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真會導致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當今地球是否處於一次前所未有的快速變暖過程當中?對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是什麼?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真的會導致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嗎?

  1月13日,在南京舉行的「重大氣候轉折期生命演變與環境和深時全球古地理、古氣候重建」研討會上,來自古生物學、地球生物學、地層學領域的26位院士、500餘名專家對地球和生命演化的機理與環境演變的關係進行了一輪細緻的梳理。

  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與溫度變化不嚴格相關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專門應對委員會2014年發布報告指出:「自從工業化前時代起,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就出現了上升,當前已達到最高水平……這至少是過去80萬年以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這些影響極有可能是自20世紀中葉以來觀測到變暖的主要原因。」

  然而,從更宏觀的時間尺度來審視當前的全球變暖和溫室氣體濃度,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研究表明,新生代早期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在1000ppm至2000ppm之間,二氧化碳含量變化的總體趨勢是在逐漸降低。在過去的100萬年間,二氧化碳濃度是地球地質歷史時期中最低的。

  中科院院士沈樹忠說,從距今6億年開始,地球生命進入繁盛時期。通過對6億年以來全球溫度和大氣二氧化碳含量變化對比,地球溫度呈大幅波動變化,但是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與溫度變化並不嚴格相關。

  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院士也出席當天研討會。他一直認為,人類活動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地球增暖,其威力是很小的,不足以改變氣候自然變化的規律。氣候變化是一個波動的過程,應對或研究氣候變化需要回歸理性。

  科學家通過對南極冰芯研究發現,冰期、間冰期溫度和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波動是一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溫度變化在前,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變化在後。二氧化碳的變化不是驅動因素,而是正反饋因素。

  「現在我們關注的二氧化碳其實是流體碳,僅佔地球碳總量的5%,還有95%的碳是固體碳。」中科院院士朱日祥說,「我們很難想像,僅僅5%的碳就能決定(氣候變化),而95%的碳是不起作用的。」

  生物滅絕都伴有劇烈的全球性環境變化

  講到溫度和二氧化碳的變化,就必然聯繫到當今地球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生物是反映地球環境變化最好的指標之一。」沈樹忠說,多項國際權威研究顯示,目前脊椎動物滅絕的速率已經超過地球歷史上任何一次生物大滅絕(白堊紀末的撞擊事件除外),因此,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即將來臨的觀點開始出現。

  研究表明,地球經歷的生物滅絕事件幾乎都伴有劇烈的全球性環境變化。科學家迫切想要搞清楚的是,這些導致生物滅絕事件的劇烈環境變化的原因、過程,對當時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生物如何適應和改變環境,並使之成為評估當今地球生態系統所面臨現狀的「天然實驗室」。

  大規模火山噴發和地震,是否會觸發蘊藏在各大陸和大陸架沉積物中的大量甲烷等溫室氣體在短時間內快速釋放,這些溫室氣體大量進入大氣,可造成地表環境劇烈變化,從而造成生物大滅絕呢?

  在研討中,朱日祥描述了一個可能沒有被認識的生物大滅絕與地球板塊運動的關係:距今1.2億—1.6億年左右,著名的燕遼、熱河生物群在山清水秀的華北地區出現,共有20多個重要生物門類在此繁衍生息。然而,1.25億年前的大洋板塊的運動,引發火山活動、地溫增高和山間盆地,對燕遼、熱河生物群造成毀滅性打擊。

  「地球深部與地表系統是協調一致的整體,現有進化理論,只是把環境當做背景因素,實際上環境本身是生物演化的一部分,即生命演化不是簡單地適應現存環境,而是與環境協同演化。」朱日祥說。

  人類面臨的氣候變暖不可掉以輕心

  雖然從宏觀尺度看,氣候變化是一個正常的波動過程,但對於人類當前所面臨的氣候變暖仍不可掉以輕心。

  「一個重要的發現是,氣候變暖導致青藏高原溫度劇烈上升,平均變暖幅度是周邊低地和平原地區的兩倍。」中科院陳發虎院士說。

  他介紹,青藏高原大致可分為受西風帶影響、受亞洲季風影響以及兼受兩者影響的三大區域。當溫度升高,降雨模式發生改變。過去一段時間,西風變得越來越強,帶來更多冬季降水;而季風變得越來越弱,並伴隨降水減少。其後果是,在印度季風主導區域,冰川後退非常嚴重,湖泊在縮小;而在西風主導區域,大多數冰川都維持原狀甚至還有前進,湖泊面積在擴大。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第三極」,其環境發生微小的變化,就會對整個地球,特別是歐亞大陸的環境、生態系統等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過去只是極少數科學家關注的話題,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熱點科學問題。以全球變暖為突出標誌的氣候變化對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發展和外交事務等也產生深遠的影響。

  與會科學家認為,人類需要以開闊的視野和科學理性的態度面對這一重大氣候轉折期。科學界要深入研究地質歷史時期重大氣候事件發生的時間、過程及其環境演變標誌;要在建立全球大數據的基礎上,重建具有全球性意義的總體生物多樣性在重大環境事件發生時的演變模式和規律;要釐清地球內部活動與地表環境變化的時空關係,進而如何影響生命演化。

相關焦點

  • 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了嗎?
    幾乎都跟環境的變遷有著很大的關係,因此科學家合理的推測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很有可能是溫室效應,也就是全球變暖所導致的。前段時間澳大利亞的森林中燃起了一把火,這把火持續了近半年的時間,直接導致瀕危物種考拉很可能會滅絕,還讓很多生物都死在了這場災難當中。這僅僅只是全球氣溫上升的帶來的災難之一!那麼生命漫長的進化演化之路是否一帆風順呢?
  • 地球將迎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珊瑚出現了滅絕的特徵!不能鬆懈了
    據了解這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奧陶紀生物大滅絕、泥盆紀生物大滅絕、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三疊紀生物大滅絕和白堊紀生物大滅絕。雖然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可以知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但是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大滅絕事件,恐怕再強大的生物都難以避免,還好當時人類並沒有誕生。
  • 地球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會發生第六次嗎?可能是什麼方式?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第二大)發生時間:6500萬年前,約17%的科、50%的屬(75%的物種滅絕),原因是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也有可能是多顆),其直接撞擊和次生的火山噴發導致全球氣候劇烈變化,導致了生物滅絕。
  • 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當中?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大約85%的生物滅種;在奧陶紀前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榮,大量海生生物分布在全世界範圍,這時候陸生生物剛起步,所以奧陶紀大滅絕主要針對海洋生物。相關研究表明,此次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很可能是全球性的氣候變冷導致,大量海水變為冰川,海平面下降,使得海洋生物圈遭到大規模的破壞。
  • 科學家們警示人們: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來臨
    在漫長的生物演變過程中,曾發生過一系列大規模的動物滅絕事件。這些大規模事件一共發生過五次,每一次大規模事件都會導致大量的生物滅絕,同樣也代表著一個地質時期的結束。五次生物大滅絕雖然距今十分遙遠,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近幾年來,生物滅絕的消息越來越多,熱帶雨林、海洋等自然家園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 【地理視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 又稱泥盆紀大滅絕,發生在3.77億年前,大約72%的生物滅種;泥盆紀是脊椎動物發展的高峰期,魚類成為了海洋中的霸主,比如鄧氏魚身長可達10米,屬於當時海洋中的頂級獵食者。
  • 人類會遭遇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嗎?科學家認為,災難或許已經開始
    ,比如二疊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導致了96%的地球生物永遠消失,現在的地球生物都是當時倖存者的後代。每一次生物大滅絕都是對生態圈的巨大打擊,但是每一次生物大滅絕之後,生態圈仍然會再次繁榮,並不會因為巨大的打擊導致生物稀少,就像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大滅絕,稱霸地球1億多年的恐龍就此滅絕,哺乳動物趁機崛起,人類也在地球上出現成為了生態圈中的霸主。
  • 第六次大滅絕或真的來了!地球生命會走向「終結」嗎?
    第六次大滅絕或真的來了!地球生命會走向「終結」嗎?
  • 為什麼會有五次生物大滅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什麼時候會來臨?
    尤其是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時,生物大滅絕的悲劇就會在地球上發生。迄今為止,地球上一共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和數不清的小滅絕。根據大衛.駱普與傑克1982年發表的論文中指出,地球至少經歷過5次生物大滅絕,現在也有部分科學家提出,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 第六次大滅絕會持續多久?無法解釋全球生物量的下降
    在這漫長的歷史中,地球經歷了五次大滅絕,都是非常大規模的滅絕,小規模的滅絕也數不勝數。據統計,地球上中98%的生物已經滅絕。因此也有人推測,人類地球將迎來第六次物種滅絕?人類的未來是什麼?眾所周知,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不是人類,而是藻類,當時很難找到滅絕的證據。所以科學家把滅絕定義為宏觀生物學。第一次的滅絕導致了85%的物種滅絕。
  • 所謂專家又來搞事: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來臨,好危險哦
    在漫長的生物演變過程中,曾發生過一系列大規模的動物滅絕事件。這些大規模事件一共發生過五次,每一次大規模事件都會導致大量的生物滅絕,同樣也代表著一個地質時期的結束。五次生物大滅絕雖然距今十分遙遠,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近幾年來,生物滅絕的消息越來越多,熱帶雨林、海洋等自然家園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 盤點地球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但第六次我們卻「視而不見」
    在瑪雅文獻中記載的五個太陽紀以及它們是如何毀滅的,無獨有偶,在地球的歷史中世界的物種也經過五次大滅絕毀滅的方式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這可怕的「生物大滅絕」。從西伯利亞地區的海床中噴出,海水開始沸騰海洋溫度大幅提高,導致大量生物被燙死,似乎巖漿遇海水產生大面積化學反應,酸化的海水使得倖存的生物無法呼吸進而死亡。5000年後,汙染物擴散是大氣中形成的溫室氣體,全球氣溫迅速升高,並伴隨著酸雨降下高溫環境使得更多的動植物滅絕。
  • 盤點地球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但第六次我們卻「視而不見」
    在瑪雅文獻中記載的五個太陽紀以及它們是如何毀滅的,無獨有偶,在地球的歷史中世界的物種也經過五次大滅絕毀滅的方式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這可怕的「生物大滅絕」。從西伯利亞地區的海床中噴出,海水開始沸騰海洋溫度大幅提高,導致大量生物被燙死,似乎巖漿遇海水產生大面積化學反應,酸化的海水使得倖存的生物無法呼吸進而死亡。5000年後,汙染物擴散是大氣中形成的溫室氣體,全球氣溫迅速升高,並伴隨著酸雨降下高溫環境使得更多的動植物滅絕。
  • 第六次物種滅絕已經來臨,溫室效應日益嚴重,人類在自掘墳墓?
    自從地球上開始有生命出現以來,據統計已經有超過98%的物種滅絕。如此巨大的數字絕不可能是一種偶然的現象。經科學家們研究統計,目前地球上曾經經歷過的五次物種大滅絕,其實是具有周期性的。通常在每3000萬年左右就會發生一次大型的物種滅絕。那這五次大滅絕都對物種造成了那些毀滅性的打擊呢?
  • 5次生物大滅絕地球經歷了什麼?人類離第6次有多遠?
    因此科學家可以通過地質化石證據來判斷地球歷史上生物的演化過程,因此科學家就通過化石證據在某個時期的變化,例如物種種類的變化、數量的變化,看出了地球上的生物在歷史上經歷了五次大規模的滅絕。並且根據研究以往的滅絕事件,來分析第六次大滅絕是否會發生。很明顯,科學家已經得出了令人擔憂的結論;認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不僅會發生,而且正在進行中。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拉開序幕,大多數物種滅絕前,會持續存活多久?
    從地球上生命出現至今,已知的物種大滅絕,已經發生過5次。每一次物種大滅絕,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都是一次「大洗牌」,每一次倖存下來的動物都快速演化,重新讓地球變得生機勃勃,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後,地球是否會再次恢復如初呢?
  • 溫室氣體成為本世紀最大「殺手」?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或會來臨
    審核:小文地球上的生命從誕生到現在以來,已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了,在每一次的滅絕事件中,都有大量的生物犧牲掉,科學家經過研究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後發現,這五次生物大滅絕都不是偶然發生的,每一次的滅絕事件來臨時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每次生物進行大滅絕之前,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濃度都會急劇升高
  • 是什麼引起五次生物大滅絕?
    然而,由於人類歷史相對於地球歷史非常短暫,要闡明這樣一個事關地球生物圈發展趨勢的關鍵問題,僅僅依據人類觀察所獲得的幾百至上千年的數據,是難於給出明確答案的,人類歷史時期生物多樣性的發展趨勢應該納入到地質歷史中去分析和研究。在整個顯生宙的歷史中發生了至少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這些事件曾經導致當時的地球生物多樣性明顯減少,對整個生物圈產生重大影響。
  • 人類主動開啟了第六次大滅絕,8個跡象證實,這不是玩笑
    人類主動開啟了第六次大滅絕,8個跡象證實,這不是玩笑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長河當中,地球上的生物經歷了五次大滅絕
  • 地球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而下一次最可怕!
    地球失去了臭氧的保護,太陽紫外線更加肆無忌憚地侵襲地球,食物鏈分崩離析,大量生物死亡。第二次大滅絕發生在3.75億年前,也就是過了不到1億年,這次滅絕了一半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詭異般地大規模消失了,相比之下,陸地生物卻幾乎毫髮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