碲元素納米線改造成的電晶體或將摩爾定律推到極致

2021-02-20 煎蛋

為了在提高計算力的同時,減小計算機的體積,工程師需要越來越巧妙的方法在有限的空間裡塞入更多的電晶體。

由美國陸軍資助的研究團隊發現,可以將稀土金屬(碲)材質的納米線轉化為僅幾納米長的理想電晶體。。

普渡大學的電氣工程師Peide Ye說:「碲材料確實是獨一無二的。藉由它製造的納米線,有潛力成為世界上最小的功能電晶體。」

電晶體是計算信息的重要工具,它們利用微小的電荷變化來阻止或允許電流通過。它們通常由半導體材料製成,可以視為電子的交通路口。電路的開/關組合,代表了計算機作業系統中二進位語言基礎邏輯的物理單元。這樣一來,擁有越多的開/關節點,就有越多的可運行的操作。

自從70多年前製造出首塊電晶體,各種各樣的工藝和新穎材料令電晶體的體積越發小巧。

實際上,電晶體的體型變化是有規律的,英特爾的聯合創始人喬治·摩爾在1965年提出了著名的定律,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如今,這一趨勢已大大放緩。因為更多的電晶體集中在一個區域上,意味著更多的熱量積聚。

儘管不是地殼中常見的元素,但它是需求量很大的半金屬,可以在各種合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來提高材料硬度、抵抗腐蝕。它還具有半導體的特性。在某些情況下承載電流,而在其他情況下充當電阻器。

工程師們對碲納米線的特性感到好奇。在電子顯微鏡下仔細觀察,他們令人驚訝地發現,超細的「線」並非使完全整齊的一維原子隊列。

Ye說:「矽原子線看起來很直,但實際像蛇一樣。是一種非常原始的結構。」

經過仔細檢查,他們發現碲原子鏈由牢固結合在一起的成對碲原子組成的,然後堆疊成晶體形式,並通過較弱的範德華力將其拉成螺旋狀。

用彎曲的納米線製造電子產品只是自找麻煩,因此,為了使其可用,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尋找可以封裝它的材料。

他們發現,解決方案是氮化硼納米管。螺旋結構不僅在內部整齊地貼合上內側面,而且還充當了絕緣體。

最重要的是,整個半導體線的寬度僅為2納米,與幾年前創下的紀錄——1納米——處於同一水平。

時間會證明新納米管的潛力。

如果按照預期,它有可能將當前最先進的微晶片尺寸再縮減一半。

碲元素相對稀少,儘管目前碲元素並未被當做稀缺資源,但未來的電子產品(如太陽能電池)工業可能會製造龐大的需求量。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電子學》上。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造出全球最薄「一維納米線」:僅單原子寬度
    幾十年來,「摩爾定律」一直是晶片製造業界的「金科玉律」—— 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 7nm後,這個技術將接替FinFET延續摩爾定律
    7nm後,這個技術將接替FinFET延續摩爾定律 佚名 發表於 2016-12-12 13:48:21   比利時微電子(IMEC)在2016國際電子元件會議(IEEE
  • 摩爾定律失效?英特爾用事實告訴你:不會
    【天極網筆記本頻道】隨著半導體行業發展,摩爾定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質疑,甚至有聲音說「摩爾定律失效了!」在9月19日舉行的「英特爾精尖製造日」活動上,英特爾用事實告訴大家:摩爾定律不會失效。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談到19日活動時說「今天是一個摩爾定律的盛會。」
  • 臺積電:摩爾定律可延續到0.1nm 現有製程工藝定義已成營銷遊戲
    臺積電:摩爾定律可延續到0.1nm 現有製程工藝定義已成營銷遊戲 摩爾定律是半導體產業的金科玉律,已經指導行業發展了50多年,它是Intel聯合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提出的,Intel也是摩爾定律最堅定的捍衛者,
  • 定製納米晶體誕生,摩爾定律再起作用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只有原子厚的半導體晶體,可造出下一代更強大、體積更小的電子產品所需的微晶片——顯示著半導體行業的「摩爾定律」將再次靈驗。
  • 摩爾定律的突圍
    視頻中可以看出,摩爾定律貫穿著從早期的IBM 用集成電路設計出電腦計算單元,到以Intel為代表的IDM半導體公司成立,再到以聯華電子和臺積電為代表的Foundry廠商崛起,最終至目前以臺積電為代表的晶圓製造作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的建立,其不斷實現的過程也是產業鏈持續進化的結果。一、摩爾定律「死」了麼?
  • 碳納米管打造世界最小電晶體,碳...
    隨著計算機全面進入納米時代,工程師們發現想要遵循摩爾定律變得越來越難了。1965 年,Intel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了提出了「摩爾定律」,即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隔 1-2 年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隨之翻倍。
  • 最後的矽電晶體,納米片器件也許是摩爾定律演進的最後一步
    製造更小、更好的微處理器電晶體愈發困難,而且昂貴無比。只有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TSMC)具備在這一微型化前沿領域開展業務的能力。它們都在製造相當於7納米節點的集成電路。這是摩爾定律初期遺留下來的名稱,現已沒有明確的實際意義,但它仍然反映了集成電路功能和器件微型化的程度。 目前7納米製造工藝已屬前沿技術,但三星和臺積電今年4月宣布,他們將開始轉向5納米節點。
  • 0.167nm電晶體達成:摩爾定律到此為止-半導體,電晶體,摩爾定律...
    從晶片製程開始邁入20nm的時候,唱衰「摩爾定律」的聲音就開始越來越強烈,但最新的進展是,IBM聯合三星、GF已經拿出了7nm樣片,而臺積電甚至都把5nm提上了日程。半導體業繃緊的神經仿佛一下子鬆弛下來,那麼在量子計算未成形之前,工藝的極限是什麼?
  • 摩爾定律終結了嗎?史上最小 1 nm 電晶體將為之續命
    >《摩爾定律已死,半導體行業發展會停滯嗎?》、《摩爾定律這次真的到頭了! 》、《存在 50 年的摩爾定律正在失靈?》……近年來,關於摩爾定律即將走向盡頭的報導簡直數不勝數,各方專家也紛紛發言表態,支持這一說法。如此看來,這一科技界的鐵律真的沒有繼續生存下去的空間了嗎?正當我們為之疑惑嘆息之時,計算技術界突然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科學家已將電晶體製程從 14 nm縮減到了 1 nm!
  • 摩爾定律終結了?科學家研製出1nm製程電晶體
    《摩爾定律已死,半導體行業發展會停滯嗎?》、《摩爾定律這次真的到頭了! 》、《存在50年的摩爾定律正在失靈?》……近年來,關於摩爾定律即將走向盡頭的報導簡直數不勝數,各方專家也紛紛發言表態,支持這一說法。如此看來,這一科技界的鐵律真的沒有繼續生存下去的空間了嗎?
  • 1nm電晶體誕生 摩爾定律未終結
    《摩爾定律已死,半導體行業發展會停滯嗎?》、《摩爾定律這次真的到頭了! 》、《存在 50 年的摩爾定律正在失靈?》……近年來,關於摩爾定律即將走向盡頭的報導簡直數不勝數,各方專家也紛紛發言表態,支持這一說法。如此看來,這一科技界的鐵律真的沒有繼續生存下去的空間了嗎?
  • 摩爾定律難以為繼? 新型二維材料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預言
    摩爾定律難以為繼? 近年來,半導體行業總是籠罩在摩爾定律難以為繼的陰霾之下。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呂勁團隊與楊金波、方哲宇團隊最新研究表明,新型二維材料或將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的預言。他們在預測出「具有蜂窩狀原子排布的碳原子摻雜氮化硼(BNC)雜化材料是一種全新二維材料」後,這次發表在《納米通訊》上的研究,通過實驗證實了這類材料存在能谷極化現象,並具有從紫外拓展到可見光、近紅外以及遠紅外波段的可調能隙功能。
  • 這種材料或將拯救摩爾定律
    這種材料或將拯救摩爾定律 日期: 2020-10-13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摩爾定律是一項經驗建議,它表明,集成電路(IC)中的電晶體數量每隔幾年就會翻一番。但是,由於電晶體越來越小,以至於當前的基於矽的技術無法提供進一步縮小電晶體的機會,因此摩爾定律已開始失效。為了延續摩爾定律,其中一種可能性是求助於二維半導體。
  • 超越摩爾定律 中國臺灣研究團隊獲重大突破
    中國臺灣是半導體產業重鎮,即便連臺積電,都致力於尋找超越摩爾定律的先進位程,而臺灣物理團隊搶先一步,成功研發出超越摩爾定律的二維單原子層二極體,並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成果。臺灣地區「科技部」今天舉辦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在「科技部」、成功大學與臺灣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成大物理系教授吳忠霖與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博士陳家浩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二維單原子層二極體,更加輕薄、效率更高,可以超越摩爾定律,並進行後矽時代電子元件的開發,也因此,這項研究成果登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
  • 摩爾定律面臨的兩個問題
    戈登·摩爾在 1965 年提出摩爾定律時,其內容為半導體晶片上集成的電晶體數量將每年增加一倍,1975 年,他又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對摩爾定律進行了修正,把「每年增加一倍」改為了「每 18 到 24 個月增加一倍」。 摩爾定律發展至今已有 50 多年,在這 50 多年間,不斷有人唱衰,甚至有人提出「摩爾定律已死」的觀點。
  • 超材料或將延續摩爾定律?
    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使得傳統意義上的摩爾定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質疑,甚至有聲音說:「摩爾定律要失效了!」因此,如何延續摩爾定律成了當今半導體行業熱議的話題。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周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超材料有可能從工藝和原理兩方面延續摩爾定律,為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技術路線。
  • 地球文明能否進化成宇宙文明社會,摩爾定律說了算
    冰果今日話題:摩爾定律的命運卡死了人類的未來,摩爾定律關係著人類社會能否進化到超級宇宙文明社會。就這樣反覆循環,每循環一次,性能就會增一倍,但是成本卻降低了一倍,摩爾定律就是這樣產生的。於是有人提出摩爾定律奇點假說,預言幾十年後,摩爾定律會達到極限,將無法再突破,再突破的話,電子元件就要比原子還要小了。而且,就算擁有強大的技術,暫時也找不到合適的製作材料。 但是結局不應該是這樣的。要知道,如果說摩爾定律達到了頂點沒有辦法突破,那麼人類文明也將一起停滯。
  • 臺積電:摩爾定律還活著,電晶體密度還可更進一步
    翻譯自——tomshardware摘要:摩爾定律的核心理念是提高電晶體的密度,現在我們通過並行化或者改進封裝來實現。臺積電錶示,儘管最近的時代思潮與摩爾定律相反,但摩爾定律依然存在。臺積電新任全球營銷主管Godfrey Cheng在博客中寫道:摩爾定律與性能無關,而是與電晶體密度有關。傳統的方法,雖然性能是通過提高時鐘速度和體系結構來提高的,但今天是通過矽架構創新和計算工作負載的線程化或並行化達到高性能目的,因此這需要增加晶片大小。這就說明了電晶體密度的重要性,因為晶片成本與其面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