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凡事都有痴迷者,因而有了發燒友這些稱號。小時候,家長總會逼著我們上興趣班,信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我在鋼琴和電子琴中選擇了看起來更為簡單的後者,現在回想起來十分遺憾不能踏著鋼琴的腳板在黑白琴鍵上讓手指翩翩起舞。當我誤打誤撞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中,我就十分羨慕會彈鋼琴或者西方管弦樂器的孩子。
大學時,我對管弦樂團的演出消息非常關注。有一年的元旦晚會,就是一支很有名的管弦樂團來演出。畢業工作後,就對古典音樂慢慢淡了,不再關注演出信息,也沒有當初想要買家庭音響的執念。然而人生就是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幾年後遇到了現在的另一半,一聊發現原來他大學竟然在樂團擔任過大提琴手,聊著聊著就喚起了我心中沉睡的對古典音樂的情感。結婚後我們就開始商量要不要買個音箱組合,閒暇時在家裡享受休憩一番。我們一開始也只是簡單地跑了幾個專賣店,爬樓看一下論壇貼吧,一開始我們入手了惠威的T-200這款音響,也許這款音響更適合聽流行音樂,不太適合古典音樂,聽著沒什麼感覺,音質感覺一般,和手機上聽沒什麼太大差別,覺得便宜的還是不行,最後還是「熱血衝動」一下,入手了拿破崙這套內行的真正專業的器材。
現在已經聽了半年多了,這期間也換過不少的功放和音源,也試過其他的箱子,感覺都不如拿破崙的聲音紮實,換來換去還是喜歡膽機推拿破崙的聲音,想想曾經的經歷,自己也應該寫點東西,幫助有需求的朋友!
先說說外觀,拿破崙這個箱子外觀屬於傳統的古典,由於箱體特別的大,顯得非常的有氣勢,更主要的是重,可以說太重了,一隻音箱就100多斤重,一個人搬起來真是費勁,看來我得多鍛鍊鍛鍊了。。
前面板還擁有採用吸聲效果出眾的氈棉編織毯,摸一下竟然手感不錯,並且這種材質也增加了外觀的美感,添了一份復古的雍容。
還有就是箱體上的四枚倒向孔導管,這個確實很給力,在箱體內部還有相應的的四導管獨立迷宮聽交響的時候動態驚人,在沒聽之前,想想這個箱子應該會很震撼,但實際聽到後,還是很驚訝,那種聲音的壓迫感,控制力,現場的還原感都太真實了。
每當聽大型交響樂的時候,我就很想扯著嗓子吼一句,拿破崙簡直是大功率音箱的典範。我直接拿著家裡收藏的《青春的小澤徵爾.小澤徵爾成名代表作精選》這盤CD用拿破崙靜靜聽了一個下午。其中收錄了兩首是他指揮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和柴可夫斯基的第五號交響曲,這是兩部表現命運的力量和衝突的交響樂名篇,現場版非常的氣勢恢宏。小澤以其青春的活力和激情把作品演繹得淋漓盡致,音樂有如核爆般震撼而令人感奮。而這種震撼的爆發力,通過超大箱體帶來的澎湃聲場,加上四路導向孔產生的渾厚低頻,厚實的中低頻衝擊力,柔順有力的高音其次比富,動態超強的管樂以衝刺般的速度齊鳴在我耳邊鳴鳴奏響。15寸的大同軸單元足以將各個頻段的樂器非常完整清晰的表達出來,並自己 辨別著那些樂器實在何處何方位演奏,不由慨嘆一聲,小澤徵爾的魅力依然是他所帶來的震撼和舞臺效果。
聽多了管弦樂團所帶來的震撼與澎湃,我便隨便簡單的拿了一首經典的古箏曲《梅花三弄》坐在家裡地板上慢慢聽。你方知道,用絕佳的音箱聽交響樂是一種人生,去聽安靜典雅的古箏曲又是另一種人生。樂曲開頭的平穩舒緩,音色明亮,與後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動鮮明的對比。古箏的聲音如大珠小珠落玉盤,通過箱體內部配備超長導管進行箱體內部的低音疏導,穩固的抗共振的表現。在安靜的室內傳開,靜襯動,動顯靜,卻能體會出暗香浮動水清淺的那抹靜,給心靈一份安逸。而這種感覺更加可以通過我之後會介紹的黑膠音源個天龍功放發揮得淋漓盡致。
我選擇了愛爾蘭女音樂家恩雅的經典專輯《Shepherd Moons》來測試拿破崙書架箱的高音表現,通過測試發現高頻段延力堪稱完美,音色明亮而富有朝氣,人聲表現真實自然。整體感覺聲音寬闊、柔美,解析力出眾、明亮、晶瑩、帶著新鮮清秀氣息!解析力高的高頻段如果在量感和銜接上處理不當,往往會造成過亮過刺的毛病,但拿破崙在保持溫暖音色同時也很好地協調了與中低頻段恰到好處的對比,帶給人一種穩定、生動甚至高貴的聽感。閉上眼睛靜靜聆聽,恩雅的音樂像輸液一樣遍布你的全身,渾身清涼、舒暢,一切噪音都平靜,一切塵埃都落定,然後整個身體開始漂浮,身體與現實中的一切在一點一點地剝離,不僅是心馳神往,而是整個人置身在夢境中的伊甸園,不再有一絲雜念、一縷愁緒。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認為的幾個亮點:
亮點一:高中低三頻獨自發聲
拿破崙這組音箱採用頂級十五寸鈷磁雙磁路全頻同軸單元,並且同軸高音部分,與傳統同軸的點聲源方式不同,突破性的採用廣域擴散傳播設計。因此,當聽著莫扎特的<<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時,各個聲部就會經過高中低三頻獨自發聲,整體擴散,完美融合傳到我的耳邊,低音感覺非常的厚實而且足夠理性,那仿佛天花亂墜的旋律變換經過這種傳播,強弱氣息層次厚度的對比會非常明顯,被包圍在莫扎特筆下的世界不知夢裡夢外,非常享受陶醉。很適合聽聲場龐大但細節頗多的音樂。
亮點二:手動高低音調節器
這款書架大音箱為了更加滿足HIFI發燒友親自動手感受音樂的魅力,特別將箱體的分頻模式設計為手動高低音調節器,從而讓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改變高低音信號比重,親手體驗HIFI音樂的快樂,這種設計做到了真正的為發燒而生,為發燒友而生。
一般來說,傳統的同軸單元動態都會差一點,但BT的這一款產品就在動態和高音上做的非常好,改變了以往高音信號很容易擴散不佳的問題,當我們開始不滿足於這單一的落地大書架音箱,俗話說:好馬配好鞍。我是一個有點黑膠情懷的人,於是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黑膠音源。
配置一:黑膠音源
時至今日,我必須誠懇嚴肅的感嘆一句,拿破崙音箱一定要選擇黑膠作為音源,聲音出奇的好,比CD機還要好。年初的時候,我拿了兩首歌進行測評,分別是蔡琴的《渡口》和《加州旅館》。蔡琴的這首歌我其實在論壇經常看到被拿來用作音箱的測評,我一直有種執念就是蔡琴的歌一定要用黑膠唱片欣賞方能最好體會唱腔的韻味與柔情。蔡琴的這首歌,可能有人會聽其中的旋律或者熱鬧勁,然而這首歌我聽得是演奏本身,渾厚久聽不厭。經過黑膠的音源,蔡琴的聲音完全不失真的傳遞出來,經過拿破崙特有的高中低頻發聲,中低音尤為的細膩動人,富有磁性,就像她歌裡說的在敲打心窗。閉上眼睛感覺歌者在為你歌唱,那種柔潤入心的感覺我不知道如何形容,也許有點像當年德芙的那句廣告詞「縱享絲滑」。而在《加州旅館》這首歌裡,可以鮮明的聽出黑膠的質感要比CD好很多。這首歌大肆運用多種樂器,連吉他都有3把之多,加上貝斯,沙錘,手鼓等等,而且很多地方出現了同時演奏的效果,在細節上,吉他的高頻輪指,敲擊弦,滑音等都有體現,而黑膠作為模擬音源,盤本身的製造品質、保存程度和回放機器的好壞直接決定回放效果,這樣可以對我開始形成了一種強大的情懷,獨屬於美國六七十年代的搖滾情懷,可以回味其中人生的滄桑,讓人安靜,沉醉在那些細節的處理,一個小小的滑音都可以觸動心弦。
配置二:美星銘達MC34-A膽機在功放上我搭配了美星銘達MC34-A,屬於膽機功放。38W的功率在推動拿破崙的時候,從聽感來說,那是38W的8倍的感覺。線性也非常好,有著豐富的細節,尤其是在高頻段並沒有太多的修飾與衰減,樂器的音色、聲音的開放和明快程度比起高級晶體機也絲毫不顯遜色。而且價格我覺得也合適,不算很貴。
對黑膠來說,搭配非常重要。黑膠聲音的特點在於它可以將聲音打扮的流露出一種獨有的溫暖與醇厚,迎面撲來濃濃的年代味。而這一點和膽機很像。膽機在我看來最為出眾的便是它的音質和音色。就算是那些製作水平低劣的國產膽機,音質多半仍然是相當好的,只不過穩定性、可操作性、造型設計、材質工藝等比較糟而已。膽機可以說符合現代人所說的「逼格」的需要,帶著溫暖的復古像時空穿越般走來。
夜深人靜的時候,膽管透著微微的亮光,左手握住紅酒杯,右手握著愛人的手,聽一曲鄧麗君,就當前戲了。這種過程即使只是想一想就覺得十分美好。
用這兩種組合配置加上拿破崙自身的特點,非常適合聽具有年代感的復古懷舊風。比如鄧麗君的《夜來香》,這首歌就是純粹享受了,不去過多的糾結細節了。慢慢的閉上眼,細細感受著鄧麗君那甜美的嗓音慢慢傳來。聲音甜美的似乎能滴出水來,不用去計較細節也就能夠徹底放鬆心情,讓聲音靜靜的在耳畔流淌,感受自己被溫暖柔軟而有質感的聲音包圍,不想多去評價聲音的好壞,這一刻好聽耐聽四字便足矣了。膽機配上黑膠,簡直就是溫柔的循序漸進,緩緩的走入你的心扉。哪一天我要去試試聽小野麗莎的歌,那滋味一定很美妙。
我還選擇了一首莫扎特的《小提琴協奏曲》,我記得之前在論壇上看過一段話大致是「音箱好壞還得看能不能把小提琴協奏曲放出來效果,既要把整個樂器的結像都呈現在眼前。」讓我沒想到的是這麼難完成的任務,美星的膽機和黑膠音源居然完成了,小提琴那極易聽出來失真的段落演繹的清晰動人,這就像是要鐵匠邊打鐵邊穿針,哪邊都顧得上。小提琴的演奏級對我的胃口,非常的輕盈,聲音的簡潔明快,卻又很有質感,似乎都能感覺到小提琴和樂隊之間的距離一般。而且在整個演奏的過程中,其他樂器段落的結像完全沒有混亂的情況發生,其中倒是出現過幾個小段落時,音場有一點動搖,愛人說我是在雞蛋裡挑骨頭。
細細回想,對自己所選擇的的曲子如數家珍,還可以回想起當時的場景。無論是外觀,雖沒有文龍畫風但也有幾分貴氣;還是質量功效,雖不是頂尖配置卻可以震撼而真實,拿破崙都令我十分滿意。以後的我會不會接著在音箱發燒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現在仍不清楚,但我明白的知道,現在的我,享受著拿破崙大書架給我帶來的視聽盛宴,讓我得以在藝術家的筆下指尖體會到不同情感和領悟,漫漫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