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鸛守護者「養成記」 北京房山農婦成野生動物專家

2020-12-05 北晚新視覺網

蜿蜒的拒馬河,發源自河北省淶源縣西北的太行山麓,它從房山的十渡景區進入北京市,在八渡附近,水流變緩形成一處淺灘。清晨7點多鐘,初升的太陽剛剛溫熱水面,一隻黑色的大鳥從山上飛來,輕盈地落在淺灘中。

蒼鷺

「這就是黑鸛,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我們房山也是中國黑鸛之鄉。」站在淺灘邊,房山區園林綠化局野生動物監測員任國霞向北京晚報記者介紹,從是一名普通的農民,成長為十渡流域知名野生鳥類專家,任國霞四年來工作的每一天,都如此度過。

勤跑腿

每天和太陽一起上班

房山區拒馬河流域的監測路線,分為三段:一渡到四渡,9公裡;五渡到十渡,12公裡;十一渡到十八渡,20公裡,任國霞負責的是五渡到十渡這12公裡。

她每天的工作,從太陽一出山便開始。「鳥兒一般都是早晨出來找吃的,等太陽升高,天熱了,人再一多,就飛回山裡去了。」每天跟著太陽一起上班,成了任國霞的慣常節奏。

天沒亮,她就得騎著自己的小三輪,從張坊鎮的家,趕到七渡附近的工作站。工作站掛靠在一個森林消防站,有時候,消防站的消防員也會幫忙監測野生動物,他們都親切地稱任國霞為「霞姐」。

記者採訪的當天,這天跟霞姐一起出巡監測的兩位消防員是景相霖和蘇涵,剛進入八渡的這個保護小區,三人就立刻注意到了淺灘中站立著的黑鸛。「我叫它小黑,它在這塊兒已經連續一周了。」霞姐說,在她負責的這12公裡,常年出現的黑鸛的大約有十幾隻,雖然黑鸛長得都差不多——紅色的細長腿、紅色的細長喙、一身黑羽毛毛,但是細心的霞姐還是能辨別出差別。

「有的個頭小一點,有的活躍一點,常年看,就能分出來。」霞姐站在岸邊,距離黑鸛有幾十米遠,但她儘量把聲音壓得很低,「黑鸛很敏感,稍微走近一點,或者聲音大一點,就會飛走,最怕人打擾。」

霞姐說,黑鸛雖然曾經分布廣泛,但如今全世界也僅有3000隻左右,中國約有1000隻,整個十渡地區最多時發現約60隻。黑鸛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在中國的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十渡拒馬河流域是黑鸛重要繁殖與遷徙中轉站,房山還在2013年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評為「中國黑鸛之鄉」。十渡的一隻黑鸛「英雄母親」因連續多年產仔,一直備受中國鳥類學家關注。

爛筆頭

「紅尾水鴝」不是「宏偉水渠」

八渡的這處出淺灘,除了黑鸛,還有些其他鳥類。

靜靜浮在水面的綠頭鴨,是北京市二級野生保護動物。還有像麻雀一樣個頭不大,但是雄鳥有紅色尾羽的紅尾水鴝。紅尾水鴝與宏偉水渠同音,關於這種十渡較常見的鳥類,有一個小段子。

「在霞姐之前,當監測員的是一位老哥,我有一次問他,知不知道『紅尾水鴝』是什麼,他說,不就是宏偉的水渠嗎?」蘇涵不是第一次回憶這段經歷了,每次說起來,還是忍不住笑。霞姐說,這種鳥的學名確實容易被誤解,自己經常跟身邊人科普,「鳥不大,但是能看見一片紅,很好看。」拒馬河流域三段監測路線的三個監測員,都是女性,霞姐覺得,大概是女性特有的細心,更適合這份工作。

霞姐的老家在拒馬河上遊的河北省淶水縣山區,小時候,她經常看見成群結隊的野生鳥類,在淶水的青山綠水間嬉戲。「那時候,就知道叫『大鳥』,有時候看見『鶴』,具體是什麼鳥、什麼鶴,完全不知道。」後來,隨丈夫到房山來生活,霞姐一點點見證了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鳥,還有河裡的魚,都逐漸變少了。」

四年前,得到一個成為野生動物監測員的機會,霞姐毫不猶豫地抓住了。,「這份工作掙得很少,前面那位大哥就放棄了,但我一直對野生動物還是有感情,堅持做了下來。」

霞姐很用心,市裡、區裡組織專家講座、培訓,她每次都認真聽、仔細記,把專家的講課內容一筆一划記在筆記本上。「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尤其房山區常見的很多鳥類學名是生僻字,她就標上拼音,比如紅尾水鴝[qú]、鸊鷉[pì tī]、大鵟[kuáng]、雕鴞[xiāo]……

千裡眼

百米之外崖壁一眼看見蒼鷺

霞姐每天的工作,需要儘量走遍12公裡巡視範圍內的每一處棲息地。

五渡的雅布倫生態文化園內,有一處緊鄰河灣的崖壁,這裡集中居住著十幾隻北京市二級野生保護動物蒼鷺。早晨的太陽,攀上崖壁,記者跟著霞姐一行,站在崖壁對岸,正好衝著陽光,遠遠看去,崖壁上白茫茫,模糊一片。

「看見了嗎,那是一隻蒼鷺。」霞姐指著百米之外的崖壁上的一塊石頭,記者卻絲毫沒有發現蒼鷺的蹤跡。

一旁的景相霖樂了:「霞姐早就練出來『千裡眼』,蒼鷺算大的了,小點兒的紅隼什麼的,也能一眼看出來。」在霞姐、景相霖和蘇涵的耐心指點下,記者才終於在崖壁上看見三三兩兩棲息著的蒼鷺。

這種翅膀寬大的鳥類,會在人煙稀少的時候,飛落到河面,捕食小型魚類。但進入5月以後,天氣轉熱,十渡進入旅遊高峰,人群大量流湧入,會明顯打擾野生鳥類的生活。

「河上如果有人劃竹排,鳥類就不敢下來覓食了,只能趕早天沒亮就捕食,白天餓著,傍晚等人散了,再捕食。」

刀子嘴

「朋友圈」看到捉麻雀也制止

5月之後,黑鸛等鳥類進入繁殖高峰,霞姐的工作壓力更大了。除了在每個觀測點,用行動裝置上傳鳥類的動態,她還要關注疫源疫病、意外傷害甚至飲食問題。「河面上如果出現大量的鳥類,而崖壁上窩裡的鳥類很少,證明河裡的東西不夠吃了,鳥類需要更多家庭成員參與捕食。這時候,就得投放適量的小泥鰍、小鯽魚給它們吃。」

霞姐最怕遇到的是無序放生,「放生什麼的都有。」

有時候,遇到放生蛇。「以前我們山上沒什麼毒蛇,現在很多,蛇直接就吃鳥蛋,甚至爬進居民家裡,我們還得去捉。」

有時候,遇到放生魚。「一次一千斤大魚,用卡車往河裡倒,這些大魚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它們把小魚小蝦吃了,鳥類就得挨餓。」

有時候,還能遇到放生猛禽。「我看見過一次禿鷲,但是我們山裡是沒有禿鷲的,這明顯是外來物種,得趕緊上報。」

霞姐只是一名監測員,沒有執法權,無論是碰到放生、捉鳥還是電魚等行為,她都得第一時間上報給森林公安,等待處理。不過,在私底下,霞姐也沒有閒著,而是利用掌握的知識,儘可能地普及野生動物保護理念。「現在科普活動本來就多,我只是再在親朋好友之間宣傳一下,大家可能不知道,野外看見的幾乎所有鳥類都是保護動物,包括麻雀。」霞姐說,在農村、山區,小孩抓幾隻麻雀玩是很常見的事。「前幾天看見有人發朋友圈炫耀說孩子有了新玩具,竟然是只麻雀。我馬上發微信告訴她,趕緊放了,這是違法行為。」

在朋友圈裡,霞姐成了刀子嘴。她還利用丈夫開菜站的便利條件,經常打聽集鎮上兜售的野兔、野雞、河魚、河蝦來自何處。「我家是開菜站的,所以比較容易『臥底』,問出來他們在哪捕的,我就上報。」

上午的監測,隨著氣溫漸漸升高,在9點左右結束。一年365天,霞姐要儘可能保持每天早晚各一次觀測,除去極端情況,風雨無阻。「這些年,大家的環保意識一點點提高了,以前常見的電魚、捉鳥等行為已經很少,山區的野味也多數都是家養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嘛,環境好,對大家都好。馬上就到夏天,十渡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們希望大家來玩的時候,儘量別打擾野生動物,遠遠看看,拍幾張照片是最好的。」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孫毅

編輯:TF003

相關焦點

  • 珍稀鳥類來京記: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
    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
  • 北京黑豹保護站救助兩千多隻國家級保護動物 十渡成為「中國黑鸛之...
    對於野生黑鸛大壯,李理並不陌生。從2013年發現它首次產仔,至今,它以平均每年4隻的數量,累計產仔19隻。黑鸛是世界瀕危珍禽,全球僅存大約2000隻。如此高產的大壯,在「黑鸛之鄉」房山,是出了名的「英雄母親」。李理創建的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總站,位於房山十渡地區。建站之初,李理曾在拒馬河畔看到一種大鳥,它數量不多,只有3隻,但它的美麗卻分外奪目。這種不常見的鳥究竟是什麼?
  • 北京:陸生脊椎野生動物逾500種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魏夢佳)近年來,隨著北京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全市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正持續增加。根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全市陸生脊椎野生動物的種類現已增加至500多種。兩隻狗獾在林間嬉戲打鬧,一頭野豬正使勁蹭著樹皮撓痒痒……在位於北京市延慶區的北京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記錄下了野生動物們在林間嬉戲的畫面。
  • 北京綠色家園建設現盛況:全市野生動物已達500多種
    一隻貉在潺潺山澗旁邊悠閒玩耍,兩隻狗獾「一言不合」便動起手來,一隻野豬忍不住身上的「刺撓」,正使勁蹭著樹皮……您看到的這些場景,是來自北京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裡的畫面。這些野生動物在茂盛的林間嬉戲玩耍,儼然成了保護區的「主人」。
  • 黑鸛!小天鵝!遊隼捕獵黑水雞!上萬隻野鴨群在此越冬,一隻黑鸛受傷...
    其實,食物鏈就是如此,猛禽捕獵比它弱小的野生動物,更弱小的野生動物捕獵水中的小魚小蝦,只有這樣大自然才富有生機,富有活力和誘惑!遊隼捕獵黑水雞現場視頻。(現場離得遠,視頻中解說並非雀鷹,而是遊隼)華北環境前線鳥類調研小組也是第一次拍攝到了野外猛禽捕獵現場,非常珍貴!本來該到南飛越冬的冠魚狗和翠鳥、鸕鷀都留在了黑鸛保護地。
  • 珍稀鳥類來京記
    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北京溼地穩步恢復 成野生動植物「樂園」  生態功能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多種珍稀瀕危鳥類相繼被發現  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大型涉禽黑鸛在水邊「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 北京加強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監測,如有異常將現場處置
    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88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對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開展全天候監測,如出現異常將第一時間現場處置。候鳥在北京「歇腳」的地點也越來越廣泛,除了野鴨湖、密雲水庫這些大的水面,大興的南海子、房山的大石河也都有大量的候鳥遷徙和停留。過去北京不經常看到的一些珍稀鳥類數量也越來越多,像黑鸛、白尾海雕、震旦鴉雀、疣鼻天鵝,這兩年都有觀測記錄。
  • 截至2017年底北京野生動物種類增至600種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首都野生動物種類呈現增長態勢。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野生動物種類已達600種。1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在房山區舉行「2018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活動。工作人員現場放歸了經救護康復的1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和2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5年來,北京大力拓展綠色生態空間,全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3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3%,還累計恢復及建設溼地8000多公頃。
  • 良好生態環境讓野生動物頻現 魯山縣沙河驚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紅汛 通訊員 馬松昭 李盈宏12月17日,記者從魯山縣林業部門獲悉,林業工作人員巡查時,在該縣沙河上遊發現了10多隻世界瀕危珍禽,號稱「鳥中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黑鸛是世界瀕危珍禽,與大熊貓、東北虎同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全世界僅存2000多隻,中國約有1000隻,已被列為瀕危物種,其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因此被稱為「鳥中熊貓」。黑鸛天生好潔也被視為「鳥中皇后」,它們體態優美、高雅端莊、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成鳥的體長為1-1.2米,體重2-3千克;嘴長而粗壯,頭、頸、腳均甚長,嘴和腳紅色。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芒市果朗河畔
    原標題:聚焦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芒市果朗河畔近日,一名鳥類攝影愛好者在芒市糖廠附近的果朗河岸邊拍攝到一隻未知名的黑色大鳥。大鳥時而站立,時而展翅飛翔,健壯而靈動,為冬日的果朗河增添了不少生機。經鳥類專家鑑定,這是一隻黑鸛(Ciconia nigra)亞成體,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北京今春候鳥遷徙呈現三大特點
    本報記者 馬雨晶 尚文博  候鳥遷飛季,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成了現實版的天鵝湖,每日可觀測到200多隻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在湖中嬉戲。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天,北京88個候鳥監測站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監測結果還顯示,今春候鳥遷徙具有時間早、數量多、停歇地點廣泛三大特點。
  • 「鳥中大熊貓」現身北京房山牛口峪溼地公園,除了震旦鴉雀還有這些
    珍稀鳥類現身房山,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地區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震旦鴉雀許斌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劉建軍是對拍鳥情有獨鐘的攝影愛好者之一,十多年來,他在這片溼地裡拍到過翠鳥、黑鸛、白鷺等50多種野生鳥類。2018年1月,他偶然發現了「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的身影。「溼地公園剛開放幾十天,震旦鴉雀就來『光顧』了,一來二去,還把家安在了這裡。」劉建軍說,震旦鴉雀是全球性瀕危鳥種,生活空間僅限於蘆葦蕩中,這種鳥選擇的棲息地,必須十分安靜,而且它只吃蘆葦蕩裡的小蟲子,對環境要求非常苛刻。
  • 大武口區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首次在星海湖南域監測到8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黑鸛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在中國的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黑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稱為「鳥中大熊貓"黑鸛在全球分布僅有3000隻,其中在我國的有1000隻左右。
  • 男子自建野外動物保護站 12志願者巡護郊野
    他常說自己是個需要自由的人,不想掙有數的錢,現在唯一能「拴住」他的,就只有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5月12日,因為發現了極為罕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黑鸛的巢穴,李理和他的「草根」野保站——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轟動業內。其實,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10年來,李理的野保站救助各種野生動物達570隻。
  • 北京房山上方山現多種罕見動植物 物種多樣性出乎意料-上方山...
    原標題:北京房山上方山現多種罕見動植物種多樣性出乎意料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動物所分別承擔的《上方山植物和植被資源科學考察報告》、《上方山陸生脊椎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通過專家評審。
  • 房山大石河的青頭潛鴨不見了?都是它惹的禍
    疫情之下,北京加快了《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草案)》的立法進程,並擬將每年4月作為北京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4月的第3周定為愛鳥周。愛鳥護鳥意識,要從日常點滴做起。 "我們是親眼看著北京的生態環境一天天變好的。20年前黑豹野保站成立之初,很多野生動物在我們巡護中是很難看到的,現在,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多。去年,一度瀕危的青頭潛鴨現身房山大石河,吸引了大量觀鳥者圍觀。最近,我們在大石河紅領巾公園一帶巡護時,發現有多架無人機在轟趕鳥類。」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做客」燕山石化牛口峪公園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做客」燕山石化牛口峪公園 2021-01-07 11:22: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羅攀 責任編輯:羅攀
  • 孟津黃河溼地黑鸛「扎堆」成風景
    (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馬朝紅供圖)初冬季節,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又成群出現在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段。它們連續多年在這裡越冬,已成為這裡的「常客」,給黃河溼地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黑鸛屬鸛形目、鸛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全世界僅存3000隻左右,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屬於國寶級珍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