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暖冬+最長梅雨 安徽 2020年屬於「差」的氣候年景

2021-01-08 瀟湘晨報

今天上午,省氣象局召開2020年安徽省主要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去年我省經歷史上最強暖冬和最長梅雨。綜合全年氣候要素、極端氣候事件及其災害影響,2020年屬於「差」的氣候年景。

據省氣候中心觀測,2020年全省年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0.8℃,僅次於2007、2006年 ,與2017、2018、2019年持平,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靈璧、明光、霍山、舒城、肥東、蕪湖及宣城7個市縣創新高。冬、春、秋三季氣溫均偏高,夏季與常年持平。年內7月氣溫創歷史新低;其他各月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1到3月持續異常偏高。

去年梅雨期我省天氣氣候異常,多項指標刷新紀錄。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為歷史第一長。我省6月2日入梅,出梅(8月1日)歷史最晚,梅雨期60天,為歷史第一位。

累計雨量大,降水總量為歷史第一多。全省平均降水量為856毫米,是常年的2.1倍,為歷史同期最多,大別山區、皖南山區、巢湖流域為全國強降水中心。

雨帶南北擺動,強降雨範圍為歷史第一廣。出現10次強降水過程,超過600、800、1000、1200毫米的站數均為歷史最多。

多地降水強度創極值,梅雨強度為歷史第一強。銅陵、金寨、六安日雨量破本站歷史極值;繁昌、宣城、銅陵最大小時雨強創本站新高;梅雨強度為歷史第一位。

此外,去年我省還經歷了歷史最強暖冬。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全省平均氣溫6.1℃,異常偏高1.9℃,創歷史新高。2月24日是冬季最暖的一天,最高氣溫普遍超過24℃,其中寧國(28.3℃)突破當地冬季極值。根據相關標準,認定2019/2020年冬季為歷史最強暖冬。(記者 史力)

【來源:安徽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為「差」,官方詳解數據來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0年安徽在氣候上同樣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雨雪量和日數雙雙破紀錄,7月份氣溫、降水、日照均破歷史記錄,超長梅雨季安徽省長江、淮河水位全線超警,巢湖流域超歷史最高等極端氣候事件和水災洪澇影響等讓人印象深刻。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為「差」 官方詳解數據來了
    2020年安徽在氣候上同樣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雨雪量和日數雙雙破紀錄,7月份氣溫、降水、日照均破歷史記錄,超長梅雨季安徽省長江、淮河水位全線超警,巢湖流域超歷史最高等極端氣候事件和水災洪澇影響等讓人印象深刻。「2020年屬於『差』的氣候年景,」2021年1月6日,省氣象臺氣象專家在對2020年安徽省氣候特徵進行了分析和回顧時這樣表示。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為「差」 官方詳解數據來了!
    陰晴冷暖,風雲變幻,從氣候的角度看,2020年也是見證歷史的一年,多項氣象記錄被打破。我們先後經歷了歷史上最暖的冬季、最長的梅雨季節。年初,1月雨雪量和日數雙雙破紀錄,而年中7月,則是史上最涼,也是雨水最多、陽光最少的7月。超長梅雨還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重洪澇災害。
  • 2020年安徽省氣候特徵回顧:「差」氣候年景究竟發生了什麼?
    1 月 6 日上午 10 點,安徽省氣象局發布 2020 年安徽省氣象特徵回顧。綜合 2020 年全年氣候要素、極端氣候事件及其災害影響,2020 年屬於 " 差 " 的氣候年景 ( 氣候年景分為 5 個等級 : 好、較好、正常、較差、差 ) 。
  • 安徽2020年平均降水量1639毫米 為歷史第二多
    陳晨 攝中新網合肥1月6日電 (吳蘭王兵)記者6日從安徽省氣象局召開的2020年該省主要氣候事件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綜合全年氣候要素、極端氣候事件及其災害影響,2020年安徽屬於「差」的氣候年景(氣候年景分為5個等級:好、較好、正常、較差、差)。安徽省氣候中心總工程師田紅介紹,2020年安徽省年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0.8℃,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
  • 國家氣候中心:2020年「超級暴力梅」刷新多項紀錄
    2020年出現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但江淮流域梅雨季降水量大,達759.2毫米,僅次於1954年的789.3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同時,梅雨季持續時間長,達62天,與2015年並列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長。
  • 安徽2019年冬季為強暖冬 平均氣溫6.1℃,偏高1.9℃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一點都不冷。」不少市民發出這樣的感慨。這些市民說得沒錯,據安徽省氣象臺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冬季(2019 年12 月~2020 年2 月,下同)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異常偏高,根據相關標準,我省去年冬季為強暖冬。
  • 縣氣象局發布2020年年景預測
    文 縣氣象局發布2020年年景預測 記者3月6號在縣氣象局獲悉:縣氣象局近日正式發布汪清縣2020年年景預測,並提出對策建議。
  • 2019/2020年冬季是暖冬,權威預報:3天較強冷空氣醞釀
    作者:文/虞子期 終於出來了,在2019/2020年冬季時段,不少人可以說一直都在說冬季到底是暖冬或者冷冬,我們也在不斷的說,當我們的冬季結束之後,自然就知道情況了,但是初期的預測大家都在不斷的熱議,有些人說冷了,也有人說暖了,所以最終「兩部分的人」都在互相爭議。
  • 國家氣候中心:2019/2020年冬季又是一個「暖冬」
    來源:經濟日報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資料顯示,剛剛過去的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暖溼氣候顯著,全國冬季氣溫為歷史同期第五高,降水量為歷史同期第五多。而且預計,今年春季全國大部還將繼續暖溼。
  • 2016年江蘇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龍捲風60年來最強
    省氣候中心10日公布「2016年江蘇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受超強厄爾尼諾影響,去年,江蘇氣候異常,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暴雨洪澇和強對流災害重,太湖流域、江南運河及南京秦淮河出現嚴重汛情,氣象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大,氣候年景較差。
  • 江西2017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現歷史最強暖冬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謝夢麗報導:2016/2017年冬季為1961年以來最強「暖冬」。江西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偏高2~3℃,有84%的縣(市)冬季平均氣溫突破歷史紀錄。1月2日,江西省氣象局發布了2017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據氣象專家總結,2017年,江西省氣溫偏高,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暴雨洪澇、高溫、乾旱、強對流、颱風為全年主要氣象災害。
  • 又是一個「暖冬」!冷冬、暖冬到底誰說了算?
    來源:經濟日報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資料顯示,剛剛過去的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暖溼氣候顯著,全國冬季氣溫為歷史同期第五高,降水量為歷史同期第五多。而且預計,今年春季全國大部還將繼續暖溼。
  • 梅雨形成原因科普 武漢、杭州、上海、南京梅雨季節時間
    來看一組數據:  入梅最早:6月2日(1991年),最晚:7月9日(1982年),相差37天。  出梅最早:6月14日(1994年),最晚:8月3日(1998年),相差50天。  梅雨最長:50天(1954年),最短:6天(1971年),相差44天。
  • 大雪即到,農民對這樣的天氣要注意,決定年景和農業收成
    這裡的「大雪」是一個氣候概念,並不是平常所說的下雪的多少,代表著降溫和降水,標誌著氣溫越來越低,降水越來越多。農民通過降溫與降水的指標,來預測未來天氣和收成,是古代先賢在長期勞作中積累的經驗,而眾多的農村諺語就是其中的精華所在。下面,咱就運用農村諺語來聊聊,如何通過大雪節氣的天氣狀況,來預測冷暖旱澇、收成年景。
  • 2020年中國氣候年景偏差 各種自然災害造成1.38億人次受災
    中新社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8日從中國應急管理部獲悉,2020年中國氣候年景偏差,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8億人次受災。資料圖:受連續強降雨影響,2020年7月7日,安徽省歙縣城區出現大面積內澇,部分街道和村莊灌水,水深沒過小轎車車頂。
  • 2020年中國氣候年景偏差 各種自然災害造成1.38億人次受災_新聞...
    中新社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8日從中國應急管理部獲悉,2020年中國氣候年景偏差,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8億人次受災。資料圖:受連續強降雨影響,2020年7月7日,安徽省歙縣城區出現大面積內澇,部分街道和村莊灌水,水深沒過小轎車車頂。
  • 2016年安徽省梅雨監測與診斷
    730毫米,偏多1.15倍,歷史排名第4,屬於強梅雨等級。梅雨強度指數為1.8,屬於強梅雨等級。江淮之間6月20日入梅,較常年提前1天;7月21日出梅,偏晚9天;梅雨期長度31天,偏長10天;梅雨量421毫米,偏多70%,為2004年以來最多,歷史排名第8。梅雨強度指數為1.2,屬於偏強梅雨等級。
  • 2020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你對哪件印象最深?
    此外,「2020年我國氣候條件利於植被長勢繼續向好」等事件入選。 國外十大入選事件包括了「新冠疫情使全球碳排放減少 但氣候變暖腳步未止」「日本七月遭遇『暴力梅雨』」「北大西洋編號熱帶氣旋數量創新高」「美國西部極端高溫造成山火多發 過火面積史無前例」等。
  • 安徽去年現強暖冬!冬季平均氣溫系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省氣象臺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下同)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異常偏高,根據相關標準,我省去年冬季為強暖冬。數據顯示,去年冬季全省平均氣溫6.1℃,較常年同期異常偏高1.9℃,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高;從空間分布來看,全省大部地區異常偏高1.5℃以上,淮北東南部及中西部、江淮之間大部、沿江江南東部及南部偏高2.0~2.7℃,全省65個市縣平均氣溫為偏高年的前三位,其中48個市縣創同期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