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5 12:3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郎擎宇 通訊員 來怡
11月8日,第16屆中國·金華工業科技合作洽談會(簡稱工科會)將在金華開幕,屆時將舉行軍民融合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環境保護技術、金華科技城招院引所推介等多場對接會。
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空氣汙染物超聲波採樣、納米防霧霾紗窗……這些將在本屆工科會上發布的科技成果,雖然名字聽起來高大上,但用途卻很接地氣,許多成果在不久的將來就能走進尋常百姓家。同時,這些科研成果大部分可在金華實現成果轉化,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助推地方經濟轉型發展。
「紅科技」(軍民融合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為響應國家政策,加速軍民融合,本屆工科會將首次舉辦軍民融合技術專場對接活動,「民企參軍」迎來新機遇。大會將邀請到重量級的部隊和院校所領導參與盛會,共商軍民融合發展大計。此次活動將發布有關軍用複合材料關鍵技術及工業化、移動巡檢機器人、動力電池、智能油氣懸掛裝置等已經成熟的、有市場潛力的技術成果,這些成果可在金華企業中進行轉移轉化,實現產業化發展。
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
該成果的研發團隊通過產學研合作,開展了千米級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動態生長裝備及低成本製造技術的研發,建成了國內首條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低成本化學法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的連續化製備系統,實現了千米級裝備和低成本技術路線的國產化,研發出不同寬度、高臨界電流、單根長度達到千米量級的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實現了超導帶材的規模化、產業化製備,低成本的化學法路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國際競爭優勢。
目前銅電纜價格<5 美元/千安米,第一代線材100~150 美元/千安米,第二代線材250-300 美元/千安米。從整個產業鏈分析,超導市場潛在規模2000億,超導材料佔比30~40%,約800億元左右。
用於嫦娥五號的環路熱管技術
該技術依靠工質的相變實現高效的熱傳輸。液體工質在蒸發器中的毛細芯外表面蒸發,吸收熱量,產生的蒸氣通過蒸氣管路流向冷凝器,在冷凝器中釋放熱量冷凝成液體,液體回流至儲液器,對蒸發器進行供液,如此循環工作實現熱量的無外加動力的高效傳輸。
可應用於太空飛行器熱控、航空器環境控制、車載/艦船電子設備散熱、數據中心散熱、太陽能利用、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散熱、LED散熱、工業餘熱回收等行業和領域。
廢墟搜救可變形機器人
該技術產品採用模塊化串聯結構,可實現多種構形,適應不同的環境和任務。採用遙控和局部自主的控制方式。攜帶攝像頭、聲音傳感器、溫溼度傳感器,可將現場的圖像等信息實時無線傳回控制臺。可全天候工作。
廢墟搜索可變形機器人目前已經在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和地震救援演習中進行了成功的示範應用,並隨國家地震緊急救援隊參加了四川蘆山7.0級強烈地震現場的救援工作。未來可在我國各種救援隊配備,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黑科技(人工智慧技術):
這也是工科會歷史上首次設立人工智慧技術專場。人工智慧可能是當下網際網路行業最具魅力的一個詞彙。從實驗室到流水線,從科研精尖到大眾生活,從技術突破到創業風口,人工智慧可能會帶來的改變讓人期待。
谷歌新一代的人工智慧圍棋程序阿爾法元僅通過3天的學習,就以100比0的勝率戰勝了曾經打敗天下無敵手的初代阿爾法狗。這讓我們看到人工智慧能夠高仿甚至超越人類思維的局限,創造新思想,解放生產力,這無疑是自工業革命以來最激動人心的事件之一。
水下仿生機器魚平臺
水下仿生機器魚
水質監測海豚
水下仿生機器魚平臺,可面向水下觀察、水質監測。
電子皮膚
電子皮膚即新型可穿戴柔性仿生應力/應變傳感器,可以像衣服一樣附著於假肢、機器人等異形智能靈巧器件表面,使其具備觸覺感知能力,通過電子皮膚獲得其所接觸物體的多種類別屬性如方位、外形、硬度(及分布)、熱導率(及分布)等信息。
靈敏的電子皮膚讓機器人有了觸覺之後,將使得機器人可以處理一些非常細緻的動作,是發展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必備條件,也是近年來國際微傳感器網絡和微機械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重要發展趨勢。這個項目以多功能電子皮膚及智能機械手研發為切入點,推動研究成果應用轉化,實現終端產品的升級,並為我國智能假肢、人工智慧機器人等下一代智能靈巧器件的發展奠定基礎。
智慧社區服務系統
智慧社區是充分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化、智慧化生活環境,從而形成基於信息化、智能化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一種新的管理形態的社區。
21世紀,科技已經成為人們廣為熟知的關鍵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萬物互聯成為未來的必然發展趨勢。
中國當前有7.9億城鎮人口,16.44萬個社區。按照國家相關部委的嚴格要求,我國要在2020年實現智慧社區50%的覆蓋,在未來十年,我國智慧社區建設,將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需求。
綠科技(環境保護技術):
半導體溫差發電機
溫差發電是一種合理利用餘熱、太陽能、地熱等低品位能源轉換成為電能的有效方式。溫差發電具有結構簡單,堅固耐用,無運動部件,無噪音等特點。目前在國外已廣泛研究,應用到軍事、民用領域,我國鮮見相關研究報導。由於低噪聲、能快速啟動、能長期連續工作、易攜帶、維護方便、後勤保障便利等是軍方首要的考慮,在這些方面,溫差電轉換發電器大大優於常用的內燃式驅動發電機和化學蓄電池。
1988年美國生產了一種溫差發電器,能連續工作12小時,產生13.1V直流電壓,向負載提供120W的電功率。此外,隨著全球石油消耗的劇增、價格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技術活動集中到新能源的開發及各類能源的綜合利用方面。這自然而然將促進有商業價值的大規模溫差發電的可行性進行廣泛的研究,尤其是自然界中存在溫差的利用以及工業餘熱的開發利用。
空氣汙染物超聲波採樣
利用簡易設備對空氣中的汙染物尤其是低濃度汙染物進行高速採樣是氣體分析和環保行業面臨的一個技術難題。這是一種基於超聲原理的空氣汙染物高速採樣裝置,可以實現對PM2.5、更大顆粒物以及氣體分子的有效捕捉,其捕捉能力已高於120 mg/m2·min(煙霧的濃度為20m g/L )。
納米防霧霾紗窗
將納米纖維通過特殊工藝附著在傳統紗窗表層上,得到一種可應用於防霧霾特性的符合紗窗材料。
其PM2.5過濾效率>90%,有效防止細顆粒物進入室內空氣,有良好的透光性以及透風性,保證室內空氣正常流通,同時擁有優異的擋雨性能,能吸收一定量的紫外線
科技改變生活,更多科技成果的投產和應用,請關注浙江新聞客戶端的後續報導。
150985644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