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6 日上午 10 點,安徽省氣象局發布 2020 年安徽省氣象特徵回顧。綜合 2020 年全年氣候要素、極端氣候事件及其災害影響,2020 年屬於 " 差 " 的氣候年景 ( 氣候年景分為 5 個等級 : 好、較好、正常、較差、差 ) 。
2020 年安徽省年平均氣溫 16. 6°C,較常年偏高 0.8°C,為 1961 年以來第三高。全省平均年降水量 1639 毫米,較常年偏多 4 成,為歷史第二多。年日照時數 1742 小時,較常年偏少 1 成,為歷史第五少。
超長梅雨刷新多項紀錄,梅雨期之長、暴雨日數之多、累計雨量之大、覆蓋範圍之廣、梅雨強度之強,均為歷史第一位,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重洪澇災害。
年平均氣溫為 1961 年以來第三高。全省平均氣溫 16.6C, 較常 年偏高 0.8°C,僅次於 2006 年 ( 16. 7°C ) 和 2007 年 ( 16. 9°C ) , 為 1961 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 ( 簡稱 " 歷史 " ) 第三高,與 2017、2018、2019 年持平。靈璧、明光、霍山、舒城、肥東、蕪湖及宣城 7 個市縣 創新高。冬 (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2 月,下同 ) 、春、秋三季氣溫均偏高,其中冬季創歷史同期新高 ; 夏季與常年持平。
根據《氣候季節劃分》 ( QX/T 152- 2012 ) ,全省平均入春時間 3 月 5 日,較常年提早 14 天,為 1961 年以來第三早 ; 平均入夏時間 5 月 8 日,較常年提早 12 天 ; 平均入秋時間為 9 月 18 日,提前 3 天 ; 平均入冬時間 11 月 21 日,推遲 3 天。
年降水量為 1961 年以來第二多。全省平均年降水量 1639 毫米,較常年偏多 4 成,為歷史第二多,僅少於 2016 年 ( 1662 毫米 ) 。空間分布為 : 沿淮淮北 891~1200 毫米,江淮之間 1200~1800 毫米,大別山區和沿江江南 1800~2905 毫米。黃山光明頂國家氣象站、黃山風景區及嶽西境內共 8 個區域自動氣象站超過 3000 毫米,最多為嶽西鶴落坪 3446 毫米。與常年相比, 全省降水偏多,其中江淮之間中西部及大別山區偏多 5~ 9 成。春季降水偏少,其他三季均偏多,其中夏季異常偏多 8 成,為歷史同期最多。
年日照時數為 1961 年以來第五少。全省平均年日照時數 1742 小時,較常年偏少 1 成,為歷史第五少。空間分布為 : 沿淮淮北 1800~ 2405 小時,沿江江南大部 1329~ 1600 小時,其他地區 1600~ 1800 小時。與常年相比,全省大部偏少,其中江淮之間西北部及江南中部偏少 300~480 小時。春季偏多,其他三季均偏少。
2020 年安徽省主要氣候事件
1、超長梅雨刷新多項紀錄
我省 6 月 2 日入梅,出梅 ( 8 月 1 日 ) 為歷史最晚,梅雨期 ( 60 天 ) 為歷史第一長。累計雨量大,為歷史第一多 , 最多嶽西鷂落坪 2179 毫米。大別山區、皖南山區和巢湖流域為全國強降水中心。梅雨期雨帶南北擺動,共出現 10 次強降水過程,強降雨範圍為歷史第一廣。梅雨強度為歷史第一強,黟縣、金寨、六安三個國家站出現特大暴雨,銅陵、金寨、六安三個國家站創本站日雨量歷史極值。我省長江、淮河、新安江水位全線超警,巢湖流域超歷史最高。
2、2019/2020 年冬季氣溫創新高,為歷史最強暖冬
冬季全省平均氣溫 6.1°C, 較常年同期異常偏高 1.9C, 創歷史新高。32 個市縣冬季平均氣溫突破歷史極值。根據《暖冬等級》 ( GB/T 21983- 2008 ) ,2019/2020 年冬季為歷史最強暖冬。
3、7 月氣溫、降水、日照均破歷史紀錄
氣溫異常低。7 月全省平均氣溫和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 25.4'C 和 29.3C,異常偏低 2.5"C 和 3.0"C,均為歷史同期最低。沿淮至江淮 23 個市縣一整月未出現 35C 以上高溫,為近 60 年來首次。降水異常 多。7 月全省平均降水量 482 毫米,異常偏多 1.3 倍, 為歷史同期最多。日照時數少。7 月全省日照時數 87 小時,異常偏少 8 成,為歷史同期最少。儘管 7 月涼爽,但整個夏季並未達到涼夏級別 ( 《涼夏等級》GB/T 38950- 2020 ) 。
4、1 月雨雪量和日數雙雙破紀錄
冬季多雨雪天氣,全省降水量顯著偏多 7 成,特別是 1 月雨雪天 氣不斷,雨雪量和雨雪日數均為 1961 年以來最多。1 月 23 日休寧、黟縣和屯溪 3 個市縣出現暴雨。
5、高溫出現早,入夏提前 12 天
5 月 3-4 日全省累計 69 個市縣出現高溫,15 個市縣日最高氣溫超過 37.0°C。高溫初日 ( 3 日 ) 較常年偏早 23 天,為 1961 年以來第三早,僅晚於 2011 年 ( 4 月 29 日 ) 和 1988 年 ( 5 月 2 日 ) ,霍山、臨泉、長豐、舒城、合肥及肥西最高氣溫為本站歷史同期最高。
全省 5 月 8 日入夏,提早 12 天,為歷史第四早,僅比 1994 年 ( 5 月 7 日 ) 、1997 年 ( 5 月 5 日 ) 和 2011 年 ( 5 月 7 日 ) 晚。受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影響,沿淮淮北出現初夏旱。
6、年末寒潮橫掃安徽,降溫雨雪齊登場
12 月 28 日夜裡到 30 日出現年內最強寒潮過程。氣溫斷崖式下降,全省平均和最高氣溫分別下降 13C 和 17"C,黃山光明頂 48 小時 平均氣溫降幅達 21.9C; 全省偏北風力普遍達 7 級,江北東部及沿江西部超過 8 級。極端氣溫為年內最低,最低氣溫沿淮淮北大部、江淮之間東部及皖南山區低於 -10°C, 最低黃山光明頂達 -20.3C ( 31 日 ) 。此次寒潮過程降溫劇烈、氣溫低、風力大、積雪和道路結冰明顯,對交通與設施農業有不利 : 影響。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