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中心:2020年「超級暴力梅」刷新多項紀錄

2020-11-25 大洋網

梅雨是東亞夏季風向北推進的階段性產物,是指始於初夏時節從中國江淮流域到韓國、日本一帶雨期較長、降水連綿不斷,多雨悶熱易生黴的天氣氣候現象。

歷史上梅雨季持續時間長、梅雨量大的年份有:1954年、1969年、1983年、1998年、2016年等,其中後面3年分別與1982/1983、1997/1998、2015/2016的3次超強厄爾尼諾有關。

2020年出現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但江淮流域梅雨季降水量大,達759.2毫米,僅次於1954年的789.3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同時,梅雨季持續時間長,達62天,與2015年並列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長。

1

今年梅雨氣候異常特徵

依據國家氣候中心的梅雨監測結果,參照《梅雨監測指標》國家標準(GB/T 33671-2017),我國江淮流域梅雨監測區域(圖1)氣候區劃為江南區(Ⅰ區)、長江中下遊區(Ⅱ區)和江淮區(Ⅲ)三個部分。

圖1 梅雨國家標準定義的三個主要梅雨監測區域

2020年梅雨期氣候總體特徵為:入梅時間早,出梅時間晚,梅雨期持續時間長,梅雨量大,極端降水事件頻發。

雨量為759.2毫米,僅次於1954年的789.3毫米,較常年(343.4毫米)偏多1.2倍,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圖2);同時,梅雨季持續時間長,達62天,較常年(40天)偏長22天,與2015年並列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長(圖3)。

圖2 梅雨季降水量歷年時間序列(毫米)

圖3 梅雨季長度歷年時間序列(天)

表1 2020年各梅雨監測區域主要參數一覽

註:入出梅時間括號中「-」、「+」分別表示較氣候態偏早/偏少、偏晚/偏多。

今年梅雨監測區域入出梅時間和梅雨量等參數見表1。江南區於6月1日入梅(圖4),較常年(6月8日)偏早7天,7月11日出梅,較常年(7月8日)偏晚3天;梅雨期長度為40天,較常年(30天)偏長10天;梅雨區平均雨量達到615.6毫米,較常年(365.4毫米)偏多68.5%。

圖4 各梅雨監測區逐日平均降水量(*表示該日達到雨日和雨量標準)

長江中下遊區於6月9日入梅,較常年(6月14日)偏早5天,7月31日出梅,較常年(7月13日)偏晚18天;梅雨期長度為52天,較常年(29天)偏長23天;梅雨區平均雨量753.9毫米,較常年(281.0毫米)偏多168.3%,已顯著超過1996年(695.7毫米)、1998年(572.4毫米)和2016年(584.3毫米),為1961年以來最多。

江淮區於6月10日入梅,較常年(6月21日)偏早11天,8月2日出梅,較常年(7月15日)偏晚18天;梅雨期長度為53天,較常年(25天)偏長28天;梅雨區平均雨量為659.0毫米,較常年(264.4毫米)偏多149.2%,為1961年以來次多(1991年最多,766.4毫米)。

今年江淮流域梅雨季節累計梅雨降水量普遍達500毫米以上,其中安徽中南部、浙江西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等地降水量有750-1400毫米,局部地區超過1400毫米。其中,安徽黃山1720毫米、祁門1667毫米、嶽西1570毫米。江淮流域梅雨季節平均雨降水量759.2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

梅雨持續時間長達62天(6月1日-8月1日),與2015年並列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長。梅雨期共有46個市(縣)日降水量達到極端事件標準,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其中安徽金寨(309.5毫米,7月18日)、六安(290毫米,7月18日)、銅陵(209.1毫米,7月6日)、江西新建(220毫米,7月8日)4地日降水量突破歷史記錄。

安徽、江蘇、湖北、上海等地共有33市(縣)連續降水日數達到極端事件標準,普遍有12~20天,其中安徽合肥(21天)、江西安義(25天)等10站極端連續降水日數突破歷史記錄。

2

今年梅雨季出現持續性強降水原因

導致今年江淮流域梅雨季節出現持續性強降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江淮流域梅雨季節總體入梅早,梅雨期長,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周邊勢均力敵,梅雨鋒面系統活躍,這是梅雨量異常偏多的直接原因。

二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系統長時間持續異常。6月上中旬副高脊線位置偏北;6月下旬到7月間又一直偏南(圖5),有利於冷暖空氣在江淮流域一帶交匯,形成了多次大範圍暴雨過程。

圖5 5月下旬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逐日變化

三是中高緯度經向環流發展、冷渦活躍;來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暖溼氣流強盛,梅雨區水汽輸送主要來自副熱帶高壓在西脊點附近由東南氣流轉向西南氣流的貢獻。

四是春季前期結束的弱「厄爾尼諾事件」以及赤道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圖6),綜合作用導致副高顯著偏強。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對7月副高持續偏強偏西的大氣外強迫作用。

圖6 2020年6月全球海表溫度距平(上)及海表溫度月較差(下)

(原題為《2020年「超級暴力梅」刷新多項紀錄!》)

相關焦點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為「差」,官方詳解數據來了!
    「2020年屬於『差』的氣候年景,」2021年1月6日,省氣象臺氣象專家在對2020年安徽省氣候特徵進行了分析和回顧時這樣表示。超長梅雨刷新多項紀錄,極端氣候事件和災害多2019/2020年冬季氣溫創新高,為歷史最強暖冬。冬季全省平均氣溫6.1℃,較常年同期異常偏高1.9℃,創歷史新高。32個市縣冬季平均氣溫突破歷史極值。根據《暖冬等級》(GB/T 21983-2008),2019/2020年冬季為歷史最強暖冬。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為「差」 官方詳解數據來了
    2020年安徽在氣候上同樣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雨雪量和日數雙雙破紀錄,7月份氣溫、降水、日照均破歷史記錄,超長梅雨季安徽省長江、淮河水位全線超警,巢湖流域超歷史最高等極端氣候事件和水災洪澇影響等讓人印象深刻。「2020年屬於『差』的氣候年景,」2021年1月6日,省氣象臺氣象專家在對2020年安徽省氣候特徵進行了分析和回顧時這樣表示。
  • 2020年安徽省氣候特徵回顧:「差」氣候年景究竟發生了什麼?
    1 月 6 日上午 10 點,安徽省氣象局發布 2020 年安徽省氣象特徵回顧。綜合 2020 年全年氣候要素、極端氣候事件及其災害影響,2020 年屬於 " 差 " 的氣候年景 ( 氣候年景分為 5 個等級 : 好、較好、正常、較差、差 ) 。
  •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研究:2020年厄爾尼諾已經形成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最新研究,2020年厄爾尼諾已經形成。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不過,這次的厄爾尼諾事件,對於我國的影響還是比較顯著的。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Ni?o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0.6℃、0.5℃、0.5℃、0.5℃和0.5℃。
  • 美國日增新冠確診近30萬例 多項疫情指標刷新紀錄
    (新華社發)新華社華盛頓1月7日電(記者譚晶晶 高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7日公布的最新疫情數據顯示,6日全美報告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近30萬例,刷新疫情暴發以來最高紀錄;新增死亡病例超過3800例。美疾控中心調整後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日,美國近7日平均日增確診病例超過22.8萬例,創疫情以來新高。
  • 哥白尼氣候服務組織:2020刷新了氣溫紀錄!持續變暖
    隸屬於歐盟的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組織表示,剛剛過去的11月,再次刷新了其觀測以來的最高氣溫紀錄。從量表可以看出,今年11月的溫度是0.8攝氏度,超過了1981到2010年的平均值。也是2016年和2019年曾記錄的最高值多出0.1攝氏度。
  • 最強暖冬+最長梅雨 安徽 2020年屬於「差」的氣候年景
    今天上午,省氣象局召開2020年安徽省主要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去年我省經歷史上最強暖冬和最長梅雨。綜合全年氣候要素、極端氣候事件及其災害影響,2020年屬於「差」的氣候年景。據省氣候中心觀測,2020年全省年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0.8℃,僅次於2007、2006年 ,與2017、2018、2019年持平,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靈璧、明光、霍山、舒城、肥東、蕪湖及宣城7個市縣創新高。冬、春、秋三季氣溫均偏高,夏季與常年持平。年內7月氣溫創歷史新低;其他各月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1到3月持續異常偏高。
  • 2020年全國射擊錦標賽楊皓然再次刷新全國紀錄
    2020年全國射擊錦標賽(步槍項目)在浙江長興開賽,來自全國31支隊伍,266名運動員集結在浙江省射擊射箭自行車運動管理中心射擊館同臺競技。在11月7日男子10米氣步槍項目比賽中,我省運動員楊皓然在資格賽中打出了633.6環的高成績,再次刷新了他自己在18年世界盃韓國站、第18屆亞運會所創造的全國紀錄(632.9環),同時這個成績還超2013年世界紀錄0.1環。
  • 2020年不平凡?蝗災或將捲土重來,1-4月歐洲、亞洲刷新高溫紀錄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進入2020年,我們看到了一些不盡人意的事情,有蝗災、野火肆虐等問題,看起來2020年的開端似乎有點艱難,有網友調侃稱,我們能不能重啟2020年?當然,重啟2020年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2020年開年有點不順,但是我們可以克服這些困難,迎難而上。
  • 阿里主辦的ACM MM 2020召開,創造多項歷史紀錄
    10月15日,記者獲悉,由阿里巴巴主辦的2020年ACM Multimedia(以下簡稱ACM MM> 2020)大會於日前正式召開,這是國際AI頂會主辦權首次花落中國科技企業。目前刷新多項紀錄,論文投稿數和收錄數均創下歷史新高,達摩院城市大腦實驗室負責人、ACM MM 2020大會主席華先勝表示,醫療AI、多媒體內容理解等是
  • 2019年廣西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出爐,創下多項紀錄
    &nbsp&nbsp&nbsp&nbsp2019年廣西的天氣變化多端,創下了多項紀錄。根據眾多網友投票及專家評審意見,昨日,廣西氣象局公布2019年廣西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和「2019年廣西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其中,「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排名榜首的是「太陽去流浪」——隆冬持續無日照破紀錄。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為「差」 官方詳解數據來了!
    陰晴冷暖,風雲變幻,從氣候的角度看,2020年也是見證歷史的一年,多項氣象記錄被打破。我們先後經歷了歷史上最暖的冬季、最長的梅雨季節。年初,1月雨雪量和日數雙雙破紀錄,而年中7月,則是史上最涼,也是雨水最多、陽光最少的7月。超長梅雨還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重洪澇災害。
  • 2021年國家氣候中心招聘公告
    2021年國家氣候中心招聘公告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0北京事業單位招聘公告,北京事業單位招聘公告,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如有問題也可點擊聯繫各校區。
  • 威頁26-7HF創多項新紀錄獻禮新年
    威頁26-7HF創多項新紀錄獻禮新年 2021-01-08 1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轉換效率達25.11%!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發布日期:2020-11-22 15:04:55 新聞歸檔 轉換效率達25.11%
  • 全球氣溫紀錄仍在不斷刷新
    「最熱的6月」:140年來已經出現了18次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數據,今年6月份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氣溫相較1951年-1980年平均氣溫的標準值,高出0.93攝氏度,刷新了歷史當月最高氣溫,成為140年有記錄以來全球氣溫最高的6月。
  • 國家氣候中心:今年南方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多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7月30日,國家氣候中心對外通報,6月以來(截至7月28日),我國南方地區區域平均降水量為436.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8%,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
  • 安徽2020年平均降水量1639毫米 為歷史第二多
    陳晨 攝中新網合肥1月6日電 (吳蘭王兵)記者6日從安徽省氣象局召開的2020年該省主要氣候事件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綜合全年氣候要素、極端氣候事件及其災害影響,2020年安徽屬於「差」的氣候年景(氣候年景分為5個等級:好、較好、正常、較差、差)。安徽省氣候中心總工程師田紅介紹,2020年安徽省年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0.8℃,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
  • 國家氣候中心:2019/2020年冬季又是一個「暖冬」
    來源:經濟日報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資料顯示,剛剛過去的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暖溼氣候顯著,全國冬季氣溫為歷史同期第五高,降水量為歷史同期第五多。而且預計,今年春季全國大部還將繼續暖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