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噸硝酸銨,毀掉了30萬人的家
前兩天,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發生大爆炸,想必很多人已經知道了。
這場爆炸,造成135人死亡,
4000多人受傷,
10名救援人員遇難,
30萬人無家可歸。
數字還在上升,
整座貝魯特城都下起了「玻璃雨」,
隔著屏幕小建建都覺得心生恐懼。
你有沒有發現,這個場景似曾相識?
事故後的現場,和天津大爆炸很像。
因為兩起事故的罪魁禍首都是「它」。
01黎巴嫩和天津大爆炸的罪魁禍首
黎巴嫩總理已經證實,爆炸是因為易燃易爆品引燃了2700噸硝酸銨。
2700噸硝酸銨是什麼概念?
這樣跟你講吧,
就相當於在港口安了一顆小型戰術核彈,
一引發爆炸產生的TNT當量可能超過3000噸。
TNT是表示核爆炸釋放能量的一種習慣計量,大家可能弄不清楚這玩意兒是幹嘛的。
但你只需要知道:
1945年的廣島核爆炸導致
直接死亡和輻射死亡20萬人,
而它釋放出了13000噸TNT當量。
這也就是說,黎巴嫩首都爆炸是廣島核爆炸釋放能量的1/5!
整場禍事的罪魁禍首——2700噸硝酸銨,在2014年的一艘輪船開往非洲時,因船隻出現問題,被卸在了貝魯特海港12區。
堆放在港口倉庫中長達6年,
所有人對它不管不問,
沒有採取安全生產管理的有效預防措施。
時間推到5年前,
2015年8月12日大家都熟知的「天津大爆炸」,
罪魁禍首也是硝酸銨。
當時的事故原因是:
硝化棉因為溼潤劑散失,
出現局部乾燥導致積熱自燃,
引起其它危險化學品長時間大面積燃燒,
讓堆放於運抵區的硝酸銨等爆炸。
也就是說如果把硝酸銨比喻成一個大炮仗,
那硝化棉就是引爆它的那根火柴頭,
而硝酸銨最後成了「被逼上位」的罪魁禍首。
02硝酸銨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硝酸銨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其實它的身份在幾百年間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
1659年,德國化學家格勞貝爾制出了硝酸銨,
到一戰時期,它成為德國的主要火力來源,
二戰時已經是很多國家必備的制炸藥的材料。
1947年,硝酸銨造成了美國歷史上嚴重的工業爆炸事故:
一艘停泊於德克薩斯城的貨輪起火,引爆了船上的2300噸硝酸銨。
這場超級大災難,差點把德克薩斯城給夷平。
後來硝酸銨又被重新安排了一個身份:化肥。
因為它的含氮量比尿素略低,但更加穩定,
旱地作物中的水果、瓜菜、菸草等經濟作物都很喜歡它。
早年或許它還曾出現在你祖輩的家中。
多次爆炸後,各國基本也摸清了硝酸銨的秘密:
不耐高溫160度就開始分解,
跟個炮仗似的一遇明火就著。
為了安全生產管理,我國已經把它當成民用爆炸品進行管控。
如今,黎巴嫩的糧倉在爆炸中被摧毀,
糧食儲備已經不足一個月,
多少家庭支離破碎,
又有多少孩子成為無依無靠的孤兒,流浪人間。
03常態化管理,才能防患於未然
常常被「釣魚執法」的硝酸銨表示:我也很無辜啊。
人家就停在那裡原本沒有爆炸意圖,在明火、高溫等安全生產管理不規範的引誘下,才從事了爆炸活動。
硝酸銨或許很可怕,但只要摸準它的脾氣,順著它的毛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也會乖乖聽我們的話。
怕的就是:我們不夠重視它!
我國是世界化工大國,因為黎巴嫩首都爆炸,5日應急管理部也立即開展了全國危化品儲存安全專項檢查整治,嚴格落實危化品生產、儲存。
此前每年也會組織督導檢查組明查暗訪,對7600餘家危化品企業和重大危險源開展檢查。
各種事情的發生都有一定的先見性、預見性,就像下雨前總少不了烏雲。
我們都認為扁鵲的醫術極高,
誠然如此,
但恐怕扁鵲最高明的地方莫過於「防患於未然」。
所以,一家工廠只有小心謹慎,安全生產,按時排查,常態化管理,才能真正把災難和不幸拒之門外。
安全生產管理面前無小事,化工廠如此,建築工地如此,我們在生活中亦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