,進行倉庫維護。」據一份安全報告顯示,「工作人員在焊接存有炸藥的庫房門的過程中,焊接火花引燃了倉庫中的炸藥,這導致在另一庫房中存放的硝酸銨爆炸。「港口負責人說,「之前根據司法部門的批示,這批貨物被放置在第12區。」
又是硝酸銨!回顧8.12天津港特別重大爆炸事故!
2015年8月12日23:34左右,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吉運二道95號的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事故中爆炸總能量約為 450 噸 TNT 當量。造成165人遇難(參與救援處置的公安現役消防人員24人、天津港消防人員75人、公安民警11人,事故企業、周邊企業員工和周邊居民55人),8人失蹤(天津港消防人員5人,周邊企業員工、天津港消防人員家屬3人),798人受傷住院治療(傷情重及較重的傷員58人、輕傷員740人);304幢建築物、12428輛商品汽車、7533個貨櫃受損。截至2015年12月10日,事故調查組依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6721-1983)等標準和規定統計,已核定直接經濟損失68.66億元人民幣。經國務院事故調查組認定,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火災爆炸事故是一起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01
直接的事故原因
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運抵區南側貨櫃內硝化棉由於溼潤劑散失出現局部乾燥,在高溫(天氣)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熱,積熱自燃;引起相鄰貨櫃內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險化學品長時間大面積燃燒,導致堆放於運抵區的硝酸銨等危險化學品發生爆炸。
▼上圖選自原國家安監總局發布的《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調查報告》
02
起火過程
硝化棉水棉(含水30%)作為半成品庫存,再根據客戶的需要,將溼潤劑改為乙醇,採用人工包裝,用包裝繩扎口。據員工反映,在裝卸作業中野蠻操作,曾出現包裝破損、硝化棉散落的情況。
測試表明:如果包裝破損,在50℃下2小時乙醇溼潤劑會全部揮發散失。事發當天最高氣溫達36℃,實驗證實,在氣溫為35℃時貨櫃內溫度可達65℃以上。
以上幾種因素耦合作用引起硝化棉溼潤劑散失,出現局部乾燥,在高溫環境作用下,加速分解反應,產生大量熱量,由於貨櫃散熱條件差,致使熱量不斷積聚,硝化棉溫度持續升高,達到其自燃溫度,發生自燃。
貨櫃內硝化棉局部自燃後,引起周圍硝化棉燃燒,放出大量氣體,箱內溫度、壓力升高,致使貨櫃破損,大量硝化棉散落到箱外,形成大面積燃燒,其他貨櫃(罐)內的精萘、硫化鈉、糠醇、三氯氫矽、一甲基三氯矽烷、甲酸等多種危險化學品相繼被引燃並介入燃燒,火焰蔓延到鄰近的硝酸銨貨櫃。
用大白話進行總結:如果把硝酸銨比喻成一個大爆仗,那麼硝化棉就是引爆它的那根火柴頭。硝化棉是元兇,硝酸銨則是被迫推上罪魁禍首位置的大劊子手。
好像聽起來都是一些物的因素,事實上人為因素更可怕:人工包裝,用包裝繩扎口——包裝方法太原始!
在裝卸作業中野蠻操作,包裝破損,硝化棉散落--習慣性違章埋禍根!
無知者無畏,員工的習慣性違章多數源於單位的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每天與之打交道的貨物,誰會希望它能製造一起人間煉獄一樣的事故呢?
03
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硝化棉」和「硝酸銨」
硝化棉(C12H16N4O18)為白色或微黃色棉絮狀物,易燃且具有爆炸性,化學穩定性較差,常溫下能緩慢分解並放熱,超過40℃時會加速分解,放出的熱量如不能及時散失,會造成硝化棉溫升加劇,達到180℃時能發生自燃。硝化棉通常加乙醇或水作溼潤劑,一旦溼潤劑散失,極易引發火災。硝酸銨(NH4NO3)在常溫下穩定,但在高溫、高壓和有還原劑存在的情況下會發生爆炸;在110℃開始分解,230℃以上時分解加速,400℃以上時劇烈分解、發生爆炸。
用以上簡短的文字,就已經將這場事故中最重要的兩個禍根的危險特性表述出來了。它們其實並不可怕,只要摸準它們的脾氣,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它們就會乖乖地聽從我們的安排。怕的是我們不懂它們,或者對它們的脾氣不夠重視,那它們就會給我們點顏色看看。
安全工作,任重道遠,向逝者致哀!
來源:ABC 安全、央視新聞客戶端、環球網、新華社、微天下、齊魯晚報、海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