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與我們地球的最近距離超過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甚至可以達到4億公裡左右。我們地球的直徑大約為1.27萬公裡,以最近距離計算,地球與火星的距離至少是地球直徑的4333倍,我們的無人探測器前往火星之旅大約需要半年時間。這樣遙遠的距離,我們很難想像,地球與火星兩者曾經存在「來往」,其中有一顆來自火星的隕石在大約60萬年前離開了火星,最後來到了我們地球,這是什麼情況呢?
NASA的科學報告指出,這一顆火星隕石是在1999年在阿曼沙漠發現的,被稱為「Sayh al Uhamiyr 008」或者「SaU 008」,後來被送到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了起來。科學家的研究指出,這一顆隕石是在大約60萬年至7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或者彗星與火星發生了碰撞產生的碎片,在太陽系中飄蕩最後在大約1000年前到達我們地球。從時間來看,這一顆火星隕石已經「背井離鄉」至少60萬年時間了。現在NASA計劃用毅力號探測器將它送回火星。
從時間來看,現在已經是2020年7月下旬,火星發射窗口的時間已經不是很多了。雖然此前毅力號探測器已經出現了多次延期發射,但是現在NASA最新的消息指出,毅力號探測器將會在2020年7月30日使用宇宙神V 541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如果毅力號順利發射升空,將會是今年第三個開啟火星之旅的火星探測器。NASA表示,如果在2020年7月30日再次出現延遲的問題,最晚的發射時間不能晚於2020年8月15日,不然就會錯過今年的最佳發射窗口。錯過了最佳的窗口,意味著需要再等26個月,才能再次升空了。所以,現在留給毅力號探測器的時間其實不多了。前文說到,這一次即將發射升空的毅力號探測器將會帶著一顆火星隕石前往火星,將它送回火星老家。
目前毅力號探測器還沒發射升空,所以這一顆隕石的「回鄉」之旅還沒開始,即使探測器順利發射升空,對於它們來說,還是會充滿很多挑戰。探測器發射升空離開地球,開啟火星之旅,只是探索火星的第一步,在前往火星的過程中,還會面臨很多挑戰,如飛行時間長達7個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軌道調整,在最後階段,毅力號探測器需要在火星表面實施軟著陸,著陸階段大約持續7分鐘,這是當前探索火星中最難的一個環節,任何一個失誤都可能會導致探索火星項目的失敗,所以毅力號探測器的最後成敗可能在最後這幾分鐘。
當然,對於隕石來說,當探測器到達火星軌道,成為環繞火星的飛行器以後,就基本上算上回到「家」了。即使著陸器最後沒有成功著陸,但是這一顆隕石最後還是可以「回歸故土」。因為探測器在環繞火星飛行的過程中,最後動力耗竭以後,慢慢會墜到火星中,這一顆隕石最後還是可以回到火星的「懷抱」。
火星,一顆與我們地球同處於宜居地帶的類地行星,兩者之間存在很多相似之處,所以有很多科學家都認為,火星具備成為我們人類「第二家園」的潛力。當然,當前的火星並不適宜我們人類居住,所以我們需要對火星進行改造,火星才能成為我們人類新的家園。
有科學家表示,改造火星是可以的,我們首先需要提供火星表面的溫度,讓火星的水冰物質融化,在火星上面形成液態水,並製造溫室效應、種植植物,來改變火星的大氣環境,讓火星的溫度等方面的條件接近我們地球。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科學家認為,這個改造過程大約需要200-300年時間,當我們完成了火星的改造以後,我們人類在火星上面不需要穿著太空人就可以生存了。
可能有一些朋友表示,我們為什麼不改善地球環境,而是去改造火星?事實上,我們一直在改善地球的環境,如植樹造林等,在改善地球環境時,並不影響我們去開發火星,而且改造火星與改善地球的環境一樣,都很重要。對於我們地球來說,可能會存在很多風險,有地球自身的內部問題,如氣候變暖等,也有來自宇宙深處的威脅,如小行星等。如果我們人類沒有第二家園,在未來如果有一顆巨大的小行星威脅到我們地球,那我們人類可能就會面臨末日。但是如果我們人類有了第二家園,讓我們人類文明可以在地球外得以延續,即使未來可能會面臨小行星的威脅,也不至於被「一鍋端」。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