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鈉並非爆炸「元兇」 屬較穩定晶體遇水不爆炸—新聞—科學網

2020-11-24 科學網

  氰化鈉並非爆炸「元兇」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李建榮)15日上午,當有媒體確認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現場疑似存放有700噸氰化鈉時,網絡驚呼一片。更有網友聲稱,「以氰化氫致死劑量50毫克左右,並按照地球人口70億算,足以殺死全人類兩次了。」

  緊接著一則「天津爆炸氰化鈉危險證實,方圓3公裡人員全部撤離」的消息迅速佔領了各類新媒體客戶端的顯要位置。

  對此,科技日報記者直接連線了北京衛戍區某防化團負責進入爆炸核心區域取樣、化驗的楊工程師。他告訴記者,今天該部的主要任務已由監測、取樣、化驗分析轉為搜救,「在非核心區域已不用著重型防化服,而改為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和專用手套,下午還搜救出一名倖存者。」

  接受記者採訪的一位專家組成員證實,「今天下午確實有過疏散和撤離,但並非進行氰化鈉的洗消作業,而是因風向由西風改為東風,而採取的一項防範措施。」

  這名專家特別指出,即便有些氰化物洩漏也應該是很小部分,在開闊空間裡會很快稀釋掉,此前世界範圍的氰化物洩漏事故罕有造成氣體汙染中毒的先例。因此,網上有人擔憂所謂700噸氰化鈉洩漏能毒死全中國人的說法根本不成立。

  此外,該專家還向記者說明了兩點:一是氰化鈉本身是一種比較穩定的晶體,遇水並不會爆炸,只是遇到酸性溶液會形成氰化氫氣體,而且以固體形式安置於封閉容器內時,性質相對穩定;二是鉀和鈉屬於比較活潑的鹼金屬,遇水容易爆炸。「但就現場來講,發生爆炸的原因是複雜的,簡單認為是氰化鈉或者鉀、鈉造成的爆炸是不科學的。」

  記者翻閱資料發現,鉀、鈉遇水「爆炸」屬於化學課上的經典演示反應,即取一小塊金屬鈉或金屬鉀放入水中,就能看到如「爆炸」一般劇烈反應的現象,這些反應同時會釋放出大量的熱。而人們通常會理所當然地認為燃燒和爆炸都源自氫氣被點燃的過程,而事實上其反應的機理遠不止這麼簡單。

  如果救援部隊不慎吸入了洩漏的氰化氫氣體怎麼辦?剛剛作為專家組成員進駐指揮部的軍事醫學科學院防化醫學和臨床救治專家王永安研究員告訴記者,包括他在內4名頂級防化醫學專家今天已兩次進入核心區,並為8批次近千餘名不同層次人員開展了培訓。

  王永安告訴記者,儘管核心區危化物品的種類比較多,但防護和治療也有其通用性。針對特殊情況還會採取對因治療和對症治療的辦法。「此外,對於危化品的防護,只要對呼吸道和皮膚進行了有效防護,就會阻斷染毒途徑,即使發生中毒,專家組也攜帶了足量的特效抗氰藥物。」

  這位專家組成員還向記者透露,目前企業的技術人員已經對今天發現的氰化鈉進行了專業處理,危險已經在可控的範圍內。對於部分洩漏的氰化物將採取洗消的辦法予以清理。為了防止流入水體,還會通過挖掘、運輸等方式對被氰化物汙染的泥土實施搶運填埋,通過專業的滲漏液收集池進行消毒處理。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天津港生化危機163小時|爆炸|氰化物|氰化鈉|瑞海_網易新聞
    這幾天他們在現場通過用雙氧水強氧化劑氧化,使氰化鈉無害化。17日10時 現場再次騰起火光和白煙據央視新聞,①今早現場再次騰起火光和白煙,但持續時間並不長。經監測,該時段核心區汙染物指標略有上升;②核生化救援隊正在距離核心區域100米左右進行監測;③搜救部隊已進入周邊居民區,尋找因爆炸被困或不顧危險回來收拾財物的群眾。
  • 專家:硝酸銨或是爆炸事故真正的元兇 非金屬鈉
    18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第十場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稱,「我們很多同志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複雜的問題。」  目前,現場除了搜救,另一大任務主要是勘查危化品位置,主要由北京防化部隊負責。
  • 專家稱對危化品爆炸用水滅火會加劇爆炸—新聞—科學網
    專家:存儲的化學品活性強 遇溼遇水會爆炸 廣東省危險化學品專家蔡先生表示,根據瑞海國際公布的儲存業務信息,其中提到的多種物質屬於危險化學品範圍,如硝酸鉀則是強氧化劑,是以前製造炸藥的原料,遇可燃物可助長火勢遇熱可分解出氧氣,強烈的碰撞也會引發爆炸,如遇到火災、爆炸等會加重事故的發生。
  • 天津港爆炸現場證實有氰化鈉 老師說這些化學方程式能救命
    對於爆炸現場的氰化鈉,有關部門已經採取四項措施1、已組織氰化鈉生產廠家進行現場處置2、組織當地企業噴灑雙氧水3、防化部隊確認氰化鈉存在範圍4、建立圍堰圍堵擴散。目前環保局監測有毒氣體項目中包括氰化氫,但監測各點位都未檢出氰化氫。汙水中氰化物超標降為2.1倍。氰化鈉是什麼物質?它遇到水會怎樣反應?
  • 張家口化學物質爆炸:危化品爆炸了怎麼辦?
    據央視新聞報導,11月28日凌晨,張家口市橋東區河北盛華化工有限公司門口發生爆炸。出品:科普中國製作:中國科普博覽團隊 專家: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孫承林研究員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據央視新聞報導,11月28日凌晨,張家口市橋東區河北盛華化工有限公司門口發生爆炸。
  • 天津爆炸原因或為金屬鈉遇水(圖)
    對此,天津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包景嶺說,氰化物經過雨淋以後產生氰化氫,但是氰化氫本身是溶於水的,在酸性條件下會有逸散。現場已在嚴密的監控中,目前逸散的情況不是很嚴重。對於降雨後的應對,指揮部已經有預案。副市長何樹山說,核心區以外的所有區域已經進行嚴密的搜尋、處理,這些地方不存在安全隱患。
  • 天津爆炸原因或為金屬鈉遇水
    >>清理危化品氰化物集中在10萬平米內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表示,爆炸發生時,爆炸物和劇毒化學品都已運到海關監管區,準備裝船,劇毒化學品隨著衝擊波散落到核心區域。爆炸核心區到底有多少劇毒危化品氰化鈉?
  • 如果是氰化鈉、電石這些危化品爆炸了,你要知道該這麼辦
    我們選取了三類出現在人們視線中的危化品:電石、甲苯二異氰酸酯和氰化鈉。一起來看看,如果是「它」爆炸了,我們應該如何採取哪些措施。如果氰化鈉爆炸……氰化鈉是無機毒害品,一般本身不燃,但遇潮溼空氣或與酸類接觸會產生劇毒、易燃的氰化氫氣體,其爆炸極限為5.6%-40%。與氯酸鹽、硝酸鹽等接觸會劇烈反應,引起燃燒爆炸。
  • 氰化鈉或電石等危化品爆炸怎麼辦 事故急救措施盤點
    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濱海新區第五大街與躍進路交叉口的一處貨櫃碼頭發生爆炸,發生爆炸的是貨櫃內的易燃易爆物品。根據爆炸倉庫業主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官網,其倉儲業務中,基本都屬於易燃易爆腐蝕有毒化學品。而當地環保當局2014年的驗收文件顯示,事發倉庫的設計目的為存放電石、矽鈣合金、氰化鈉和甲苯二異氰酸酯(TDI)。
  • 天津港爆炸原因:滅火過程可能引發化學品反應
    天津市安監局副局長高懷友在新聞發布會上稱,瑞海國際物流公司(下稱瑞海公司)最近一個月出口量比較大的危險品,有硫化鈉、硫氫化鈉、氯酸鈉、鈣、鎂、鈉、硝化纖維素、硝酸鈣、硝酸鉀、硝酸銨、氰化鈉等。  爆炸發生在該公司的運抵區。運抵區裡可能儲存量比較大的,也是以上這些物資。  8月12日23時06分,有多個貨櫃起火,且處於猛烈燃燒狀態。
  • 氰化鈉找到了 天津港爆炸事故最新信息匯總
    一個好消息是,爆炸現場的氰化鈉找到了,目前檢測顯示未發生大範圍洩露。  【爆炸現場的氰化鈉找到了】  8月15日消息,爆炸現場的氰化鈉找到了。現場指揮部專門邀請天津大學的三位專家來做技術指導、出具處理方案,現場指揮部派防化部隊全副武裝進行地毯式排查,將找到的氰化鈉用沙包圍好,防止洩露。找到的氰化鈉將由生產廠家派出的專業人員協同武警武裝護送回河北廠家回收。接下來將由專業人員再做三次排查,做到無殘留。
  • 新聞實驗室:食品乾燥劑遇水真的會爆炸嗎?
    市面上乾燥劑有不同類型,哪種會與水、酸發生化學反應?本期「今日實驗」通過一組實驗,測試一下市面上的乾燥劑潛在的危險。  會慢慢吸水 放熱不劇烈 性質穩定  記者在某品牌的雪餅中發現一包寫著「天然礦物成分」的乾燥劑,標明「不可食用」、「不可受潮」、「不可開袋」、「幼兒勿取」等注意事項。打開後,裡面為褐色圓形小顆粒。
  • 食品乾燥劑遇水會爆炸? 專家:遇水會釋放熱量
    記者實驗 乾燥劑放入礦泉水瓶後瓶底發熱  為了求證乾燥劑遇水究竟會不會爆炸,華商報記者特意做了一個實驗:取出食品袋中不同的乾燥劑小包,將包內的乾燥劑倒入礦泉水瓶中,擰緊瓶蓋並輕輕晃動。經過觀察,其中一瓶乾燥劑入水後迅速沉到瓶底,瓶身沒有溫度變化;而另外一包幹燥劑遇水後,瓶中液體變成了奶白色,瓶身開始是微溫,放置一會兒,乾燥劑沉澱到瓶底,且瓶底變得燙手但並未發生爆炸,再放置一段時間,水溫開始變涼。
  • 天津爆炸案中有「氰化鈉」 大量企業用其低成本「鍊金」(圖)
    8月15日上午10時,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的第四次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安監局副局長高懷友說,8月14日、15日,安監部門對各部門及人員做了調研詢問,並調出天津市交通委信息系統、海關、報關數據,以及企業人員回憶所掌握的數據資料
  • 天津爆炸找到700噸氰化鈉:易降解不能形成毒雨
    據報導,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發生已超過72個小時,天津爆炸現場消防專家確認已經找到700噸氰化鈉下落,指揮部正在協調專家、防化部隊、生產廠家等各方力量進行處理。目前檢測結果顯示,氰化鈉尚未發生大範圍洩漏。1.氰化物是什麼,毒性有多強?
  • 乾燥劑真的會爆炸嗎? 不是所有的乾燥劑遇水都會發生爆炸
    不是所有的乾燥劑遇水都會發生爆炸 破解朋友圈食品安全謠言之乾燥劑爆炸 謠言 近來, 有關食品乾燥劑爆炸導致孩子眼睛受傷或失明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裡頻頻轉發,有的內容稱:據央視新聞報導,一名5 歲男童因將零食包裡的小包幹燥劑拆開,   原標題:乾燥劑真的會爆炸嗎?
  • 乾燥劑遇水可能會發生爆炸!
    央視《新聞直播間》曾播出過乾燥劑傷人的案例。「他就剪開那袋子,倒在彩虹糖瓶子裡,就這樣搖幾下就爆了,爆到眼睛哇哇叫,我就趕快用水幫他衝洗了一下。」某省一名5歲男孩將海苔中的生石灰乾燥劑倒在彩虹糖的瓶子裡兌水吹泡泡,搖晃瓶子後發生爆炸,噴濺出的液體灼傷男孩眼部,已致失明。受傷男童的母親描述,短短兩分鐘時間,男童右臉就出現紅腫脫皮。
  • 天津港爆炸現場氰化物處理方案確定
    在今日上午舉行的天津港爆炸事故第六場新聞發布會上,根據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天上午9時,已發現112具遺體,其中24人的身份確定,另外88人身份正在確認之中。已接到95人失聯報告,85人為消防人員(現役13人,天津港72人),這些人與身份未定的88人之間存在有交叉。
  • 技術解讀天津爆炸後續救援 劇毒氰化鈉消除有先例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章 節 環球時報記者 劉 揚】12日晚發生的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已經過去4天,從現在的情況看,最危險的時期或許已經過去。不過,如何處理火災現場堆放的大量有毒、危險化工用品是對救援力量的巨大考驗。有專家認為,儘管事故中心存放的氰化鈉有劇毒,但中國曾多次處置氰化鈉汙染事故,對此不必恐慌。
  • 天津爆炸:氰化物會對空氣和水造成汙染嗎?
    ,爆炸現場存儲的桶裝氰化鈉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少量因爆炸衝擊發生洩漏。氰類劇毒物質會不會對事故隔離區外的空氣和水造成汙染?會不會對群眾生活帶來影響?現場處置到底採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一時間,這些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對此,事故現場指揮部成立專門處置小組,按照「前面堵、後面封、中間來處理」的原則,緊急採取設置圍堰、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等五項措施,確保事故區域汙染不外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