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健康
受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男科主任醫師 周少虎教授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學敏 通訊員 張秋霞
一日,一位父親心急如焚地趕到醫院請醫生給他剛出生的兒子看病。醫生在經過細緻的檢查後,發現男嬰身體健康沒有什麼異常。該父親卻還是不放心,要求醫生再仔細檢查一遍孩子的生殖器。於是醫生再認認真真又檢查了一遍,還是沒有發現問題。這位父親就十分不惑:「沒理由啊,我的兒子有兩顆『蛋蛋』啊!比我還多了一顆!」
或許你會笑出來,故事中的男孩家長其實自己就有隱睪。由此可見,男人的「命根」健康就是這麼一代一代的被忽視。專家表示,對於隱睪最好是在小孩期做糾正手術。
「蛋蛋」健康非小事
「故事中的父親應該是患有單側隱睪症。這個病在男性中非常普遍,處理不好極其容易導致不育。這位父親還能生下一位健康的兒子,算是比較幸運的特例。」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男科主任醫師周少虎教授解析,隱睪是指男嬰出生後單側或雙側睪丸未降至陰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過程中的任何一處。也就是說陰囊內沒有睪丸或僅一側有睪丸。「一般情況下,隨著胎兒的生長發育,睪丸自腹膜後腰部開始下降,於胎兒後期降入陰囊,如果在下降過程中受到阻礙,就會形成隱睪。」
周少虎表示,隱睪的危害不容忽視,因為陰囊內溫度要比37℃體攝低1.5-2℃,這個「低溫」條件是睪丸產生精子所必需的。由於陰囊位於軀體最下端,其皮膚皺摺較多,散熱能力較強,正是最適宜睪丸精子生長發育的場所。若睪丸因種種原因不能到達陰囊內而停留在其他部位,這些部位的溫度及生化環境都不利於睪丸的生長發育,就會使睪丸發育不全或根本就不發育,也就不能發揮生精功能而引起不育。
專家表示,若只有一側隱睪,另一側睪丸仍能分泌性激素,就不影響夫妻性生活,如果要是兩側睪丸都沒下降到陰囊裡,睪丸發育受阻,性激素分泌不足,則可影響以後的性功能。
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周少虎指出,約有3%的男性新生兒有隱睪症狀,而早產兒則高達30%。不過大多數患兒在出生數月內或一年左右時,睪丸會在內分泌因素的作用下降入陰囊,到1歲時隱睪的發病率下降到0.8%。
他特別提醒家長,要區別生理性隱睪與病理性隱睪。「因為青春期前睪丸較小,加上精索中提睪肌的作用,在天冷、興奮、運動時,睪丸會回縮到陰囊的上部或腹股溝內。在泡溫水浴時,肌肉鬆弛,睪丸又會下降到陰囊中。這種情況,在青春期發育後會減少。這種被稱為生理性隱睪症的情況無需治療。」
男孩子的父母應認真檢查孩子的陰囊,一般在陰囊兩側都能模到花生粒大小的睪丸,摸時有實物感。如果陰囊空虛,不能摸及睪丸,或只有一個,應立即去醫院泌尿男性專科診治。「以往國內認為最遲不能超過10歲進行手術;目前認為時間還要提前,1歲以後可以嘗試半年左右的內分泌治療促使睪丸下降,無效的話2歲以後就必須進行隱睪手術處理,否則就可能影響產生精子的功能」。
陳學敏、張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