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公安民警和化學專家將江寧區內一家已關停的電鍍廠內的1噸氰化鈉押運至上海一家化工廠進行集中銷毀,記者在押運時進行了採訪。
要銷毀的氰化鈉有一噸多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的財禮電鍍廠。這家化工廠早在7月初就被列入南京市第一批關停的84家化工企業「黑名單」。此時,工廠已經徹底停產關閉,大批民警和有關專家正在廢棄的廠區內集結,一輛標有「劇毒品」的專業封閉式貨櫃貨車停在廠區大門口,等待專業人員將該廠倉庫內剩餘的氰化鈉運至車上,運往上海進行集中銷毀。
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電鍍行業中,鍍金、鍍銀、鍍銅都需要使用劇毒物氰化鈉。平時,這些劇毒物都是存放在倉庫,有著非常嚴格的管理制度,由專人負責保管,生產使用需要執行複雜的流程才可提取使用。現在企業雖然關停,但倉庫內仍有20多桶,共計1噸多的氰化鈉。這些氰化鈉都有劇毒,即便是曾經裝有氰化鈉的空鐵桶也要交給警方押運去集中銷毀。記者在現場看見,搬運工人們都身穿專業的防護服,手戴專業防腐蝕手套,在搬運裝有氰化鈉的鐵桶時非常小心謹慎。大約中午12點左右,廠內的20多桶氰化鈉全部轉移上車。
千分之一克就可致人死亡
現場一位負責押運的民警告訴記者,他是當地派出所的負責人,江寧區政府對這批關停化工企業的後續處理問題十分重視。氰化鈉有劇毒,受到公安部門的嚴格管制,這些廢棄工廠已經停產,工人大多已經散夥回家。倉庫裡殘留的氰化鈉萬一流入不法分子的手中將產生不可挽回的社會危害。國外曾經有犯罪分子使用氰化鈉投毒的案例,一個裝有氰化鈉的小瓶子被犯罪分子丟進水源中,足可造成整個城市人口的死亡。他本人和派出所的民警們為了完成這次押運任務,已經做了一個多星期的準備工作。
記者在現場採訪一位負責押運的專家。他告訴記者,自己是省內一家化學貿易公司的工程師,負責在押運過程中提供技術指導。氰化鈉一般情況下呈白色結晶粉末狀,在潮溼空氣中,會因吸收空氣中的水及二氧化碳而散發出苦杏仁味的有毒氣體。氰化鈉在國家毒物危險程度分級中為I級,也就是「極度危害」級別。1-2毫克氰化鈉就可以毒死一個人,人體服用或吸入氰化鈉會在很短時間內停止呼吸,造成猝死。
處理費要花3000多萬
據了解,這輛運輸車的車廂是全密封的,上面標明了「劇毒物」、「氰化鈉」等黑色醒目字體。按國家規定,運輸車必須配備1-2名押運員,押運員在運輸途中要戴面罩、面具等個人防護用品。押運前必須辦理押運員的人身保險、貨物保險以及車輛保險。這輛車除了氰化鈉嚴禁配裝其它貨物。押運途中,車輛不能在人口稠密區及鬧市區停放。據介紹,這批約1噸多的氰化鈉會被運往位於上海的一家專業化工廠進行銷毀處理。專家說,這種銷毀過程絕不是簡單的用火燃燒,而是要混合大量化學試劑,做到無毒害銷毀。因此成本也很高,銷毀每公斤氰化鈉的費用高達3萬多元。光是銷毀這批一噸多的氰化鈉就要花費3千多萬。
本報記者 焦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