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鈉管理亂象背後:土法鍊金給西部埋隱憂

2021-01-08 人民網

卡拉麥裡的簡易淬金池(池內有死鳥);

卡拉麥裡氰化鈉廢料桶

死亡的荒漠鳥類

前不久,天津爆炸事故現場的700噸氰化鈉,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然而,關於中國的氰化鈉產業鏈,更多鮮為人知的危險還從未走入公眾視野。

8月27日晚,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員馬鳴在科學網上寫下一篇名為《驚天內幕:700噸氰化物會去哪兒呢?》的博文,讓那些藏匿於我國邊疆生態保護區的「毒物」得以曝光。

保護區中的「毒瘤」

馬鳴所說的驚天內幕,發生在2004年至2015年的十幾年中。

在跟隨中科院綜合科考隊在新疆卡拉麥裡有蹄類保護區、羅布泊野駱駝保護區、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阿爾泰山自然保護區考察期間,馬鳴發現了一個秘密:大量標識著氰化鈉的鐵桶(每桶100~200千克)和塑膠袋被隨意地丟棄於乾枯的河道和曠野中。水源地附近,野生動物的遺骸腐爛程度各異,有些已經化作一堆堆扭曲的白骨。

馬鳴很快想到,這很可能是一場「黃金劫」。「氰化鈉是土法採金的極佳廉價材料。」馬鳴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該方法甚至簡單到可以就地析取黃金,不需要機械化的流水線,搭一個工棚就可以。

淘金者之所以大量出現在保護區中,似乎與新疆的特殊地質條件不無關聯。「在新疆,阿爾金山、阿爾泰山中的『阿爾』,就是金子的意思。」馬鳴透露,許多企業都在非法使用氰化物採礦,成噸的氰化物汙染著這裡的水源、土壤,卻無人知曉。

「在氰化鈉濃度不高的時候,微生物是能夠把它降解的,但濃度過高的氰化鈉,能夠把微生物殺死。」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汪曉軍說。

令馬鳴感到憤怒的是,大多數企業只有探礦權,卻幹著「以探代採」的勾當。「他們有的打著國家項目或國防項目的旗號,採取『麻雀戰』『遊擊戰』深入西部無人區。」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馬鳴呼籲了無數次,可結果卻總是無疾而終。

「保護區太大了,交通條件又特別好,掘金者要逃跑是很容易的事情,很多人都說西部是『冒險家的天堂』。」馬鳴無奈地說。

氰化鈉濫用

從2008年到2015年,中國逐漸從一個氰化鈉進口國,變成世界上生產、存儲和出口氰化鈉最多的國家。

之所以會發生如此之大的劇情反轉,似乎仍然與黃金有關。近十幾年來,用於提煉黃金的氰化鈉價格,從21世紀初年的1600美元/噸,增長到了2800美元/噸。

在黃金開採的過程中,氰化物的使用量十分驚人。《中國黃金報》曾詳細報導過內蒙古一家黃金生產公司的情況。2014年,該公司完成採礦量2310萬噸,生產黃金5.1噸。為支撐產能,公司每月須消耗氰化鈉2000多噸。粗略計算,相當於生產1千克黃金須耗費4.7噸氰化鈉。並且這家公司還是非常強調成本管理的大公司,其他小公司恐怕用得更多。

中國氰化鈉的產能飛快增加。到2009年,中國已成為氰化鈉淨出口國了。據2011年數據統計,中國一年生產的氰化鈉數量接近40萬噸,目前,除了國內的使用之外,中國每年還有7萬多噸氰化鈉用於出口。

「由於我國的金礦品位較低,所以用氰化鈉來冶金是很普遍的現象。」汪曉軍指出,儘管這種方法是最簡單的,但對環境的汙染也最大,很多人覺得成本低是因為沒有把環境汙染的成本計算進去。「這種冶金技術是國外一百多年前使用的,現在人家早就不用了。」

除了冶金,電鍍行業也是氰化鈉的主要用武之地。「有氰電鍍能夠使金屬變得光亮,但這也是一個容易出問題的地方。」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復盛表示,儘管目前國家提倡無氰電鍍,但很多地方還沒有落實下去。

管理亂象

如此龐大量級的氰化鈉,無疑是對中國危化品管理的重大考驗。

在馬鳴博文的評論中,一位學者這樣寫道:「這真是奇怪的管理。實驗室做科研的藥品採購、儲存、使用及防護等,管理部門一遍一遍地查,很多教師因此放棄了使用劇毒品和危化品的實驗方案,因為採購太麻煩。」

「我們在實驗室想用一點點氰化物必須要經過公安局層層審批,還要有專車護送,嚴格得不得了,企業怎麼就那麼容易呢?」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喬中東提出了這樣的詰問。

「在利益的驅使下,什麼事情都會發生。如果按照法規來走,很多事情都很麻煩。」汪曉軍說。

馬鳴認為,類似於氰化物這樣的危化品,「應該從源頭上嚴格管理,責任要追到廠家,要像管理槍枝彈藥一樣,嚴格立法」。

「對於危化品,應該採取全生命周期的監管辦法,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疏漏。」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劉建國強調。

「如果天津沒有發生爆炸,這700噸氰化鈉會不會流到西部地區?」更令馬鳴感到擔心的是,保護區中的毒物何時能夠散去。「希望學者們能夠深入關注氰化物的毒理學研究,這關係到保護區的明天。」

《中國科學報》 (2015-09-01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巨量氰化鈉用途:低成本「鍊金」
    對於天津當地發生爆炸後氰化鈉這一物質可能產生的後果,他表示不是特別清楚,「這需要問專業人士。」  氰化鈉為一種立方晶系,白色結晶顆粒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氣味,能溶於水、氨、乙醇和甲醇中。我國大量黃金公司使用的黃金提取方式,也加入了氰化鈉。  19世紀的淘金熱潮中,人們無需使用氰化鈉,而是拿著一個篩盤,在小溪邊用水浸,就可以篩出金子。
  • 天津爆炸案中有「氰化鈉」 大量企業用其低成本「鍊金」(圖)
    他否認河北公司是供貨商,也否認這批天津的氰化鈉供應給紫金礦業,「我們有自己的供應渠道。從氰化鈉的運輸到儲存、使用等都有非常嚴格的制度,公安部門也會跟蹤。氰化鈉並不那麼可怕,主要用雙氧水或者漂白粉做降解,分解為二氧化氮等。」對於天津當地發生爆炸後氰化鈉這一物質可能產生的後果,他表示不是特別清楚,「這需要問專業人士」。
  • 日媒介紹日本企業如何管理氰化鈉
    人民網8月27日訊 日經中文網日前發表署名三輪恭久的文章,介紹日本管理氰化鈉的經驗。文章稱,氰化鈉如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酸發生反應會產生易燃的劇毒物質氰化氫,但產業用途卻十分廣泛。為確保安全,日本規定生產商有義務向客戶提供氰化鈉的安全數據表,內含氰化鈉的特性、使用保管和廢棄等注意事項,甚至包括發生火災和洩漏事故時的對策。生產商會通過記錄安全數據表,定期向客戶確認安全狀況。為了確保責任明確,安全數據表上寫明了相關法律條款,以作警示。
  • 林蛙劃入水生動物背後的隱憂
    希望有關部門公開此次規範蛙類保護管理的論證過程,以及將兩棲動物林蛙劃入水生動物序列的科學依據。林蛙到底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自然保護區內的林蛙守住了嗎?以上問題值得深思。 編者按/飛 審/Tammy 責編/Apple 原標題: 關於新養殖目錄的一點思考——林蛙劃入水生動物背後的隱憂
  • 一些學術期刊斂財亂象的背後
    2005年,教育部通報批評了東北師範大學主辦的《現代中小學教育》等期刊,稱這些高校主辦的期刊,受經濟利益驅使,出現了一些違反出版管理規定的問題,如濫出增刊、一號多刊等現象,以此作為創收手段,牟取錢財,「嚴重損害了高校期刊界的形象,腐蝕了編輯隊伍,破壞了出版工作秩序,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 為何氰化鈉在中國易出事?
    有人說,大量的氰化鈉是為「中國特色殺雞取卵」式的冶金術服務,並表示這樣野蠻開採不僅破壞環境,還帶來人員傷亡,發達國家早就不這麼幹了。  然而一份來自《黃金行業氰化鈉使用安全管理的探討》的數據卻給出了不同答案。文章中稱,氰化法提取黃金是80年代發展起來、應用最為廣泛的提金方法。
  • 氰化鈉產業鏈裡的投資機會
    在此之前,人們僅僅知道氰化鈉是劇毒危險品,對它知之甚少,卻不知道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氰化鈉第一生產大國,同時,氰化鈉作為基礎工業原料之一,廣泛用於黃金提取、電鍍行業、農藥行業、醫藥行相關公司股票走勢業等行業。
  • 14噸氰化鈉如何流入「黑市」
    經環保部門檢查,該電鍍作坊系非法作坊,電鍍槽內的黑色液體可能是氰化鈉。     公安機關接到報警後趕到現場,在屋內搜出3.6千克氰化鈉。據作坊老闆王平交代,2013年3月,他從老鄉何登信處購買了10千克氰化鈉用作電鍍材料,已經用掉大部分。
  • 運載劇毒氰化鈉卡車墜江,尚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中新網北京10月4日消息:9月29日凌晨四時許,陝西丹鳳縣境內一輛載有五點二噸劇毒氰化鈉溶液的卡車發生意外,不慎翻入漢江支流鐵峪鋪河內,約有五噸氰化鈉溶液注入江中,造成生物大面積中毒死亡。被洩漏的氰化鈉汙染的丹江河水目前已進入丹江口水庫,水質監測情況正常。由於事發後有關部門作出相應措施,至今未因有毒江水而出現人員傷亡。
  • 男子非法買賣氰化鈉1800公斤獲刑三年
    2012-12-20 10:28:08        氰化鈉屬於劇毒化學物質
  • 700噸氰化鈉出自河北元氏縣 生產企業曾是汙染大戶
    根據國家安監總局頒布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規定,設立存儲危險化學品的企業,必須向省一級的經濟貿易管理部門和設區的市級安監部門提出申請,由這兩家單位組織專家進行審查,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也必須由這兩個部門頒發。但瑞海國際沒有取得當地安監部門的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
  • 氰化鈉及其處置的十問十答
    新華全媒頭條:氰化鈉及其處置的十問十答新華網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崔靜)關於天津港爆炸中氰化鈉及其相關處置,新華社記者對話化工行業資深研究員曲睿晶。一問:氰化鈉呈什麼形態?曲睿晶:氰化鈉有液體和固體兩種形態,由於經濟和包裝的原因,目前基本是固體氰化鈉。二問:爆炸會使氰化鈉的形態發生改變嗎?曲睿晶:不會,爆炸衝擊波只會將氰化鈉包裝部分掀開,少部分散落在衝擊波所能波及的範圍之內。形態依然是固體,部分體積會縮小。三問:氰化鈉在什麼情況下是危險的?
  • 警方護送押運一級劇毒物氰化鈉 處理費達3千萬
    此時,工廠已經徹底停產關閉,大批民警和有關專家正在廢棄的廠區內集結,一輛標有「劇毒品」的專業封閉式貨櫃貨車停在廠區大門口,等待專業人員將該廠倉庫內剩餘的氰化鈉運至車上,運往上海進行集中銷毀。  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電鍍行業中,鍍金、鍍銀、鍍銅都需要使用劇毒物氰化鈉。平時,這些劇毒物都是存放在倉庫,有著非常嚴格的管理制度,由專人負責保管,生產使用需要執行複雜的流程才可提取使用。
  • 1.8噸劇毒氰化鈉私藏黃石民宅 違法嫌疑人被處罰
    荊楚網(楚天都市報) (記者 黃宣傳 通訊員 葉建鵬雷宇)0.2克的氰化鈉就足以致人死亡。黃石市下陸警方昨日披露:近日查獲的1850公斤劇毒氰化鈉,已被安全封存。  據警方介紹,上月底,新下陸派出所民警在新下陸程家灣巡邏時,發現該灣煤礦附近一家洗金礦點,竟然放著5桶氰化鈉。
  • 年產3萬噸氰化鈉項目
    一、項目概況:  氰化鈉(NaCN)為白色結晶粉末,在潮溼空氣中,溼而稍有苦杏仁味,易溶於水,水溶液帶弱酸性,稱為氫氰酸。氰化鈉是基本無機化工產品,它用途廣泛,在機械工業中用作鋼的淬火劑,在電鍍工業中作鍍銅、銀等的主要組成部分,冶金工業中用於提取金、銀等貴金屬,是醫藥工業、染料工業、農藥工業的中間體,也是製造各種無機氰化物的原料,還用於生產蛋氨酸,作為飼料添加劑。  二、項目建設的有利條件  本項目依託規劃的天然氣化工產業,利用天然氣精細化工產業鏈下遊產品,生產氰化鈉,符合地區產業規劃。
  • 劇毒氰化鈉也能造福人類
    天津港發生的特別重大化工倉庫爆炸事件,讓人們知道了氰化鈉是一種劇毒化學品。其實,除了劇毒的特性,氰化鈉在日常生活中還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化工原料,在多個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是在電鍍方面。
  • 男子網上購買氰化鈉服毒自盡
    新華網上海2月15日電(記者 劉丹)一個產生自殺念頭的年輕男子從網上「方便地」購得3克劇毒化學品氰化鈉,服下後頃刻殞命。日前,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這一通過網際網路兜售劇毒化學品案作出終審裁定。法院認定兜售者構成非法買賣危險物質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並追繳行動電話、桌上型電腦等作案工具。
  • 氰化鈉廢水如何處置?
    據了解,現場初步確定氰化鈉的數量約有700噸,其中事故區內地表水超標較嚴重,這些含氰化物廢水的處理引起各方關注。專家表示,事故廢水將在指定汙水處理廠經無害化處理達標後再排入海。那麼,含氰超標廢水該如何有效控制?何為氰化鈉?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細胞內窒息。
  • 男子饞蟲上腦 用氰化鈉毒死多條狗食用獲刑
    正義網鎮江7月17日電(通訊員閔子軒 寧輝 高光治)刑滿釋放後非但不思悔改,反而饞蟲上腦,用購買的氰化鈉毒死數條狗並自己食用。2018年5月28日,王某某被抓獲歸案,並向民警交代了其在丹北鎮多次利用氰化鈉毒狗的方式盜竊家狗的犯罪事實。後民警通過張貼告示查看監控等方式,尋找到多名被害人,進一步調查核實了相關犯罪事實。原來,饞蟲上腦的王某某為了能吃到狗肉,竟然想到了用氰化鈉毒狗的主意。
  • 十問十答詳解氰化鈉:什麼情況下最危險?
    天津爆炸現場消防專家確認已經找到700噸氰化鈉下落,指揮部正在協調專家、防化部隊、生產廠家等各方力量進行處理。目前檢測結果顯示,氰化鈉尚未發生大範圍洩漏。那麼氰化鈉是什麼樣的?在什麼情況下最危險?遇到時又該如何防護呢?昨日,新華社記者對話化工行業資深研究員曲睿晶,這些問題一一解答。1:氰化鈉呈什麼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