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2021-01-11 中國網

  7年前,當時還在北京工作的他回孝義時,看到孝義水域出現成群結對的水鳥,立刻被這優美的「水上精靈」吸引。

  從那時開始,他開始用鏡頭記錄孝義生態變化,以拍攝野生鳥類為重點,只要時間時間精力允許,每天都要去拍鳥,大年初一也不例外。

  2013年他創辦了風影工作室,成為全省首家持證「上崗」的無人機航拍機構,從此他就拿起相機走上了尋鳥、拍鳥、護鳥之路......

棕頭鴉雀的春夏秋冬

黑翅長腳鷸

  2019年底在他與60餘名愛好者的發起和推動下,孝義市成立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他任會長。

鷹擊長空

戴勝

  與鳥結緣 走上生態攝影路

  黝黑的皮膚,瘦削的身板,一頂帽子,還有一臺不離手的相機,這就是武晉洲和他拍鳥的全部家當。

  拍鳥是繁重的藝術生活方式,需擎著超長鏡頭的相機瞄準數百米外警覺的鳥兒,往往還要空手而歸。但當超長鏡頭把幾百米外的鳥兒「拉回來」,那動人的畫面,能讓人心生柔情,感受自然造化的綺麗。

  水天一色的孝河溼地,潔白的大天鵝和過路停息的鴨群,盡情遊弋在碧藍的水面,它們三五成群,有時翩翩起舞,有時結伴翱翔,成為孝義四季裡一幅美麗的畫卷。

天鵝

赤麻鴨

  山西孝義孝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我國重要的候鳥遷飛路線的「咽喉」要道,是眾多遷徙水鳥繁育、停歇和越冬的重要之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武晉洲的照片清晰地記錄著曾今這裡汙水橫流、雜亂不堪的場景,同時記錄了這個亂河灘一步步變身「鳥的天堂」的變化過程。「武晉洲說,現在孝義生態環境好轉了,在家門口就能拍到好多種類鳥。」

  「溼地公園建成後,水清了,樹多了,草綠了,大量的鳥兒也招來了。」孝河國家溼地公園負責人劉秋生說,目前溼地已有300多種野生鳥類,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金雕、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灰背隼、蒼鷺、白鷺等更是常來常往。還有很多種鳥類從候鳥變成長留鳥,在孝義繁衍生息。特別是在勝溪湖和溼地公園裡,環境優美,鳥兒們流連忘返。每到春秋時節,成群結隊的白天鵝飛來,其它鳥類也相繼而來,最多時達數萬隻,用密密麻麻來形容毫不誇張。

  「生態好不好,鳥兒說了算。我要把這些美麗的身影定格下來。」從2012年起,武晉洲開始用鏡頭記錄溼地裡的鳥類,這些年,他拍攝的鳥兒視頻圖片資料裝滿了十多個硬碟。他拍攝的照片在溼地公園的千米鳥類長廊裡作為科普展出,還印製了一本孝河溼地鳥類畫冊。一張張靈動的圖片,生動詮釋著這裡的「生態之變」。

  很多拍鳥的攝影人都知道,拍野生鳥類是個辛苦活。為了記錄和還原鳥兒真實的生活習性,不打擾到鳥類的正常棲息生活,武晉洲經常穿上偽裝服,搭起偽裝帳篷,忍著夏日的蚊蟲叮咬、日曬雨淋,冬日的刺骨寒風,拍鳥從不停息。「夏天溼地蚊子多,被叮了也不敢動,一會兒滿臉滿頭都是包,冬天那裡冷得蹲一會渾身都凍麻了。」從清晨的第一聲鳥鳴直到黃昏倦鳥歸巢,他在原地一動不動地呆一天,為得就是不驚擾到附近的鳥類。武晉洲說:「我拍鳥,不僅僅是對野生鳥類的熱愛,最主要是對家鄉生態環境的記錄。

能看出來這是本尊嗎?

  與鳥兒接觸多了,武晉洲逐漸喜歡上了它們。在他的鏡頭裡,鳥類的身影也越來越多。武晉洲說,許多鳥兒自己也不認識,每次拍完就回家查資料,慢慢就熟知了它們的名字、物種和習性。到現在溼地各種鳥類的生活習性、哪個地方容易拍到、是留鳥還是候鳥、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他了如指掌。

  如何拍到那些大自然的精靈?武晉洲稱,一定要有「鳥人精神」——苦並樂著,要多去戶外走動觀察,要有堅持、有恆心。體力的消耗、聚焦的欣喜、遭遇的風險,都是與鳥相伴的幸福。

黑翅長腳鷸的繁殖過程

綠翅鴨

  觀鳥、拍鳥、巡護才是他的「大餐」。「努力去做總比不做好。」武晉洲說,作為一名護鳥人士,他要繼續守護這片溼地、保護這裡的生態環境,讓更多的候鳥類在這裡棲息,讓更多的人了解孝義這處生態名片。

  追鳥路上並不總是愉悅和滿足,受傷鳥兒驚恐掙扎,絕望的眼神,令武晉洲刻骨銘心。於是開始有意識真實記錄鳥類的生存狀況和孝義生態環境,想要用豐富生動的影像來喚起更多人對鳥類生存狀況的關注,喚醒社會大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就如他說的那樣:「它們都是美麗的精靈,愛護它們,就是給我們自己一個人鳥和諧的美好世界。」

被救助的大麻鳽

  有一次,他在拍攝時發現一個拿彈弓打鳥的人,來不及反應,鳥一下子就倒在了他的鏡頭裡。憤怒的武晉洲衝上前質問,為什麼要打鳥?這個人後來受到了公安機關的嚴肅處理。

  有的人為了拍到好照片,不惜驚擾正在覓食的鳥類,也有人不顧附近群眾阻攔使用無人機拍攝白天鵝,使得白天鵝受到驚嚇。這讓武晉洲頗為惱火。「我們是愛鳥才希望拍出好照片,而不是為了好照片而驚鳥,這不是本末倒置嗎?」他這一番話,也讓許多攝影愛好者迷途知返。

  去年的一天,溼地工作人員為了便於遊客觀賞水面上的荷花,在不適合的季節去割岸邊的蘆葦,武晉洲趕緊上前制止了他們。「這些蘆葦的根部、中間和頂部都有鳥窩,基本上兩三米就有一個。」為了保護這些鳥窩,武晉洲跳下水把倒下的蘆葦一把把系了起來。

救助蘆葦中的慄葦鳽幼崽

小白鷺

  榮譽之外 用行動呼喚生態保護

  護鳥過程中的傷與痛,讓他成為一名護鳥鬥士。在他擔任了孝義市政協委員期間,堅持撰寫了保護野生鳥類、打造「孝河國家溼地鳥類天堂」特色旅遊品牌、為打造人鳥相安的生態環境而努力等提案,利用政協提案的機會,促進政府打好生態攻堅戰,提高科學建設和管理水平。利用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開展鳥類知識科普講座及觀影活動,帶領大家走進溼地,宣傳鳥類知識,近距離觀察野生鳥類等,發揮社會公益力量,喚起更多的人守護這些自然界中精靈。

  在孝義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近年來,孝義觀鳥、拍鳥的人群越來越壯大,這讓武晉洲很是欣慰。

  候鳥的棲息停留已經成為孝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的一張靚麗的名片。溼地公園負責人告訴記者,孝河溼地公園專門加強了溼地鳥類保護,降低了水位,修建了淺灘,投放了充足的補給食料,建立了多處鳥類棲息地和生態島,並嚴厲打擊各種危害鳥類行為,為鳥類遷徙、棲息提供基本條件。

  如今,用鏡頭展示鳥類的自然瞬間、用愛心保護鳥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是他最大的心願。武晉洲說:「我拍攝記錄這些鳥類,不僅僅是對野生鳥類的熱愛,最主要是對家鄉生態環境變化的記錄。愛護它們,就是給我們自己一個人鳥和諧的美好世界。」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在此我們倡議:不要再吃任何野生動物,不管它們是否屬於國家級保護動物,都不要吃!遠離愚昧!遠離疾病!

相關焦點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芒市果朗河畔
    原標題:聚焦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芒市果朗河畔近日,一名鳥類攝影愛好者在芒市糖廠附近的果朗河岸邊拍攝到一隻未知名的黑色大鳥。大鳥時而站立,時而展翅飛翔,健壯而靈動,為冬日的果朗河增添了不少生機。經鳥類專家鑑定,這是一隻黑鸛(Ciconia nigra)亞成體,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大武口區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首次在星海湖南域監測到8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黑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稱為「鳥中大熊貓"黑鸛在全球分布僅有3000隻,其中在我國的有1000隻左右。生性「挑剔」的黑鸛是重要的環境指示性動物。黑鸛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特別是對覓食水域,要求水體食物豐富,水質清澈,水深不超過40cm。
  • 生態雲南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芒市
    生態雲南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芒市 2020-12-30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7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保山
    新華網發(楊磊 攝)   12月21日,7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國際候鳥遷徙路線的重合節點,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致力於恢復溼地、修復溼地生態系統、改善生態環境,吸引了近2萬隻候鳥來此越冬。目前,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記錄到的鳥類達279種。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保護區!
    黑鸛現身保護區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6日訊 10月9日中午,在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內的魚塘,鳥類調查人員在統計鳥類時,突然成群的鷸鴴被驚起,原來是有兩隻大鳥在追逐,後面一隻是蒼鷺,前面是一隻黑色的長嘴大鳥,它就是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內的新記錄鳥類——黑鸛。
  • 良好生態環境讓野生動物頻現 魯山縣沙河驚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紅汛 通訊員 馬松昭 李盈宏12月17日,記者從魯山縣林業部門獲悉,林業工作人員巡查時,在該縣沙河上遊發現了10多隻世界瀕危珍禽,號稱「鳥中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黑鸛是世界瀕危珍禽,與大熊貓、東北虎同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全世界僅存2000多隻,中國約有1000隻,已被列為瀕危物種,其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因此被稱為「鳥中熊貓」。黑鸛天生好潔也被視為「鳥中皇后」,它們體態優美、高雅端莊、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成鳥的體長為1-1.2米,體重2-3千克;嘴長而粗壯,頭、頸、腳均甚長,嘴和腳紅色。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做客」燕山石化牛口峪公園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做客」燕山石化牛口峪公園 2021-01-07 11:22: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羅攀 責任編輯:羅攀
  • 「生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芒市
    近日一名鳥類攝影愛好者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糖廠附近的果朗河岸邊拍攝到一隻未知名的黑色大鳥大鳥時而站立時而展翅飛翔健壯而靈動為冬日的果朗河增添了不少生機經鳥類專家鑑定,這是一隻黑鸛(Ciconia nigra)亞成體,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河間玉米地裡有隻受傷的尖嘴大鳥 原來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滄州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工作人員將這隻大鳥接走後給它治傷。中心負責人孟德榮說,這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經治療,它的情況已明顯好轉。8月4日晚上9點鐘,河間市故仙鄉北新河村村民吳玉梅和丈夫去玉米地查看生物殺蟲燈時,發現生物殺蟲燈下有團黑乎乎的東西。她上前仔細一看,才發現那是一隻黑背、白腹、長腿、尖嘴的大鳥。
  • 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 其中有黑鸛小天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密雲水庫管理處林業所副所長王國學就是專項小組的成員之一,在他的照相機鏡頭裡,最近幾天已經捕捉到了文須雀、黑鸛等珍稀水鳥的倩影。「我們曾經在一天內就發現了20多種鳥類,黑鸛、白鷺和蒼鷺還實現了『同框』。」回憶起上周四的那次調查經歷,王國學很興奮。
  • 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珠海首次發現這種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12月12日  在鬥門富山工業園  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  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黑鸛  ,經專家現場辨認,確認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種——黑鸛。
  • 寶雞森林公安元旦節日期間救助兩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元旦小長假期間,我市森林公安機關按照市局總體安排部署,紮實做好林區安保維穩和值班備勤工作,在接到群眾報警後,迅速出動,及時救助了黑鸛和羚牛兩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月1日10時許,隴縣固關森林派出所接到轄區群眾報警,稱本鎮水灘村一組村民家院子裡出現1隻受傷的黑鳥,請求處置。
  • 福建:泉州擁有華南虎等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福建:泉州擁有華南虎等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02年7月31日09:05  新華網   稿件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福州7月31日電(林志黨)泉州市歷時5年的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最近完成,結果顯示,隨著生態環境狀況的逐步好轉
  • 黑鸛現身青海西寧
    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6日,一隻黑鸛在西寧市北川河溼地公園內覓食。 近日,位於青海省西寧市的北川河溼地公園迎來兩隻黑鸛。黑鸛屬鸛形目、鸛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全世界僅存3000隻左右,屬於國寶級珍禽。
  • 這些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你知道幾個?網友:別養錯了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被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單中的動物則更為稀少。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那些鳥類的相關知識。短尾信天翁是鸌形目信天翁科下的一種大型海鳥,也叫海燕。
  • 鄭州黃河溼地首次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
    經過確認,該鳥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在鄭州黃河溼地屬於首次發現。 (在鄭州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越冬的白鶴 趙宗英 攝) 鄭州黃河溼地位於我國三大候鳥遷徙通道的中線通道,是我國河流溼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中部地區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溼地之一,具有獨特的自然、文化保護價值
  • 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
    12月16日,記者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該協會鳥類調查專業人士12月12日開展海岸線生態調研時,在富山工業園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發現兩隻珍稀候鳥黑鸛。經該協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市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和蒼鷺。
  • 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飛臨介休
    本報訊(記者 裴雲鋒 通訊員 曹煒嚴 靳剛 )「快看,有成群的黑鸛!」11月29日,記者從介休市了解到,近日,介休汾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在公園保育區覓食、棲息。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性情機警,一般在遠離人類的區域活動。
  •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中新網西安12月23日電 (阿琳娜 楊柳)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華陽管護站近日發現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分別是1隻成鳥和1隻亞成鳥。這是陝西長青第二次發現黑鸛。
  • 沁源已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棲息天堂」
    接到電話後,我臺高度重視,立即聯繫縣林草局和褐馬雞保護研究中心。縣褐馬雞保護研究中心領導組組長鄭曙林得知情況後,隨即與靈空山鎮、林草局等相關負責人前往救助。 趕到現場後,確認正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經過初步觀察身體無明顯機械損傷,可能是受到驚嚇導致精神狀態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