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解讀天津爆炸後續救援 劇毒氰化鈉消除有先例

2021-01-08 環球網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章 節 環球時報記者 劉 揚】12日晚發生的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已經過去4天,從現在的情況看,最危險的時期或許已經過去。不過,如何處理火災現場堆放的大量有毒、危險化工用品是對救援力量的巨大考驗。有專家認為,儘管事故中心存放的氰化鈉有劇毒,但中國曾多次處置氰化鈉汙染事故,對此不必恐慌。防化專家指出,本著對當地的環境和居民真正負責的態度,後續還應該進行長期的環境和生態監測。

消除氰化鈉汙染有成功先例

此次天津爆炸事故中,除了爆炸本身造成重大傷亡以外,其場地附近堆放的數百噸劇毒氰化鈉等化工品也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的生命安全構成巨大潛在威脅。資料顯示,氰化鈉為白色結晶顆粒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氣味。皮膚傷口接觸、吸入、吞食微量可中毒死亡。

本世紀初國內也曾發生過氰化鈉洩漏造成環境汙染的事故,有的事故也曾造成大範圍汙染和部分人員傷亡。但事實表明,如果處理及時、得當,氰化鈉的汙染可以有效控制和消除。2001年11月1日下午2時,洛陽市某公司一輛裝載約10噸液體氰化鈉溶液(含量30%)的貨車翻入離興華澗河不遠的溝壑中,車上氰化鈉流入河中,造成河水汙染。事故發生後,司機沒有及時報案,直至下午5時,當地鄉政府因得知有牛羊中毒才發現災情。出事地點距興華澗河入洛河口10公裡,如處理不當,將威脅其下遊的洛河、黃河兩岸數百萬人口的安全。

在獲得事故報告後,有關部門立即連夜在靠近事故發生地的洛寧興華鄉澗溝河上建起3道攔河壩,阻止受劇毒氰化鈉汙染的河水下洩。洛寧縣並迅速封閉了洛河沿岸11個鄉鎮、60多個行政村的水井,在境內近30公裡的洛河沿岸布下警戒線。在境內建起五道防線、兩條攔河壩。在攔河壩內加入漂白粉、次氯酸鈉、生石灰對氰化鈉進行中和處理。同時在攔河壩上留出出水口,在出水口放置處理劑,並增加處理防線。同時,對上遊故縣水庫出水進行控制,減少下洩水量。監測表明,通過數萬群眾和解放軍、武警的一系列舉措,在距出事地點50公裡之內,汙染得到有效控制,峰值大幅下降;在130公裡之內河流汙染得到完全控制。

後續處理要多頭並舉

儘管這次爆炸事故附近的氰化鈉存儲量遠遠大於2001年那次事故的洩漏量,但本次事故中氯化鈉為固體狀態,處理起來應該相對容易。處置這類汙染物,首先密切監測氰化物動向,將實時的監測結果作為應急處理決策的直接支持,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必須設置不同的監測點,定時監測地表、地下水、空氣和土壤中汙染物濃度和成分。

其次,要避免汙染物的擴散、蔓延和下滲。特別是爆炸點中心,目前已經形成大片積水,考慮到氰化鈉溶於水的特性,不排除積水處內含有氰化鈉的可能性。一方面要防止被汙染的水排入海中,造成汙染擴大,另一方面,則要防止有害物質下滲到地下水中。據媒體陸續透露出來的消息,8月13日上午天津方面第一時間封閉了該區域的入海排汙口源,確保事故廢水不會入海。此後,爆炸現場2個含氰化物外排口也被封住。下一步就要對汙水進行中和處理,減少有害物下滲。最後,當以上措施採取後, 還會有少量汙染物殘留在土壤中。為徹底消除汙染,應將事故發生現場的土壤、淤泥挖出,進行化學處理。從現場情況看,這項工作正在做。

16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一位中國防化專家表示,首先是要加強對於空氣和水的監控,然後根據監控數據進行危害評估,根據有毒、有害氣體和物質的源頭、氣象條件、不同時段的大氣垂直穩定度來進行實時監測。第二是要對進入爆炸相關區域的救援人員進行徹底洗消,避免把汙染物帶出來,據報導,目前救災部隊已經在這樣做了。第三要注意防止救援人員中暑,搜救人員穿戴的防護裝備是不透氣的,而目前當地氣溫很高,所以要控制好工作時長和頻次,並大量補充水分。第四要防止扎傷,救援現場有大量被損壞的貨櫃,要防止救援人員的腳和身體被尖銳金屬扎傷。第五,現場還有不少起火點和煙,要在派出少量人員進行採樣檢測之後,才能派出大量人員進入搜救。這名專家認為,不僅要監控入海口水質,還要監控下水道裡面的水,特別是下雨之後。除了氰化物,貨櫃裡面還有其他的有機物,有些是有害的,也要進行監測。

消除影響或需數年

到底需要多長周期才能對受害區域處置完畢,這名專家介紹稱,出現大規模的化工傷害之後,不僅要進行緊急處置,還應進行長期的生態和環境監測,包括對生態變化、水質的監測,其中對水質的監測不僅是地表水,還要對沉降下去的水進行長期監測。中國的後續救援還將進行大規模洗消,這些洗消劑對於土壤、水質的影響,也要進行長期監測。這個後續監測過程,有些國家甚至會持續幾年甚至十年。比如美國軍方曾經在強斯頓環礁銷毀過大量化學武器,銷毀時並沒有發生洩漏,但在人員撤離後,美國還是對這個島進行了十年左右的環境和生態監控。

這名專家強調,這次事故所在區域的後續處置將是一個很複雜、很細緻、甚至比較漫長的過程,不過只有這樣才是對發生事故的區域以及周邊居民真正負責的做法。對於從爆炸區域運出去的貨櫃等沾染了汙染物的東西,要進行徹底檢測、洗消、登記編號,乃至使用專用的設備徹底銷毀,對於從受災區域中運出來的可繼續利用的物品,比如汽車,要進行徹底洗消和專業檢測,證明沒有危害之後才能再次使用。

相關焦點

  • 天津爆炸找到700噸氰化鈉:易降解不能形成毒雨
    據報導,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發生已超過72個小時,天津爆炸現場消防專家確認已經找到700噸氰化鈉下落,指揮部正在協調專家、防化部隊、生產廠家等各方力量進行處理。目前檢測結果顯示,氰化鈉尚未發生大範圍洩漏。1.氰化物是什麼,毒性有多強?
  • 中科院專家:氰化鈉雖有劇毒但擴散可能性不大
    13日下午4點30分,天津市召開發布會介紹爆炸事故相關情況,據天津市環保局局長溫武瑞介紹,目前環境監測主要集中在空氣品質和水的汙染上,經過持續檢測,均低於工業企業規定濃度。  中國氣象局消息顯示,接下來的13日夜間、14日、15日,天津仍以西南微風為主,空氣汙染主要往渤海上空擴散,對天津城區、北京等地空氣影響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明日(14日)天津地區可能會有降雨,相關部門應注意降雨導致相關危化物遇水反應,以及相關汙染物的遇水處理。
  • 天津爆炸案中有「氰化鈉」 大量企業用其低成本「鍊金」(圖)
    裝箱區的危險化學品可能有鉀、鈉、氯酸鈉、硝酸鉀、燒鹼,硫化鹼、矽化鈣、三氯乙烯、氯碘酸等。運抵區的危險化學品可能有環己胺、二甲基二硫、甲酸、硝酸銨、氰化鈉、四六二硝基、鄰仲丁基等。  這一表態與此前媒體報導的「天津爆炸地點附近有危險品氰化鈉」一致。不過對於外界所傳聞的「總量高達700噸」這一數字,官方未確認。那麼,這批危險的化學品一般又會用在何處、是否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 天津爆炸原因或為金屬鈉遇水
    天津「8�12」爆炸進入第7天。昨日,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出席第7次發布會並表示,爆炸現場的氰化物有700噸左右,集中在核心區0.1平方公裡範圍內,但已用沙土封閉。他還表示,國務院已經成立事故調查組,將給人民一個交代。
  • 天津爆炸原因或為金屬鈉遇水(圖)
    救援人員正在挖土填埋危化品。天津「8·12」爆炸進入第7天。何樹山就此回應稱,8·12爆炸的時候,爆炸物和劇毒化學物都已經運到海關監管局,爆炸發生時,劇毒危險物隨著衝擊波散到核心區和外圍,帶有劇毒性,必須要進行及時清理。按照指揮部安排,由他本人全權負責危化品的處理。由於危化品數量、種類非常複雜,所以這幾天未能出席發布會。此外,有媒體提問稱,從行政管理角度來看,濱海新區和天津港不是一個單位,為何天津港領導一直沒出現在發布會上?
  • 氰化鈉並非爆炸「元兇」 屬較穩定晶體遇水不爆炸—新聞—科學網
    氰化鈉並非爆炸「元兇」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李建榮)15日上午,當有媒體確認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現場疑似存放有
  • 天津大學教授:降雨不會讓氰化鈉變毒氣
    原標題:天津大學教授:降雨不會讓氰化鈉變毒氣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濱海新區出現降雨,針對民眾關心的「降雨是否會使氰化鈉發生反應產生毒氣」、「這些『毒水』如何處理」等問題,記者採訪了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應急專家組諮詢顧問成員、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劉慶嶺教授
  • 天津爆炸:現場存放危險化學品3000噸左右
    天津大爆炸進展一直備受外界關注,最新的消息顯示,天津爆炸案現場累計存放危險化學品3000噸左右。據央視《焦點訪談》報導,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牛躍光證實,8.12天津港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現場共存放有危險化學品3000噸左右。
  • 天津港生化危機163小時|爆炸|氰化物|氰化鈉|瑞海_網易新聞
    15日17時 確認現場氰化鈉來自河北企業據澎湃新聞報導,津港爆炸事故現場堆放的氰化鈉來自河北企業——河北誠信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多位負責人前往天津協助處理,氰化鈉目前的狀態不明。14日10時 專家回應「氰化鈉遇水劇毒」天津市環境科學院正高級工程師王連卿在回應記者「今天預報有雨,700噸氰化鈉遇水劇毒」的問題時表示,氰化物確實是水溶性的物質
  • 氰化鈉或電石等危化品爆炸怎麼辦 事故急救措施盤點
    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濱海新區第五大街與躍進路交叉口的一處貨櫃碼頭發生爆炸,發生爆炸的是貨櫃內的易燃易爆物品。根據爆炸倉庫業主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官網,其倉儲業務中,基本都屬於易燃易爆腐蝕有毒化學品。而當地環保當局2014年的驗收文件顯示,事發倉庫的設計目的為存放電石、矽鈣合金、氰化鈉和甲苯二異氰酸酯(TDI)。
  • 氰化鈉找到了 天津港爆炸事故最新信息匯總
    ,遇難人數已升至104人,能確定身份的只有28人,救援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一個好消息是,爆炸現場的氰化鈉找到了,目前檢測顯示未發生大範圍洩露。  【遇難人數升至104人,只有28人能確認身份】  天津爆炸事故現場指揮部消息: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死亡人數已上升至
  • 如果是氰化鈉、電石這些危化品爆炸了,你要知道該這麼辦
    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濱海新區第五大街與躍進路交叉口的一處貨櫃碼頭發生爆炸,發生爆炸的是貨櫃內的易燃易爆物品。根據爆炸倉庫業主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官網,其倉儲業務中,基本都屬於易燃易爆腐蝕有毒化學品。
  • 光明日報:氰化鈉可能導致毒雨嗎
    近日,天津發生「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爆炸核心區內存有的危險化學品氰化鈉備受關注,一則提醒北京、天津朋友近期不要淋雨,以免因雨水中含有氰化鈉導致中毒的信息更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事實果真如此嗎?
  • 劇毒氰化鈉也能造福人類
    天津港發生的特別重大化工倉庫爆炸事件,讓人們知道了氰化鈉是一種劇毒化學品。其實,除了劇毒的特性,氰化鈉在日常生活中還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化工原料,在多個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是在電鍍方面。
  • 巨量氰化鈉用途:低成本「鍊金」
    8月16日,北京軍區參謀長史魯澤少將在天津港危險化學品倉庫「8·12」瑞海公司爆炸事故第六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爆炸現場氰化鈉的位置已確定,有兩處,初步估算,有數百噸。  這一表態證實了「天津爆炸地點附近有危險品氰化鈉」的媒體報導。
  • 天津爆炸原因或為金屬鈉遇水(圖)(1)
    天津「8·12」爆炸進入第7天。昨日,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出席第7次發布會並表示,爆炸現場的氰化物有700噸左右,集中在核心區0.1平方公裡範圍內,但已用沙土封閉。他還表示,國務院已經成立事故調查組,將給人民一個交代。此外,天津市濱海新區民政局表示,天津已經啟動追認遇難消防人員為烈士及烈士遺屬撫恤優待工作。
  • 微博記錄:天津濱海新區發生爆炸事故(更新中)
    據介紹,天津環保局在昨天夜裡2點之後在爆炸區域內及附近布置了幾十個監測點位,已經進行了超過6小時的監測,從獲得的消息來看,目前監測顯示,爆炸區域附近總體的環境質量相對來說是比較平穩的,對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物質的濃度目前都是處於一個正常的環境限值之內,具體的數據他們還要等到具體點位監測之後才可以獲得,後續他們會會同天津當地的環保部門一起繼續為當地空氣品質
  • 三方案處置幾百噸氰化鈉 確保汙染不外洩
    昨日上午拍攝的爆炸核心區附近受損建築物情況,爆炸「原點」出現大量液體,深度不明。 新華社發有多少?爆炸現場氰化鈉的位置已確定有兩處,25公斤桶裝,初步估算有幾百噸;河北企業確認有700噸。咋處置?少部分外露,用雙氧水等溶解。對大面積分散的,用圍牆圍擋並遮蓋。
  • 氰化鈉產業鏈裡的投資機會
    本報記者 周松清 重慶報導  氰化物的檢出給天津爆炸事故再添陰雲。  在此之前,人們僅僅知道氰化鈉是劇毒危險品,對它知之甚少,卻不知道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氰化鈉第一生產大國,同時,氰化鈉作為基礎工業原料之一,廣泛用於黃金提取、電鍍行業、農藥行業、醫藥行相關公司股票走勢業等行業。
  • 氰化鈉位置已確定 初步估算有數百噸
    在1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軍區參謀長史魯澤少將表示,爆炸現場氰化鈉的位置已確定,有兩處,初步估算,有數百噸。  爆炸現場後續處理已有比較完整的方案,目前有2000多官兵正在外圍搜尋清理有害物質,為群眾儘快返回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