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城市化程度密切相關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城市化程度密切相關

  編者按

  城市化是人口由農村向城市遷移和集中,城市範圍和城市人口不斷增加,使城市成為人類活動的主要集聚場所並實現從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城市文明轉變的歷史過程。與之相伴隨,人類的生產活動,特別是非農業生產活動向城市遷移和集中,各種要素和非農產業(主要是製造業和服務業)向城市集聚,城市逐步上升為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心和主要帶動力量,使城市經濟在一國或地區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明顯高於農村經濟,並逐步實現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乃至服務經濟的轉型。因此,城市化進程也是服務業加快向城市集聚、發展規模不斷提升,並最終成為城市經濟乃至一國經濟支柱的發展過程。

  王微

  從世界城市化歷史來看,城市化從起步到相對成熟,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可以將城市化率劃分為城市化初期 (城市化率低於30%)、中期(城市化率在30%—50%)、中後期(城市化率50%—70%)及後期(城市化率高於70%)。當前我國城市化率已超過50%,剛剛進入城市化中後期。從國際經驗來看,城市化中後期正是服務業規模提升、結構升級、空間布局分化和就業加速增長的關鍵時期。

  城市化中後期服務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從全球城市化與服務業發展的經驗來看,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城市化程度密切相關。根據世行資料庫中的109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進行分析,各國和地區的城市化和服務業發展呈現顯著正相關。即隨著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相應提高。在城市化發展初期和中期,即城市化率低於50%的階段,各國服務業發展水平隨城市化程度提高而逐步上升,但其在GDP中的比重基本低於50%,尚未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進入城市化中後期,即城市化率超過50%以後,服務業佔GDP比重普遍超過50%,歐美等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其服務業比重已基本超過75%,服務業成為城市化中後期各國經濟發展的主導和主要動力。

  城市化中後期是服務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關鍵時期

  總體來看,隨著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服務業發展在保持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服務業結構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根據對幾個典型國家的城市化與服務業結構變化的考察,城市化中後期服務業結構變化十分顯著。

  一是在城市化初期以及中期階段,即當城市化率低於50%,以製造業為主導的工業是經濟發展的主導,服務業發展更多是圍繞商品的生產與流通分配展開,包括交通運輸、批發零售在內的流通性服務業成為這一時期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其在服務業中的比重通常高達30%—40%,在GDP中的比重達到20%左右。

  二是當城市化進入中後期,即城市化率超過50%後,服務業進入加快發展階段,在服務業佔GDP比重不斷上升並逐漸成為經濟發展主導的同時,服務業結構調整更為迅速。一方面,商品流通性服務業在GDP中比重逐步下降,另一方面生產性服務業、居民服務業及社會服務業呈現加快發展、在GDP中比重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和社會服務業成為城市化中後期服務業發展和結構升級的主要動力,它們在GDP中的比重從10%或不足10%上升到25%和20%左右,逐步取代流通性服務業成為服務業發展的主導,並進而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服務業發展成就業穩定增長的關鍵

  隨著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和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就業就成為城市發展與社會穩定的核心問題。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服務業在就業方面的貢獻越大,服務業發展逐步成為城市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

  以美國為例,從1860至1920年美國城市化率由19.8%升至51.2%,處於城市化初期階段,工業就業比重由18%提高至34%,上升了16個百分點。而同期服務業就業比重提高了11個百分點。從1920至1960年,美國進入城市化中後期,城市化率由51.2%升至近70%。在這一階段,美國工業就業比重基本維持不變,而服務業就業比重則由39%升至59%,上升了20個百分點,而且實現了服務業就業比重達到並超過產出比重,成為美國城市化進程中服務業就業比重上升最快的時期。1960年以後,美國進入城市後期,城市化率緩慢提高,至2000年達到80%。在此階段,美國經濟逐步完成由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變,工業就業比重下降了11個百分點,而服務業就業比重則由59%升至74%,上升了15個百分點,服務業成為美國社會最大的就業部門。可見,進入城市化中後期乃至更長時期,服務業發展成為創造就業的主要來源,也是城市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

  服務業空間布局分化趨勢逐步加快

  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數量和總體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不同類型城市的發展也開始逐步分化,表現在服務業發展上,服務業的規模和結構也因此出現發展差異,出現了服務業向大型城市加快集聚和發展的總體態勢。特別是一些特大型城市或區域中心城市,成為服務業發展的主要載體,服務業逐漸成為城市經濟的主體,服務業增加值和就業比重均超過70%,一些國際化大都市如紐約、倫敦和香港等,其服務業增加值和就業比重都已接近90%。

  從發達國家城市化發展的歷程來看,服務業發展在空間布局的分化,也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當城市化處於起步階段,即城市化率低於50%的階段,城市規模普遍較小且服務業發展水平較低,城市之間服務業發展差異較小,無論是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服務業在空間布局均是向城市中心集聚。

  當城市化進入中後期,即城市化率在50%—70%的階段時,隨著城市數量和規模增長趨於穩定,城市體系開始加速形成,大中小城市之間的分工合作調整加快推進,大城市逐步由工業中心向服務中心轉變,具有較強商品和要素配置功能的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及其大型服務企業趨於加快向大型城市集中,而工業開始向中小城市轉移,並形成大量專業化的工業城市或產業集群,一些與製造業緊密結合的生產性服務業或流通服務業也會在中小城市得到快速發展。同樣,面向城市人口的居民服務業和社會服務業,也存在因城市規模不同而出現的空間布局差異,城市規模越大,居民服務業和社會服務業的規模越大,結構也越完善和高端化。

  當進入城市化後期,城市化率達到或超過70%時,服務業發展成為經濟發展以及城市經濟的主導,大型城市在服務業發展方面將居於領先地位,並完成城市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型,並形成區域乃至更大範圍的水平和要素服務中心;中小城市則形成工業與服務業更為協調的發展格局,並形成以具有較強專業化特色的生產性服務業,服務城市人口的居民服務業和社會服務業為主的服務業結構。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冷智花:世界城市化發展路徑及啟示
    冷智花:世界城市化發展路徑及啟示 2017年06月12日 09: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冷智花 字號 內容摘要:隨著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第二、三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增加
  • 城市化:極化發展及其未來
    經過近四十年的快速推進,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已來到一個十字路口,人口紅利的終結以及傳統產業的陸續外遷轉移,已經給中國城市化的發展格局帶來重大變化,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產業格局的持續演變必將帶來區域經濟、城市發展的新一輪調整。縱觀世界城市化的歷程以及中國過去四十年來的城市化發展脈絡,中國城市化的未來之路顯然也並不是那麼迷亂地無從尋路。
  • 甘肅省城市化發展監測評價體系研究
    因此,只有全面評價城市化人口所處的生活質量、生活環境、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以及城鄉協調程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映城市化的客觀水平和內涵特徵。縮小城鄉差距和實現城鄉一體化是城市化的終極目標和客觀要求,因此,城市化發展水平如何,不僅要看城鎮發展如何,更要從面上反映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是否擴大或是否均衡發展,這是檢驗城市化成效的重要方面。在城市化進程中逐步減輕和消除城鄉兩元結構差別,使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達到城鄉共享,縮小城鄉差距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 我國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較弱 相關實施意見將出臺
    中國網財經9月3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今日上午就《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的情況舉行發布會,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何建中指出,和比較發達的航運國家相比,我國現代航運服務業的水平還比較弱,未來將研究出臺加快促進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的具體實施意見。
  • 中國經濟新動能|中國未來高質量發展要實現「雙重城市化」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跛行城市化」越來越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阻滯因素,也引發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亟須糾正和完善。在未來,我們需要的「城市化」,不僅要使得城市化越來越「充分」,能夠繼續構成經濟高速增長的持續動力,而且要能夠擺脫「不平衡」的桎梏,使得經濟發展的果實能夠惠及到每一個貢獻主體,實現高質量發展。
  • 2017.10: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協同發展研究(何強等)
    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產性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雖然較低,但與他們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之所以在實體經濟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生產性服務業發揮了關鍵的支撐作用。實踐表明,通常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製造業現代化程度越高,其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也越高。
  • 促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
    其中,進一步增強生產性服務業對現代農業的全產業鏈支撐作用,著力推動服務結構合理、專業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範、覆蓋全產業鏈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健康發展,對於培育農業農村經濟新業態,更好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中國城市化,開發商責任非常重大
    依我看,這篇報告是當代中國房地產市場化開發(1998年起)至今,中國人建下超過歷史上3000年留下的建築面積總和的房子以來,將房地產和宏觀城市化規律結合得最緊密的一份報告,標誌著以往野蠻生長的房地產行業,從此開啟認真探索和尊重城市化發展自有規律的新階段。而這也是市場倒逼的必然結果,房地產遍地黃金的時代過去了,接下來誰不尊重規律誰就要被市場淘汰。
  •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杭州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十三五...
    ……………………………………………………………………………………(72)現代服務業的發達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順應國際服務貿易加速發展和都市經濟圈、長三角城市群、「一帶一路」等區域合作加強的趨勢,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水平,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5. 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加強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民生服務水平,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全體市民更廣泛地參與發展過程,更多更公平地享受發展成果。
  • 東北與廣東:影響中國城市社會發展兩級的有哪些因素
    與進入城市社會之前相比, 城市化的傳統動能仍然較強, 新型城鎮化動能不足。 1.城市社會的城市化在速度上呈規律性下降。如「十一五」期間, 中國城鎮化水平提高了6.7個百分點, 而「十二五」期間僅提高6.4個百分點。已經進入城市社會的東北三省和廣東省出現明顯的減速趨勢,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速度整體上只是全國平均的40%左右, 有些省份甚至不足全國的1/3。
  • 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歷史邏輯、現實意義與路徑探索
    推進我國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的政策重點包括:(1)提高重視程度,消除制度障礙;(2)將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作為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3)充分發揮技術進步的作用,鼓勵製造企業業態創新;(4)利用新區建設推廣融合新模式、新業態;(5)升級發展服務外包,積極參與國際生產性服務業分工。
  • 最新發現:這個實驗室指標與COVID-19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COVID-19常合併呼吸衰竭,雖然有人認為血中性粒細胞水平升高與COVID-19氧合惡化有關,但中性粒細胞是血栓炎性風暴的驅動者還是單純的旁觀者尚不清楚。
  • 城市化進程加快 農村會在城市化過程中消失嗎
    理性的城市化將使農村變得更美好  張學良  ●所謂「農民的終結」,其實是「小農的終結」  ●城市化目標不應是在空間上消滅農村  ●城市化成果需要分享,城市化過程更需尊重民意與民俗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一些傳統村落逐漸消失,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 關於印發現代服務業科技工作會議有關會議材料的通知
    >1、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現代服務業是指在工業化比較發達的階段產生的、主要依託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發展起來的、信息和知識相對密集的服務業。目前發達國家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平均達到70%左右,吸引就業勞動力人數已超過第一、二產業吸收勞動力的總和。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
  • 高考地理如何考查城市化問題?
    但是不同國家的城市化發展進程是有差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直接導致城市化的地區差異。一般來說,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判斷城市化地區差異 發達國家和地區城市化水平高,發展速度慢;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水平低,發展速度快。如下圖所示,我們可以判斷甲表示發達國家,乙表示發展中國家
  • 用「異質化」眼光發展現代服務業
    「成都女婿」、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作為首場嘉賓,為成都帶來以「國際經濟環境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為題的精彩演講。促進就業服務業的表現大大優於農業工業    當天的演講中,皮薩裡德斯將演講主題鎖定在「現代服務業」,這與當前成都的產業調整方向不謀而合。在推進國際化和現代化進程中,成都正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注重對現代服務業進行提檔升級。
  • 突出宏觀統籌 構建服務業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發展迅速,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服務業一些薄弱環節和共性問題開始顯現。近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新時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深化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來緩解目前服務業遇到的問題,提出要支持傳統服務行業改造升級,大力培育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  《意見》的出臺有何重要意義?有何亮點?在新時代下,應該如何衡量服務業的高質量發展?
  • 新政醞釀出爐 製造服務業發展謀劃升級版
    記者獲悉,我國製造服務業發展將迎來新一輪升級。有關部門正緊鑼密鼓展開相關調研並召開座談會,就加快推動製造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徵求相關單位意見,並將在完善後儘快發布。地方上,湖北、吉林、河北等多地正密集試點現代服務業與先進位造業深度融合,力促製造業轉型升級。業內稱,政策紅利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將進入加速期,智能工廠、健康醫藥、現代物流等行業也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 世界將繼續城市化 |《2020年世界城市報告—可持續城市化的價值...
    儘管早期的建議認為,城市密度與疾病傳播相關,但即使病毒對農村和小型社區造成嚴重損害,首爾、新加坡、東京,甚至早期疫情的中心紐約等人口密集城市,其相對成功的疫情控制能力令人備受鼓舞。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過度擁擠才是主因,而非人口密度。  在城市地區,解決過度擁擠問題,並在家庭、商店、就業場所和公共運輸上保持可接受的衛生水平至關重要。
  • 《柳葉刀》:糖尿病與新冠肺炎感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在全球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的患者中,研究人員發現有20%至50%的患者患有糖尿病,證明了糖尿病是與新冠肺炎感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的基礎疾病之一。 根據新冠病毒嚴重感染地區的流行病學觀察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及其他國家衛生中心和醫院的報告顯示,糖尿病患者死於COVID-19的風險比沒有糖尿病的患者高出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