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對火星的新研究,可能會顛覆火星如何誕生的起源理論

2020-10-30 用戶92322398432

在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東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揭示了火星地震活動的誘人細節。這些結果可能使圍繞這顆紅色行星起源的理論成為泡影,但也可能為它的組成提供細節。

來自太陽的第四塊巖石行星可能是離我們最近的星球之一——擺動距離在5500萬到4億公裡之間,當然這取決於它的位置和地球相對於我們恆星的位置——在地球上通過模擬研究這顆紅色行星通常要安全得多,成本也更低。沒有人比東京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的研究團隊更清楚這一點,他們在熔融鐵硫合金的幫助下,把它的熔點提高到1500攝氏度,通過模擬火星最上面核心的狀況,深入研究了這顆紅色行星。

研究團隊使用多砧壓力機在13千兆帕的壓力下粉碎熔融混合物,這使得他們能夠測量地震活動。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拍攝到P波(地震縱波)以每秒4680米的速度穿過合金,並用構成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一部分的光子工廠和同樣位於日本兵庫縣哈裡馬科學公園市的兩個同步加速器設施的X射線束拍下了這個動作的圖像。

那些經歷過地震的人已經感受到了P波及其地震伴生物S波的影響。P波能夠以比空氣中343米/秒的聲音速度快13倍的速度穿過巖石,它提供了這種行星震動現象的第一次震動。S波——也被稱為二次波——是造成地震中第二次震動的原因。它們可以用來估計到地震震源或震源點的距離。

該團隊在一份聲明中說:「由於技術上的障礙,我們花了三年多時間才收集到所需的超聲波數據,因此我非常高興我們現在擁有了它。樣本非常小,鑑於我們正在有效模擬的火星的巨大規模,這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驚訝。但微尺度高壓實驗有助於探索行星的宏觀結構和長時間尺度演化歷史。」

研究人員在獲取數據方面的寬慰是可以理解的。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懷疑火星的核心是由鐵硫構成的,但是,鑑於目前還不可能直接觀測到,但地震波可以讓我們能夠深入挖掘,穿過行星內部提供一個內部的一瞥。

2018年11月26日,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簡稱為「利用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進行內部探測」)降落在火星埃律西昂平原上,尋找隆隆聲(或稱地震活動)以進一步了解火星內部以及太陽系巖石內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然而,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登陸器的測量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因為即使有地震數據(從洞察號的角度來看),但也有一條重要的信息缺失,沒有這條信息,數據就無法解釋。即科學家需要知道被認為構成火星核心的鐵硫合金的抗震性能。利用該團隊的發現,行星研究人員可以讀取火星的地震數據,找出這顆紅色行星的核心是否主要由鐵硫組成。

如果不是,那將告訴我們一些火星的起源。例如,如果火星的核心包括矽和氧,這表明,火星和地球一樣,在形成時遭受了巨大的撞擊事件。那麼,火星是由什麼構成的?它是如何形成的?我想我們會發現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吧!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火星44億年前可能有水 有助於解釋生命起源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火星可能早在44億年前就存在有水,並且有可能這些水是自然形成的。幾年前,科學家們在非洲撒哈拉地區發現了一塊火星隕石——NWA7533。
  • 新的研究斷言,生命可能開始於火星,然後飛到地球
    據美國《紐約每日新聞》8月27日報導,在科學雜誌《微生物前沿》上發表的一項引人深思的新研究報告中,日本研究人員斷言,生命可能起源於火星這顆紅色星球但科學家們最大的挑戰還不是火星上的水的問題,而是證明細菌能夠在漫長的星際旅行中存活下來。一項實驗顯示,在某種防護罩的幫助下,一些細菌能夠在深空紫外線輻射下存活長達10年之久,而這在理論上足以讓它們從火星飛到地球。
  • 火星主流理論被顛覆!科學家發現:火星上並不存在過液態水
    自從1996年人類第一臺火星車成功在火星上著陸,人類對於火星的了解也就變得越來越具體、全面。通過火星車傳回的照片,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原來火星上的地貌特徵,和地球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火星上同樣擁有平原山谷、丘陵溝壑。那麼,火星上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
  • 火星主流理論被顛覆!科學家發現:火星上並不存在過液態水
    通過火星車傳回的照片,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原來火星上的地貌特徵,和地球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火星上同樣擁有平原山谷、丘陵溝壑。那麼,火星上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在過去的40多年時間裡,研究認為,火星上的地貌特徵或許和地球一樣,都是由液態水的流淌衝刷而形成的。
  • 地球生命來自火星?科學家:可能性很高,我們或許是火星生物
    儘管這個理論看起來也比較合理,但還是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最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認為:地球上的生物可能並非是土著,包括我們在內的所有生物祖先,可能來自於外太空,也就是說,我們多年以來苦苦尋找的「外星人」,可能就是我們自己,這就是關於生命起源的著名理論——有生源說。
  • 火星上的生物起源,噻吩,如何存在?
    簡介:研究人員從蓋爾隕石的火星泥土中發現一組名為噻吩的化合物,很可能蘊含了火星上的生物起源。但並不能作為直接證據,因為噻吩也可以非生物的方式出現在火星上。若能證明它是生物硫酸鹽還原而成,我們既能得到更為確切的結果。
  • 火星上沒有水卻有冰川?新研究發現,遠古火星被厚厚的冰層覆蓋
    不過這次新的研究卻對以往火星的主流理論提出了質疑,如果火星山谷的形成與液態水無關此前科學家們對於火星的很多猜想,或許也都將顛覆,甚至有可能「毅力號」、「天問一號」等的火星探測任務,也都有可能伴隨著這個發現被改寫。
  • 新研究發現:火星曾擁有更大的衛星和像土星一樣的環
    美國SETI研究所和普渡大學的科學家認為,火星曾經有一個圍繞它公轉的更大的衛星。Deimos是火星兩個衛星中較小的一個,其軌道角度為2度,這導致研究人員對火星的過去產生了質疑。研究人員馬蒂亞庫克(Matija Cuk)說:「Deimos的軌道並不完全與火星赤道在一起,這一事實被很多人認為並不重要,也沒有人願意試圖去解釋它。但是,一旦我們有了這麼一個新想法,並嘗試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它時,Deimos的軌道傾斜可能會揭示出一個大秘密。」
  • 通過對火星地下生物圈的新理論研究表明:火星上確實可能存在生命
    近日,一些世界頂尖科學家提出一種確認火星上是否存在外星人的突破性新方法,專家對外星生命基本形式的探索越來越多地將焦點從火星表面轉移到火星下面。一個由著名太空專家組成的團隊現在認為,儘管缺少地表水,但並不排除在火星地下生物圈深處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 新發現!火星河谷起源模型確立,或更支持火星遠古生命存在
    今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上個月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全都成功發射。我國的探測任務是繞火星、軟著陸火星同時釋放火星車巡視,阿聯的「希望號」只要是繞火星飛行探測,NASA主要執行著陸探測任務,尋找火星遠古生命存在的痕跡,同時收集著陸點附近的樣本,等待後續的探測任務取回地球。
  • 火星出現「異象」?首次發現巨型沙丘在移動,或顛覆人類的認知
    從我們此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在我們太陽系內,目前並沒有發現高級的外星文明,不過有一些星球可能會存在一些比較低級的生命。其中距離我們地球超過5500萬公裡遠的火星,就是我們的懷疑對象之一,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探索火星,其實也是希望能夠在火星上面找到外星生命的「突破口」。
  • 遠古火星水來源於哪裡?新研究發現衝擊現有理論
    而最新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的論文中,表示火星上的水分子可能有兩個不同來源。由於人類很難到達火星對其進行現場考察,因此我們很難對火星水進行深入的研究。不過所幸的是Mother Nature以隕石的形式將火星碎片運送到了地球。特別是其中的兩個隕石--艾倫山(Allan Hills)84001和西北非洲7034隕石,它為我們研究火星水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 踏上火星,如何返回地球?
    踏上火星,如何返回地球?此外,從長遠看,火星探測還有可能解決未來地球上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地球可能總有一天會遭受地外星球的撞擊而毀滅。為此,現在就必須逐漸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火星才行,為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基地奠定基礎,做好準備。在2020年,阿聯、我國和美國已經分別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人類走上火星成為未來趨勢。但未來太空人如何從火星返回地球,對於目前來說,還是個尚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 更多的證據表明火星曾經有一個環
    新的研究為火星的衛星火衛二(Deimos)不尋常的軌道提供了一種假說,這一假說證實了這顆紅色行星周期性地出現類似土星光環的現象。正如新的研究表明的那樣,火衛一陷入了一個死亡和重生的循環,暫時和周期性地在這顆紅色星球周圍形成光環。這一理論實際上是在2017年由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教授、新研究的合著者戴維·明頓(David Minton)和他當時的研究生安德魯·赫塞爾布魯克(Andrew Hesselbrock)提出的。
  • 外星人論者可能會對這一新火星研究感興趣
    在科學家們不知疲倦地尋找除地球以外的宜居世界時,火星排在可能具有生命跡象的行星之中的首位。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雖然火星上可能有大量的水,但它並不完全適合居住。這一研究發表在五月第二周的《自然天文學》期刊上。
  • 最新科學研究認為火星古代可能曾被冰雪覆蓋過
    今天,火星南部高地被深谷橫貫,地表特徵被認為是由古代河流和海洋形成的。但新的研究表明,這些山谷可能是在冰川之下形成的,這加強了火星在其形成時期部分凍結的想法。這項周一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古火星可能並不像行星科學家們之前所認為的那樣溫暖和潮溼。相反,舊時的火星在南部部分結冰,南部出現了大片冰原。
  • 科學家發現44億年前火星上有水的證據
    人類一直熱衷於研究火星,甚至期望未來能夠移民火星。當然,想要在火星生存,水則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火星可能早在44年前就存在有水,並且有可能這些水自然形成的。  幾年前,科學家們在非洲撒哈拉地區發現了一塊火星隕石——NWA 7533。 這塊隕石的形成年代距今44億年,其中含有久遠時代小行星撞擊的線索,並且可能是人們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火星隕石。
  • [圖]新研究發現火星水有兩個不同來源 衝擊現有理論
    不過所幸的是Mother Nature以隕石的形式將火星碎片運送到了地球。特別是其中的兩個隕石--艾倫山(Allan Hills)84001和西北非洲7034隕石,它為我們研究火星水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傑西卡·巴恩斯(Jessica Barnes)在一份聲明中說:「很多人一直在試圖弄清火星的水史。這些水從哪裡來?在火星的地殼(表面)中已經持續了多長時間?
  • NASA:一旦宣布火星存在生命,或會顛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
    但是行星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只發現了八顆,而唯一能夠誕生出生命的星球卻只有地球。雖然在科學家們看來,也有很多的星球是曾經出現過生命的,但也只是停留在猜想之中,並沒有明確的數據顯示。中國和美國都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去探索火星,從此也可以看出,在人類心中,火星探索是十分重要的,甚至超越了去探索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而對於美國來說,就更是如此了,否則美國也不可能會如此頻繁的發射火星探測器,去探索火星了。
  • 科學(普)有道:火星衛星的神秘起源
    這顆紅色星球上有許多謎團:包括其中有兩個火星衛星來自哪裡以及它們是如何到達那裡?火衛一和火衛二看起來更像小行星而不是衛星,這使得許多行星科學家開始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尋找它們的起源。另一些人認為,這些衛星可能是在火星形成的時候形成的,或者是太陽系歷史早期某些災難性事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