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7日,國產&34;飛船正在被美國科技的關注,飛船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神舟十號飛行員王亞平表示:中國航天員正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
50年前中國開啟航天事業,2003年楊利偉首次完成載人飛船的復興夢,2020年國產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完成任務。
王亞平這麼一說,很多美國科技在想中國將接管太空,還有人說,美國航天空間站老化,即使正常運行也會存在故障,中國網民看到國產Space飛船完成可重複使用,最開心的感受是,民族企業努力完成復興夢,二是展示中國科技實力。
許多美國網友希望看到中國科技還是以前的舊面貌,我們完全能理解,如果真的是50年前的話,那樣的科技發展除了龜速、性能差,還能受到世界上科技大國的打壓,我們必須讓一些人看到中國人的科技水平已經不是50年前,我們有能力自主研發搞科技發明。
另一方面,馬斯克研發的宇宙飛船用於商業目的,搭載的全美式處理器,而中國「SPACE」採用國產自主研發晶片,英特爾作為飛船晶片的假設,我們會受到美國科技的制裁,目前已有300多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華為和中芯國際面臨技術限制,這給美國本土高端企業收益造成清洗,將會有更多中國民族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本次給中芯國際採取應對措施與縮小損失帶來思考空間。劉小維認為,「當前國產可重複使用飛船是有利於晶片發展,現在只需要時機而已」。
需要提出來,中國與美國宇宙飛船競賽中,我們高端科技是有利的一面,這是國人必須要支持的現實,我們不能求著美國龍飛船來中國做研發,那對民族企業是不能接受的,國產飛船的發展目標是追求「復興夢」。
同時客觀的講,在美國科技制裁的生態與晶片環境下,我們首先要實現支持的正能量,有了後盾才能談得上,國人的復興夢與民族企業心連在一起,另外在任何時候首先要看清楚美國蘋果手機低配的面貌,而不是搶著買蘋果12,這些複雜關係我們都需要客觀的面對。
有人說,國人團結起來是國產企業應對美國制裁的基本對策,而民族企業站起來,關鍵是國人要努力學習,攻克技術難關。中芯國際與中國航天只能一步一步發展,快速提升中國科技在全球供應鏈的段位,而面對美國航天與科技制裁,如今發展最努力的中國企業都是美國「眼中釘」,它們在這波科技發展中承受無辜的力量。
美國對中國企業根本沒有同理心,特別想「一腳踩死」中國飛船和晶片,這個時候我們要特別團結那些民族企業,多支持包容他們,而不是在這個時候拿來對比美國技術的指責,中國人需要整體上擁有寬闊的胸襟,當我們民族企業在外面受到委屈時,國人要首先要做出支持,為中國航天事業點讚,為晶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