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小文
如今極端氣候頻發,全球溫度上升越來越嚴重,人們紛紛呼喊著保護地球、保護生態環境多樣性,這也歸功於人類對地球的理解,這種行為是十分值得提倡的。我國有句古話叫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們在呼籲大家保護地球的同時,也可以去思考一下,保護生態就是保護地球這一口號的理論依據到底是什麼。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保護生態就是保護地球,那麼什麼叫做保護地球呢?保護地球的目的是什麼呢?大家想要保護地球是因為地球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在宇宙中唯一能夠讓人類生存的星球,所以保護地球的含義就是使地球生態環境至少不要繼續惡化,人類還能在地球中繼續生存和發展。
其實保護地球的含義也恰恰和這句口號的理論基礎——蓋亞假說——有關係。蓋亞假說認為,生命與環境是相互作用的,在這種相互作用的平衡關係下,地球就能夠讓其內部的生命持續生存和發展。這句話的提出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英國大氣學家最初提出時,這個理論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最後經過他和一位美國生命物學家的共同推廣,這個理論在西方開始受到重視,同時也成為了環境保護運動和綠黨運動的理論基礎。
我們知道了蓋亞假說的大致含義,那麼它的具體所指只是那麼簡單嗎?並不是這樣的,蓋亞假說的內涵被分為了至少五個層次,它們是層層遞進的關係,其中第一和第二個層次被人們稱作弱蓋亞假說,最後三個層次人們叫它強蓋亞假說。在蓋亞假說中,提出者把地球與地球中的生命體當做了互利共贏的一個共同體。
弱蓋亞假說中認為,地球上的生物對大氣層的溫度、構成大氣層的化學物質和生物環境是有一定影響的,同時,生物環境又會對生物的進化發生反作用,影響著生物的進化,兩者會出現共同進化的現象。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生物與生物環境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如果有一方進化了,另一方就會跟著進化。
但在強蓋亞假說中提到影響大氣穩定的因素並不只有生物圈,大氣穩定的作用有一部分是為了生物圈能夠繼續存在,但也不全是為了生物圈的存在。在大氣圈有一部分為了生物圈服務的同時,生物也能夠自主調節它們所存在的物質環境,讓生物能夠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從目前的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看來,蓋亞假說也並非不無道理。
我們都知道,食物鏈是一個「圓」,只有食物鏈不產生斷層時,生物才能夠繼續生存,並且環境才能夠保持在一個平衡狀態。如果食物鏈出現斷層,植物生態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具有光合作用的植物也會影響大氣層的環境。好啦,我們今天關於蓋亞假說的文章就到這裡啦,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