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上個月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全都成功發射。我國的探測任務是繞火星、軟著陸火星同時釋放火星車巡視,阿聯的「希望號」只要是繞火星飛行探測,NASA主要執行著陸探測任務,尋找火星遠古生命存在的痕跡,同時收集著陸點附近的樣本,等待後續的探測任務取回地球。
太陽系內八大行星再加上它們各自所屬的衛星,火星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在軌道上排在地球軌道外側,距離我們最近的時候在太陽同側是5500萬公裡,距離最遠的時候在太陽異側大約是4億公裡。
因此為了達到最省時和省力的情況下,在地球上發射火星探測器就需要找準時間,一般每相隔26個月,地球上就會迎來一次火星探測的窗口期。
人類對於火星的好奇是有淵源的,在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星空之後,我們有了這個設備可以更詳盡的觀測掛在空中的「繁星」,其中就有幾顆是太陽系內的行星,從地球上看火星,其表面上貌似遍布著縱橫交錯的運河,這也是生命存在的象徵。
因此在早些時候人類的科幻作品主題,很多都涉及到了火星文明、火星人等等。
但是後來美國和前蘇聯真正的開始了火星探測,發射了大量的軌道勘測器以及火星表面著陸的火星車,目前在火星上就有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已經工作了八年,還有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科學家期望著在火星上可以找到生命存在的痕跡,首先要尋找穩定的液態水。
目前已知在火星的表層之下以及兩個極冠之下可能存在液態鹽水湖泊,從地球上類似的環境來分析,可能會存在生命。
不久前科學家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這個科學團隊認為現在火星表面上的水道網絡,是在遠古時期形成的。此前關於這些水道的形成,科學家認為遠古時期的火星是「溫熱潮溼生機勃勃」的,那個時期火星表面上遍布著地表河流,最終也形成了這些水道,隨著環境的惡劣,火星變得荒蕪,現在是寸草不生。
但是新的研究可能打破之前的假說,他們認為水道並非是地表河流衝刷出來的,而是曾經覆蓋在火星表面上的冰川融化,在冰下經過水蝕刻形成水道。他們建立的新模型,認為三十多億年前的火星要比現象中寒冷的多。
並且這樣的環境實際上給遠古火星的生命起源提供了巨大的保護,因為有著冰蓋的保護,地下水會非常穩定,即使火星沒有大氣層面對著太陽光的強輻射,冰下的生命也可以免受傷害。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三十多億年前火星的遠古時代,是存在水環境的,這意味著火星很大可能誕生過生命。
而在火星發展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件,才導致火星氣候環境劇變,最終變成荒蕪沙漠星球,科學家特別想要搞清楚這個機制,實際上也可以幫助地球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