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狗走梅花樁?自行車能自平衡?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研究首次...

2020-11-29 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1月20日,騰訊公布了其在移動機器人研究方面的新進展:四足移動機器人 Jamoca 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首次對外亮相。

Jamoca 是國內首個能完成走梅花樁複雜挑戰的四足機器人,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的相關研究成果還入選了機器人行業的頂級會議 IROS 2020。

這兩項進展均來自騰訊Robotics X 實驗室,屬於移動方向上的技術突破,也是機器人最基礎的能力之一。

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於2018年成立,致力推進人機協作的下一代機器人研究,打造虛擬世界到真實世界的載體與連接器。目前實驗室主攻移動、靈巧操作和智能體等三大通用機器人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並聚焦於多模態移動機器人的研發。

四足移動機器人 Jamoca :能走、能跑、能跳,可挑戰梅花樁複雜地形

「少林從師數十冬,梅花樁上練真功。持之以恆銳意修,定可成名蓋群雄。」

梅花樁是中國功夫的重要訓練道具之一,習練梅花樁也是武俠小說中修煉輕功的基礎。現在,梅花樁上迎來了一位新的「練功者」—— 騰訊四足移動機器人Jamoca。

四足移動機器人,更常見的一個名字是機器狗。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在外部提供的本體之上,基於自研的機器人控制技術,為Jamoca 打造了一個能應對複雜環境的智能大腦。這個大腦讓 Jamoca 能行走、小跑和跳躍,並賦予了它自主定位和避障的能力。

此次 Jamoca 完成的挑戰由高60釐米、呈20°斜面角度的臺階和鄰樁最大高度差16釐米、間距不等的梅花樁兩部分組成。

據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研究員介紹,和國際上其他四足機器人走木塊的場景比較,此次 Jamoca 所挑戰的梅花樁落腳面積更小、高度更高,並有臺階的組合,實現的難度要更大。

其中,考驗機器人移動能力的難點主要有兩個:理解梅花樁的排布(包括位置和高度)、選擇最佳落腳點及路線並穩定精準地行走(落腳到梅花樁中心點)。

這正對應了實驗室在移動技術方面鑽研的的兩個核心技術模塊:感知、運動規劃與控制;同時二者通過實驗室的另一核心技術模塊:整機系統設計與搭建,實現了系統性的集成融合。

從 Jamoca 挑戰的結果看,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技術標準——誤差1釐米內的感知定位、根據環境進行的10毫秒級路線規劃、基於動力學的1KHz實時力矩控制、梅花樁中心點1釐米內的落腳誤差,以及全系統的高度協同。

在精準環境感知方面,Jamoca 創新性地實現了魯棒的眼腳標定,並利用RGB-D相機對周圍環境進行實時的感知。通過特徵點匹配的方式,對 Jamoca 自身的運動軌跡進行在線跟蹤,並將基於視覺的定位信息與基於運動學的裡程計信息和 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慣性測量單元)數據進行融合,提高了定位追蹤的精度和頻率。同時利用算法識別和提取出臺階和梅花樁的表面區域範圍和中心點位置,將定位和識別的數據進行融合,從而重建出整個三維運動場景。

在最優運動線路規劃和實時的運動控制方面,Jamoca 基於感知系統實時感知到的機器人本體及梅花樁位置信息,基於質心動力學,實現在線的質心軌跡生成和落腳點規劃。在保證機器人的四條腿可以安全地踏到下一步的梅花樁的同時,優化出一條本體移動長度最短、綜合耗力最小的運動軌跡,並且可以在線持續地進行上述運動規劃。

同時,基於實時的本體狀態估計,Jamoca能夠結合質心動力學模型來構建優化問題,實時求解機器人足端所需的地面反作用力,並結合反饋控制實現精準魯棒的實時力控,可完成行走、對角小跑以及跳躍等的運動控制。

不同於預先設計好規則之後做重複的運動的工業機器人,Robotics X 實驗室更關注機器人有意識、有判斷的自主特性研究,目的就是要在有很大不確定性的動態環境裡,能夠實現機器人的自主判斷、自主決策,並自主完成任務。

現階段,Jamoca 主要用於實驗室內部科研實驗。它的在線環境感知、最優運動規劃和實時運動控制等能力,未來將幫助騰訊其他機器人產品更好地適應複雜的現實環境。

靜止、行進均能自主保持平衡的輪式機器人

此次一同亮相的,還有一款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也可稱之為自平衡自行車,是騰訊 Robotics X實驗室的首個整機自研機器人。

它在傳統輪式移動機器人的基礎上,增加了動量輪及其電機驅動系統,使得機器人可以在靜止及行進狀態下均保持平衡不倒。

它的控制能力又可以細分為行進中的動態自平衡和停止行進時的靜態自平衡。行進中的動態自平衡是依靠前把轉動進而帶動車身的轉動實現,而停止行進時的靜態自平衡則採用動量輪力矩平衡技術,應用角動量守恆的原理實現自平衡控制。

依靠平衡算法,即使受到一定的外界幹擾,騰訊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仍然可以在保持自平衡狀態的同時,實現平穩地向前行駛。

機器人在不同的路面狀況下,例如遇到上下坡時,也都表現出了較好的運動能力和平衡性能。甚至對於行駛路徑上存在特定約束的情況,比如沿著獨木橋行駛的場景,它也能從容應對。

在此前舉行的機器人行業國際頂會IROS2020上,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發布的兩篇平衡控制方向的Oral論文,就來自於該機器人項目。

IROS由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和RSJ(日本機器人學會)共同舉辦,是機器人領域三大國際頂級會議之一,今年的主題為Consumer Robots and Our Future,接收來自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機器人視覺、傳感器、雲機器人等相關領域的研究。

在第一項研究《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的非線性平衡控制:設計與實驗》中,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與紐約大學合作研究了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的動靜態平衡控制的穩定性問題。

在傳統輪式移動機器人的基礎上,騰訊Robotics X 實驗室增加了動量輪和電機驅動系統,使用了級聯與阻尼配置的無源控制(Interconnectionand Damping Assignment - Passivity Based Control, IDA-PBC)方法,並應用李雅普諾夫理論從理論上證明了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的閉環系統穩定性。

此外,實驗室還在自建平臺上證明了新控制器效果良好,能讓機器人保持自平衡,並有一定的抗外界幹擾能力。

而在另一項研究《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平衡的增益規劃控制器設計》中,不同於傳統方法將靜態和動態平衡區分對待,研究團隊建立了可以同時描述輪式移動機器人動態特性和靜態特性的統一的數學模型。

基於同一個模型,動態平衡和靜態平衡對不同驅動輸入的依賴程度不同,無法使用同樣的控制參數。因此,研究團隊使用基於增益規劃(Gain Scheduling)的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法可在兩種情況下都保持輪式機器人的平衡,這一點在理論和實驗中都得到證明。

移動機器人的技術框架

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主攻機器人移動、靈巧操作和智能體等三大核心通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其中,移動是機器人最基礎的能力之一,此次發布的兩項進展就屬於移動方向。

而移動方向又可分為四個技術模塊:機械設計、感知、運動規劃與控制、整機系統設計與搭建。通俗的說,前三者分別是機器人的軀幹、眼睛和大腦,最後一項則是它的各「器官」協調的能力。

算法自研的 Jamoca 正是結合了騰訊在感知、運動規劃與控制兩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整機自研的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則可以視作騰訊在機器人的機械設計和整機系統設計與搭建方向能力上的一個裡程碑項目。

騰訊 Robotics X 與騰訊 AI Lab 實驗室主任張正友博士表示:「移動或運動能力,是機器人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決定了它能去到什麼場景,做什麼事情,未來有什麼樣的想像力。我們很高興能看到這兩項進展,並將繼續深入探索機器人的通用能力,為虛擬到真實世界搭建一個有力的橋梁。」

相關焦點

  • 騰訊Robotics X 實驗室研究首次「開箱」
    機器狗走梅花樁?自行車能自平衡?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研究首次「開箱」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1月20日,騰訊公布了其在移動機器人研究方面的新進展:四足移動機器人 Jamoca 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首次對外亮相。
  • 騰訊造「國產」機器狗 花式走梅花樁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讓機器狗走梅花樁,讓小摩託自己保持平衡,這是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的最新成果。剛剛,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公布了在移動機器人研究方面的新進展:四足移動機器人 Jamoca 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首次對外亮相。
  • 騰訊公布首個機器狗,梅花樁上大秀功夫
    出自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的 Jamoca 來頭不小,它是國內首個能完成走梅花樁複雜挑戰的四足機器人。一起康康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在機器人移動能力上的最新技術突破。Jamoca 能跑能跳,還能挑戰梅花樁四足移動機器人我們可能沒少聽過,其實它就是機器狗。比如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的一隻賣 53 萬的網紅狗子 Spot。
  • 當鵝看上了狗,騰訊發布的四足機器人高難挑戰走梅花樁
    最近,國內出現了一條四足機器人——哦,不是,是一條名叫Jamoca的機器狗。這條「狗」的突破之處在於機器人最基礎的移動方向的突破,用演示的案例表達就是,它能走梅花樁這樣的複雜地形。這種挑戰的結果顯示,它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技術標準。 如果你覺得機器狗的技術突破好像也沒什麼的話,那麼我告訴你,這個Jamoca不是別人做的,是鵝廠騰訊發布的。你會不會有點點驚訝?
  • 騰訊公布機器人移動技術探索的兩項新突破
    11月20日,騰訊公布了其在移動機器人研究方面的新進展:四足移動機器人 Jamoca 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首次對外亮相。Jamoca 是國內首個能完成走梅花樁複雜挑戰的四足機器人,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的相關研究成果還入選了機器人行業的頂級會議 IROS 2020。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96期:騰訊四足機器狗Jamoca首次亮相...
    Robotics X 實驗室機器狗 Jamoca 首亮相,可挑戰高難度梅花樁11月20日,騰訊公布了其在移動機器人研究方面的新進展:四足移動機器人(機器狗)Jamoca 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首次對外亮相。
  • 自行車騎行的時候是如何獲得平衡的呢?要如何解釋自行車的平衡原理?
    舉個簡單例子,如果大家留意一下,在直線行駛時,當你發現自行車有想左傾倒的趨勢時,你會自動向左轉動車把,這時車瞬間向左做圓周運動(曲率半徑很大,不易察覺),此時車體由於慣性會向右擺。而後車體重心投影又落回兩輪接地點的連線之上,這次平衡算是基本恢復了。再說說無人狀態下自行車自動平衡的原理。
  • 自行車為什麼可以平衡不倒,答案出乎意料
    「應該就是受力造成的吧」「你丫不廢話麼,受什麼力啊」「摩擦力咯」「自行車往前走,為什麼受橫向的摩擦力啊?」「好好好,那你說是為什麼」「額……其實我也說不清楚。好吧,那我去研究一下!」抽陀螺應該是每個人小時候都玩過的遊戲,陀螺原理正是陀螺平衡不倒的奧秘。陀螺在旋轉的時候,不但圍繞本身的軸線轉動,而且還圍繞一個垂直軸作錐形運動。也就是說,陀螺一面圍繞本身的軸線作「自轉」,一面圍繞垂直軸作「公轉」。陀螺圍繞自身軸線作「自轉」運動速度的快慢,決定著陀螺擺動角的大小。
  • 什麼水平的科學家,可以成為騰訊有史以來最高職級研究員?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騰訊史上最高專業職級17級,現在已經有了首位入主的科學家。近日,騰訊宣布,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及騰訊AI Lab負責人張正友博士成為騰訊首位17級研究員/傑出科學家。
  • 山地自行車平衡技巧
    要騎好山地車,第一原則就是不論車子如何上傾下斜,或是撞上障礙後,都能保持平衡。
  • 自行車上的平衡「術」
    所謂原地定車就是自行車在非在移動的狀態下,人在自行車上進行的定車平衡動作。定車分為「前輪點平衡」、「後輪點平衡」    、「雙輪跳平衡和」「弓步平衡」等基礎平衡動作。前後點平衡,以上的兩個平衡單獨練習,單項熟練後進行組合,把兩個平衡操作要領合為一體,就是一個完整的平衡方式,前後點平衡,這是一項最實用的平衡方式,需要自行車的剎車在完全有效暴死的狀態下,才可以輕鬆完成。
  • 騰訊AI Lab 2020 年度回顧
    2020 年 11 月,兩項在移動機器人領域的新進展問世:一是讓四足機器人 Jamoca 學會了走梅花樁,二是提出了一種能讓輪式機器人自主平衡的新方法。 為了讓 Jamoca 具備走梅花樁的能力,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基於自研的機器人控制技術為 Jamoca 打造了一個能應對複雜環境的智能大腦。
  • 騰訊優圖實驗室AI手語識別研究白皮書
    近日,騰訊優圖實驗室在攻堅AI手語識別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推出「優圖AI手語翻譯機」,旨在通過AI技術緩解聽障人群的溝通障礙問題,同時發布《騰訊優圖實驗室AI手語識別研究白皮書》,對當下聽障人群痛點、技術研究現狀進行分析,並對優圖AI手語翻譯機的技術研發展開深入解讀,助力AI手語識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下是白皮書的全部內容。
  • 15樓財經 負責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兩大實驗室 騰訊產生首位最高職級...
    1月8日騰訊宣布,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及騰訊AI Lab負責人張正友博士成為騰訊首位17級研究員/傑出科學家,17級是騰訊歷史上最高的專業職級。盧山還在授予儀式上承諾,會繼續全力支持騰訊AI Lab和Robotics X的發展,大家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在張老師的帶領下持續前行,向建成世界級實驗室的目標邁進。據騰訊介紹,張正友博士領導創建了世界領先的機器人實驗室Robotics X,並致力推進人機協作的下一代機器人研究。
  • 53萬一只的Spot機器狗!幕後老闆竟是71歲的科學怪人
    然而這並不是機器狗首次被大佬買走,早在2018年5月,世界首富,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便在推特上曬出了機器狗Spot和自己散步的照片。大佬們想必都有優先買狗的特權,然而我等技術宅男想要買一隻來玩該如何是好呢?Spot雖然上架美國官網,然而理論上只對美國企業售賣。
  • 滿大街的自行車,科學家至今不知道,它是怎麼保持平衡的
    看到這裡,估計差友們也多多少少體會到了,自行車,從一開始就不是依託縝密的物理學、數學理論公式設計出來的。它的誕生,完全依靠人類的生活經驗!不過存在即合理,自行車不僅存在了快兩個世紀,而且還不斷 「 進化 」,到現在已經可以不藉助人力自己保持平衡了,如此神奇的現象,肯定應該有個能用來解釋它的科學依據吧?
  • 蛋黃物語——DIY自平衡機器人--中國數字科技館
    自平衡機器人「蛋黃」(見圖1)的創意始於2013 年6 月初,當時的想法是利用Arduino 設計一款入門級的自平衡小車,可以通過PS2 無線手柄控制,能站能跑,最好還會賣萌。而且要做到取材容易、製作簡單,同時還要注重外觀擁有個性。
  • 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首次破解它的結構
    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首次...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消息,11月17日,騰訊公布了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的新進展。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