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能夠離開太陽系的5艘探測器中,美國宇航局(NASA)的旅行者1號是飛得最快最遠的人造物體。它當年經過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加速後,最快速度曾達到了35公裡/秒。經過數十年的減速,目前的速度為17公裡/秒。以旅行者1號目前的速度,繞地球飛行一圈只要不到40分鐘。
此外,雖然還有一些太空飛船無法飛出太陽系,但它們的速度遠快於旅行者1號,例如,NASA的太陽神1號,它在1976年最接近太陽時,速度加速到最快的70.2公裡/秒;而能夠更接近太陽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它目前的最快速度更是達到147公裡/秒。
但在更早之前,最快的人造物體並不是太空飛船,而是一個井蓋,它由核能驅動,最快速度達到了66公裡/秒。不僅如此,這個井蓋還是加速度最快的人造物體,最大瞬時加速度達到了10億米/平方秒,相當於1億個重力加速度g。
那麼,這個井蓋有什麼作用呢?為什麼它的速度會這麼快?它最終又去了哪裡呢?
1957年的5月至10月,美國在本土進行了規模最大、時間最久的核彈試驗——鉛錘行動。前後共進行了29次的試驗,最大的一次大氣試驗爆炸當量為7.4萬噸TNT。
在試驗期間,1200頭豬被用於爆炸效應研究。研究人員把豬放在籠子裡,給它們配備不同材料製成的防護服,以測試哪種材料的抗熱輻射性能最為優異。
除了這些例行測試之外,試驗還出現了意外情況。在一次試爆中,研究人員把核彈至於直徑1.2米、深度150米的坑底中。深坑的頂部是一塊鋼質井蓋,其厚度為10公分,質量達到了2噸。
按照計劃,該核彈的當量為6公斤TNT。然而,不知道哪位研究人員看走眼了,小數位計算出錯,實際爆炸當量變為預期的5萬倍,達到了300噸TNT。結果,這個深坑就成了「超級大炮」,而上方的井蓋則成了「炮彈」。
爆炸產生的衝擊波瞬間掀飛井蓋,噴射出的火焰直衝上百米的空中。由於井蓋飛行速度太快,附近的一臺高速攝影機(每毫秒拍攝一幀)只拍攝到井蓋的一個畫面。
據此,科學家計算出井蓋的速度超過了66公裡/秒(24萬公裡/小時)。爆炸之後,人們再也沒有找到這個井蓋,那它去哪裡了呢?
一種可能是井蓋飛得很高,然後掉到很遠的地方。第二種可能是高速運動的井蓋與大氣劇烈摩擦,溫度上升到幾千度,導致井蓋完全蒸發掉。
第三種可能,由於井蓋的速度遠超地球的逃逸速度(11.2公裡/秒)以及第三宇宙速度(17公裡/秒),如果井蓋沒有在大氣中蒸發掉,那麼,它將會脫離地球乃至太陽的引力束縛,從而飛向遙遠的星際空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個井蓋保持著速度最快人造物體的世界紀錄。
這個井蓋的發射時間要比第一顆人造衛星飛上太空的時間更早幾個月,它有可能是第一個飛上太空的人造物體,甚至有可能是第一個可以飛出太陽系的人造物體。也許,它目前還在太空中飛行,並在數千年後離開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