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亞假說:地球是個生命體?

2021-02-25 回到2049

蓋亞假說:地球是個生命體?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

在很多人看來,詹姆斯-拉夫洛克是一個瘋子,因為他為一個看似荒誕無比的理論奮戰了50餘年。而這個理論便是他自己所創立的「蓋亞假說」,蓋亞是古希臘神話中大地女神的名字,而蓋亞假說則認為,我們的地球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有機生物體。

拉夫洛克

那麼拉夫洛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理論呢?就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起點。

1961年,時年42歲的拉夫洛克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生物物理學家,他受過一些醫學培訓,也設計了一些精巧的儀器,利用這些儀器,他可以通過色譜法來探測氣態下的極低濃度的物質。當時正處於冷戰時期,NASA正在全力籌備探索火星的項目,他們聽說了拉夫洛克的儀器,於是為了擁有這些探測器,NASA向拉夫洛克發出了邀請。於是,拉夫洛克便在1961年來到了NASA的研究所之一——位於加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他的工作任務很明確,那就是設法使自己的儀器符合宇宙飛行器的要求。可見這項工作是一個純技術性的工作,並不需要什麼理論構架。

但是拉夫洛克不安分的個性,很快就把他自己摻和到了不該管的閒事中去了。他告訴NASA的生物學家說:你們設計的實驗很可笑,因為這些實驗其實隱含了一個假設,那就是火星上的生命與加州沙漠裡的生命是一回事。但事實上,這個假設是值得商榷甚至是錯誤的。此言論一出,美國科學界輿論譁然。沒多久,拉夫洛克就被請到了領導的辦公室喝茶。而迫於重金聘請的生物學家們的壓力,領導告訴拉夫洛克,自己惹的事,自己必須解決,給你三天時間來想出一個建設性的意見。說白了,領導的意思很明確,要麼你給我一個石破天驚、改變世界的理論,如果做不到,那就承認自己的錯誤。領導本以為面對挫折的拉夫洛克會做出妥協,但他顯然低估了他的下屬的腦洞了。

三個不眠之夜過後,拉夫洛克再次來到了領導的辦公室,並帶來了一份既模糊又清晰的計劃。拉夫洛克強調,在尋找地外生命的探索中,應當尋找生命存在的共同跡象,而不是一定要去剖析那些過於地域化的樣本。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要以地球人的視角來考慮生命,我們應當去猜想,如果一顆星球上存在生命,那麼它在整體上會與其他存在生命的星球有著怎樣的共同點,而不是劃個一畝三分地出來,看看這個地方的條件適不適合生命存在。由此拉夫洛克認為,應該通過分析來自火星的光線,來破譯火星的大氣成分,這種實驗在地球上就可以完成。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火星大氣中是否存在生命的痕跡,因為生命體會從一些化學物質中吸取養分並排出廢物。如果探測到這些物質,那麼就能推斷火星上存在生命,反之,火星上就根本沒有生命。拉夫洛克認為,如果從這種想法出發,那麼只需要使用一架簡單的空間望遠鏡,再搭載一個分光光度計,就能探測生命。而不必耗費幾千萬、幾億美元來前往火星。

可見,拉夫洛克的初衷是不錯的,是想給NASA省點預算,說不定還能大大提高地外生命探測的效率,但是單純的拉夫洛克所想不到的是,這個想法等於完全推翻了現行的研究項目,這使得他遭受了在場科學家的群起而攻之。不久之後,拉夫洛克被解僱,他重獲自由。

但是對於拉夫洛克來說,在不在NASA並無所謂,他既然找到了線索,就不會輕言放棄。1965年,拉夫洛克在《自然》雜誌發表了第一篇有關遠距離分析火星生命的論文。兩年後,他又公布了首批研究成果。拉夫洛克分析了火星的紅外光線並與地球進行比較。這些結論建立在熱力學第二定律之上,可謂異常巧妙而又富有創意。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物質傾向於無規則運動,而生命的行為則具有組織性。拉夫洛克通過分析後認為,地球處於一種化學上極不穩定的狀態中,而火星則接近化學的平衡,因為火星大氣中95%都是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無疑是一種非常穩定的分子。拉夫洛克進一步解釋到,在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微乎其微,但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在地球大氣中找到豐富的氧氣,它與甲烷以及其他很活躍的物質共同相處。但是,這種共生共存是不可能出現在只有化學規律起作用的星球上的。也就是說,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只有化學規律起作用的星球上,物質趨向無序發展,氧氣與這些活躍的物質必將發生反應,從而進一步走向無序。但是地球不一樣,地球上氧氣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序的象徵。由此,拉夫洛克得出結論,正是生命在不斷更新著所有那些分子,使得地球大大不同於火星或金星上的化學穩定,所以後兩者是死寂的星球,而地球是活的。

如此一來,拉夫洛克是一吐為快,而且是一發不可收拾,年輕時一心想成為醫生的拉夫洛克,終於開始了研究地球特性之路。之後,拉夫洛克指出,地球大氣化學組成儘管不平衡,但卻經年累月保持著顯著的穩定性。這有點兒像生物的血液,或者說是生命體的內部。至於溫度,也是如此。在億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地球溫度也保持著驚人的穩定性,但是,太陽輻射自生命出現之後,其實已經增加了三分之一。而周圍環境溫度變化,自身溫度保持不變的特性,顯然是複雜動物所具有的特徵。拉夫洛克認為,溫度類似於生命體中的化學成分,它趨向於對生命體來說幾近最理想的值,就好像地球系統的目標在於一切以生命為先。這是因為,如果地球大氣所含氧氣比現在多一倍的話,恐怕就會引起連綿不絕的大火;而如果氧氣減少,則會使生物產生新陳代謝問題。而溫度之所以會穩定,在拉夫洛克看來,原因顯而易見。於是,在發表了一系列引起轟動的文章後,拉夫洛克在1979年出版了《蓋亞假說:對地球上生命的新認識》一書。在書中他的結論是:地球是一種所有生物與礦物在一起的巨大共生體,共生指的就是有利於所有部分的生物聯合,這一超級有機體的特性,就是通過負反饋機制,儘可能地保持一個有利於生命活動的狀態。也就是說,拉夫洛克認為,應該把地球看做各個部分相互關聯的整體,而這一整體的任務就是保持所有成員的良性發展。

所以拉夫洛克在書中主張,生物學家、海洋學家、地質學家、大氣學家等應該聯合起來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研究地球的功能。事實上,這些想法現在已經別廣泛接受,而拉夫洛克在其中顯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把地球看作是一個生命,在許多人看來,仍然是荒謬的。以理察-道金斯為代表的生物學家們的批評尤其尖銳,他們譴責拉夫洛克是在質疑進化論。在進化論者看來,有利於生物圈整體,而非某個單獨個體或物種,這種利他主義的性格是不可能被進化過程所選擇的。他們指責拉夫洛克想再次引入上帝之手,把現代科學推向深淵。

面對這些激烈的指責,拉夫洛克反倒是顯得雲淡風輕。他評價道,對於現在的科學家來說,一旦有東西超出了他們的思維框架,他們就會把它看作是創世說並加以無情鞭撻。但他們沒有注意到的是,他們的攻擊,使用的正是宗教信徒的武器,因為《物種起源》就是他們的聖經,對科學的過度崇拜,與迷信無異。拉夫洛克還進一步解釋說,事實上,他對進化論沒有絲毫異議,他的學說包含了它,並致力於達到一個新的層次。這有點像相對論,它超越了牛頓物理學,但並不反對牛頓物理學。同時,拉夫洛克也承認,說地球是一個生命,但顯然它與你我以及一粒細菌是不同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算是一個比喻。但拉夫洛克也認為,生物學家對於生命的定義過於狹隘,總的來說,地球唯一缺少的就是生殖功能罷了。

可見,拉夫洛克的理論其實並沒有那麼玄乎。如果他不使用「蓋亞」的說法,而是取名為「生物地球化學」理論的話,他也許會避免如此多的批判與挫折,甚至會享有一個科學權威所應得的所有榮耀。但是固執的拉夫洛克就是拒絕緩和,他連一個逗號都不願意去掉,堅持不懈地與數不清的反對者們進行著鬥爭。

由此,拉夫洛克成為了一名獨立科學家,他一邊與大學的學術機構保持距離,一邊捍衛並充實自己的理論。好在這一特殊身份並沒有成為他的障礙,相反,他筆耕不輟,在職業生涯中發表了200多篇論文,其中30多篇都在《自然》雜誌上獲得了發表。而且他還作出了不少重大發現,比如海藻排出的二甲基硫,其特性是降低海洋大氣上空的溫度,這是構成「蓋亞」負反饋系統的有力證據。而如果溫度上升,海藻便會增生,並產生更多的二甲基硫,它又會反過來使海洋冷卻。

通過以上的故事,也許你會認為,與正規的學術保持一定距離的,並把地球視作生命的拉夫洛克會投入到極端的綠色環保運動中去。但是喜歡唱反調的拉夫洛克並沒有這樣做,雖然他是毫無疑問的環保主義者,但同時也是一名堅定的技術支持者。比如早在人們議論氣候變暖之前,拉夫洛克就是核電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大部分所謂的綠色人士,其實都來自城市富裕階層,他們一方面享受著現代科技帶來的種種好處,但另一方面卻充滿幻想,對科學一竅不通,也根本不理解現實。

另外,長期以來,拉夫洛克也與批判人類對環境的危害的學說保持距離,在他看來,人類的任性和不理智,只是在表面上危害了蓋亞,蓋亞要比人類強大得多。不過蓋亞強大並不代表人類以及其他生物的強大,拉夫洛克認為人類活動確實在導致環境的惡化,甚至有可能發生正反饋作用,比如兩極浮冰的消失將加速海洋變暖,海洋無力無力吸收碳,氣候變暖又會使森林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如此造成惡性循環,並造成致命的危險。

那麼蓋亞會不會就由此深陷危機呢?拉夫洛克認為不會。因為如果升溫達到某一臨界值,那麼人類文明很可能受到威脅,同時,我們也將面臨大量物種大規模的滅絕。其悲慘程度可能超出了任何模型的預言,而在此之後,蓋亞將重獲新生。因為共生系統會懲罰那些對整體體系造成破壞的分子,並達成新的平衡,這就好比是生物體的免疫系統在發揮作用。

所以拉夫洛克認為,現在的科學模型其實大大低估了反饋機制,也低估了蓋亞為維持整體系統健康的決心。所以為了人類得以存續,與其倡導可持續發展,倒不如提倡「可持續倒退」。時間日益緊迫,忠於科學技術的拉夫洛克毫不遲疑地設計「地球治療」方案,比如釋放二甲基硫,在太空安裝反光鏡等等。但他同時也提醒說,人工去執行蓋亞應該自然完成的功能,是萬不得已時的選擇。它極力主張全球電力大規模使用核能,並建議人為地在工廠中增加食品產量,以便減少人類在自然空間中的消耗。

可以說,儘管50多年來,時時語出驚人,但拉夫洛克仍舊執著。他深信,他的想法有朝一日會被全世界的偉大頭腦們所接受。

那麼在拉夫洛克眼中,人類與地蓋亞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呢?我們是不是要把人類看作是地球上的癌細胞,正在一點點地使它的調節功能癱瘓呢?對此,拉夫洛克持有異議,他認為,人類的出現曾是蓋亞的機遇,我們有點兒像它的神經系統。不管怎麼說,不管人類現在作到什麼程度,也多虧有了我們,蓋亞才以某種方式自我覺醒,甚至從太空端詳自己。她也一定不想失去我們,因為失去我們的同時,她也會失去很多,但她也許終會有心力交瘁的那一天吧。

相關焦點

  • 蓋亞假說認為地球是個生命體真的可信嗎?
    1989年時,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選擇蓋亞作為學術會議的主題,幾百名科學家和學者參加了會議,並於1993年出版了《科學家論蓋亞》大型文集。從此儘管科學界對蓋亞假說有不同的觀點,但以此為主題進行研究的科學家越來越多,特別是近年來NASA在全球生態學、生物圈學和地球系統科學的名義下支持此類研究,使得其影響也越來越大。 一些科學哲學家、環境保護主義者和政治家等也從各自的角度關注和討論蓋亞假說。蓋亞假說認為地球是個生命體真的可信嗎?
  • 蓋亞假說引起爭議,地球真的是一個活的生命體?
    如今西方環保運動與倡議生態優先的綠黨普遍接受的環境保護運動的基礎理論就是蓋亞假說,其認為環境與生物之間會發生相互作用,並且使得地球中的生命體能夠在地球中持續生存並且發展。蓋亞假說認為這種生物體與環境之間的平衡狀態是一種生命有機體的特徵,也叫作體內平衡。
  • 地球是個活的超級生命體嗎?如何理解蓋亞假說?真相撲朔但不迷離
    1972年,洛夫洛克提出了著名的蓋亞假說,認為地球整個表面的所有生命,構成了一個相互協同自我調節的複雜系統,共同維護維持著地球上的生命條件。而強版本的解釋是,地球自身就是一個超級生命體,是地球上最大的有機體。
  • 蓋亞假說再引爭議,地球是獨立的生命體,能自我調節?
    在這浩瀚宇宙中,人類只是滄海一粟,人類依靠著地球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才能夠維持生存,也就是說地球是宇宙中具有生命體的星球,正是因為如此,地球在眾多的星球中變得極為特殊。說起地球的起源,迄今為止科學家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提出的任何一個觀點都有各自的理由。
  • 地球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蓋亞假說再起質疑,你相信這是真的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蓋亞假說,蓋亞是西方神話故事中的生命女神,也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大地母親,擁有無窮的法力和至高無上的地位,是造物主般的存在。根據蓋亞假說的描述,地球剛剛誕生之初,大氣層中布滿了二氧化碳,無法形成適合生物生存的環境。在日後的巖石侵蝕地球、光合作用等有機活動的作用下,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降低,氧氣出現了,這樣才形成一個宜居的環境。
  • 地球可能是巨型生命體?由蓋亞假說引發的思考,你能讀懂嗎
    引言:地球不是一顆普通的星球?它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人類好比是巨大生命體中的微小細胞。由蓋亞假說引發的思考持續至今,你的想法是什麼?你認為地球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相信不同人有不同答案。人是生命體,而將人體放大數倍後所得到的圖像與地球上的圖景有諸多相似,那麼,地球會不會也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地球是生命體」這一猜想並非到現代才出現,公元前400年,柏拉圖便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地球可能是一個龐大的具有生命意識的事物。
  • 蓋亞假說:地球是一個生命體嗎?
    而蓋亞假說卻認為地球表面的生物圈層也類似與一個生物體,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演化。這一假說至今仍會引發無數爭論。在本文中,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的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授 W Ford Doolittle 會對蓋亞假說給出他的新見解,並試圖去描繪一種「達爾文式蓋亞」(Darwinise Gaia)——從多層級自然選擇的角度來講述競爭所帶來的廣泛的合作。
  • 蓋亞假說
    蓋亞假說由英國大氣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E.lovelock)在20世紀60年代末提出的。後來經過他和美國生物學家馬古利斯( Lynn margulis)共同推進,逐漸受到西方科學界的重視,並對人們的地球觀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同時蓋亞假說也成為西方環境保護運動和綠黨行動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
  • 深度 | 蓋亞假說:地球難道是活的?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科學家、發明家詹姆斯 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提出假說,地球是活的!蓋亞,Gaia, 這個名稱來自古希臘神話的大地女神。蓋亞假說大意:地球上的巖石、土壤、大氣與生物的生命過程相互密切交織, 從而形成了一個自我調節的有機體。這個系統可以自我修復到最適合自己生存的狀態,以維持星球層面上的的健康。 換句話說這個星球上的萬物,包括這個星球本身都是有意識的。
  • 蓋亞假說丨地球本身就是一隻超級有機體?
    」——新聯邦C9學會如果大家喜歡看一些有關靈性/新世紀/神話相關文章的話,相信不會對「蓋亞」這詞彙感到陌生,地球就象是照顧萬物的母親,這個想法無疑是非常美麗,也正因如此,英國科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七十年代提出的蓋亞假說 (Gaia Hypothesis) 變得相當流行。
  • 蓋亞假說與企業經營
    今天在思考蓋亞假說和企業經營的關係,按照蓋亞假說,地球是一個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生命有機體,這並不意味著世界是有生命的,而是說明生命體與自然環境
  • 魔幻2020,聊聊「蓋亞假說」
    地球的免疫系統察覺了人類的活動,開始發揮作用。大自然在試圖除掉人類這種寄生生物的感染。說不定愛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過程的第一步。」很有末世風格的語言,就是這麼一段,勾起了記憶中一個名詞—「蓋亞假說」。而蓋亞假說,則是英國科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在20世紀60年代末提出的。在這個假說中,洛夫洛克把地球比作一個可以自我調節的生命體。但這並不意味著世界是有生命的,而是說明生命體與自然環境之間形成了一個可互相作用的複雜系統,包括大氣、海洋、極地冰蓋以及我們腳下的巖石。
  • 傳說地球是有生命的?科學家推出蓋亞假說,終於大徹大悟!
    傳說地球是有生命的?科學家推出蓋亞假說,終於大徹大悟!地球是宇宙中最為特殊的星球,宇宙浩瀚無垠,地球只屬於宇宙的一小部分,人類在宇宙中宛如滄海一粟,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在地球上生活了這麼多年,人類已經有了根深蒂固的根基。
  • 世界地球日:論「蓋亞假說」 地球是活的
    人類談不上拯救地球,只能拯救自己,放緩自己徹底激怒地球的腳步。對於擁有多種不穩定元素的地球來說,這是很奇怪的。藍色大理石 人類為地球拍攝的第一張照片於是在1971年,拉伍沃克提出了「蓋亞假說」(「蓋亞」取自gaia,原指希臘神話中的大地女神)。
  • 蓋亞假說——一種新的地球系統觀
    同時蓋亞假說也成為西方環境保護運動和綠黨行動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本文將對蓋亞假說的提出和發展、蓋亞假說的科學內涵及其爭論、由蓋亞假說所導致的新的地球系統觀和蓋亞假說給人們的啟示等方面進行闡述和討論。地質學家認為,地球環境的變化只不過由化學的和物理的過程所決定;而生物學家則認為不管地球環境如何變化,對有機體來說,只是個適應的問題。甚至達爾文也沒有認識到,我們呼吸的空氣、海洋和巖石或者是生命有機體的直接產物,或者被生命有機體大大地改變了。
  • 蓋亞假說:地球是活著的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地球能被認為是一個單一的生物體嗎?畢竟,人體包含著數以千億計的細菌,但我們認為人體是一個單一的生物體。地球是生命繁衍的完美星球,但根據蓋亞假說(Gaia hypothesis),這並非巧合。
  • 如果地球有意識,會怎麼看待人類?「蓋亞假說」給出一個答案
    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越快,地球環境惡化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地球有意識,會怎麼看待人類?蓋亞假說蓋亞假說(Gaia hypothesis)是指在生命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之下,能使得地球適合生命持續的生存與發展。
  • 地球是一個生命體,並且具有自己的獨立意識,而人類僅是寄生蟲?
    文/仗劍走天涯地球是一個生命體,並且具有自己的獨立意識,而人類僅僅是地球上的寄生蟲?雖然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對地球的了解有多少呢?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但是在眾多的外星星球中,地球不過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刻。而要說地球唯一特別的地方就是孕育人類。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地球,為何可以孕育出人類呢?還是說地球本身就是很特別的呢?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英國科學家的一個關於地球的觀點,一經出來之後,就得到了很多的爭議。這位英國的科學家叫做詹姆斯洛夫洛克。
  • 蓋亞假說真的成立嗎?
    在學術界中,存在著一個「蓋亞假說」,這個假說認為,地球是一個有機體,且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無論是陸地、海洋,還是大氣、極地冰川,所有的一切組成在一起後,才讓地球成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生命體。
  • 越來越多人相信,地球是「活」的,蓋亞傳說就是證據之一
    大家想要保護地球是因為地球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在宇宙中唯一能夠讓人類生存的星球,所以保護地球的含義就是使地球生態環境至少不要繼續惡化,人類還能在地球中繼續生存和發展。其實保護地球的含義也恰恰和這句口號的理論基礎——蓋亞假說——有關係。蓋亞假說認為,生命與環境是相互作用的,在這種相互作用的平衡關係下,地球就能夠讓其內部的生命持續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