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教授:降雨不會讓氰化鈉變毒氣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天津大學教授:降雨不會讓氰化鈉變毒氣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濱海新區出現降雨,針對民眾關心的「降雨是否會使氰化鈉發生反應產生毒氣」、「這些『毒水』如何處理」等問題,記者採訪了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應急專家組諮詢顧問成員、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劉慶嶺教授。

下雨不會致氰化鈉產生毒氣

「氰化鈉外觀上是一種白色粉末,容易在水中物理溶解,不會和純水發生化學反應而變成另外的物質。氰化鈉遇酸才會產生高毒氣體氰化氫,也就是說,只有下酸雨,才有可能有一定量的氰化氫產生。」劉慶嶺說。

處理含氰化鈉廢水有成熟技術

事故發生後,天津大學十位化工、環境、建工、精儀等相關學科教師成立了應急專家組,向總指揮部提供建議。「我們提前對18日的降雨作出預案,為確保事故區域汙染不外洩,指揮部採取了封堵排水口、設置圍堰、現場應急破氰、汙水處理廠加裝破氰裝置、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等五項措施。」劉慶嶺表示。

「含氰化鈉廢水的處理在國內是成熟的技術,已應用多年。」劉慶嶺說,濃度超標的含氰化鈉廢水集中在圍堰內,一般採用高級氧化的方式,用氧化力強的藥品把氰化物氧化掉,使之成為無毒的物質,這一過程叫做「破氰」。

「由於排水口已經封堵,圍堰已經設置,此時降雨,既不用擔心廢水外溢,也有利於讓懸浮在空中或落在屋頂上的汙染物沉降、淨化空氣。」劉慶嶺表示。

正確認識才不會覺得那麼可怕,懂得才會防範——

氰化物並不神秘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後,社會各界可謂「談氰色變」,覺得氰化物離我們很遠,覺得氰化物很神秘,氰化物果真很神秘嗎?接下來我們就認識一下。

什麼是氰化物?

氰化物特指帶有氰基(CN)的化合物,一般分為無機氰化物和有機氰化物。通常為人所了解的氰化物都是無機氰化物,常見的有氰化鉀和氰化鈉。

氰化物有多毒?

作為一種劇毒的化學品,可經人體皮膚、眼睛或胃腸道迅速吸收。少於35mg/kg,成年人口服150mg至250mg可引起猝死。儘管氰化物屬於劇毒化學品,但氰化物以其特有的氣味使人不至於誤食,也不至於讓皮膚長時間與其接觸。即使皮膚直接接觸到了氰化物,立即用水洗掉即可,如果誤服氰化鈉,直接催吐就醫,因此氫氰酸中毒,也有其特定的條件,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也並非吃了氰化物就會中毒,只要在含量範圍內都不會有問題,請看各國對食品和飲用水中氰化物的標準:

氰化物中毒有救嗎?

氰化物毒性雖大,但是中毒也能有多種方法進行急救,並且有特效藥物,因此氰化物中毒並非意味著死亡。另外,人體對CN-有較強的解毒機能,況且氰化物是非蓄積性毒物。當不致產生中毒劑量的少量外源性氰根進入機體後,可被迅速轉化為無毒或低毒物質排出體外。

氰化物是幹什麼用的?

氰化物主要用於黃金提取、電鍍以及化學合成。氰化物可合成常見的藥物和食品添加劑如青黴素、維生素B6、葉酸、鳥嘌呤、咖啡因等;常見農藥草甘膦、氰戊菊酯、百草枯、阿特拉津、稻瘟靈等;常見染料或顏料靛藍、華蘭、螢光增白劑等;常見胺基酸:蛋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等。

氰化物怎麼來的?

工業上大多採用輕油或者天然氣合成,也可由丙烯腈副產,但是並非工業生產才可產生氰化物,自然界中也廣泛存在。比如:植物中氰化物存在於苦杏仁、桃仁、枇杷仁、亞麻仁、楊梅仁、李子仁、櫻桃仁、蘋果仁等種子中,氰化物在植物體中的含量:苦杏仁:3.71g/100g,李子仁、枇杷仁、櫻桃仁、楊梅仁、白果:2.67g/100g,梅仁:4.33g/100g,蠶豆:300g/100g,白粉梅:11.6mg/100g、青皮梅:10.18mg/100g,亞麻籽:38g/100g,銀杏種子:523g/100g,木薯葉:20.27~28.48mg/100g,木薯塊:4.68~9.26mg/100g,高粱葉、玉米幼苗中含量在38~70mg/100g。

土壤中也普遍含有氰化物,並隨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遞減,其含量為0.003~0.130mg/kg。天然土壤中的氰化物主要來自土壤腐殖質。腐殖質是一類複雜的有機化合物,其核心由多元酚聚合而成,並含有一定數量的氮化合物。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可以生成氰和酚,因此土壤中氰的本底含量與其中有機質的含量密切相關。

什麼情況下氰化物會進入人體?

呼吸、飲水、接觸土壤或食用含有氰化物的食物,吸菸或吸入火災發生時的煙霧是氰化物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另外在吸入有害廢棄物處理廠附近含氰化物的空氣或是食用天然含有氰化物的食物時,也有可能讓氰化物進入我們的體內。

氰化物如何降解?

天然水體對氰化物有較強的自淨作用,當少量氰化物進入水體,水中微生物可破壞低濃度的氰化物,將氰經生物氧化用途轉化為碳酸鹽與氨,使其轉變成為無毒物質,同時消耗水中部分溶解氧。因此氰化物在地面水中的自淨過程相當迅速,不會累積。

由於自然界對氰化物的汙染有很強的淨化作用,一般來說外源氰不易在環境和機體中積累。只有在特定條件下(事故排放、高濃度持續汙染),氰的汙染量超過環境的淨化能力時,才能在環境中殘留、蓄積,從而構成對人和生物的潛在危害。但是這些氰化物很容易被降解,比如氰化鈉水溶液在50℃以上時,將發生不可逆轉的水解反應,生成甲酸鈉和氨。溫度越高,水解的速率越快。工業上常利用這一性質來處理含氰廢水。另外,高濃度的氰化物,用5倍量的氯氣或者雙氧水在1小時內就可以將其降解到安全濃度,所以說氰化物是極易被降解或消除的。

結論:氰化物並不神秘,離我們不僅不遙遠而且就在我們的身邊,並且一直伴隨我們的生活,只有正確認識才不會覺得那麼可怕,只有懂得才會防範。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天津爆炸:現場存放危險化學品3000噸左右
    天津大爆炸進展一直備受外界關注,最新的消息顯示,天津爆炸案現場累計存放危險化學品3000噸左右。據央視《焦點訪談》報導,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牛躍光證實,8.12天津港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現場共存放有危險化學品3000噸左右。
  • 專家:氰化氫逸散不嚴重 降雨造成的風險可控
    天津氣象臺預計,18~19日有小到中雨。氰化鈉遇水會產生高毒氣體氰化氫。針對可能的降雨,17日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包景嶺稱,已對現場進行嚴密監控,降水之後的情況「已有解決預案」。  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天津市室內空氣環境控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慶嶺教授也參與制定了天津濱海火災爆炸事故氰化物廢水處理緊急預案。  劉慶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各類化學品中含有機物的大部分在爆燃過程中被燒掉,殘餘的大部分為無機化學品,其中氰化納最危險。但目前的信息是已發現並緊急處置。
  • 光明日報:氰化鈉可能導致毒雨嗎
    近日,天津發生「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爆炸核心區內存有的危險化學品氰化鈉備受關注,一則提醒北京、天津朋友近期不要淋雨,以免因雨水中含有氰化鈉導致中毒的信息更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事實果真如此嗎?
  • 氰化鈉還在回收處理 你可知道它是毒藥之王?
    8時左右,專業人士從爆炸現場開始展開大範圍搜索,查找氰化鈉下落,目前已找到氰化鈉的分布範圍,許多氰化鈉包裝被炸開。不過,這種急救過程就是在和死神賽跑,服用的氰化物劑量越大,留給醫生的時間就越短,嚴重中毒的患者多數會死於送往醫院的途中。淋雨會中毒?對於天津爆炸,微信朋友圈中一條信息傳的很廣,號稱轉自某媒體記者,「不要淋雨!不管是否屬實,我要提醒在天津、河北、北京的友人——不要淋雨。
  • 700噸氰化鈉是什麼概念?降雨會形成「毒雨」嗎?
    氰化鈉是什麼?該怎麼處理?遇到降雨會變成「毒雨」嗎?一問:氰化鈉呈什麼形態?  曲睿晶:氰化鈉有液體和固體兩種形態,由於經濟和包裝的原因,目前基本是固體氰化鈉。  二問:爆炸會使氰化鈉的形態發生改變嗎?  曲睿晶:不會,爆炸衝擊波只會將氰化鈉包裝部分掀開,少部分散落在衝擊波所能波及的範圍之內。形態依然是固體,部分體積會縮小。
  • 天津港生化危機163小時|爆炸|氰化物|氰化鈉|瑞海_網易新聞
    18日12時 爆炸事故後首次降雨 路面現大量白色泡沫據財新網,18日上午爆炸事故後首次降雨,財新記者在雨中觀察到路面出現大量異常的白色泡沫。記者隨即出現不同症狀的反應:面部嘴唇處有灼燒感 ;胳膊處感覺「辣辣的」;左手關節處熱癢。專家建議,降雨時市民不要在爆炸區域附近活動,儘量不要淋雨。
  • 中科院專家:氰化鈉雖有劇毒但擴散可能性不大
    中國氣象局消息顯示,接下來的13日夜間、14日、15日,天津仍以西南微風為主,空氣汙染主要往渤海上空擴散,對天津城區、北京等地空氣影響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明日(14日)天津地區可能會有降雨,相關部門應注意降雨導致相關危化物遇水反應,以及相關汙染物的遇水處理。
  • 天津爆炸案中有「氰化鈉」 大量企業用其低成本「鍊金」(圖)
    運抵區的危險化學品可能有環己胺、二甲基二硫、甲酸、硝酸銨、氰化鈉、四六二硝基、鄰仲丁基等。  這一表態與此前媒體報導的「天津爆炸地點附近有危險品氰化鈉」一致。不過對於外界所傳聞的「總量高達700噸」這一數字,官方未確認。那麼,這批危險的化學品一般又會用在何處、是否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 技術解讀天津爆炸後續救援 劇毒氰化鈉消除有先例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章 節 環球時報記者 劉 揚】12日晚發生的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已經過去4天,從現在的情況看,最危險的時期或許已經過去。不過,如何處理火災現場堆放的大量有毒、危險化工用品是對救援力量的巨大考驗。有專家認為,儘管事故中心存放的氰化鈉有劇毒,但中國曾多次處置氰化鈉汙染事故,對此不必恐慌。
  • 氰化鈉管理亂象背後:土法鍊金給西部埋隱憂
    死亡的荒漠鳥類 前不久,天津爆炸事故現場的700噸氰化鈉,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然而,關於中國的氰化鈉產業鏈,更多鮮為人知的危險還從未走入公眾視野。 「在氰化鈉濃度不高的時候,微生物是能夠把它降解的,但濃度過高的氰化鈉,能夠把微生物殺死。」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汪曉軍說。 令馬鳴感到憤怒的是,大多數企業只有探礦權,卻幹著「以探代採」的勾當。「他們有的打著國家項目或國防項目的旗號,採取『麻雀戰』『遊擊戰』深入西部無人區。」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馬鳴呼籲了無數次,可結果卻總是無疾而終。
  • 天津爆炸找到700噸氰化鈉:易降解不能形成毒雨
    據報導,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發生已超過72個小時,天津爆炸現場消防專家確認已經找到700噸氰化鈉下落,指揮部正在協調專家、防化部隊、生產廠家等各方力量進行處理。目前檢測結果顯示,氰化鈉尚未發生大範圍洩漏。1.氰化物是什麼,毒性有多強?
  • 巨量氰化鈉用途:低成本「鍊金」
    8月16日,北京軍區參謀長史魯澤少將在天津港危險化學品倉庫「8·12」瑞海公司爆炸事故第六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爆炸現場氰化鈉的位置已確定,有兩處,初步估算,有數百噸。  這一表態證實了「天津爆炸地點附近有危險品氰化鈉」的媒體報導。
  • 700噸氰化鈉出自河北元氏縣 生產企業曾是汙染大戶
    氰化鈉,劇毒,皮膚傷口接觸、吸入、吞食微量就會中毒死亡,遇水會強烈水解生成氰化氫,氰化氫在空氣中的含量達到5.6%~12.8%時,具有爆炸性,也具有毒性,在二戰時納粹德國曾把氰化氫作為毒氣室的毒氣使用。  但氰化鈉同時也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用於基本化學合成、電鍍、冶金和有機合成醫藥、農藥及金屬處理方面。絡合劑、掩蔽劑。金銀等貴重金屬提煉和電鍍等。
  • 氰化鈉產業鏈裡的投資機會
    本報記者 周松清 重慶報導  氰化物的檢出給天津爆炸事故再添陰雲。  一位氰化鈉生產企業銷售人員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氰化鈉在前幾年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主要是得益於下遊冶金行業的需求,大家也不用談氰色變,多數化工原料都是有毒物質。」  氰化鈉產能格局  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氰化鈉出口量達到5.08萬噸,出口金額1.23億美元;2013年出口量為7.7萬噸,出口金額2.48億美元。
  • 氰化鈉找到了 天津港爆炸事故最新信息匯總
    一個好消息是,爆炸現場的氰化鈉找到了,目前檢測顯示未發生大範圍洩露。  【爆炸現場的氰化鈉找到了】  8月15日消息,爆炸現場的氰化鈉找到了。現場指揮部專門邀請天津大學的三位專家來做技術指導、出具處理方案,現場指揮部派防化部隊全副武裝進行地毯式排查,將找到的氰化鈉用沙包圍好,防止洩露。找到的氰化鈉將由生產廠家派出的專業人員協同武警武裝護送回河北廠家回收。接下來將由專業人員再做三次排查,做到無殘留。
  • 十問十答詳解氰化鈉:什麼情況下最危險?
    天津爆炸現場消防專家確認已經找到700噸氰化鈉下落,指揮部正在協調專家、防化部隊、生產廠家等各方力量進行處理。目前檢測結果顯示,氰化鈉尚未發生大範圍洩漏。那麼氰化鈉是什麼樣的?在什麼情況下最危險?遇到時又該如何防護呢?昨日,新華社記者對話化工行業資深研究員曲睿晶,這些問題一一解答。1:氰化鈉呈什麼形態?
  • 為何氰化鈉在中國易出事?
    事實上,只要處理得當,用氰化鈉提取黃金沒那麼可怕。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礦業社會責任中心主任薩利姆·阿里曾表示,黃金提取目前主要用汞或氰化鈉,但汞具有我們所說的「生物持久性」,即被生物食用後會在環境中停留很長時間。汞也是一種神經毒素,影響會潛伏很多年。  氰化物則不同。它的影響是即刻發作的,沒有生物持久性,而且在陽光下就會分解。
  • 天津大學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校方:行為屬實,已解聘。11月19日,一篇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的文章在網絡熱傳,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
  • 氰化鈉廢水如何處置?
    事故區域內所有雨水、汙水外排口全部用水泥封堵,確保區域內各類廢水不會排入外環境。同時在事故區域周邊設置圍堰,確保降雨時雨水不會溢流出事故區域。針對雨水、汙水管道內的廢水和消防廢水,將全部引入應急廢水處理裝置,採取強氧化等方式對廢水破氰處理後,再深度處理。環保部門已對事故區域3處入海排水口全部實施封堵,對隔離區外的雨水口、汙水口、海河閘口進行不間斷監測。汙水處理廠增設應急措施。
  • 【直擊】天津倉庫爆炸:今晨救出一名19歲消防員 水空氣安全(圖)
    視頻截圖  華龍網8月14日11時30分訊(特派記者 康延芳 實習記者 王奕懿)今(14)日上午,天津濱海新區瑞海公司危化品爆炸事故發生第三天,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第二次新聞發布會,通報相關情況。華龍網記者現場了解到,既有好消息,也有一些不能確定要繼續等待結果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