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芒市果朗河畔
原標題:聚焦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芒市果朗河畔近日,一名鳥類攝影愛好者在芒市糖廠附近的果朗河岸邊拍攝到一隻未知名的黑色大鳥。大鳥時而站立,時而展翅飛翔,健壯而靈動,為冬日的果朗河增添了不少生機。經鳥類專家鑑定,這是一隻黑鸛(Ciconia nigra)亞成體,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鄭州黃河溼地首次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
大象新聞·新聞事業部記者 王藝楓 通訊員 武蓓 11月24日,鄭州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巡護過程中觀測到在灰鶴種群中有一隻體態優美的白色大鳥。經過確認,該鳥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在鄭州黃河溼地屬於首次發現。
-
生態雲南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芒市
生態雲南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芒市 2020-12-30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首次現身珠海!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珠海首次發現這種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經該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珠海首次! 當日,珠海市觀鳥協會組織生態攝影師、資深觀鳥專家、鳥類觀察員及生態顧問等專業人士一同前往平沙、富山等地進行珠海海岸線生態調研。
-
7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保山
新華網發(楊磊 攝) 12月21日,7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國際候鳥遷徙路線的重合節點,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致力於恢復溼地、修復溼地生態系統、改善生態環境,吸引了近2萬隻候鳥來此越冬。目前,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記錄到的鳥類達279種。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保護區!
黑鸛現身保護區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6日訊 10月9日中午,在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內的魚塘,鳥類調查人員在統計鳥類時,突然成群的鷸鴴被驚起,原來是有兩隻大鳥在追逐,後面一隻是蒼鷺,前面是一隻黑色的長嘴大鳥,它就是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內的新記錄鳥類——黑鸛。
-
良好生態環境讓野生動物頻現 魯山縣沙河驚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紅汛 通訊員 馬松昭 李盈宏12月17日,記者從魯山縣林業部門獲悉,林業工作人員巡查時,在該縣沙河上遊發現了10多隻世界瀕危珍禽,號稱「鳥中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黑鸛是世界瀕危珍禽,與大熊貓、東北虎同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全世界僅存2000多隻,中國約有1000隻,已被列為瀕危物種,其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因此被稱為「鳥中熊貓」。黑鸛天生好潔也被視為「鳥中皇后」,它們體態優美、高雅端莊、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成鳥的體長為1-1.2米,體重2-3千克;嘴長而粗壯,頭、頸、腳均甚長,嘴和腳紅色。
-
十三陵水庫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近日,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和十三陵林場在對十三陵地區開展的鳥類調查中,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近日,上述兩家單位組織了一支10人調查隊開展鳥類調查。在水庫西南方,調查隊發現了2隻成年和1隻幼年白尾海雕,「初步判斷,這是一個白尾海雕家庭。」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做客」燕山石化牛口峪公園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做客」燕山石化牛口峪公園 2021-01-07 11:22: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羅攀 責任編輯:羅攀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天鵝赤麻鴨 山西孝義孝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我國重要的候鳥遷飛路線的「咽喉」要道,是眾多遷徙水鳥繁育、停歇和越冬的重要之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武晉洲說,現在孝義生態環境好轉了,在家門口就能拍到好多種類鳥。」 「溼地公園建成後,水清了,樹多了,草綠了,大量的鳥兒也招來了。」孝河國家溼地公園負責人劉秋生說,目前溼地已有300多種野生鳥類,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金雕、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灰背隼、蒼鷺、白鷺等更是常來常往。
-
「生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芒市
近日一名鳥類攝影愛好者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糖廠附近的果朗河岸邊拍攝到一隻未知名的黑色大鳥大鳥時而站立時而展翅飛翔健壯而靈動為冬日的果朗河增添了不少生機經鳥類專家鑑定,這是一隻黑鸛(Ciconia nigra)亞成體,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河間玉米地裡有隻受傷的尖嘴大鳥 原來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滄州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工作人員將這隻大鳥接走後給它治傷。中心負責人孟德榮說,這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經治療,它的情況已明顯好轉。8月4日晚上9點鐘,河間市故仙鄉北新河村村民吳玉梅和丈夫去玉米地查看生物殺蟲燈時,發現生物殺蟲燈下有團黑乎乎的東西。她上前仔細一看,才發現那是一隻黑背、白腹、長腿、尖嘴的大鳥。
-
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 其中有黑鸛小天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密雲水庫管理處林業所副所長王國學就是專項小組的成員之一,在他的照相機鏡頭裡,最近幾天已經捕捉到了文須雀、黑鸛等珍稀水鳥的倩影。「我們曾經在一天內就發現了20多種鳥類,黑鸛、白鷺和蒼鷺還實現了『同框』。」回憶起上周四的那次調查經歷,王國學很興奮。
-
景谷縣首次用紅外相機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豚尾猴
近日,雲南省普洱市景谷縣在威遠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首次用紅外相機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豚尾猴畫面。目前,當地森林公安局已對此自然保護區涉林違法案件易發點和發現豚尾猴地點周邊村寨進行重點巡護。今年3月份,威遠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大蛇腰梁子安裝一臺紅外線相機,用於野生動物的監測。5月8日,在對紅外線相機進行回收抽檢的時候,保護區工作人員周亦發現紅外相機拍攝到了一隻猴子的視頻畫面。看到該猴子不同於普通獼猴,周亦立即和景谷縣森林公安局取得聯繫,經諮詢專家及上網圖譜比對,森林公安民警初步鑑定,這隻猴子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豚尾猴。
-
雲南威遠江自然保護區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豚尾猴畫面
央廣網普洱5月14日消息(記者李騰飛 通訊員常國軒 李宗穎 何景榮)近日,雲南省景谷縣在威遠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首次用紅外相機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豚尾猴畫面。今年3月份,威遠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大蛇腰梁子安裝了一臺紅外線相機對野生動物進行監測。5月8日,在對紅外線相機進行回收抽檢的時候,保護區工作人員周亦發現紅外相機拍攝到了一隻猴子的視頻畫面。
-
鄱陽湖首次監測到罕見遷徙過境鳥——小濱鷸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記者譚紅報導:記者從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4月5日,鄱陽湖保護區都昌監測站工作人員在當地新妙湖開展日常巡護監測時,發現一隻小型的鴴鷸類水鳥,在泥潭覓食。仔細觀測發現其體色、形態很少見,工作人員趕緊拍下照片。
-
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
12月16日,記者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該協會鳥類調查專業人士12月12日開展海岸線生態調研時,在富山工業園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發現兩隻珍稀候鳥黑鸛。經該協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市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和蒼鷺。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落腳 系鄭州黃河溼地首次監測到
11月24日,鄭州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巡護過程中,觀測到一隻白鶴,系鄭州黃河溼地首次發現。「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白鶴以其優雅的體態,走進了中國古代的詩歌之中。白鶴體羽為白色,初級飛羽為黑色,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為白色,三級飛羽呈鐮刀狀覆蓋初級飛羽,故而白鶴站立時通體白色,唯有飛翔時能見黑色初級飛羽。
-
秦嶺主脊牛背梁首次監測到川金絲猴
新華社西安10月31日電(記者劉彤)記者31日從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工作人員近期對回收的紅外相機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發現,今年5月20日和8月5日,在老林保護站西溝峽和北溝保護站石窯溝分別監測拍攝到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