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發生爆炸事件發生了大爆炸,黎巴嫩宣稱爆炸由存放在倉庫中的2700噸硝酸銨引發。這些硝酸銨已在倉庫內放置了六年。
2700噸硝酸銨,如果引發爆炸,威力是相當大的。美國最新研製的可調當量核炸彈B61-12最小威力是300噸TNT當量,最大當量只有5萬噸(當量可在300噸到5萬噸之間調整),這意味著這次爆炸相當於港口挨了一顆小型戰術核彈。
硝酸銨可以說從誕生至今,身份發生了多次變化。
1659年,德國人J.R.格勞貝爾首次製得硝酸銨。19世紀末期,歐洲人用硫酸銨與智利硝石進行複分解反應生產硝酸銨。後來,化學家弗裡茨·哈伯提出了用氫氣和大氣中的氮相結合產生氨的思路。這就是後來被稱為「哈伯-博斯制氨法」。到了1913年,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已經建立起工廠,日產30噸氨,並且合成出硝酸氨,這些硝酸銨是德國一戰時期的主要火力來源。
到了二戰時期,硝酸銨早就成為了制炸藥的必備材料。在二戰結束後,硝酸銨曾經製造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工業爆炸事故。
1947年4月16日清晨,一艘停泊於美國德克薩斯城的貨輪Grand Camp號起火,引爆了船上的2300噸硝酸銨。爆炸斷了船體並把菸草、麻繩、重油和剩下的裝著硝酸銨的袋子炸上了600米到900米高的空中,火球閃亮整個天空。爆炸引發4.5米高的海嘯,巨浪衝上碼頭並淹沒了周圍的區域。位於64公裡之外的休斯敦的窗戶被震碎,400公裡外路易斯安那州的人們都感受到了震動衝擊,這次爆炸令大約600人喪生,3500多人受傷。
不過美國並沒有將硝酸銨進行徹底管控,而是將這些硝酸銨變成了化肥以及化工原料,制訂了有關農用硝酸銨生產、貯運的管理條例。
因為在滿足作物營養需求上具有雙氮源的優勢,所以廣為農作物所喜好,尤其是旱地作物中的水果、瓜菜、菸草等眾多經濟作物。
不過,因為硝酸銨的特殊性,以及作為化肥容易獲取,還是有許多人將硝酸銨作為炸藥來使用,中國就曾遭受硝酸銨引發的多次爆炸。2001年3月16日凌晨,石家莊發生一場特大爆炸案件,據不完全統計,此次爆炸案件造成百人死亡,這是中國建國以來死傷人數最多的爆炸案。
2005年,使用硝酸銨炸藥危及公共治安的爆炸案,呈現出多發態勢:,湖南省、深圳、雲南都發生了硝酸銨人為爆炸案。自此之後,硝酸銨在中國就被作為民用爆炸品受到管控。
之所以民眾會使用硝酸銨,是因為硝酸銨雖然引爆作用敏感性差,對傳爆作用極不敏感,對機械作用完全不敏感,但是不耐高溫,高溫下,硝酸銨能以不同方式進行分解,同時放出氨氣和劇毒的氮氧化合物N20NO、NO;等。由於碰撞等原因,局部硝酸銨溫度升至300°C以上時,就有可能引起爆炸,硝酸銨能與任何易燃液體、許多粉狀金屬特別是鋁,以及任何可燃固體形.成極強的爆炸混合物。例如,硝酸銨與磷、琉、還原劑相混後,能夠放出紅棕色的氧化氮氣體和氧氣,極易引起燃燒爆炸。
所以在國際上,在上個世紀的時候,一些國家,有些國家甚至禁止硝酸銨的運輸和直接作肥料使用,只允許使用它與碳酸鈣混合製成的硝酸銨鈣。
雖然受到了管控,減少了人為爆炸案件,但是作為化工原料,硝酸銨也曾引起多次大爆炸,2001年9月21日,法國土魯斯市AZF化工廠20~120噸硝酸銨發生爆炸,TNT當量為20~40 噸。事故導致31人死亡,約2 500人受傷,事故化工廠及周圍區域遭受毀滅性影響。
而中國最為著名的就是天津大爆炸,2015年8月12日22時51分46秒,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本次事故中爆炸總能量約為 450 噸 TNT 當量,共165人遇難。
而事故原因就是硝化棉由於溼潤劑散失出現局部乾燥,在高溫(天氣)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熱,積熱自燃,引起相鄰貨櫃內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險化學品長時間大面積燃燒,導致堆放於運抵區的硝酸銨等危險化學品發生爆炸。
我們希望任何一家化工廠都可以做到安全生產,做到按時巡查排查風險,這樣是對自己負責任,也是對民眾負責任。
我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溫柔對待這個世界,不要嘗試去走極端!在信息社會,任何罪惡都不可能完美藏匿,等待你的只有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