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像還是虛像?

2020-11-23 中國青年網

原標題:實像還是虛像?

  陳永明 上海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科群首席專家、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帶頭人、現代校長研修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不久前,上海社會科學院發布師德報告,結果顯示超一成家庭給老師送過禮。對此我認為:自古以來,包括孔夫子在內的執鞭任教者收穫的是「明」禮(維繫生計必需品),倡導的是以禮相待,這與教職的興起與普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校長的「職業觀」,可以說是促進「教職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職觀,可謂是教師校長職業觀念的簡稱,意指法律規範的教師職能活動及其理想的社會性期待。與其他職業相比,教職觀涉及領域廣泛,諸如怎樣看待教育,如何調節教師職業既有公共服務性質又為個人謀生手段的關係,能否從職業倫理的角度,以「為人師表」要求包括校長在內的教師日常言行具備全人格形象,等等。教職觀的演變過程大致可以歸類為以下三種類型:

  視為天賦聖職者的教職觀。一般指教育制度和教師職前培養教育的教職觀念,其特徵是強調天職觀而忽視該職業的社會性。天職觀視教職為天賦聖職,對於適當合理的工資待遇、按勞取酬、明文規範的職務內容、客觀評價的專業能力持曖昧態度,經常被當權者用來宣揚經典或詮釋要義。由於東方的教職觀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把教師與天、地、君、親並列,使其以克己復禮、臥薪嘗膽、勤於耕耘、甘受清貧、無私奉獻、兩袖清風等等聖人賢者的音容笑貌展現於世;為人師表也必須具備「清貧」「克已」的品格及境界,因而教師形象及其社會地位經常以「園丁」「春蠶」「蠟燭」等美好比喻公示於眾、教化於民、嚴律於己。

  視為教育公務員的教職觀。但是隨義務教育的興起與普及,在歐美,教師職業被看成是一種具有特殊性質的職業,開始否定過去不講究計時計量報酬的奉獻性聖職觀,進而關注教師工作的社會作用及其報酬價值。隨著工業化的進展,教師之職因其具有的就業資格和職能活動等特性而逐步成為一種注重知識技能水準的專門性職業,先在發達國家達成共識並施行相關的政策措施。與其他專門性職業相比,社會需要的教師量大人多,教師工資基本上由公費支付,這讓國家和地方財政的負擔很大。正因如此,教師職業實際上得到的報酬要比醫生、律師等專門性職業者低,因此促使教師為提高生活水平而要成為按勞取酬的知識型教育勞動者。歐美國家先是組成教師工會組織,教師為改善自身待遇而開展各種維權運動;戰後日本教師工會組織日教組公布的《倫理綱領》中明確宣稱「教師是勞動者」,試圖通過工會維權運動來實現政治性主張和經濟性要求。有些國家的法律法規將教師認可為教育公務員,其職業身份、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得到一定保障。但是,把教師視為教育勞動者的教職觀是與傳統的聖職觀相矛盾的,因而造成政府部門和教師工會之間經常出現各種對立與衝突,兩者都難以自圓其說,由此而造成一線教育教學的困惑與混亂,也給青少年身心發展帶來不少負面的影響。

  視為專門性職業的教職觀。在世界各國勞工運動(包括教師工會組織的罷教罷課)紛紛興起、教職觀處於混亂的20世紀60年代,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提倡「教育工作應作為專門性職業」,「具有個人和共同的責任感」。鑑於此的解釋儘管不一,但教師工作是一項專門性職業(Profession)的教職觀被普遍認可,不論是當權執政的行政部門還是教師工會組織團體,在彼此妥協、詮釋存異、達成共識的現實社會舞臺上都關注和強調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性。

  我國自古以來的儒家師道觀(聖職觀),也隨清代末期的《奏定學堂章程》照搬日本學制之後發生質變,由模仿日本型(1904年)變為美國型(1922年),後又轉成蘇聯型(1951年),乃至今日力圖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師教育體制機制。伴隨而行並已歷經111年滄桑演變的教職觀,也在模仿或學習發達國家過程中發生著演變革新,記載了多少理想與失望、政策與落空、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這些經驗教訓能否在今天引起人們重視以及重視到何等程度?將影響或決定我國師資隊伍建設的質與量。其中最重要的經驗教訓之一,就是正確認識教師形象到底是實像還是虛像。西方社會理想的教師,已經由行為主義理論薰陶的技術員型教師(20世紀70年代)、認知主義理論訓練的工程師型教師(20世紀80年代)發展成為建構主義理論倡導的反思型教師(20世紀90年代)。這樣一種教職觀演變可作鏡鑑,以求共同探究21世紀東西文化交融及其升華之師道,這可以說是與時俱進、氣象更新的校長「職業觀」。

相關焦點

  • 中考物理知識點:實像和虛像
    中考物理知識點:實像和虛像        實像和虛像:   實像:是實際光線匯聚而成的像;光屏能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實像在凸透鏡的兩側。能成實像的光學元件有:照相機、投影儀、攝像機。   虛像:是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匯的位置;光屏不能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實像在凸透鏡的同側。
  • 八年級物理:實像與虛像
    八年級:[製作]小孔成像實像:判斷實像的方法:1、由實際光線匯聚而成的像叫實像。2、能用光屏承接的像是實像。【新課學習】:虛像:提出問題:為什麼猴子撈月一場空?由實驗和作圖得出判斷虛像的方法:1、有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像叫虛像。2、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像是虛像。【同步訓練】:拿出練習本自己畫一畫
  • 實像、虛像、影子的區別
    折射中的凸透鏡成像你能分清這些像哪些是虛像、哪些是實像嗎?首先看實像從成像的原理上看,實像都是實際的光束照射到像的位置上,造成該位置被照亮而形成的。再來看虛像從成像的原理上看,虛像都是並沒有實際的光束照射到像的位置上,而像的位置剛好是進入人眼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處。
  • 【每日一題】實像和虛像
    實驗表明,實像總是     立的,實像和物體總是分居在透鏡的     (填「同」或「異」)側且實像      (填「能」或「不能」
  • 實像?虛像!
    例1 凸透鏡焦距f等於15cm,當把物體放在主光軸上距光心31cm時,所成的像一定是(    )A.縮小倒立的實像B.放大倒立的虛像C.縮小正立的實像D.放大正立的虛像例3 做凸透鏡成像實驗,當蠟燭距透鏡15cm時,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當蠟燭距透鏡18cm時,所成的像(    )A.一定成放大的實像B.一定成縮小的實像C.可能成縮小的實像D.可能成放大的虛像分析:物距是15cm時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說明15cm是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間,我們把它寫成
  • 八年級:判斷實像與虛像的方法
    實驗證明:1、什麼是實像?2、什麼是虛像?實際光線能用光屏承接形成像,這個像在物理學中稱為「實像」1、有實際光線形成的像為實像;2、能用光平承接的像為實像。我們還可以應用平面鏡成像規律,用作圖的方法來說明平面鏡成虛像。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實像與虛像的區別》,僅供參考!   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 【微課賞析】實像與虛像-初中物理-龍巖市微課大賽一等獎
    作品是「實像與虛像」,次作是我參加本市(福建省龍巖市)的一個微課比賽中的作品,獲得了市一等獎第一名。實像與虛像備註:作品公布已取得原作者的同意。「實像與虛像」在初中物理光學中,是學生們學習的一個難點,同時也是一個重點。學生們在考試中非常容易混淆而丟分,因為搞不清究竟是成實像還是虛像。這節微課,深入淺出的介紹了初中階段常考的幾種虛像例子以及實像的例子,幫助同學們理解和記憶。
  • 2015中考物理複習:如何區分實像和虛像
    物體通過透鏡可能成實像,也可能成虛像。而實像和虛像的區別是什麼呢?   (1)成像原理不同,物體發出的光線經光學器件會聚而成的像為實像,經光學器件後光線發散,反向延長相交形成的像叫虛像。   (2)成像性質上的區別,實像是倒立的,虛像是正立的。
  • 初二物理凸透鏡知識點:正確區分實像和虛像
    正確區分實像和虛像   物體通過透鏡可能成實像,也可能成虛像。而實像和虛像的區別是什麼呢?   (1)成像原理不同,物體發出的光線經光學器件會聚而成的像為實像,經光學器件後光線發散,反向延長相交形成的像叫虛像。   (2)成像性質上的區別,實像是倒立的,虛像是正立的。
  • 八年級:判斷實像和虛像的方法
    其中物體通過小孔所成的像在物理學中被稱為「實像」。2.光射到物體表面時,要發生光的反射,如果反射面粗糙不平會發生漫反射,如果反射面是平面就會發生鏡面反射。平面鏡成像就是鏡面反射的典型實例,在物理學中把平面鏡成的像被稱為「虛像」。
  • 2016年中考物理預測難點:影實像虛像的判別
    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岸邊垂柳在河水中的倒影是虛像     B.「杯弓蛇影」中的「影」是弓在杯中形成的虛像     C.在池塘邊看到的水中的魚是實像     D.陽光在濃密的樹蔭下形成的圓形光斑是實像     解析: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實像,D項正確;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A.B項正確。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是虛像,C選項判斷錯誤。
  • 2016年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 【師生互動(7)】柳同學問:怎麼區分實像和虛像?
    回答教師:青島第二十六中學    畢傑Q:為什麼平面鏡成像是虛像
  • 講座︱王貞平:實像與虛像之間——唐代的賓禮與國際秩序
    因此可以說,唐朝賓禮所反映出的國際秩序不過是一種虛像,或者僅僅是頂層設計。那麼,面對這樣「非政治化」的外交禮儀,外國使節和唐朝本身分別採取了怎樣的態度和做法呢?毋庸贅言,外國使節是對唐廷禮儀作「非政治化」解讀的主要一方,他們通過賓禮向唐皇帝表達敬意,其實是打開官方交流大門,從中獲得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利益的一種手段。
  • 仿真專業詞義辨析之二——虛像顯示與準直顯示
    但是,從光學的概念來說,虛像顯示系統和準直顯示系統並不能完全等同。有的虛像顯示系統也是準直顯示系統,有的虛像顯示系統卻不是準直顯示系統。兩者的差別,本質上在於」虛像」與」準直」的差別。  虛像(virtual image)  虛像是相對實像而言的。
  • 凹透鏡也能成「實像」【學科探究】
    滿腹狐疑地查閱了資料,我得到了「凹透鏡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結論。  從老師那裡借來了凹透鏡,我仿照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中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一課的內容來做實驗。經過我反反覆覆的試驗,無論蠟燭放在離凹透鏡多遠的位置,都只能得到正立、縮小的虛像,果然驗證了那些參考書中的說法。  做完實驗,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不經意地摘下眼鏡用玩具雷射電筒對著一照,嗬,奇蹟出現了!
  • 劉嶽兵:「中國式」日本研究的實像與虛像
    原標題:關於中國日本史研究若干問題的思考———兼評劉嶽兵《「中國式」日本研究的實像與虛像》  近年來,不少學者相繼撰文,對1949年以來中國的日本史研究歷程作回顧與總結,劉嶽兵教授的《「中國式」日本研究的實像與虛像》(副標題為「重建中國日本研究相關學術傳統的初步考察」)一書,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
  • 物體在水中的像,這樣來確定是反射還是折射形成的
    例題:.小明站在河邊看到水中的「魚」在「雲」中遊動,對此現象,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他看到的「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B.他看到的「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實像,「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C.他看到的「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雲」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D.他看到的「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實像,「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解析:人眼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從物體處來的光線進入了人眼中,引起了視覺;小明站在河邊看到的水中的「魚」是魚的虛像,魚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