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驗證中文版體像困擾量表(BICI)的信效度

2021-02-20 中科院心理所
外貌憂慮的程度在人群中有輕有重,是一個連續體。嚴重程度比較高的個體對真實或者想像中外貌小瑕疵高度不滿,常常花時間照鏡子觀察這些「缺陷」,拿自己沒有吸引力的部位與他人比較,耗費財力和精力來試圖掩蓋或者改變這些「缺陷」,並可能會因此拒絕參加社交活動等。這種對於自己的外貌的憂慮是「體像困擾」的具體表現,和進食障礙、軀體變形障礙和社交焦慮等精神疾患緊密相關。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王葵等人和上海精衛中心以及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展合作,標準化了漢語版的《體像困擾量表》(Body Image Concern Inventory)。該自評量表主要用於考察個體對於自身外表的困擾程度,此前已經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在多個文化中呈現出良好的信效度。研究1招募1231名青少年,使用進食障礙問卷、抑鬱-焦慮-壓力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等相關測量工具作為校標,考察體像困擾量表的因子結構、構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和信度。研究2納入47名女性進食障礙患者和56名性別和受教育程度匹配良好的健康對照,考察量表對於患者和健康對照組的區分程度。研究結果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 = 0.92)。間隔6個月的重測結果顯示重測信度良好(r = 0.73)。
因子分析的結果表明,在英美國家中常觀察到的單一結構的「體像憂慮」在受測的中國青少年樣本中可以分成三個因子:對外貌的負性評價(如「我對自己外表的一些方面不滿意」)、迴避行為(如「當我的外表達不到令我滿意的程度的時候,我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和針對感知到的缺陷的安全行為(如「我尋求他人對我外表的肯定」)(見圖1)。這種因子結構曾在日本也被觀察到,提示「外表焦慮」的結構可能存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三個維度中,對外貌的負性評價這一維度和被試的負性情緒水平以及主觀幸福感的關係最為密切;在針對感知到的缺陷的安全行為這一維度上男女生的差異最明顯,女生得分更高(Cohen’s d = 0.75);而迴避行為分量表最能夠區分進食障礙患者和健康對照,患者的得分更高(Cohen』 s d = 1.52)。研究結果表明,該中文版體像憂慮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為對我國青少年人群外貌焦慮的測量工具。該研究受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Y9CX411008)資助。相關論文近期在線發表於Evaluations and The Health Professions:

論文信息:

Wang, K*., Yu, X. Y., Yu, C. R., Liu, Y. F., Chu, M. Y., Zhang, R. T., Liang, R., Chen, J.* Littleton, H., Shum, D. H. K., Chan, R. C. K. (accepted).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ody Image Concern Inventory  Evaluation & the Health Professions

https://doi.org/10.1177/0163278720979651

來源 : 

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 

於昕洋

相關焦點

  • 【現場調查】結構方程模型下體外受精助孕患者自我效能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結論    SEAMS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來評價IVF助孕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根據自我效能理論研發的合理用藥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for Appropriate Medication Use Scale,SEAMS)是2007年由美國學者Risser等[4]編制的,由董小方等[5]在2015年翻譯成中文,並在腦卒中患者中初步檢驗了信效度。
  • 驗證性因子分析與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區別 | 附:量表編制步驟
    最近有老師問驗證性因子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區別,是不是在做量表的時候需要做驗證性因子分析?那麼是在什麼時候做?很明顯,編制量表的時候一定是需要做驗證性因子分析的。1.在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時候,量表條目最終能形成幾個條目是未知的。
  • ADA2016:中文版量表測量 T1DM 自我管理非常可靠
    第 76 屆美國糖尿病協會科學年會(ADA2016)於美國紐奧良當地時間 6 月 10 日~6 月 14 日隆重召開,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姚斌教授將在會上報告一項關於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在成年 T1DM 患者中信效度評價的研究結果
  • | 量表漢化的文章也可以發護理SCI期刊!
    研究背景:虛弱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疾病,在養老院居民中尤其普遍。因此,評估養老院的脆弱性是必要的。FRAIL-NH量表是一個比較簡單且便捷的測量工具。但是在中國養老院人群中還沒有使用,需要進一步進行跨文化適應和驗證。
  • 心理彈性量表 CD-RISC
    後來張建新,餘肖楠重新進行維度的劃分(3維度分法2007) :堅韌性: 11、 12、13、14、 15、16、 17、18、 19、20、21. 22、23力量性:1.5、7.8、9、10、24、25樂觀性:2.3、4、6二、信效度
  • 量表和問卷傻傻分不清?他一次給你說清楚
    標準化的測量工具能夠提供客觀的量化數據,一套良好的測量量表,不但可以作為研究工具,更可以實務工作者進行評量與診斷。從研究方法的角度來看,量表與測驗往往是研究者最最主要的研究工具,因此量表編制與使用是非常基礎的學術訓練。
  • 「Borg 6-20 RPE量表」在中國健康青年人群使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Borg 6-20 主觀疲勞等級量表」做為一個涉及心理學及運動生理學的標準化量表,由於其有效性和方便性等特點,在心肺康復,大眾健身和競技體育等領域
  • 《管理世界》|| ​郝旭光 等:平臺型領導:多維度結構、測量與創新行為影響驗證
    本文的研究旨在構造平臺型領導的測量體系,基於紮根理論方法開發出以「包容」、「個人魅力」、「變革規劃」、「平臺搭建」、「平臺優化」、「共同成長」為中心範疇的平臺型領導構思模型,以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了這6個維度的內容效度,開發出包含25個題項的平臺型領導專用行為量表;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對效度做了進一步驗證,最終確立二階六因素的平臺型領導最優測量模型。
  • 新傳名詞解釋全整理:量表法/總加量表/李克特量表/累積量表/社會距離量表/語義差異量表
    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4.累積量表5.社會距離量表6.量表法量表是社會科學研究中廣泛運用的一種測量工具,其主要作用在於測量複雜的概念,由於社會研究者所希望研究的許多概念不可能只用一個單獨的指標來測量,因而人們創造出各種量表來達到測量的目的。量表可以分為調查量表和測驗量表,分別用於問卷調查和測驗中。 2.
  • | 量性研究的量表編制(1)
    之前我們介紹了量表和問卷的區別((見問卷與量表,你能分清嗎?| 量性研究),量性研究中量表編制主要內容包括條目池建立、專家函詢、量表信效度分析等,我們接下來分別仔細介紹,今天我們來介紹下量表編制中的研究目標和概念的確定、條目建立。文章的開始要先確定研究的目標和內容,研究目的是什麼?研製什麼量表?
  • 玩轉量表:量表設計與分析實戰
    量表編制流程面對研究主題時,如果有現成可用的量表當然最理想的,因為編制一份正規量表的成本較高,一方面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如相關理論、信度和效度檢驗等,另一方面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通過數據檢驗量表是否可用。因此如果不是必須,更推薦使用已有成熟的量表進行研究。這裡先簡要介紹下量表編制的基本步驟和關鍵要點,後面會結合案例詳細介紹。
  • 為什麼有的心理學類研究中 被試的排除標準包括「心理學背景」
    比較非心思學布景的受測者來說,有心思學布景的人關於抑鬱、雙相阻礙的相關知識更為了解,他們更清楚每道題測的是什麼,而有的受測者遭到社會欣賞性的影響,就可能傾向於選擇更加「正確」的選項,那麼這些測量東西的信效度效果就遭到影響了。另一方面,這些量表的使用範圍是廣大群眾,他們中更多對錯心思學專業布景的人,關於題目的了解可能與心思學專業的人不同。
  • 智力測驗(一:比奈量表和韋氏量表)
    目前,在我國較為流行的個別智力測驗是比奈量表和韋氏量表。1、比奈一西蒙量表這是由法國心理學家A.比奈首創的一種測量人類智力的標準工具。由比奈和T.西蒙合作制定。1905年出版了第一個比奈-西蒙量表。它是一種個別測驗式的量表,包括30個測量一般智力的項目,其中既有對較低級的感知覺方面的測量,也有對較高級的判斷、推理、理解等方面的測量。
  • 兒童智力測試量表 兒童智力測試量表的數值
    兒童智力測試量表根據你的情況來看,你最好還是帶小孩到正規的醫院做檢查。因為韋氏智力量表必須是在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測試,每一個測試智商的量表根據不同的地區還需要進行修正。你自己在家裡進行,你測出的結果不一定是準確的,這個你需要多注意啊。
  • 【講堂】分析性橫斷面研究的文獻質量評價工具
    評價者需對每個評價項目做出「是」、「否」、「不清楚」、「不適用」的判斷,並最終經過小組討論,決定該研究是納入、排除,還是需獲取進一步的信息。澳大利亞JBI循證衛生保健中心對分析性橫斷面研究的真實性評價評價項目評價結果  1. 是否清晰界定了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
  • 「心理量表」Beck抑鬱問卷
    儘管判斷抑鬱程度的臨界值因研究目的而異,但作者提出的以下標準可作為參考:前4分,無抑鬱或極輕微;5-13分,輕度;14-20,中度;21分或更高,重度。信效度測試Beck (1967)報告了兩項研究結果,樣本是某家城市精神病院的住院及門診病人。
  • 量表寶庫:【9】無法忍受不確定性量表
    因此Freeston等在1994年提出了「無法忍受不確定性(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IU) 」的概念,隨著研究的深入,學界認可Dugas對其下的定義,即個體對不確定性情境或事件進行感知、解釋和反應的認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