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9月11日,北京。
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新聞發布會如期舉行。
↑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新聞發布會
今年是科技城建設20周年。200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綿陽科技城的重大決策。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城始終牢記國家使命,積極服務國家戰略,聚焦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統籌發展,在多個方面實現了快速發展。
回望中國(綿陽)科技城
波瀾壯闊的燦爛航程
今天,我們從5個微觀角度切入
解碼綿陽融入城市肌理的「創新基因」
↑京東方展廳
▶創新主體能力明顯提升
綿陽深入實施重點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4億元以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佔比達到97.39%;累計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26家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340家。
同時,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達186.3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6.52%,居全國城市前列;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長,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2件。
「十一五」以來,在綿單位累計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國家科技獎勵64項、居全國城市前列,科技創新綜合水平指數75.78%。
↑創新中心
▶創新創造活力不斷迸發
綿陽堅持把科技城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改革任務,承擔實施國家科技和金融結合、國家產融合作試點等78項國家級重大改革試點任務。
同時,大力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國務院向全國推廣的三批次56條支持創新改革舉措,綿陽貢獻9條,並高質量完成了國家科研人員激勵計劃改革試點等改革任務。
另外,四川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了《關於推進中國(綿陽)科技城加快發展的意見》,從簡政放權、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等6個方面,提出了20項支持政策事項,全力推進科技城建設提速。
↑科學儀器共享平臺
▶創新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綿陽大力優化科技服務環境,組建四川省首個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3年來累計服務企業11000餘次;國家兩用技術交易中心先後建成5個分中心和3個工作站,2019年實現技術合同登記額12.8億元。
同時,深入實施「科技城人才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設立每年6000萬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2015年以來累計投入2.9億元資助人才項目、團隊555個,引進培育近百名國省級重大工程專家、近千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達23.5萬人,智力密集度穩居西部城市前列;深入實施「優化營商環境35條」「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33條」,市本級單一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比例達100%……
↑綿陽惠科
▶創新產業加快發展壯大
綿陽堅持把發展高端現代產業作為科技城建設的落腳點,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六大重點產業,確定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智慧家庭等六大創新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861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39%。
同時,還實施了大企業大集團培育「領航計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達1059戶,入選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戶、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47戶、高成長型企業68戶、行業「小巨人」企業7戶。
另外,加快建設規劃面積281平方公裡的科技城集中發展區,並依託科技城集中發展區,規劃建設省級新區,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優化布局。
↑出口加工區優化為綜合保稅區
▶對外開放合作縱深推進
綿陽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全面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獲批設立綜合保稅區和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同時,實施精準專業化招商,2015年以來,全市累計招引5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426個,與華為、中興、中廣核、東軟等國內知名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並先後引進總投資465億元的京東方、240億元的惠科等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202億元的威馬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166億元的新敏雅電池等項目加快推進……
科技創新
一直是綿陽創業史、奮鬥史中
最深沉、最動人的印跡
大家感受到這座城市
以創新承載夢想、引領未來的
強勁脈動了嗎?
點亮小花,為綿陽點個讚吧!
5000000+綿陽人的朋友圈!你還不加入我們?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若雪 黃小芹
圖片:視覺綿陽(未經允許禁止使用)
原標題:《中國(綿陽)科技城的"創新基因"從哪兒來?5個微觀角度,在線解碼!》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