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 ​郝旭光 等:平臺型領導:多維度結構、測量與創新行為影響驗證

2021-01-18 管理世界雜誌

作者:

郝旭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

張嘉祺(中國工商銀行總行董事會辦公室)

雷卓群(華特迪士尼(中國)有限公司)

劉文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

摘要:平臺型領導是以組織環境動態化和知識型員工崛起為特徵的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的新領導模式之一,其特色在於領導者通過構建共同的事業平臺以促進下屬、領導者以及組織共同成長。針對平臺型領導,目前研究尚停留在概念討論階段,欠缺具有一定信、效度的工具來測量這一概念,而在將管理經驗上升為管理科學以進一步指導實踐的過程中,量化測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本文的研究旨在構造平臺型領導的測量體系,基於紮根理論方法開發出以「包容」、「個人魅力」、「變革規劃」、「平臺搭建」、「平臺優化」、「共同成長」為中心範疇的平臺型領導構思模型,以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了這6個維度的內容效度,開發出包含25個題項的平臺型領導專用行為量表;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對效度做了進一步驗證,最終確立二階六因素的平臺型領導最優測量模型。利用平臺型領導專用行為量表,本文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平臺型領導對於員工創新工作行為的正向影響作用,以及基本心理需要在其中扮演的部分中介作用。

關鍵詞:平臺型領導  紮根理論方法  創新行為  基本心理需要

在組織環境動態化以及知識型員工崛起的背景下,組織中原有的層級意識和等級觀念被逐步弱化,「去中心化」和「去領導化」已經成為重要趨勢,自上而下的傳統領導模式開始被認為不適用於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適應性挑戰(Uhl-Bien et al.,2007)。在挑戰傳統領導模式的研究中,最為激進的一類觀點認為領導力是一個自下而上的動態交互過程,領導者只是扮演著象徵的甚至可以被替代的角色(Avolio et al.,2009),並據此發展出共享式領導(Derue & Ashford,2010)、分布式領導(Gronn,2008)等新的領導學概念。

自下而上的革新領導觀雖然新穎且具有顛覆性,但更為貼近知識經濟時代實踐的觀點應是領導力仍然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等級式過程,領導者不再把自己當成金字塔的最高點,而是紮根於基層,關注員工發展,並且在願景規劃、資源分配、跨部門協調與溝通方面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基於自下而上傳統領導觀,目前的研究普遍認為領導者在與下屬的互動中多處於從屬的地位,「謙卑」、「無私」和「包容」成為有效領導特質及領導行為的重要標籤。然而,更為普遍的現實是,員工、領導和組織之間是一種共生共榮的關係,員工的發展需要依託於組織的發展和壯大。因此,領導者除了要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激發員工的潛力之外,還要持續關注組織發展,將組織打造成為各方資源匯總整合、實現價值的平臺。同時,平臺還需要持續不斷進行優化和提升以應對組織面臨的動態變化的環境,通過組織、領導、員工三方的共同成長進而獲取或產生更多優質的資源,以此往復,這就是平臺型領導(郝旭光,2014)。因此,研究平臺型領導對於深刻理解組織動態化以及知識型員工崛起背景下有效領導行為特徵有著重要的意義。

平臺型領導與傳統領導模式的本質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3點。一是強調領導與下屬互相成全,一起成長,共同提高;二是強調領導、下屬藉助平臺不斷自我成長,促進平臺持續做大,進而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過程;三是平臺大小沒有止境,領導可以通過提高下屬素質、提高自身素質、積小勝為大勝等手段進一步做大平臺。郝旭光(2016)將平臺型領導定義為「領導者重視自己和下屬的共同事業,重視事業的發展,也同時重視員工的發展,通過事業範圍的擴展和事業質量、層次的提高,激發自己和下屬的潛能,調動自己和下屬的積極性,通過這種方式影響自己和下屬的一種領導類型」,並首次提出平臺型領導的四維模式。

目前,對於平臺型領導的研究尚停留在概念討論階段,提出的四維構思模型因為缺乏系統科學的論證而表現出充分性不足的問題,而必要理論測量工具的缺失也導致未有量化的實證研究。事實上,在將管理經驗上升為管理科學以進一步指導實踐的過程中,量化測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概念構思的確立與量表的開發就是達成這一目標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確立概念合法地位的重要步驟。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於(1)基於紮根理論方法開發平臺型領導的構思,初步建構平臺型領導的理論框架,豐富和拓展平臺型領導的概念內涵;(2)編制平臺型領導行為量表,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確保量表具有高信度、高效度和高適用性,可以明確及準確反映平臺型領導的構念含義;(3)基於平臺型領導的多維構思以及測量工具,驗證平臺型領導對於員工創新工作行為的正向影響效應,進一步挖掘平臺型領導的理論及實踐研究價值。

本文研究通過理論取樣選取6名平臺型領導者和38名下屬,並實施一對一的半結構化深度訪談。針對收集的數據,依次採用開放式編碼、選擇性編碼和理論編碼進行分析,發現平臺型領導是由包容、個人魅力、變革規劃、平臺搭建、平臺優化和共同成長構成的多維度複雜構思。

基於紮根理論分析所開發的平臺型領導構思,本文研究還開發了平臺型領導的專用行為量表。在初始專用量表的開發階段,通過採用專家小組討論以及企業員工可讀性評價的方式綜合評判題項的內容效度,形成包含28道題項的初始專用行為量表。為進一步提高專用量表的信效度,本研究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由六維度25個題項構成的平臺型領導行為指標體系,累計方差貢獻率達70.393%,信度分析結果也顯示量表各核心範疇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均高於0.79,說明量表各核心範疇內的各題項間具有較好的一致性。之後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證實平臺型領導二階六維度構思最優,並進一步採用組合信度與AVE方法檢驗該構思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與區分效度。

基於平臺型領導的維度構思與行為量表,本文研究以高校半日制MBA學生、北京網際網路公司職員等「知識型員工」為研究對象,分兩階段共收集有效問卷數量594份,進一步揭示平臺型領導對於員工創新行為的影響及內在機制。實證結果表明,平臺型領導對於員工創新工作行為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並且員工基本心理需要在平臺型領導和員工創新工作行為之間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本文研究的主要貢獻有3點。一是豐富和拓展了平臺型領導的概念內涵,通過系統、科學的研究範式構建平臺型領導的二階六維度模型。二是開發平臺型領導的專用行為量表,促進了平臺型領導由概念討論向實證分析的轉變,為進一步研究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平臺型領導的效能機制提供了有效工具。同時,專用行為量表的開發還有利於受知識經濟時代影響較為深刻的企業選擇或培養更適合組織發展的領導者,對於開發相應領導能力具有重要的實踐應用價值。三是進一步拓展平臺型領導的理論研究,為如何培育和激發員工創新工作行為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理論依據。

本文研究的主要局限及未來拓展如下:

第一,紮根理論分析結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要研究者主觀經驗的影響,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尋求其他不同領域學者的協助或者引入定性分析軟體作為輔助以對概念進行更為準確、客觀的提煉。

第二,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行動力、跨部門協調與合作以及信任關懷由於不能很好解釋各自對應的核心範疇而遭到刪除,而這3個子範疇在紮根理論分析中則被認為是對應核心範疇的重要組成部分。導致這一情況出現的原因可能有3個,一是紮根理論分析中對於子範疇相應概念的提煉不準確;二是對於子範疇的歸類不準確;三是題項的設計不準確。針對上述有爭議的內容,本研究並未給出明確的答案,而這也一定程度影響了所開發的專用行為量表的全面性,因此未來的研究有必要繼續明確區分具有爭議的行為條目,將其歸屬到特定水平。

第三,平臺型領導是基於組織動態環境和知識型員工崛起而提出的一種自下而上的新領導類型,具有較高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價值,未來的研究可以藉助本文的研究成果進一步探討平臺型領導對於員工表現及組織績效等因素的影響效應,在驗證平臺型領導構思及量表有效性的同時,不斷豐富和拓展平臺型領導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本文是一篇開創性的文章,歷經十三度寒暑才得以完成。在系統研究領導力多年後,2008年受邀為貿大MBA學生開設了一門新課「領導力」,學生的積極反響給了我極大的激勵。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一系列問題在我腦海中逐漸從萌芽到夢牽魂繞。面對資訊時代下的組織機構,具有創新地位日益提升、知識型員工崛起和去中心化趨勢等一系列新特徵,如何解釋現實中的管理實踐與傳統理論的相悖之處?從什麼視角系統梳理有關領導力的新成果?傳統理論與方法還完全適用嗎?時代的呼喚激發了我思考的突破。2014年發表在《北大商業評論》的論文「平臺型領導:自達達人」首次提出「平臺型領導」,再到2016年正式提出學術意義的「平臺型領導」,初步提出並形成了「平臺型領導」的概念和理論體系。與此同時也在一直構思如何將其發展成為概念定義明確、維度內涵清晰、量表準確有效、命題客觀真實的領導學理論,前後用了近7年的時間不斷接近和達到這個目標,期間發表並指導學生完成相關研究5篇。得益於多年來的研究積累,已充分具備開展本次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基礎,並慶幸能將其呈現在《管理世界》。

「十三年磨此一劍」,本文能夠在《管理世界》發表,特別要感謝審稿專家提出的專業、智慧、挑戰且具有建設性的審稿意見,根據審稿意見修改完善,本文的研究質量得以進一步提升。特別感謝編輯部老師,他們高效敬業的工作,審稿每一個環節的溝通都及時、充分且有效,保證了本文的順利發表。特別感謝北京聯合大學的張士玉教授,他對論文思路和實證提供了無私的幫助。感謝侯孟軒、趙玉雪、唐宇明同學。

文章刊發:

郝旭光、張嘉祺、雷卓群、劉文琦:《平臺型領導:多維度結構、測量與創新行為影響驗證》,《管理世界》,2021年第1期,第186~199、216頁。

研究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管理世界

相關焦點

  • 【話語中國行】十三年磨一劍:「平臺型領導」研究與科研方法探索
    我和張嘉祺、雷卓群、劉文琦在《管理世界》2021年1期發表的論文《平臺型領導:多維度結構、測量與創新行為影響驗證》,是一篇關於「平臺型領導」研究方面的開創性成果,標誌著13年來的辛苦探索,7年前首次提出、5年前學術上首次界定的「平臺型領導」,有了初步圓滿的結果。屈指算來,從1988年在《管理世界》發表的第一篇論文開始,已經發表了5篇。最近1篇是2012年發表的。
  • 重劍無鋒,大音希聲——北大管理論壇「大變局時代的文化和企業領導...
    過去的組織結構多是垂直命令、多層級式的,而網際網路數字時代的組織結構多是網狀、水平、去中介式的。在人工智慧方面,數位化轉型後的家具產業推行算法排產、智能控制的方式;在新零售方面,智能供應鏈幫助優化和降低庫存,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對連鎖實體店進行顧客畫像和店員監管,在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新的「泰勒時代」可能已經到來。龍立榮教授由此提出了數字時代領導力轉型的四個方向。第一,轉變思維方式。
  • 多維度平臺 網際網路+時代需要多維度思考
    原標題:多維度平臺 網際網路+時代需要多維度思考   近日在北京召開的「網際網路金融保險保障合作模式創新研究」項目啟動儀式受到獲廣泛關注。其實早在總理提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中提到網際網路+金融的說法,很多商界人士就嗅到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巨大商機。
  • 教師STEM網絡教育平臺行為意向影響因素​——基於華南師大Wise...
    關鍵詞:STEM網絡教育平臺;UTAUT;行為意向;影響因素一、引言2015年,教育部下發的《關於「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建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探索STEAM等新的教育模式。STEM教育著重培養學生跨學科問題解決和創新創業能力。
  • 組織行為與領導力研究的進展與前沿
    另外,在國內學術期刊的發表中,關於領導力的研究(排除負向領導,如辱虐管理等,出現在惡性組織行為裡)有169篇,按文章主題出現的次數進行排名,近5年來中國學術期刊發表關於領導力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變革型領導、家長式領導、CEO與高管團隊、領導成員交換關係及辱虐領導等。國內期刊發表基本與國際潮流一致,但相對來說,國內學者研究惡性組織行為(包括辱虐管理等)較多。
  • 齊媛:網絡學習環境對小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以教客平臺為例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2013 年發布創新型學習環境報告, 2017 年發布創新性學習環境手冊。美國 21 世紀學習合作組織 2015 年發布《21 世紀學習環境路線圖》, 並聯合美國教育部、頂尖企業和社會團體組織進行推廣, 2016年美國實施 21 世紀技能合作計劃的州已達 20 個 。
  • 楊少傑:平臺型組織結構特徵與運行邏輯
    「平臺」二字對中國企業並不陌生,很多企業都喜歡把自己稱為平臺型企業,認為公司出臺了很多機制,如股權激勵,讓人才有了發揮價值的舞臺,顯然用傳統思維解讀了平臺型組織。 有平臺就應該有合伙人,兩者本身是一對管理理念,沒有平臺,要合伙人做什麼?採取合伙人制度的企業都應該是平臺型組織。
  • 自考「組織行為學」考試大綱領導理論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領導素質理論  (一)領導者應具有的素質  1.我國古代孫子兵法中關於領導素質的觀點;  2.我國現代關於領導素質的觀點;  3.國外有關領導素質的觀點。  (二)不同層次領導者應具有的素質結構。  (三)領導班子合理的素質結構。
  • 衡水市多維度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培育主體 搭建平臺 轉化載體衡水市多維度優化科技創新生態今年以來,河北省衡水市科技系統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科技創新工作,深入實施科技創新五年行動計劃,重點在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載體轉化等方面尋求突破,構建起多維度科技創新生態,助力創新型衡水建設。
  • 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學:領導行為PM分析模型
    當前位置:首頁> 筆記串講 > 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學:領導行為PM分析模型 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學:領導行為PM分析模型
  • 在線學習力測評工具的開發與驗證
    為了對網絡學習者在線學習力發展測評提供科學依據,本研究結合理論研究、專家論證以及實證檢驗的多輪迭代,構建了網絡學習者在線學習力模型,並通過項目分析、探究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驗證,研製了網絡學習者在線學習力測評量表。綜合多輪驗證與檢驗,驗證基於此模型開發的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作為網絡學習者在線學習力測評工具,為我國網絡學習者在線學習力發展與測評提供依據。
  • 基金投研平臺智能化探索 ——金融科技賦能財富管理
    證券公司須藉助AI及大數據等科技手段,結合專業投研能力進行財富管理數位化轉型和業務創新。中信建投運用大數據技術處理異構數據,基於AI算法提升分析維度,整合金融模型形成數位化、智能化的基金投研平臺,為經紀客戶、投資顧問、基金研究員以及FOF基金管理人賦能。
  • 微觀組織行為學:打開員工個體行為的黑箱
    作者:魏秀麗 著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開本:16開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微觀組織行為學:打開員工個體行為的「黑箱」》系統地覆蓋了微觀組織行為學領域的主要內容,從個體行為、群體行為和組織行為三個層面論述了管理中的人的行為問題,囊括了組織行為學研究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
  • 遊戲直播中互動行為對用戶平臺消費的影響
    本文首先通過文獻分析,尋找理論框架,探索遊戲直播中互動與消費行為之間的關係模型,之後利用訪談法挖掘互動方式與消費動機之間的深層聯繫以驗證模型的有效性,並利用文本分析法,從互動的角度切入,具體分析直播內容與互動行為之間的直接或間接聯繫,最後總結出遊戲直播中消費行為的特徵與影響因素。
  • 創新的接地故障大數據分析平臺,有效提高數據處理效率
    故障指示器是饋線自動化的重要終端設備,配電網在運行時會產生大量原始數據,錄波型故障指示器(故障錄波器)的主要任務是當系統發生短路故障、系統振蕩、頻率崩潰等大擾動後,自動記錄擾動發生前後的系統電量,如系統電壓、電流以及系統頻率等,其基本結構如圖2所示。
  • 陳威如:用平臺管理思維創造未來世界的組織模式!
    這就需要建立平臺管理思維,構建全員參與的平臺組織模式,從而塑造出一種組織創新力與競爭力。平臺組織的建構,可以依市場化程度,以及市場化方向兩個維度,分成2X2四種模式,分別為部分功能向外市場化、部分功能向內市場化、全面功能向內市場化,以及完全向外市場化的人人平臺組織 (見圖2)。
  • 社交媒體平臺的開放性強度對用戶使用行為的影響
    Ellison (2007)對Facebook的研究中,用行為參與水平和感情投入強度共同構成測量成員的參與強度,較為系統全面,但其行為參與水平僅僅用好友數量和參與時間來衡量,而沒有衡量成員的活躍程度,則略顯單薄。
  • 文化研究的四個維度
    如六朝之際的「五胡」內遷,在六朝大分裂大動蕩時局中,胡文化與天竺佛教文化的影響,是漢化與胡化相向而行,形成了多民族文化格局。隋唐佛教中國化並走向民間,全面滲入到中國各階層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儒釋道共存共榮。在多次文化的碰撞和互動中,豐富的異域文化因子和優秀的異質文明成果,不但沒有威脅到中華文化,反而繁榮了中華文化、增強了文明古國的「軟實力」。曾記否?
  • ...經濟區產權交易中心黨支部:融合型 創新型 生態型 建在資源要素...
    下設12個黨支部,山東藍色經濟區產權交易中心是在山東省「黃藍兩大戰略」下應運而生,該黨支部堅持「黨建聚魂」,以建設融合型創新型生態型黨支部為抓手,踐行「真贏」文化,將「讓天下沒有無用的資源」的使命,融入到資源要素市場建設之中,全力打造過硬黨支部,爭當產權先鋒。
  • 平臺主體企業談演化①:全生態、全周期、全維度助力教育改革和創新...
    全生態、全周期、全維度助力教育改革和創新三大產教融合項目助力「大平臺+」戰略落地並不斷走向深入「大平臺+」系列產教融合項目是推動應用型高校轉型、實現內涵式發展的改革特區和重要載體,華晟經世作為推動產教融合發展的實幹者,與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合作了哪些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