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思慮戰後祖國農業重建,聯合國高薪挽留他卻堅辭不就

2020-11-25 騰訊網

派粉們大家好,又到了《寧波黨史地方志》欄目時間。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位方志人物,他是沈宗瀚(1895-1980),乳名修年,字海槎,別號克難居士。

出身於耕讀世家,祖父、伯父、父親都是秀才。有兄弟6人,他排行第四。他10歲啟蒙,先在私塾讀詩品、孝經、四書、左傳。14歲開始學史地、算學。15歲入餘姚縣城誠意學校(高小),由於成績優異,爭得清寒學生待遇(謂之「寒額」,免繳膳宿費)。

1912年,他在誠意學校畢業時名列榜首。次年元月,考入杭州覽橋甲種農業學校。入學後,不但專心聽課,還在課餘博覽農書,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又自學日文。有一次花了相當於一個多月的夥食費,買了一冊日文的《植物生理學》日夜誦讀,刻之於懷。寒暑假回家,和他三哥一同下地耕作,把在校所學到的農業技術加以驗證,深得父兄讚許。

金陵大學

1914年,跳班考入北京農業專門學校(北農大前身)。北農的課程雖較甲農要深,但他都能適應,唯獨英文,相當吃力。幸虧比他高一班的餘姚同鄉吳耕民(著名園藝學家、浙農大教授)主動為其輔導。1918年畢業後,又進北京青年會的英文夜校,隨美國教師攻讀練習英文講演,用英文記日記,其勤奮辛勞不亞於求學期間。1920年在上海密勒氏評論報徵文競賽中獲第一名,以一個農專學生的身份,居然壓倒了聖約翰大學的參賽生,可見其功力之深厚。

1923年8月,沈宗瀚自籌經費赴美留學,試讀於喬治亞大學農科研究院。一個月後,各門功課都得90分以上,遂轉為正式研究生,重點研究遺傳育種。次年8月畢業,獲碩士學位。離開阿森斯北上華盛頓參觀美國農業部,實習小麥育種,後赴紐約州入康奈爾大學研究院繼續深造,選擇作物育種為主科,作物及植物生理為副科,深受尊師、遺傳育種學權威洛夫教授的賞識。

1925年,洛夫教授應聘到南京金陵大學,預約他以後回國時參加支持金大的作物改良事業。是年夏,經洛夫與邁爾斯教授介紹,沈宗瀚被選為世界教育研究會研究員,美、德、法等國也只有兩三人入選此會,中國僅他一人。

1927年沈宗瀚學正式執教於金陵大學農學院,並主持小麥、高粱、水稻等作物育種。他認為「改進中國農業,旨須訓練人才,自己有了優秀人才,再有良好組織,然後可請外國專家協助我們設計並解決問題」。

沈宗瀚故居百順堂外景

他非常注重啟發學生的思想和理解。每課開始前,先向學生提問,以養成學生循序漸進、前後銜接的習慣,教材內容力求結合實際。比如當時所採用的多為美國課本,對水稻、高粱、穀子、甘薯等作物闡析往往不夠深入具體。他根據中國的情態,加以補充。指導學生系統的技術操作,包括田間試驗設計、室內種子準備以及整地、施肥、除草、作物生長記錄、雜交、選種、收穫與室內考種、生物統計等。這種接地氣的作風,在學校教書是如此,日後在科研單位工作時也是如此。

他在金大期間,培育成了小麥良種金大2905。這個品種原由1915年以南京郊區農田中隨機取樣而得,經過7年連續比較試驗的結果,較一般農家小麥增產1/3,而且極少黑穗病或稈黑粉病,早熱且不倒伏。1933年由他提出作為金大農院的第一個推廣品種,在江蘇鎮江、安徽蕪湖兩地推廣,甚受歡迎。抗戰時期,又在四川成都平原、陝西漢中、安康以及湖北襄陽等地廣為種植。隨後他夫人沈驪英用雜交方法育成的驪英號小麥良種,在大後方糧食增產上也起了顯著作用。

1934年,他接連續發表了《小麥線蟲之遺傳(預報)及穎尖長度之遺傳》《水稻育種以抗螟害》《十種雜交小麥對抗稈黑灰病抵抗遺傳》《金陵大學及其合作農場之改良小麥品種》等論文,為我國抗病蟲害育種的最早專論。

次年,沈宗瀚兼任全國稻麥改進所麥作組長及全國小麥檢驗監理處長,協助長江以北各省繁殖推廣小麥改良品種,並按區域協調小麥改良工作。他根據全國百個小麥品種在晉、冀、魯、豫、浙、鄂、川等省區的試驗結果,劃分品種相應區域,發表《全國小麥改良之協調計劃》《中國各省之小麥適應區域》,為我國最早的作物品種區域之研究論文。

宗瀚小學外景

抗日戰爭爆發後,沈宗瀚隨南京政府西遷,從金陵大學轉入中央農業實驗所,歷任副所長、所長。這是他一生中的第二個轉折點,從農業技術教學研究轉入農業行政工作協調,致力於抗戰時期後方糧食和棉花增產。

1938年,他任行政院農業促進委員會委員。除了繼續開展各省小麥適應區域試驗、審核小麥育種及稻、棉試驗外,還協助外國專家工作。其時英國劍橋大學的作物統計教授韋適、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作物育種教授海斯等在中國或開辦講習所,或到各地考察,都得到了其佐助。這時,他由個人單獨研究擴展到集體研究。在英國愛丁堡國際遺傳學會議上遞交《中國小麥品種適應區域及育種之關係》一文,並被選為國際遺傳學會副會長。

1941年,重慶等後方糧價猛漲,人心惶惶。他組織有關人員分赴各地調查研究,提出「田賦徵收實物及政府須稻穀與小麥雜糧並收」的建議。當局予以採納,解決了後方軍民缺糧問題,有力支持了抗戰。

1943年春,沈宗瀚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之一,赴美參加聯合國糧農組織會議。會後被聘為該組織技術顧問,並隨團訪問美國各州農業科研教育機構,以之為參照思慮戰後我國農業之重建,醞釀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曾高薪挽留,他堅辭不就。

1948年,由中美合作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成立。他出任委員,翌年隨該會遷往臺灣,對光復後的臺灣農業市場化、現代化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1973年,他以79歲的高齡從農復會退休,擔任該會顧問。1980年12月15日,因腦溢血突發逝世,享年86歲。

相關焦點

  • 她手握15項專利,美國高薪挽留仍執意回國,用AR技術報效祖國
    她手握15項專利,美國高薪挽留仍執意回國,用AR技術報效祖國中國之所以能有如今的發展,和科學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國人的血液裡流淌著一種叫做「凝聚力」的基因,每當國家有需要,不管身在何地的中國人都想著為祖國出一份力。幾十年前,錢學森等一大批頂級科學家從美歸國,將中國飛彈事業向前推進至少20年。
  • 她是我國頂級女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拒絕美國高薪挽留執意回國
    為此,國家不惜重金將這一批又一批國內頂級的學霸們送出國門,希望他們能在他國學習先進的技術,學成之後回來報效祖國,他們被寄予深厚的希望。這是個人選擇,優秀的中國頂級科學家林媛的個人選擇便是放棄美國的高薪工作,拒絕高薪挽留執意回國。
  • 伊拉克的戰後重建,第一個十年建設成果如何?生活條件有改善嗎?
    一、戰爭前後的伊拉克 在兩伊戰爭爆發前,伊拉克在中東地區可以說是一個發展比較快的國家,要說論收入水平也算得上偏中等水平,儘管農業經濟算不上發達,但擁有相對可觀的衛生醫療系統,在中東地區也算是比較發達,在這個時間段裡,伊拉克提供了消費品補貼,福利,農業補貼和化肥補給,這也一度給薩達姆攢足了聲望。
  • 「只因祖國需要」,哈佛8位博士後拒絕重金挽留,集體回國效力
    我們的英雄,是不辭艱險,無私忘我,為人民利益而奮鬥的那些令人敬佩的人,無論他是什麼職業。英雄之所以為人稱讚,是因為他們為了扭轉祖國某方面的頹勢,捨身忘我,挺身而出。從古至今,我們向來尊敬英雄,愛戴英雄。
  • 中國太空材料之母,多次回絕美國高薪挽留,表示:中國更需要我
    從古至今,中國誕生了很多才女,而這些才女不同的是,古代的才女有的只是會琴棋書畫,而有的能為國衝鋒陷陣,巾幗不讓鬚眉。到了現代,我們眼裡最有才的女子就是那些能夠為國家建設貢獻出自己力量的人,而不是當紅流量明星。中國太空材料之母就是才女之一,她多次回絕美國高薪挽留,她表示:中國更需要我。
  • 錢學森放棄美國高薪,回國後月薪335.8元,在當時待遇如何?
    但是錢學森偏偏不走尋常之路,在得知我國需要他的時候,面對金錢的誘惑,他放棄美國高薪,回國後月薪335.8元,在當時待遇如何?當時美方為了挽留錢學森,更是開出非常誘人薪水,當時有不少人都因為這些高薪留下來,而錢學森還是放棄了高薪。
  • 聯合國難民署特使朱莉訪摩蘇爾,籲國際社會幫助重建
    由於飽受戰爭蹂躪,現如今這裡依然能夠看到炮彈留下的廢墟,當地民眾正在努力重建。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聯合國難民署(UNHCR)特使、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16日到訪西摩蘇爾,了解重建情況,並呼籲國際社會給予關注。
  • 12年前大地震,中科大美女博士回國賑災,美國高薪誘惑也沒能留住
    她謝絕美國的極力挽留,在祖國的號召下,立即啟程回國,投身災難下的國家的重建。  狀元之才,出國深造  林媛,來自廣西桂林。作為一個典型的女方姑娘,林媛長得十分的文靜,給人一種溫婉嫻靜的感覺。  當時的美國Intel 公司高薪聘請林媛擔任封裝測試研發中心的高級工程師,從事微電子SI工藝和封裝工藝集成方面的研究。
  • 她是現代「錢學森」,手握15項專利,美國不想放回,曾高薪挽留
    在上世紀末,國家剛建立初期,由於國內的整體的科技水平較低,許多學者為了推動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會紛紛選擇到國外留學學習先進的技術之後,回來報效祖國。科學不分國界,只要有人才足夠優秀,各個國家也會紛紛拋出橄欖枝,通過高薪等方式想要將人才留住,甚至像美國等國家不惜出臺各種封鎖
  • 解密:中國到底拿出了多少錢援助朝鮮,支持它戰後重建的?
    金日成為戰後的經濟恢復問題心急如焚。因此,韓戰剛停戰,便向蘇聯及東歐提出申請經濟援助的申請。不過,由於當時東歐各國處在經濟社會的恢復時期,對朝援助總體規模並不大,相當於杯水車薪的作用。金日成又向中國申請援助,中國於1950-1953年期間向朝鮮援助7290億朝元。
  • 中國天才鄧興旺,放棄國外高薪毅然回國,辭去了教授一職!
    鄧興旺出生於一個農村家庭,家庭條件困難,但他還是一直堅持學習,十六歲考入北京大學,大學四年認真刻苦,圓滿完成學業,並且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由於他有著優異的生物學知識,後來去到美國伯克利分校進行學習,並且最終留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自身的天賦加上後期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鄧興旺最後還獲得了獎學金。
  • 她手握15項專利,拒絕美國高薪執意回中國效力,她現狀如何了?
    有許多愛國科學家在學成後毅然決然地回歸祖國,只為祖國的崛起和復興使命而艱苦奮鬥。有這麼一位愛國科學家,她手握15項專利,拒絕美國的高薪福利,執意回歸祖國為國效力,那她現狀如何了呢? 她便是林媛,出生於廣西桂林,和其他女孩不太一樣
  • 巴斯拉雷區擋不住中國石油人 助伊拉克戰後重建從零開始
    據他介紹,作為這家公司承建的第一個大型綠色油田,項目在執行過程中精益求精,以實現「學習—適應—超越」西方高標準的過程。以發電機混凝土基礎澆築工程為例,精度要求高,BP規定最大偏差不能超過2毫米。基礎由5個單體組成,每個單體長29.71米、寬5.6米、高2.6米,混凝土澆築量350方,必須一次整體澆築完成。在這樣的龐然大物上要求2毫米的精確度,其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 楊振寧父親將一生奉獻給了祖國,卻至死無法原諒自己兒子,為什麼
    要知道那個年代的碩士可遠非現如今的碩士能比,每一個都極具含金量,但楊武之仍不滿足,他又花了兩年時間,成為了中國第一個數學博士!從出國留學,到1928年秋拒絕國外的高薪挽留毅然回歸祖國,楊武之僅花了5年半時間就完成了大部分人需要1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高等教育學習生涯。
  • 敘利亞9年內戰即將結束,戰後重建少不了中國,總統多次表示感謝
    文/ 行人如今敘利亞戰局進行到現在,可以說是局勢基本已經明了了,目前只剩下一點小的規模的零星衝突存在,這些小打小鬧也影響不了全局。駐敘利亞的俄軍發布了最新的消息顯示,敘利亞超過90%的國土已經得到了解放,而殘餘武裝分子也被壓制在了一塊很小的區域內頑固抵抗。
  • 李昊:在敘大國博弈趨於均勢 重建將有中國元素
    一是以聯合國為基礎的國際機制,二是以相關大國為核心的利益集團。兩種因素的消長決定了敘利亞危機的態勢與走向。在大國集團左右敘利亞局勢的時期,敘利亞問題從政治危機演變為全面內戰、代理人戰爭。為了應對極其嚴重的局勢,聯合國安理會2015年底通過2254號決議,確立了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基本原則,敘利亞危機自此開始從惡化走向治理,由全面內戰逐漸轉為反恐戰爭。
  • 看到他的薪水以後,讓人由衷敬佩
    實際上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國家可以說是百廢待興,工業也不過剛剛起步,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還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了今天,各項實力都逐漸達到了國際前沿水平,這其中和我們眾多無私奉獻的科學家有著極大的關係。
  • 面對高薪聘請,他們的選擇和錢學森一樣
    楊  捷攝從德國留學歸來,她被一所地方高校高薪聘請。幾年後,她選擇辭職加入文職方陣——「軍營才是我的人生歸宿」■楊 捷  馬英智「教員,我們拿到了全軍數學競賽一等獎!謝謝您的指導!」儘管加入文職方陣時間不長,趙瑋的年授課量已經超過200學時,所負責的教學班、競賽組成績均名列前茅,成為教研室裡的骨幹力量。回顧求學求職經歷,趙瑋似乎有說不完的故事。6年德國留學深造結束後,她回到祖國的懷抱,憑藉數學專業碩士學位順利進入一所地方大學任教。儘管薪酬待遇豐厚,但幾年平淡的教學生活,讓原本胸懷理想的趙瑋越來越迷茫。
  • 聯合國生態農業委員會落地河南
    科技日報鄭州7月23日電 (記者喬地 通訊員喬舒)聯合國生態安全合作組織生態農業委員會正式落地河南。23日,聯合國人居署全球監測中心主任班吉、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創始主席蔣明君專程赴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向生態農業委員會主任黨永富授牌,並為依託奈安科研中心成立的生態農業委員會揭牌。
  • 探析戰後兩德經濟發展差異的歷史原因
    而西德正是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完成了祖國的重新統一。從中不難發現一個問題:何以兩個同時起步的德國,經濟發展的差異如此明顯?難道僅僅是因為兩德選擇的發展道路不同嗎?顯然不是。這就有必要對產生這種差異的歷史原因作多方面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