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Robotics X 實驗室研究首次「開箱」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機器狗走梅花樁?自行車能自平衡?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研究首次「開箱」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1月20日,騰訊公布了其在移動機器人研究方面的新進展:四足移動機器人 Jamoca 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首次對外亮相。

  Jamoca 是國內首個能完成走梅花樁複雜挑戰的四足機器人,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的相關研究成果還入選了機器人行業的頂級會議 IROS 2020。

  這兩項進展均來自騰訊Robotics X 實驗室,屬於移動方向上的技術突破,也是機器人最基礎的能力之一。

  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於2018年成立,致力推進人機協作的下一代機器人研究,打造虛擬世界到真實世界的載體與連接器。目前實驗室主攻移動、靈巧操作和智能體等三大通用機器人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並聚焦於多模態移動機器人的研發。

  四足移動機器人 Jamoca :能走、能跑、能跳,可挑戰梅花樁複雜地形

  「少林從師數十冬,梅花樁上練真功。持之以恆銳意修,定可成名蓋群雄。」

  梅花樁是中國功夫的重要訓練道具之一,習練梅花樁也是武俠小說中修煉輕功的基礎。現在,梅花樁上迎來了一位新的「練功者」—— 騰訊四足移動機器人Jamoca。

  四足移動機器人,更常見的一個名字是機器狗。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在外部提供的本體之上,基於自研的機器人控制技術,為Jamoca 打造了一個能應對複雜環境的智能大腦。這個大腦讓 Jamoca 能行走、小跑和跳躍,並賦予了它自主定位和避障的能力。

  此次 Jamoca 完成的挑戰由高60釐米、呈20°斜面角度的臺階和鄰樁最大高度差16釐米、間距不等的梅花樁兩部分組成。

  據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研究員介紹,和國際上其他四足機器人走木塊的場景比較,此次 Jamoca 所挑戰的梅花樁落腳面積更小、高度更高,並有臺階的組合,實現的難度要更大。

  其中,考驗機器人移動能力的難點主要有兩個:理解梅花樁的排布(包括位置和高度)、選擇最佳落腳點及路線並穩定精準地行走(落腳到梅花樁中心點)。

  這正對應了實驗室在移動技術方面鑽研的的兩個核心技術模塊:感知、運動規劃與控制;同時二者通過實驗室的另一核心技術模塊:整機系統設計與搭建,實現了系統性的集成融合。

  從 Jamoca 挑戰的結果看,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技術標準——誤差1釐米內的感知定位、根據環境進行的10毫秒級路線規劃、基於動力學的1KHz實時力矩控制、梅花樁中心點1釐米內的落腳誤差,以及全系統的高度協同。

  在精準環境感知方面,Jamoca 創新性地實現了魯棒的眼腳標定,並利用RGB-D相機對周圍環境進行實時的感知。通過特徵點匹配的方式,對 Jamoca 自身的運動軌跡進行在線跟蹤,並將基於視覺的定位信息與基於運動學的裡程計信息和 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慣性測量單元)數據進行融合,提高了定位追蹤的精度和頻率。同時利用算法識別和提取出臺階和梅花樁的表面區域範圍和中心點位置,將定位和識別的數據進行融合,從而重建出整個三維運動場景。

  在最優運動線路規劃和實時的運動控制方面,Jamoca 基於感知系統實時感知到的機器人本體及梅花樁位置信息,基於質心動力學,實現在線的質心軌跡生成和落腳點規劃。在保證機器人的四條腿可以安全地踏到下一步的梅花樁的同時,優化出一條本體移動長度最短、綜合耗力最小的運動軌跡,並且可以在線持續地進行上述運動規劃。

  同時,基於實時的本體狀態估計,Jamoca能夠結合質心動力學模型來構建優化問題,實時求解機器人足端所需的地面反作用力,並結合反饋控制實現精準魯棒的實時力控,可完成行走、對角小跑以及跳躍等的運動控制。

  不同於預先設計好規則之後做重複的運動的工業機器人,Robotics X 實驗室更關注機器人有意識、有判斷的自主特性研究,目的就是要在有很大不確定性的動態環境裡,能夠實現機器人的自主判斷、自主決策,並自主完成任務。

  現階段,Jamoca 主要用於實驗室內部科研實驗。它的在線環境感知、最優運動規劃和實時運動控制等能力,未來將幫助騰訊其他機器人產品更好地適應複雜的現實環境。

  靜止、行進均能自主保持平衡的輪式機器人

  ​此次一同亮相的,還有一款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也可稱之為自平衡自行車,是騰訊 Robotics X實驗室的首個整機自研機器人。

  它在傳統輪式移動機器人的基礎上,增加了動量輪及其電機驅動系統,使得機器人可以在靜止及行進狀態下均保持平衡不倒。

  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的硬體平臺完全由騰訊Robotics X自研,重約15公斤,長1.15米,高0.52米

  它的控制能力又可以細分為行進中的動態自平衡和停止行進時的靜態自平衡。行進中的動態自平衡是依靠前把轉動進而帶動車身的轉動實現,而停止行進時的靜態自平衡則採用動量輪力矩平衡技術,應用角動量守恆的原理實現自平衡控制。

  依靠平衡算法,即使受到一定的外界幹擾,騰訊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仍然可以在保持自平衡狀態的同時,實現平穩地向前行駛。

  機器人在不同的路面狀況下,例如遇到上下坡時,也都表現出了較好的運動能力和平衡性能。甚至對於行駛路徑上存在特定約束的情況,比如沿著獨木橋行駛的場景,它也能從容應對。

  在此前舉行的機器人行業國際頂會IROS2020上,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發布的兩篇平衡控制方向的Oral論文,就來自於該機器人項目。

  IROS由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和RSJ(日本機器人學會)共同舉辦,是機器人領域三大國際頂級會議之一,今年的主題為Consumer Robots and Our Future,接收來自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機器人視覺、傳感器、雲機器人等相關領域的研究。

  在第一項研究《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的非線性平衡控制:設計與實驗》中,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與紐約大學合作研究了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的動靜態平衡控制的穩定性問題。

  在傳統輪式移動機器人的基礎上,騰訊Robotics X 實驗室增加了動量輪和電機驅動系統,使用了級聯與阻尼配置的無源控制(Interconnectionand Damping Assignment - Passivity Based Control, IDA-PBC)方法,並應用李雅普諾夫理論從理論上證明了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的閉環系統穩定性。

  此外,實驗室還在自建平臺上證明了新控制器效果良好,能讓機器人保持自平衡,並有一定的抗外界幹擾能力。

  而在另一項研究《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平衡的增益規劃控制器設計》中,不同於傳統方法將靜態和動態平衡區分對待,研究團隊建立了可以同時描述輪式移動機器人動態特性和靜態特性的統一的數學模型。

  基於同一個模型,動態平衡和靜態平衡對不同驅動輸入的依賴程度不同,無法使用同樣的控制參數。因此,研究團隊使用基於增益規劃(Gain Scheduling)的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法可在兩種情況下都保持輪式機器人的平衡,這一點在理論和實驗中都得到證明。

  移動機器人的技術框架

  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主攻機器人移動、靈巧操作和智能體等三大核心通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其中,移動是機器人最基礎的能力之一,此次發布的兩項進展就屬於移動方向。

  而移動方向又可分為四個技術模塊:機械設計、感知、運動規劃與控制、整機系統設計與搭建。通俗的說,前三者分別是機器人的軀幹、眼睛和大腦,最後一項則是它的各「器官」協調的能力。

  算法自研的 Jamoca 正是結合了騰訊在感知、運動規劃與控制兩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整機自研的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則可以視作騰訊在機器人的機械設計和整機系統設計與搭建方向能力上的一個裡程碑項目。

  騰訊 Robotics X 與騰訊 AI Lab 實驗室主任張正友博士表示:「移動或運動能力,是機器人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決定了它能去到什麼場景,做什麼事情,未來有什麼樣的想像力。我們很高興能看到這兩項進展,並將繼續深入探索機器人的通用能力,為虛擬到真實世界搭建一個有力的橋梁。」

相關焦點

  • 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研究首次...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1月20日,騰訊公布了其在移動機器人研究方面的新進展:四足移動機器人 Jamoca 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首次對外亮相。Jamoca 是國內首個能完成走梅花樁複雜挑戰的四足機器人,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的相關研究成果還入選了機器人行業的頂級會議 IROS 2020。
  • 口袋裡的移動影院:騰訊極光T1投影儀開箱測評
    看完這一次的開箱測評,或許就有你想要的答案。這次要測評的產品是騰訊極光最新上市的——騰訊極光T1智能便攜投影儀,一款主打高清瞬時對焦的智能便攜投影儀。下面讓小編為你帶來新鮮又火熱的第一手開箱測評。從外包裝來看,白色簡潔的外觀,包裝盒上沒有冗雜元素堆疊。大面積的留白中,點綴騰訊極光投影的絲印金色logo。
  • 騰訊優圖實驗室AI手語識別研究白皮書
    近日,騰訊優圖實驗室在攻堅AI手語識別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推出「優圖AI手語翻譯機」,旨在通過AI技術緩解聽障人群的溝通障礙問題,同時發布《騰訊優圖實驗室AI手語識別研究白皮書》,對當下聽障人群痛點、技術研究現狀進行分析,並對優圖AI手語翻譯機的技術研發展開深入解讀,助力AI手語識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下是白皮書的全部內容。
  • 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公布全球首例克隆攻擊技術
    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與知道創宇404實驗室,在聯合召開的技術研究成果發布會上公布並展示了這一重大研究成果。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網絡與數據安全處處長付景廣、CNCERT(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網絡安全處副處長李佳、騰訊副總裁馬斌、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負責人於暘(TK教主)、知道創宇首席安全官周景平等領導及專家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 騰訊科恩實驗室提出特斯拉Autopilot系統缺陷
    科恩實驗室通過研究發現,利用AI對抗樣本生成技術生成特定圖像並進行幹擾時,該系統輸出了「錯誤」的識別結果,導致車輛雨刷啟動。二、車道的視覺識別缺陷特斯拉Autopilot系統通過識別道路交通標線,實現對車道的識別和輔助控制。
  • 騰訊造「國產」機器狗 花式走梅花樁
    剛剛,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公布了在移動機器人研究方面的新進展:四足移動機器人 Jamoca 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首次對外亮相。這些步驟主要涉及兩個技術模塊:感知、運動規劃與控制,騰訊 Robotics X 的研究人員通過整機系統設計與搭建實現了兩個模塊系統性的集成融合。演示視頻:https://v.qq.com/x/page/x3205k2s6em.html在精準環境感知方面,Jamoca 實現了魯棒的眼腳標定,並利用 RGB-D 相機對周圍環境進行實時的感知。
  • SLAM 領域國內外優秀實驗室匯總(一)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語境機器人研究所研究方向:多模態環境理解,語義導航,自主信息獲取實驗室主頁:https://existentialrobotics.org/index.html發表論文匯總:https://existentialrobotics.org/pages/publications.html👦 Nikolay Atanasov:
  • 計算機行業周報:騰訊設西雅圖AI實驗室,中國打造首個光量子模擬機
    騰訊設立西雅圖AI實驗室,發力AI基礎研究:5月2日,騰訊宣布成立美國西雅圖AI實驗室,同時任命語音識別技術頂級專家俞棟博士為AILab副主任,負責西雅圖AI實驗室的運營及管理,推動騰訊在語音識別及自然語言理解等AI領域的基礎研究,這也是繼騰訊任命張潼為騰訊AILab第一負責人後又一大動作。
  • 騰訊量子實驗室正在籌建中,未來三大實驗室會提供豐富的AI應用場景
    會議期間,騰訊旗下三大實驗室的掌門人——量子實驗室負責人張勝譽、優圖實驗室負責人賈佳亞、音視頻實驗室負責人劉杉一一作了發言。其中,最受關注的可能還是正在籌建中的量子實驗室。一是在於量子研究到底能帶來什麼樣的科技成果。二是在於騰訊會怎樣將量子能力運用到公司的業務中。
  • 騰訊X-Talk的科學大神,分享未來的旅遊必殺技,坐家裡都能分身去冰島
    早在2018年1月,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和知道創宇404實驗室,在聯合召開的技術研究成果發布會上,就公布並展示了「應用克隆」這一移動攻擊威脅模型。玄武實驗室發現,該漏洞至少涉及國內安卓應用市場十分之一的APP,幾乎影響國內所有安卓用戶。在發現這些漏洞後,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通過CNCERT向廠商通報了相關信息,並給出了修複方案,避免該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
  • 武漢大學-騰訊大數據與健康保障聯合實驗室揭牌
    11月13日,由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騰訊醫療健康事業部聯合舉辦的首屆「珞珈-騰訊醫保創新論壇」在漢舉行。論壇上,雙方共同揭牌「大數據與健康保障聯合實驗室」,並聯合發布了《科技向善,智享醫保——智慧醫療保障藍皮書》,從實踐與應用等多個維度,為智慧醫保建設參與者提供了思路,以助推健康中國全民醫療保障的實現。
  • 銷售易亮相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入選《騰訊x貝恩 - 360°智慧...
    9月9日-11日,騰訊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的年度重磅大會--"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以全新的線上"雲上會"形式盛大舉行。騰訊企點攜手貝恩諮詢共同推出《騰訊x貝恩 - 360°智慧客戶運營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立足"未來回溯"理念,以終為始,幫助企業思考並規劃未來客戶運營願景。
  • 中國人民大學—騰訊協同創新實驗室舉行揭牌儀式
    11月25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騰訊協同創新實驗室揭牌儀式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騰訊公司副總裁王巨宏、李綱出席,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杜小勇、信息學院黨委書記陳紅、中國人民大學理工處副處長沈健、騰訊公司嘉賓、教育部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重點實驗室的師生等參會。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柴雲鵬主持會議。
  • 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首次破解它的結構
    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首次...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消息,11月17日,騰訊公布了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的新進展。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騰訊實驗室使用AI 算法解決二進位安全問題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攝圖網數據算法騰訊安全科恩實驗室使用 AI 算法解決二進位安全問題的一項研究被 NeurIPS 2020 接收,該研究首次提出了基於 AI 的二進位代碼 / 原始碼端到端匹配算法,與傳統算法相比效果非常出色,準確率大幅提升。
  • 清華-騰訊聯合實驗室管委會會議在深圳召開
    清華-騰訊聯合實驗室管委會會議在深圳召開  清華新聞網6月11日電 6月6日,「清華-騰訊網際網路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管理委員會會議在深圳召開。清華大學副校長、聯合實驗室管委會主任邱勇,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盧山出席會議。
  • 騰訊SNG量子實驗室首曝光,港中文張勝譽出任傑出科學家
    SNG正在大力投入技術,組建優圖實驗室、音視頻實驗室和量子實驗室三大實驗室。湯道生介紹:「騰訊SNG正在大力投入技術,組建由優圖實驗室、音視頻實驗室和(正在籌建的)量子實驗室三大實驗室。」Leonard Schulman做博士後研究。現在張勝譽在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量子計算,算法設計和計算複雜性分析,以及人工智慧基礎研究。
  • 騰訊多媒體實驗室天籟AI音頻技術「破圈」背後的「密碼」
    會上,騰訊多媒體實驗室專家研究員肖瑋進行了《騰訊天籟:「下行最後一釐米」 音頻體驗提升》主題分享,重點介紹了騰訊天籟如何將經典信號處理技術與深度學習進行有機融合,圍繞網絡下行終端,提升音頻體驗。肖瑋指出,為了解決實時音視頻應用場景下的各種挑戰,騰訊多媒體實驗室圍繞音頻通信核心體驗的技術和框架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在今年9月份舉辦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正式發布了「面向實時音視頻應用的新一代實時音頻技術品牌」——騰訊天籟。該解決方案旨在提供實時端到端音頻通信的完整解決方案,致力於讓用戶在實時音視頻會議時可以「聽得見,聽得清,聽得真」。
  • 騰訊優圖:做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π型實驗室
    12月30日,騰訊優圖2020年度溝通會於海南正式舉辦,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經理、騰訊雲副總裁吳運聲、騰訊優圖實驗室副總經理黃飛躍、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監吳永堅、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監任博,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徐思彥等大咖出席了活動,並就2020年的業務進展和人工智慧趨勢做了完整的解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