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地外文明的發展程度水平很高

2020-08-28 科技科幻迷

如何尋找地外文明呢?

第1個辦法就是通過無線電波,如果一個星球上也產生了文明那麼地外文明也極有可能同時也掌握了無線電技術,想通過截獲無線電波來搜尋地外文明的話就必須要和地外文明所使用的頻率一致,否則根本無法接收到信號。所謂頻率是指無線電波在1秒鐘內振動的次數,1赫茲表示每秒震動一次。

注:單位換算

頻率: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

時間(周期):1S=1000mS,1mS=1000uS,1uS=1000nS。

聯繫地外文明使用無線電波的頻率

頻率越高的無線電波能量衰減得越慢也能夠傳遞得越遠,但是一旦超過10千兆赫茲後,無線電波就會被大氣層中的氧或者水蒸氣吸收,很難在地面探測到,因此在搜尋地外文明的信號時,會把頻率集中在1~10千兆赫茲這個範圍內,1959年美國物理學家朱塞佩·可可尼與菲利普·莫裡森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認為如果宇宙中存在其他的地外文明生命,並且地外文明的科技水平發展與人類相當的話,那麼人類或許就能從眾多的射電信號中找到地外文明發出的信號,他們認為這個信號的頻率很有可能是1.42千兆赫茲,這種射電波的波長是21釐米,所以也稱為——21釐米波。

圖解:氫21釐米波段

朱塞佩·可可尼與菲利普·莫裡森提出這個數字可不是憑空想出來的,這個頻率是氫原子發出的電磁波的頻率,氫原子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元素,同時也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因此氫原子發出的頻率也應當是常見的特殊頻率,自然也成為了探索外星文明的首選頻率。一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結合為一個羥基,也就是氫氧基時發出的頻率為1.665千兆赫茲與1.667千兆赫茲,由於氫原子與羥基會結合成為水,因此也把1.42千兆赫茲至1.667千兆赫茲這個頻段稱為地外文明波段頻率。

除了這些頻率,還會使用的頻率是1.42的整數倍,甚至是它們的π倍,2π倍等等,對於這個問題還只能是碰碰運氣,因為我們不是地外文明生命,我們也不知道地外文明生命是怎麼想的。

尋找地外文明計劃

奧茲瑪計劃

最早的利用無線電波對地外文明進行探索的是美國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1960年德雷克使用美國國家無線電天文臺的射電望遠鏡,開始了他的第1個正式搜尋地外文明的計劃,他給這個計劃取名叫——奧茲瑪計劃。

德雷克希望聽到地外文明的呼喊,他將望遠鏡對準了鯨魚座τ星(天倉五)以及波江座ε星(天苑四)探測了21釐米波段的信號,在探索的過程中他確實收到了信號,起初他非常激動,但是冷靜地分析後才發現信號原來只是從天空中飛過的飛機而產生的,奧茲瑪計劃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沒有收到任何可用的信號。

圖解:左鯨魚座τ星、右波江座ε星

SETI計劃

奧茲瑪計劃的失敗只是人類探索地外文明生命的開始,從那以後SETI計劃轟轟烈烈地開始了,世界上眾多先進的望遠鏡都開始加入到搜尋外星人的計劃中,終於在上個世紀70年代可能是人類SETI計劃中最著名的信號被探測到了,1977年美國射電天文學家傑裡艾曼對大耳朵射電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進行了分析,他發現在記錄帶上明確的顯示了在21釐米波段上的一個持續72秒的強脈衝信號,他激動的在記錄上畫了一個圓圈,並在旁邊寫了一個WOW!。WOW表示的是傑裡艾曼的驚訝與激動,因此,後人也將這個信號命名為——WOW信號。

收到這個信號時大耳朵望遠鏡從人馬座方向採集到了一段持續時間為72秒的強烈信號,72秒這個時間長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耳朵望遠鏡固定於地面,無法自由地移動天線,因此它是隨著地球的自轉而掃過天空的,從某一個天體發出的無線電波進入到大耳朵的視野後,到大耳朵因為地球的自轉而不得不放棄觀察這個時間就是72秒,這也就是說大耳朵收到的強射電源一定來自地球以外,而不是地球上的某個太空飛行器,此外大耳朵射電望遠鏡能夠同時監聽50個波段,而該WOW信號只出現在其中的一個頻段中,這也就意味著WOW信號的頻帶值在低於10千赫茲,而自然現象所產生的射電波一般都會具有較寬的頻帶,幾乎不可能在如此窄的頻段上如此強烈,因此WOW信號真的是非常詭異的信號,後來藉助各種先進的望遠鏡對同一地區進行了苦苦的觀測,卻再也沒有收到同樣的射電波了,直到今天WOW信號依舊撲朔迷離,沒有確切的解釋,遺憾的是只記錄到信號的強度,沒有記錄信號更多的信息,也無法破譯、無法確實證明這就是外星文明的信號。

圖解:傑裡艾曼所寫的——WOW信號

突破聆聽計劃

現如今探索外星生命的探測也是越來越大,2015年7月迄今為止,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外星人搜尋項目(突破聆聽計劃)正式公布,這個投資了1億美元的項目,旨在搜索100萬個近地恆星以及銀河系之外的100個星系。已發現外星智慧生命存在的證據,計劃加入突破聆聽計劃的望遠鏡也都是當代頂級的望遠鏡:

美國的radio射電望遠鏡——世界上最大的可動射電望遠鏡、

澳大利亞的帕克斯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世界上最大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這些頂級的望遠鏡將會騰出大量的時間用於尋找外星文明,但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觀測數據,從這些單調的數據中抽取有關外星文明的信息是一件極其耗費計算資源的任務,下面為大家展示下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所能探測到的位置,為了更好地感受這次太空旅行,請反轉手機:

圖片來源網絡

假如地外文明的發展程度水平很高

假如地外文明的發展程度水平很高,它們已經到了能夠在多個行星上生存的地步,在多個行星之間進行遠距離通信時,需要解決的是發射的電磁波不發散,而雷射就有這樣的特性是一種幾乎不發散的直線傳播的單色光,利用雷射進行通信可以在短時間內傳送大量信息,傳送量遠遠高於無線電波,雷射通信最大的問題是傳送的距離,如果地外文明真的想使用雷射與我們進行通信的話,需要使用能量很強大的雷射。

目前我們最強大的雷射發射裝置可以發射出2000萬億瓦的雷射,在上學時老師在PPT上畫重點的雷射筆的功率是千分之一瓦,2000萬億瓦的雷射強度能夠在宇宙空間中傳播1000光年,假設地外文明能夠掌握的技術和我們在同一個水平,那麼1000光年外的雷射信號就可以被我們觀察到,目前利用雷射探測地外文明的計劃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在探尋外星文明的無線電波或者雷射時,都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地外文明和我們一樣會向宇宙深處發送友善的問候,但是如果它們不是這麼想的,它們只想安安靜靜的待在它們那個地方,我們還有什麼辦法找到它們呢?

第1種方法——探測核能的使用痕跡。

探測地外文明使用核能的痕跡,氚原子在自然界中的存量極少,但卻可以利用原子反應堆或者氫彈人工制的,如果宇宙的某個地方氚原子的存量異常,也就是包含大量氚原子的話,或許那個地方的外星人已經在大量的使用核能源了,那裡一定存在高度發展的文明。氚原子的頻率是1.516千兆赫茲,因此科學家也曾以這個頻率為目標對地外生命進行探尋。

另外對於地外文明而言,核廢料的處理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地球上的人類就面臨著這個重大的問題,方法之一就是進行掩埋處理,把這些核廢料深深的埋在具有堅硬巖石層的區域,這當然不是最好的辦法,高度文明會把核廢料丟棄在自己所居住的恆星上,也就是它們自己的太陽上,在核廢料中所包含的放射性元素中,鈾233和鈽239被投放到恆星後會發生裂變,轉變為鐠元素和釹元素,通常鐠元素和釹元素在恆星上的含量非常少,如果我們在某顆恆星上發現了鐠元素和釹元素的含量超出了一定的範圍,那麼這個恆星的附近也極其有可能存在高度發展的外星文明。

第2種方法——探測紅外線。

作為地球上的能量來源,太陽光中只有極小的一部分能夠為地球上的生命所利用,文明的發展必然帶來能量的需求暴增,先進的文明也不得不尋求更好的能量來源,其中一個比較好的方案就是儘可能的使用恆星的能量,比如在恆星的周圍建造一個能夠包裹恆星的超級太陽能光板,這就是美國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的——戴森球

一旦戴森球建造成功,它就能夠捕獲恆星發出的所有光,利用其全部能量,與此同時光板的外側會因為太陽的輻射而發熱進而輻射紅外線,並且輻射的強度與恆星發出的光強度相同,那麼如果我們能夠找到與恆星輸出相同強度的紅外線光線的話,那麼就有可能是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了。

在戴森球不斷建造的過程中,恆星的亮度也會發生顯著的變化,從遠處看也許是恆星亮度不規則的變暗。

第3種方法——尋找地外文明改造的恆星

一個高級的文明可能能夠改造其恆星來保證自己的星球宜居,恆星在進入暮年以後,內核的氫燃料消耗殆盡就會膨脹為紅巨星,到了那個時候處於宜居帶的行星,要麼直接被恆星吞噬,要麼會被恆星更加耀眼的光芒持續地照射,地面的水會變成水蒸氣,海洋會變成沙漠,高度發展的文明可以通過延長恆星的壽命來躲避這樣災難。比如將恆星其他部分的氫同內核的氫相結合,去除恆星物質或調整其轉動的速率來改變其內部的壓力,這些都會給恆星帶來獨特的特性,是高級文明存在的強有力的證據。

第4種方法——使用新的通信技術與地外文明取得聯繫

我們之所以無法使用無線電波尋找地外地外文明,因為它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無線電波,它們可能是沒有眼睛的,像蝙蝠一樣可超聲波定值觀察周圍,也許它們的語言是通過嗅覺、溫度和壓力來組織的,我們與它們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就像兩條平行線,永遠也無法相交。

在新的通信技術中,中微子通信是利用中微子運載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中微子是一種體積極小且不帶電的中性基本微粒,傳遞速度接近光速進行直線傳播,不會發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現象,並且極易穿透物質甚至整個地球,並且本身的能量損失極少,因此中微子確實是一種十分理想信息載體。也許外星文明早已掌握了中微子通信的方法,而且已經用中微子向我們發送了友善的問候,只不過它們全從我們的身體略過了。

結語

宇宙是如此之大,實在無法想像在如此浩渺的宇宙中,只有地球上存在著文明,隨著科學的發展,未來我們會有更先進的技術,更高科技的儀器,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尋找外星生命的過程中,目前已經搜尋它們60年了,但是在宇宙百億級的年齡來看,這只是短短的一瞬間罷了,所以路還長我們一起努力。


相關焦點

  • 尋找系外文明(外星人)讓天體生物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突破
    作者:天體生物學·黃姤如何尋找地外文明呢?第1個辦法就是通過無線電波,如果一個星球上也產生了文明那麼地外文明也極有可能同時也掌握了無線電技術,想通過截獲無線電波來搜尋地外文明的話就必須要和地外文明所使用的頻率一致,否則根本無法接收到信號。
  • 劉慈欣擔心的「紅岸工程」還是發生了,中國天眼開啟地外文明搜索
    尋找地外文明,不同於在火星或者木衛二歐羅巴上尋找地外生命,地外生命有可能只是最簡單的微生物甚至單細胞生物,但地外文明如果能夠被人類探測到,則有很大的可能其科技已超越人類千萬年。地球誕生已有1.5億年,現代人類誕生已有4~5萬年,人類文明已發展了7~8千年,而人類真正的工業化進程不過是近200年的事情,這區區200多年,已經讓人類可以踏足月球、飛往火星甚至飛出太陽系。遠在光年之外的外星文明的活動,如果其規模巨大到能夠被人類探測到,那麼該文明大概率上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人們對於尋找地外文明的態度,存在著明顯的兩極分化。
  • 你好,地外文明
    雖然到目前為止,我們依然沒有發現地外文明,但在人們放飛的想像中,地外文明已經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了銀幕上。1997年上映的《超時空接觸》就是一部關於地外文明的科幻電影。電影中的主角埃莉·愛羅薇接收到了來自織女星的地外文明信號,在破譯了信號後,埃莉·愛羅薇發現這是生產時空機器的圖紙和說明。
  • 100萬年後,人類文明將發展到什麼程度?或成為宇宙最頂級的文明
    人類進化示意圖如今人類已經建立了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可能100萬年前南方猿人想不到,經過100萬年的進化,他們的後代竟然能夠成為這個星球上最文明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組織能力最強、智力水平最高的物種,現在的社會發展程度相對於100萬年前的南方猿人來說,想都不敢想,因為那時候他們只想能夠捕到獵物解決溫飽就可以了,而現代人類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溫飽需要,還有精神、信仰等各種需求都得到極大滿足
  • 俄國望遠鏡收到「外星人」信號,對方文明程度超過地球人
    地外文明搜尋機構的研究人員認為,如果這是一個各向同性的信號(非定向發射,是從信號源發出後朝向四面八方發射出去),那麼這個文明的技術水平可能已經達到了卡爾達肖夫指數II型文明(能控制一個恆星的能量)。而如果這個信號是一個聚焦並指向太陽系的射束,那麼它們可能達到了卡爾達肖夫指數I型文明的水平(能控制一個行星的能量)。這兩型文明都高出了目前地球上人類已創造的文明。
  • 地外文明為何突然熱起來了?中國天眼啟動尋找計劃,目標直指外星文明
    中國天眼啟動尋找計劃,目標直指外星文明近些年來,中國在航天領域方面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例如「中國天眼」於2016年落成、「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等等,這些成就似乎指明了中國航天未來發展的光明道路。近期根據新華網的報導,中國地外文明搜尋科學家張同傑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中國天眼」將進行地外文明探索。
  • "中國天眼"將啟動地外文明搜索
    中國天眼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射電望眼鏡,外空信息的探索可謂是領先世界水平。在大數據化時代通過中國天眼探索地外文明,挖掘信息資源,是我國太空探測領域的巨大進步。在地外文明搜索、國防建設、外空領域信息等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奧茲瑪」計劃:探索地外文明的旗手
    ,並通過獲得的大量信息,不斷尋找可能存在地外文明的位置。、外星高級文明可發展出星際通訊技術的概率、銀河系內可能與我們發生聯繫的高級文明數量。由此可見,探索地外文明是一項綜合性的科學使命,過於樂觀是不現實的,過於悲觀也是沒有根據的。
  • 王微: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城市化程度密切相關
    原標題: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城市化程度密切相關   編者按   城市化是人口由農村向城市遷移和集中,城市範圍和城市人口不斷增加,使城市成為人類活動的主要集聚場所並實現從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城市文明轉變的歷史過程。
  • 假如太陽系內發現低等文明,人類會任期演化,還是掠奪甚至奴役?
    美國政治家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衝突論」中認為,文明在崛起過程中必定伴隨著互相擠壓與衝突,從印第安人被屠殺的案例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再往後則是冷戰以及海灣戰爭和911事件等,無一不踐行了這個理論,但假如有一個低等文明在遙遠的太陽系另一邊,還能和他們衝突起來嗎?
  • 1.7萬光年之外……銀河系的地外文明有多少?|光年|地外文明|克裡斯...
    費米悖論費米悖論是一個有關外星文明、星際旅行的科學悖論,闡述的是對地外文明存在性的過高估計和缺少相關證據之間的矛盾。這是因為,宇宙的發展有足夠的時間讓無數其他文明誕生和成長。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我們一直沒有找到任何地外文明的蹤跡。
  • 天鵝座KIC 8462852星是具有戴森球建造水平的地外文明嗎?
    他的這個理論其實就是一個思想實驗,認為宇宙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因為巨大的能源需求,只能對自己的母恆星進行大手術,這個手術的主要內容就是建設一個包裹恆星的巨型殼體,將恆星能源全部或者大部分收集起來,加以利用。這個戴森球的故事時空通訊過去已經講過多次,這裡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查閱。
  • 地外文明探索:會引鬼上門嗎?
    不幸的是,由於三體運動的不規則性, 此恆星-行星體系極不穩定,災害頻仍,文明多次發展起來,又多次中途毀滅。當12顆行星已經被不規則運行的三個太陽吞噬了11顆時,最後剩下的那顆行星上的文明,終於發展到遠超越地球文明的程度。然而此時這一文明的末日卻也隨時都會降臨——因為3個太陽的運行無法預測,這顆最後的行星隨時都可能被吞噬,況且行星上的各種資源也已瀕臨耗竭。
  • 中國天眼加快探索脈衝星與地外文明
    自動化程度越高,設備往往越容易出現故障。而這一規律在FAST工程面前似乎並不成立。從2016年9月25日FAST整體竣工到今天,在過去的四年中,持續的高性能運轉證明了這座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可靠性。
  • 中國這項技術領先世界20年,有望發現地外文明?
    直到今天,西方很多國家的人民對我國的印象還停留在一百年前,認為我們落後,認為我們沒有實力,只能被欺負,然而從老美的種種表現來看,我們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們慌了,害怕我們的崛起,害怕我們變得強大,所以為了保持西方國家一貫的國際地位,都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
  • 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滅絕?費米悖論或揭示了一個可怕的真相
    就拿我們地球上來說,現在一些不要再生資源已經是越來越少了,如果再過幾百年幾千年,地球上的可能利用資源也會很快的枯竭,那麼向外太空或者向其它的星球發展也是我們必然的選擇。那麼反過來說,如果在其他的行星上有著智慧文明,那麼他們的技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都會踏出自己固有的領地,從而向太空深處進發。那如果是這樣,我們的銀河系應該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
  • FAST將加快探索脈衝星與地外文明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科院時強調,要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並對中科院提出了四個率先的要求。自2014年「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中國科學院在科技創新發展、國家創新人才高地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一流科研機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出成效,並在2020年完成第一階段目標任務。
  • 按照文明等級的劃分,《三體》中的各大文明分別處於哪一級水平?
    在《三體》中大劉並沒有對宇宙中的智慧文明做出明確的劃分,許多人在看完《三體》之後就會有這樣一個問題:遭到降維打擊時人類文明處於哪一級水平?掌握降維打擊這種超技術的「歌者」文明(《三體》中並未詳細介紹這一文明的具體情況,姑且這樣稱呼它)又達到了哪一級程度?
  • 「中國天眼」啟動地外文明搜索,真的能找到嗎?
    事實上,搜尋地外文明是 FAST 望遠鏡籌建之初就被正式列入規劃的科學目標之一;為實現這一科學目標,一臺專門用於搜索地外文明信號的後端設備 FAST SETIBURST 被製造出來並安裝在 FAST 望遠鏡饋源艙內。
  • 銀河系中可能存在著40000個高等地外文明(圖)
    然而,有足夠多的懷疑論者持懷疑態度,認為這些高度發達的地外文明就存在於我們的星球上。當然這更像是屬於哲學的討論範疇。無論怎樣,只是簡單的接受存在「人類」,可能還不是我們去發現探索宇宙的全部內容。 英國愛丁堡天文臺的研究員鄧肯·福根試圖模擬多個不同的情景,展示我們生活的銀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