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部分硫含量過高的煉焦煤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因此亟需尋找一種有效的脫除煤中硫的方法,而微波脫硫是目前較為有效的一種方法。本文利用矢量網絡分析測試含硫模型化合物和煉焦煤的介電特性,考察影響煉焦煤的介電特性因素;利用2450MHz微波發生器,採用正交試驗考察微波功率、輻照時間、浸提劑(甲醇溶液、氫氧化鉀溶液和冰醋酸-雙氧水溶液)濃度等因素對煉焦煤的脫硫效果的影響;利用XPS分析煤中有機硫的變化,並通過紅外光譜分析了煤結構的變化,得出如下結論:1、在微波頻率為0.1~6.5GHz範圍內,摻混1%~5%單質硫/黃鐵礦/二苯並噻吩的新峪焦煤,其相對介電常數隨微波頻率的增加均呈先增大後減小的變化規律;其相對介質損耗因數和介質損耗角正切值隨摻混量的增加變化趨勢基本相似,且微波頻率為2450MHz下的相對介質損耗均大於915MHz下的值。摻混0~50%方解石/高嶺土/石英的新峪焦煤,其相對介電常數的變化規律基本一致,微波頻率2450MHz下的相對介質損耗均小於915MHz下的值。在微波頻率為2450MHz下,濃度為2%的甲醇溶液,0.05mol/L的氫氧化鉀溶液和配比為1:2的冰醋酸-雙氧水溶液浸提的新峪焦煤的相對介電損耗最大。2、不同浸提劑(甲醇溶液、氫氧化鉀溶液和冰醋酸-雙氧水溶液)浸提的新峪煤樣脫除率的最佳微波輻照功率均為720W,最佳輻照時間均為8min,且隨微波功率和輻照時間的增加全硫脫除率均在7.84%~20.50%。在最佳微波輻照條件下,無浸提劑浸提的新峪焦煤中噻吩基本未脫除;甲醇溶液浸提煤樣的最佳體積濃度為2%,該條件下煤中碸類已完全脫除;氫氧化鉀溶液浸提煤樣的最佳體積濃度為0.05mol/L,該條件下煤中噻吩部分脫除,碸類已完全脫除;冰醋酸-雙氧水溶液浸提煤樣的最佳配比為1:2,該條件下煤中噻吩和亞碸易被脫除,但碸類含量增加。
翁斯灝;用穆斯堡爾方法研究輻照時間對原煤微波-磁脫硫的影響[J];核技術;1994年07期
楊永清;崔林燕;米傑;;超聲波和微波輻射下萃取煤的有機硫形態分析[J];煤炭轉化;2006年02期
趙慶玲,鄭晉梅,段滋華;煤的微波脫硫[J];煤炭轉化;1996年03期
張念炳;白晨光;鄧青宇;;高硫鋁土礦微波焙燒預處理[J];重慶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解維偉;王衛東;;關於煤化學與煤質分析課程建設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年26期
解維偉;;煤化學與煤質分析課程教學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年28期
段中獻;朱昆陽;鄭小虎;潘潤田;董翔飛;;循環鼓風兩段爐生產城市煤氣[J];廣州化工;2009年06期
何凱歌;何肖肖;;煤的生成對組成和結構的影響[J];廣州化工;2011年16期
陳佳寶;趙博;張洪;;粉磨工藝對水泥廠煤粉中礦物分布規律的影響[J];廣州化工;2012年03期
高俊榮;邵奇;張蕾;楊志剛;賈世陽;董桂霖;顧穎;;褐煤熱壓脫水工藝條件研究[J];乾燥技術與設備;2011年03期
王海英;吳廣元;王樹忠;李秀華;;大力發展配煤煉焦 合理利用焦炭資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年09期
鞠彩霞;李鳳剛;宗志敏;張洪;魏賢勇;;微波輻射條件下兩種煤的萃取規律[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5期
丁淑芳;張鴻波;康文澤;康華;彭德強;王會平;;地礦類專業煤化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北方經貿;2013年05期
趙揚鋒;煤巖變形破裂電荷感應規律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趙衛東;低階煤水熱改性製漿的微觀機理及燃燒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許慎啟;煤氣化反應動力學及渣中殘碳反應活性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展秀麗;石油焦成漿特性及不同添加物對石油焦氣化反應活性的影響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李繼炳;配煤與新型助熔劑改進Shell煤氣化工藝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熊利芝;真空碳熱還原處理含鋅氧化礦獲得高純鋅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魏迎春;煤礦床勘查輔助決策及關鍵問題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1年
劉金豔;氧化亞鐵硫桿菌優化培養及其煤炭生物脫硫的界面作用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0年
石開儀;白腐真菌Hypocrea lixii AH對撫順長焰煤及其模型化合物生物液化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1年
肖雷;基於褐煤的生物質型煤成型機理及其特性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1年
魏蕊娣;微波聯合超聲波強化氧化脫除煤中硫[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張丁月;破碎及化學法脫除煤中硫的動力學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吳瓊;高硫燃煤脫硫菌種的篩選及性能研究[D];內蒙古工業大學;2009年
孫靜;微波輔助CS_2-NMP萃取依蘭油頁巖的研究[D];黑龍江科技學院;2009年
魏寧;鈣基固硫劑固硫機理及固硫效果影響因素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2年
康健;微波聯合超聲波在萃取和氧化過程中對煤中硫的脫除以及溶脹機理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3年
陳剛;多級萃取對煤孔隙特性及灰熔點的影響[D];安徽理工大學;2013年
楊絮;添加助劑條件下煉焦煤微波脫硫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4年
鄭迅燕;何玉田;李致清;;紅外吸收法測定焦炭中的全硫[J];光譜實驗室;2006年03期
趙景聯,張銀元,陳慶雲,傅清水;冰醋酸-過氧化氫氧化法脫除煤中有機硫的研究[J];化工環保;2002年05期
辜敏,張代均,陳昌國,鮮學福;煤的溫和淨化脫硫方法研究進展[J];煤化工;1999年02期
江傳力,劉勇健;超聲波輻射下煤中有機硫的脫除[J];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2002年02期
解京選,匡亞莉;煤的超聲強化脫硫新工藝[J];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1995年06期
王峰,宋恩民,張蓮影;利用四氯乙烯脫除煤中有機硫的機理探討[J];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1998年05期
趙勇;井繼琛;;關於煤炭利用的幾點思考[J];山東煤炭科技;2008年04期
李登新,高晉生,孟繁玲;電化學脫硫的熱力學分析[J];煤炭學報;2002年03期
李震;劉澤常;趙瑩;侍玉苗;趙士華;;混合廢塑料與煤共熱解過程中氯的釋放特性和機理[J];煤炭學報;2007年04期
廖繼勇;畢學工;熊瑋;周少豐;姜廣森;;關於燒結廢氣脫硫技術發展現狀的分析[J];南方金屬;2006年01期
邱亞林;楊麗;許守東;俞炳豐;;煤的微生物浸出脫硫技術[J];陝西煤炭;2006年01期
張澤;王欽;;脫硫企業自強是贏得市場的最高法則[J];環境;2006年11期
郝振佳;曹新鑫;焦紅光;;微波技術在煤脫硫領域中的應用及發展[J];上海化工;2009年11期
肖友國;劉靜;;脫硫中的硫資源回收[A];第十一屆全國電除塵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曾鳴;尚德興;徐志強;張榮曾;;煤泥燃燒複合脫硫技術的研究[A];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09年
羅春;彭民浩;彭輝;李萍;桂賢豐;;關於燃煤鍋爐化學脫硫技術的初步研究[A];第十屆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08年
張永照;;燃煤鍋爐脫硫技術綜述[A];2004中國西安鍋爐節能環保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楊潤全;王懷法;;煤中黃鐵礦賦存狀態與分選脫硫技術[A];2005年全國選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王薇;;火電廠利用循環流化床原理的兩種脫硫技術[A];「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李達志;張亞通;;離子液循環吸收法脫硫技術[A];燒結工序節能減排技術研討會文集[C];2009年
趙偉;;新型脫硫技術在礦區環境保護中的應用[A];第七次煤炭科學技術大會文集(下冊)[C];2011年
袁運法;鄭建國;劉永川;;電石渣脫硫的方法[A];第二屆脫硫技術及脫硫石膏、脫硫灰(渣)處理與利用大會論文集[C];2008年
劉建秋;;燒結廠脫硫方法的分析與選擇[A];2010年全國冶金安全環保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本報記者 李層;惡性競爭嚴重 脫硫產業路在何方[N];中國電力報;2007年
本報記者 高翔賈曉靜;脫硫攻堅 除塵升級[N];中國冶金報;2011年
本報記者 馮永鋒;電廠脫硫: 莫把機遇當包袱[N];光明日報;2006年
本報特約撰稿人 王維興;鋼廠燒結脫硫技術如何選擇?[N];中國冶金報;2014年
趙建國;自主研發脫硫技術產業化前景廣闊[N];中國智慧財產權報;2008年
張振國 包向軍 趙鵬 何亞斌;我國焦爐煤氣脫硫技術現狀[N];世界金屬導報;2010年
舒陳華;基於硼氫化鈉還原的燃料脫硫新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李元虎;廢膠粉的生物法與化學法脫硫再生技術、機理及結構與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王麗英;鞍鋼鐵水預處理脫硫扒渣全組分利用研究[D];東北大學;2011年
徐暉;煙氣鈉鹼脫硫吸收富液超聲波解吸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鐵佔續;微粉煤燃前幹法永磁高梯度磁選脫硫基礎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09年
趙改菊;含鹼工業廢棄物硫化反應特性與機理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馬雲倩;多酸及功能化離子液體綠色脫硫體系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陳晨;鎂法脫硫廢液中油類物質去除實驗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蔡鬱蓓;新分離菌株對燃料油中有機硫的代謝途徑及脫硫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徐軍華;以脫硫為導向的稀土多酸基催化劑的研製及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王一淳;湖北大峪口化工公司制酸尾氣脫硫技改項目後評價研究[D];燕山大學;2013年
曹蕤;混流式脫硫漿液循環泵性能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9年
高全娥;對邯鄲熱電廠脫硫方案的分析與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