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有那麼小氣嗎?你也不聽聽劉備和蔣幹如何評價

2020-11-28 騰訊網

三國亂世,耗時九十載,這個亂世到底有多亂呢?年年有大戰,根據統計,出動兵力超過五萬人的大戰役,以及超大規模戰役,就有九十餘場。金戈鐵馬,血雨腥風,亂世出英雄不說,民不聊生卻也如曹公詩歌中描繪的那般悲慘:「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三國亂世出了很多英雄,都抱著早日一統天下,結束亂世,實現抱負的初衷,不由得讓人感慨: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公元208年,周瑜任孫劉聯軍水軍大都督,周瑜在赤壁之戰中,表現出驚人的政治軍事才能。用火攻完成了一次赤壁之戰,阻擾了曹軍跨過長江的戰略,重新奠定了三國格局,出現了三國鼎立的新局面。

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然而人們印象中,赤壁之戰周瑜的形象,卻是如此之不堪:一來認為周瑜心眼小,嫉妒心強,所以有了「既生瑜,何生亮」、二來認為周瑜氣量小,遇到挫折便生氣,最後被諸葛亮三氣周瑜給氣死了,三來認為周瑜無良心,對諸葛亮恩將仇報。

妙計安天下的周瑜,成為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周瑜,其中的功勞,還得歸咎於《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全稱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演義二字,是何意思?官方的解釋是:「作者根據史實由一定邏輯性假設出來的事件。」也就是說,《三國演義》從書名就告訴了讀者四個字——不可盡信。

《三國志》倒是一部研究三國歷史的首選書籍,《三國志》的作者為陳壽,四川人,陳壽父子早年在蜀漢做官,自從蜀漢被曹魏給滅了之後,陳壽便賦閒在家,公元280年,西晉取代了曹魏,陳壽又被予以重用,在西晉當了一名史官。

那時,陳壽開始編寫《三國志》。陳壽治學嚴謹,書中的記載,全是經過他反覆考究,確定千真萬確無誤後才寫下去的,所以《三國志》讀起來,極其簡略。後來有了個裴松之,裴松之註解《三國志》,採用了其它史料,包括當年被陳壽拋棄的部分。

既然《三國演義》是取材於《三國志》,那麼就在《三國志》中尋找有關周瑜的記載,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字眼,是說周瑜氣度小的。反而有這樣四個字「性度恢廓」,來形容周瑜氣量雅大。

其它史料,有關三國部分的,例如《後漢書》、《晉書》、《資治通鑑》等,亦沒有找到周瑜氣量小的記載,反而發現了劉備、蔣幹對周瑜的評語,劉備眼中,周瑜是:「氣量頗大」、蔣乾眼中,周瑜是:「雅量高致」。

周瑜被諸葛亮氣死,顯然是無稽之談,史料記載周瑜是病死的,在周瑜給孫權的最後一道奏章中,也提及了原因:道遇暴疾。

周瑜出生高貴,豪門望族之後,其祖上曾經是朝廷的四世三公。當年孫策寫信給周瑜,信中的孫策竟然想僅憑藉一千兵馬,就要打回江東去。聞信後的周瑜,仗義疏財,立馬為孫策集結了四五千兵馬。

史書記載,周瑜「身高八尺」,當時是漢尺,折合現在約一米八三,周瑜「有資貌」,總而言之,就是如今人們眼中的「高富帥」

24歲的周瑜,便被任命為建威中郎將,與同齡的孫策,迎娶了當時的兩大美人,大喬與小喬。少年得志,官場、情場、戰場,場場春風得意。

正如蘇東坡的詞中所言: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按道理,周瑜只有被嫉妒的份,也沒有理由去嫉妒別人。

相關焦點

  • 揭秘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終結局如何?
    蔣幹兩次前往江東大營企圖勸降周瑜,順便打探東吳的消息,結果第一次是被周瑜組織的一場群英會騙了,蔣幹想說的,一句話也被沒說出來,就被騙到周瑜的臥室裡去了,在周瑜的大帳中偷走了一封信
  • 與酒有關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與酒有關的典故,你知道幾個古往今來,喝酒總是帶有一份詩意,而往往英雄壯士總能喝酒。而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藏著許多與酒有關的典故。鴻門宴後人常用比喻不懷好意的宴會公元前206年劉邦先入關滅秦進駐鹹陽,並派兵守函谷關,以拒項羽西進。
  • 表現了龐統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精神,羅貫中豐滿了龐統的形象
    羅貫中對龐統這個歷史人物的藝術處理正是如此,他「為我們恢復了歷史的現實性」。我們從《三國演義》中看到的是一個真實而完整的龐統形象。他雄才大略,有過人的膽識,他同諸葛亮一樣,是一個「智、忠、勇」的典型。他的不同凡響令人敬佩,他的不幸早逝讓人惋惜。這個龐統已不再是歷史上的那個龐統,他脫胎於歷史,卻比它更真實,更生動,給人的印象更深刻。
  • 歷史上為什麼兩國交戰,不僅不殺使臣,還要以禮相待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句話,而在交戰前派出使臣好像是歷朝歷代各方勢力都會進行的一個儀式,那麼為什麼在兩軍對壘的關鍵時刻,對戰的雙方不僅不殺使臣,反而還要以禮相待呢,其實原因主要有三點。
  • 劉邦和劉備都是從漢中發家,為何劉邦能統一全國而劉備不能?
    在當時劉備的蜀漢政權人才上能人也不算少,文有孫乾、簡雍 、諸葛亮 、馬良、蔣腕、法正、鄧芝、馬謖、向朗等,武也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 、黃忠、魏延、嚴顏、黃權、關平、劉封等,但是對於漢末來說,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最不濟的孫權也有著可以匹敵劉備的文武集團,太史慈、甘寧、周泰、黃蓋、韓當、程普、凌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張昭、顧雍等等,這些隨便哪一個都可以和劉備的文武集團對抗,曹操就更不用說了,作為三國時期的梟雄
  •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一共殺了多少大將?至少這5人死在他的手裡
    三國演義中,在眾人的眼中,劉備是一個「仁德之君」、「愛哭鼻子」的主公,如他曾兩次拒絕陶謙的徐州,不忍心奪取同宗劉表的荊州,在魯肅索要荊州時,哭哭啼啼。然而,在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卻是一個殺伐果斷的大將,曾斬殺多員大將。據歷史記載,至少這五人死在劉備的手裡,他們都是誰呢?
  • 周瑜出上聯嘲笑黃月英長得醜,諸葛亮的下聯讓周瑜尷尬無比
    三國歷史紛繁複雜,多變多變,很多有心的導演、編劇都會選擇這個時期的題材來創作。人物形象生動,大文豪蘇東坡曾為周瑜、孫權等寫過詩。今日要說的人物,就是那個羽扇綸巾、水戰超人的吳國大將軍周瑜,以及被人們神化的諸葛亮。
  • 夷陵之戰劉備最多只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什麼卻因此一蹶不振呢?
    劉備給關羽報仇,進攻東吳,在夷陵之戰中被打敗;白帝城託孤,蜀漢走上了不歸路。這是《三國演義》裡的情節,仿佛蜀漢滅亡的首犯就是劉備,真實的歷史是這樣嗎?蜀漢有沒有統一中原的機會呢?劉備要報仇,發兵進攻東吳,卻被陸遜採用火攻破了七百裡連營之勢。是七百裡連營不對嗎?曹丕曾說過:「備不曉兵,豈有七百裡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曹丕認為劉備的布局犯了兵家大忌,其實不然。
  • 如果知道這些,那麼以後談論三國,你再也不會被真正的三國迷笑話
    各位看官大家好,又到了我們最喜歡的硬貨環節,今天呢要為大家普及一下三國真正的歷史裡,那些讓你大跌眼鏡卻又是事實的冷知識。1.三國正式上並無劉關張三人結義的史實據史記載,劉關張三人並未結義,但是三個人關係十分親密,曾經同床而臥。張飛和關羽只是早期就跟隨劉備的士卒,但是也確實擁有很強的帶兵能力和個人勇武,跟隨劉備實力的強盛而一路遷升。最終封將入史。
  • 摘掉小說裡的光環,歷史上的諸葛亮依舊強大,厲害得不像人類
    說別人不像個人,那大部分都是貶他的,但說諸葛亮不像人,那就是因為他的能力很難用形容人類的詞語去描述,強大到不像凡人。就連魯迅先生也誇過,諸葛亮的智慧已經跟妖精差不多了,能被這個毒舌的大文豪稱讚,還是這麼高的評價,可見諸葛亮的實力實在是凡人難以匹敵,甚至難以想像。
  • 大多數人都不敢相信的歷史真相,每一個都能顛覆你對歷史的認知
    實際上,曹操這句話是難得的誇讚,因為,曹操和孫權的父親孫堅一樣大,兩人都是公元155年出身的。第七、三國誰最厲害,咱的從年齡比起,首先,曹操比劉備大了6歲,劉備比孫權大了21歲。曹操到死都沒能稱帝,而劉備在稱帝的時候已經有61歲了,至於孫權是在劉備稱帝八年之後才稱帝,當時孫權才48歲。你說誰更厲害一點?
  • 劉備如何「發家」?一半靠人品,三分靠謀略,二分靠武力
    只是呂布也是個有野心之人,等劉備在和袁術交戰時,他乘虛佔領了下邳。後來,劉備和呂布議和,拿到了小沛。但是,呂布又變卦了,進攻小沛,將劉備趕了出去。 這時,劉備只好求助曹操,曹操倒也仗義將呂布打敗了。不過,劉備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他被曹操帶回了許縣。後來,呂布被曹操所殺,其中,自然也有劉備的助攻。
  • 徐庶離開劉備可能遠非你想的那麼簡單
    徐庶的母親其實是在曹操南下、劉備敗走夏口時,被曹軍抓獲的。據史料記載,徐庶在得知母親被抓,對劉備說:「我本來想和你一起成就霸業的,如今母親被抓,心中大亂,所以向你拜別。」隨後徐庶離開劉備,前去曹操那。
  • 婚姻中,越「小氣」的女人,越不簡單
    對此,陳樂說出了自己的秘訣:「想要抓住男人的心,讓他覺得你不簡單就行了,說白了,就是在某些事情上『小氣』一點,他就會很害怕失去你了。」陳樂說,平時和丈夫程楓相處的時候,她總是表現得很「小氣」,看到丈夫和其他異性走得很近就會吃醋,平時不會頻繁的聯繫丈夫,而且在金錢方面表現得更「小氣」,程楓常常會笑罵陳樂「摳搜搜」的。
  • 如何評價三國志14?優點和缺點並存
    那麼314的簡化得到了這些嗎?答案是只得到了一半。從簡化的徹底性來說,314遠不及信野14,這很正常,信野14有三百多座城,如果不進行徹底的簡化,無論在哪一點上增加了工作量,帶來的後果都是巨大的。它完美地再現了歷史和小說中對中華大地的描述,為什麼蜀漢北伐會那麼難,為什麼虎牢關可以擋住十八路諸侯,為什麼曹丕屢次南徵都打不過長江,為什麼街亭會那麼重要,這些疑問都可以在遊戲的地圖設計中得到解釋。在保證了極高戰略感的同時,又在遊戲的平衡性方面做了適當傾斜,不會出現13代那種南方勢力只能被北方壓著打的情況。但這份真實的代價就是緩慢的行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