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了命的追求SCI,對中醫有意義嗎?

2020-11-24 騰訊網

  ——如一/文

  LetPub最新發布《2017年中國高校發表SCI論文數量排名》、《2017年中國高校發表SCI論文增長率排名》、《2017年中國高校發表ESI高被引論文數量排名》三項統計報告。LetPub 什麼意思?說是ACCDON 公司(美國)旗下為非英語國家科研學者提供最優質SCI論文編輯和各類相關服務的專業品牌。說白了就是圍繞SCI論文對英語之外的語言編輯和服務的中間機構。

  這個結果有什麼意義呢?從網上的信息看,很多名牌的高校是喜形於色的,因為很多人認為這個指標的高低代表著自己學校的研究水平,而那些知名的985高校、雙一流高校個個都是王者。從結果來看,2017年中國高校發表SCI論文數量排名,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位居前列;2017年中國高校發表ESI高被引情況,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等遙遙領先。在前一百名中,基本上都是綜合大學的身影,也有幾所註明的醫科大學,但沒有發現中醫藥藥大學或者研究機構入圍。

  沒有發現中醫藥大學或者研究機構入圍,並不意味著中醫大學和研究機構對SCI指標青睞程度的降低,目前對於全國所有的高校來講,科研水平已經成為硬性的評價指標,而為何選擇這麼一個指標呢?因為比較教學工作等來講,這是可以看的見、摸得著的成果,學校有聲譽、老師有成果,便於晉升便於升值加薪。因此,全國高校的指揮棒在很大程度上是科研的指揮棒,這根指揮棒直接指揮了所有的有心晉升職稱的老師以及參與課題研究的需要畢業要學位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要想畢業先拿論文,這是最直接的評判。

  由此,中國高校為了論文是卯足了極大的勁頭,在世界上的所有國家中,也只有中國的科學家最勤奮,辛苦科研,然後為老外送去不菲的版面費,這對全國科研工作者來講,是多大的一筆開支。前段時間網上曝光了國外一些牛氣雜誌撤稿的消息,中國的醫學工作者竟然佔了大多數,而實際上這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在已經發表或者即將發表,或者繼續奔走在論文發表道路上的學生、老師、教授、學者成千上萬,絡繹不絕。

  這在中國是常態,見過幾個考上其他大學的研究生,進入研究生一年級的時候導師已經布置了課題研究和論文寫作,我當時是驚詫不已,這些學生在大學甚至連一次挑戰杯都沒有參加過,但是跟從導致幾天幾個月就能快速入門,寫起論文來,深感中國研究生教育水平就是實在的高。一些學生一年竟然有好幾篇核心的論文,這是不可思議的,只能感嘆過去發現的人才過晚。而網絡上也競相出現很多青年才俊,一年發表十餘篇SCI,而且影響因子都很高,這樣的新聞出來之後,就有人開始懷疑,按照發表的周期,寫稿、交稿、審稿、往返修改、最後確定發表也需要不短的時間,這些人確實神童麼?一些導師帶了一大群學生,眼睛只盯著SCI,一個團隊一年幾十篇可能嗎?可能不可能,考核指標就在那裡,研究生學位證、畢業證、博士帽碩士帽就在那裡,不寫不行,既然做了學問,這就是目前中國科學家唯一的方向。

  這樣強大的需求市場,帶動了論文產業的飛速發展,每一個科研工作者、教師的手機都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論文寫作推薦期刊的信息和電話,這裡邊我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樣的成本,如此大海撈針能夠給自己帶來有效的客戶呢?答案是自然的,在各類考核指標提下中核心期刊、SCI、EI字眼不斷閃爍當中,很多人不能不、不得不、不敢不踏上寫作論文的道路,這樣的後果也是可怕的:

  一是高產論文現象。我們知道做學問是要時間的,有時候從發現一個問題到解決一個問題,中間需要思考需要論證需要實驗研究,這個過程還需要認真的分析綜合,如此形成一篇文章也需要一到二年時間,但現在明顯的高產化了。不僅僅是專家學者高產,還有很多青年學生高產,曾見到一些本科生開始發論文,一些研究生到了評獎學金時候動輒拿出來一大堆論文,核心的都有,這明擺著是不正常的。論文高產就如同浮誇風一般,你吹我也吹,時間久了,大家見怪不怪,習以為常,誰寫的多不看質量,有用就行,這樣的風氣嚴重影響了研究生的論文水平,也形成了導師之間、學生之間的攀比之風。

  二是造假現象明顯。這個問題是全球科研工作者的痼疾,近些時間國內外學者頻繁出事的有,核心的問題就是學術造假的問題。據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調查處理了一批相關涉事作者,分別給予了撤銷職稱(31人)、取消學位學籍(11人)、取消晉升職務職稱資格(104人)、取消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申報和承擔資格(136人)、追回或撤銷獎勵獎金和榮譽稱號(65人)等處理。為什麼造假呢?因為榮譽、地位、金錢、身份等等,因為以論文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和職稱晉升制度引起了很多人的欲望,為了滿足欲望很多人不擇手段,造假是最容易操作的辦法。

  三是論文產業現象。如果沒有職稱的要求,恐怕沒有幾個人有這個興趣。那麼中國科學家一生需要發表多少篇論文?從碩士算起到,經歷初級職稱到中級高級再到指導學生發論文、課題結項,需要多少論文?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再牛氣的知識分子面對期刊雜誌社也不能不不低頭,不僅低頭還要繳納不菲的出版費。中國的知識分子出血流汗,然後向出版社繳納高額的版面費出版自己的作品,這絕對是很奇怪的不正常的現象。但是誰都知道,你不出版,有人出版;你不交錢,有人交錢。這個論文產業成了中國的特色,也形成了畸形的論文代寫、論文買賣市場。

  實際上,在這個論文大軍中離不開中醫藥的影子,在當今科學評判標準下,中醫也毫無例外的為論文產業做著貢獻,不僅國內的期刊、一般的期刊、核心的期刊,還有國外的期刊也都成為中醫進軍的對象。

  中醫對於SCI、EI的追求,在業內一直有不同的聲音。一是一些關於中醫藥的文獻收到SCI、EI關注自然是好,代表著中藥開始走向世界,讓更多人的人關注和研究。另一方面的意見是,目前除了藥物領域研究有可能突破之外,中醫藥的核心成分、複方研究想突破可能性是很小的。由此也就引起中醫藥界的思考,我們現在拼了命的追求SCI、EI到底值得嗎?

  對於論文的寫作,我們必須進行一些思考。

  一是中醫需要科研,但是科研的方式與臨床的開展如何相提並論、並駕齊驅。實際上,這裡邊並不對應,科研專家與中醫臨床專家在目前的科研和職稱評價體系中並不對應。中醫科研對臨床的意義和作用,如何更好發揮,凝結科研成果的論文如何的指導臨床,這方面還需要建立有效的轉化機制。

  二是中醫有沒有必要以SCI、EI馬首是瞻?目前很多中醫專家突破了,但是從實際效果來講,也就是發表了一篇論文,對於臨床的意義並不大。有人講中醫追求SCI、EI,如果不是職稱的要求,實際上沒有任何的意義,說白了也不過是皇帝新裝一般,只是沒有人願意承認罷了。

  中醫的科學研究至今,已經有了很大的成績,但是成績主要集中於藥物學研究的領域多一些,對於傳統中醫的研究成果目前並不很多,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中醫要做好首先必須做好自己,畢竟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擁有宗主國的智慧財產權,儘管面臨著日本以及東南亞的競爭,但總體上不能改變。這就提示,我們做作的一切必須是國內最好的,這樣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才能在世界上做到最好。不然我們只是盲目的跟風,追求科研的成果和虛榮,崇拜SCI而不去提升中醫自身在國內的核心競爭力,實際上對中醫的發展毫無意義。

相關焦點

  • sci論文有加急嗎
    發表sci論文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很多作者急需見刊甚至檢索的sci論文,若按照正常速度可能已經來不及,為了趕時間,希望能夠辦理加急。那麼,sci論文有加急嗎?這個要看sci期刊相關規定。發表sci論文,可選擇的期刊有很多,有的期刊,可以辦理加急,有的期刊不辦理。
  • 核心和SCI一樣嗎?
    核心和SCI一樣嗎?SCI期刊目錄期刊很多,又分為1-4區,SCI中科院1區、sci2區上的期刊基本上都為世界頂尖期刊,比普通意義上的國內核心期刊要高出不少,即便是sci4區的期刊,一般情況下也是高於北大核心的。國內核心期刊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例如國內的CSCD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科技核心等,這些都是國內很具有影響力的期刊,也是根據影響因子來入選的。
  • 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
    sci論文發表,安排作者署名時,往往少不了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當發表sci論文是為了參加職稱評定時,作者擔心自己署名通訊作者不能參加職稱評定,進而影響到自己晉升。那麼,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sci論文作者中,第一作者才是王道。至於通訊作者,就要看本單位怎麼看了。
  • 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在發表sci論文時,需要關注sci期刊是哪個分期的,影響因子是多少。因而很多作者比較想知道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沒有關係,哪怕單位要求發表sci論文沒有分區或者影響因子上的要求,內心也要了解這兩者對自己發表論文的影響。那麼,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 sci出版年跟發表時間一樣嗎
    sci出版年跟發表時間一樣嗎?當然不一樣。sci出版年是指sci期刊出版的年份,比如2019年、2020年。sci發表時間,通常是指見刊,即公開發表在刊物上的時間。首先,sci出版年sci出版年,就是sci論文是在哪一年出版的,比如2020年出版,出版年就是2020年。即sci出版年與出版的年份有關,與期刊無關。另外,不同的sci期刊,出版周期可能不同,有的一年出版1期、2期,還有的是3期、12期等等。
  • 中醫診脈究竟是「故弄玄虛」,還是真有臨床意義?
    很多人對中醫的印象,可能都有診脈這個畫面,因為診脈是中醫的獨特符號,只要一看到診脈的畫面,就會聯想到中醫。那麼,中醫診脈究竟是故弄玄虛?還是真的對臨床有意義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外行來看,或多或少會認為,中醫脈診為炫技,既然望診、聞診、問診都能把人體的生理病理信息收集的八九不離十,那為何還需要切脈呢?實則不然,中醫脈診如果那麼容易被代替,就不會延續了幾千年,而且脈診所捕捉的信息,往往是很關鍵的。因此,中醫脈診的確之於臨床,是具有參考價值的。
  • 有一種深愛叫做不聯繫,卻拼了命去惦記
    導語:有一種深愛叫做不聯繫,卻拼了命去惦記。想念的時候忍著不聯繫,卻思念到發瘋。不打擾,卻痛到失眠。明明很愛一個人,卻要控制自己不聯繫。寂寞慣了,當你來的時候,我真以為看到了希望,現在的心更痛了,你不過是一個擦肩而過的陌路人,想念一個人的時候,誰都會有寂寞。
  • sci並列第一作者評職稱有用嗎
    好不容易成為sci論文並列第一作者,這本來是很高興的事情,雖然不如只有第一作者好,但最起碼也是並列的。不過,在用sci參評職稱上泛起了嘀咕,萬一無用怎麼辦。那麼,sci並列第一作者評職稱有用嗎?這個要看評審單位的文件規定,有的單位有用,有的單位沒用。
  • SCI換作者需要說明嗎?
    選擇sci期刊要看影響因子嗎  選擇sci期刊要看影響因子嗎?    sci論文換作者需要說原因嗎  sci論文換作者需要說原因嗎  sci論文見刊的最後一步工作就是校稿,論文確認發表後,一般會有論文的校樣寄給你,校樣是不可以有大幅度改動的。sci校稿需要核對什麼?這也是作者關心的事情,校樣主要是查看作者名字有沒有寫錯,圖表上數據有沒有錯,查看完之後要儘快將校樣寄給印刷編輯。sci論文會以印刷和在線方式兩種方式出版,通訊作者的信息會公布出來,方便與外界聯繫。
  • 鼠疫險些革了中醫的命?
    但這位著名中醫對此並不知情,他似乎認為鼠類比其他動物更能治癒疾病,所以在獸部四章的內容中,12種鼠被匯總單列為一章。土撥鼠條目中這樣寫道:肉,氣味甘平,無毒。……煮食肥美。——《本草綱目》1910年10月,這種體內並非無毒而是時常攜有劇毒菌株的小動物,與在俄羅斯烏利亞務工的華人有了親密接觸。
  • sci論文online就認可嗎
    sci論文online就認可嗎?這個說不準,關鍵是本單位認不認。單位不同,認可sci論文的標準不同,有的online就認可,有的見刊後才認可,還有的檢索後才認可。sci論文發表是有嚴格的操作流程的,從前到後要經過投稿、審核、錄用、online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拼多多事件背後的選擇題
    拼多多秒刪的回覆中:「底層人民用命換錢」「拼命時代」這些字眼刺痛人心。年僅23歲的生命隕落,這樣的悲劇「不是資本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是關乎我們個人選擇的問題?論及生命的價值,有一個著名的倫理困境「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這種情況下你會選擇拉杆嗎?五個人的生命和一個人的生命,孰輕孰重?
  • 開源sci期刊審稿快嗎
    發表sci論文,不管是投稿開源sci期刊,還是投稿非開源sci期刊,都需要經過審核程序。由於期刊不同,審核的要求不同,導致審核的快慢有差異。那麼,開源sci期刊審稿快嗎?sci期刊分為開源sci期刊和非開源sci期刊,開源sci期刊又稱OA期刊,向這類期刊投稿發表論文,是需要作者支付一定費用的,審核上不如非開源sci期刊嚴格,那審核效率自然會更快一些。換句話說,正常情況下,開源sci期刊比起非開源sci期刊來說,審核更快一些。但具體多久,會因開源sci期刊不同而有差異。
  • 拼多多與舊中國資本家有什麼區別?
    投稿 媒體人馮煜暉 拼多多23歲女員工加班到凌晨一點猝死事件。你能想像嗎,資本家們已經雄厚到了這個地步,居然能光明正大的說出「人命不值錢」的理論。這還好中國不是韓國,拼多多不是三星,否則大家在他們眼裡簡直豬狗不如啊。
  • sci期刊官網投稿簡單嗎
    sci期刊官網投稿簡單嗎?sci期刊官網投稿是作者發表sci論文時比較常用的方法,簡不簡單,相對於不同的作者來說,有不同的答案。越熟悉,越專業,sci期刊官網投稿越簡單。sci期刊官網投稿,通常是作者自己發表sci論文唯一的選擇。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之間存在影響因子的差異,根據一定的標準,把每本sci期刊按照影響因子,對號入座相應的分區。不同的分區,對於論文要求高度不同,那發表的難度也不同。那麼,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當然大。知實學術與多本期刊合作,投刊發論文,關注我,發留言~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 sci期刊適合醫生晉升正高嗎
    期刊分為多個等級,包括省級期刊、國家級期刊、國內核心期刊、sci等,期刊不同導致發表的論文,參評正高有了合不合適之分。那麼,sci期刊適合醫生晉升正高嗎?當然合適。sci期刊是國際期刊,在醫學界享有的盛譽非常高。醫生寫作的論文在sci期刊上成功發表,要比在一般期刊上發表,獲得的認可度更高,足以達到晉升正高的認可標準。所以,sci期刊適合醫生晉升正高。
  • sci論文修改後還查重嗎
    sci論文修改後還查重嗎?大多數sci論文,需要通過修改達到期刊錄用見刊的標準。修改後的sci論文,內容發生了改變,是否還符合查重標準具有不確定性,需要再次查重確認,即sci論文修改後還查重。作者不想sci論文因查重不合格而遲遲無法安排發表,甚至被拒稿,一定要把查重重視起來。sci論文不僅要在投稿前查重,還要在修改後查重。之所以sci論文修改後還查重,就是因為修改,會改變查重率。sci論文投稿發表,需要經過期刊的同意。期刊判斷一篇論文是否能在本期刊發表,是要經過審核來得出結果的。一般來說,sci論文審核後,會有錄用、拒稿和修改三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