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摩爾定律還活著,電晶體密度還可更進一步

2020-12-06 EEWORLD電子工程世界

翻譯自——tomshardware

摘要:摩爾定律的核心理念是提高電晶體的密度,現在我們通過並行化或者改進封裝來實現。

臺積電錶示,儘管最近的時代思潮與摩爾定律相反,但摩爾定律依然存在。臺積電還展示了一個巨大的2500平方米的矽中介層,包括8個HBM內存晶片和兩個大處理器。本文講述了臺積電如何利用多層堆疊的方法來提高晶片性能。

臺積電新任全球營銷主管Godfrey Cheng在博客中寫道:摩爾定律與性能無關,而是與電晶體密度有關。傳統的方法,雖然性能是通過提高時鐘速度和體系結構來提高的,但今天是通過矽架構創新和計算工作負載的線程化或並行化達到高性能目的,因此這需要增加晶片大小。這就說明了電晶體密度的重要性,因為晶片成本與其面積成正比。

臺積電正利用其最新的N5P流程節點(N5P process node)解決這一問題。該節點是臺積電幾周前宣布的N5節點的改進版本。與N5相比,該節點將提供7%的高性能或15%的低功耗,預計2021年實現。Cheng說,它將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電晶體密度,儘管到那時英特爾的7nm工藝可能已經佔據了這一優勢。但臺積電錶示,5nm製程並非終點。

「在了解了我們的技術路線圖後,我可以有把握地說,臺積電在未來幾年裡將繼續開拓創新,我們將繼續縮小單個電晶體的體積,並繼續提高密度。」在未來的幾個月和幾年裡,隨著我們向新的節點邁進,你們將會聽到更多來自我們的消息。」

電晶體微縮當然受到原子極限的限制。電流電晶體的柵長約為20nm,而水分子的尺寸為0.275nm。Godfrey Cheng指出,由於摩爾定律本質上是建立在密度增加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將更多電晶體壓縮在集成電路中。第一是改進封裝,這是晶片外殼的行業術語;另一種方法是從矽轉向二維材料,臺積電正在元素周期表中尋找這種材料。

「通過潛在地使用這些新材料,如果它的密度大幅提高的話,我們就可以在稱為單片3D集成電路的東西中堆積多層電晶體。你可以在GPU之上添加CPU,在AI邊緣引擎之上添加CPU,在兩者之間添加內存層。摩爾定律並沒有消亡,還有許多不同的途徑可以繼續增加密度。」

他繼續說到系統級性能問題。保持CPU、GPU和AI處理器等晶片的數據供應是很重要的,因此提供接近內近核心的內存以降低延遲和能量異常關鍵。臺積電已經從設計與工藝聯合優化(DTCO)時代過渡到系統-技術協同優化(STCO)時代。

這是通過先進的封裝完成的,其中臺積電支持矽基插入器和矽基扇出型封裝集成,它還擁有將晶片堆疊在晶片上,或將晶片堆疊在其他晶片之上的技術。臺積電展示了一個接近2500平方米的世界上最大的矽中介層,其上放置了2個600平方米的處理器和8個75平方米的HBM內存晶片,這使得基於插入器的封裝上有1800平方米的計算和內存矽,遠遠超過傳統的網格大小限制的兩倍。

臺積電並不是唯一一家致力於先進封裝的公司,英特爾(Intel)最近也展示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封裝技術。

另一方面,《電子時報》周三報導稱,臺積電將投資65億美元擴大晶圓廠產能。報告還說,該公司略微上調了今年的資本支出預測(超過110億美元,而此前的預測是100億至110億美元),這表明需求好於預期。

延伸閱讀

HBM?

HBM(High bandwidth memory)是一款新型的CPU/GPU內存晶片(即「RAM」),就像摩天大廈中的樓層一樣可以垂直堆疊。基於這種設計,信息交換的時間將會縮短。這些堆疊的晶片通過稱為「中介層 (Interposer)」的超快速互聯方式連接至 CPU 或 GPU。將HBM的堆棧插入到中介層中,放置於 CPU 或 GPU 旁邊,然後將組裝後的模塊連接至電路板。

儘管這些HBM堆棧沒有以物理方式與CPU或GPU集成,但通過中介層緊湊而快速地連接後,HBM 具備的特性幾乎和晶片集成的RAM一樣。

功耗效率

在過去的七年裡,GDDR5 在業界發揮了重要作用。迄今為止,這項顯存技術中的海量存儲功能幾乎應用在每個高性能顯卡上。

但是隨著顯卡晶片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快速傳輸信息(「帶寬」)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GDDR5 已經漸漸不能滿足人們對帶寬的需要,技術發展也已進入了瓶頸期。每秒增加1GB的帶寬將會帶來更多的功耗,這不論對於設計人員還是消費者來說都不是一個明智、高效或合算的選擇。因此,GDDR5 將會漸漸阻礙顯卡晶片性能的持續增長。HBM 重新調整了內存的功耗效率,使每瓦帶寬比 GDDR5 高出 3 倍還多。

更小巧的外形設計

除了性能和功耗外,HBM在節省產品空間方面也獨具匠心。隨著遊戲玩家對更輕便高效的電腦追求,HBM 應運而生,它小巧的外形令人驚嘆,使遊戲玩家可以擺脫笨重的GDDR5晶片,盡享高效。此外,HBM比GDDR5節省了94%的表面積!

相關焦點

  • 比官方宣傳還猛!臺積電5nm電晶體密度比7nm提高88%
    臺積電已在本月開始5nm工藝的試產,第二季度內投入規模量產,蘋果A14、華為麒麟1020、AMD Zen 4等處理器都會使用它,而且消息稱初期產能已經被客戶完全包圓,尤其是蘋果佔了最大頭。臺積電尚未公布5nm工藝的具體指標,只知道會大規模集成EUV極紫外光刻技術,不過在一篇論文中披露了一張電晶體結構側視圖。
  • 臺積電:摩爾定律依然有效,電晶體將能做到 0.1 納米
    據臺灣地區《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研發負責人、技術研究副總經理黃漢森表示,毋庸置疑的,摩爾定律依然有效且狀況良好,它沒有死掉、沒有減緩、也沒有帶病,並透露電晶體將能做到0.1納米。
  • 0.167nm電晶體達成:摩爾定律到此為止-半導體,電晶體,摩爾定律...
    從晶片製程開始邁入20nm的時候,唱衰「摩爾定律」的聲音就開始越來越強烈,但最新的進展是,IBM聯合三星、GF已經拿出了7nm樣片,而臺積電甚至都把5nm提上了日程。半導體業繃緊的神經仿佛一下子鬆弛下來,那麼在量子計算未成形之前,工藝的極限是什麼?
  • 摩爾定律的突圍
    50多年前,Intel創始人之一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其內容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兩年便會增加一倍;經常被引用的「18個月」,是由Intel執行長大衛·豪斯(David House)提出:預計18個月會將晶片的性能提高一倍,這是一種指數級的性能提升。
  • 智慧型手機迭代越來越快,摩爾定律還適用嗎?
    3.晶片製造工藝但請記住,摩爾定律所說的是晶片上電晶體的數量。CPU上的電晶體越多,它就越「聰明」。電晶體是一種很小的開關,可以用來創建邏輯門,而邏輯門則可充當你手機的「大腦」。在晶片每平方釐米麵積上安裝的電晶體越多,能夠安裝到設備裡的總數就越多。這就是電晶體的密度,也就是10nm晶片中10所代表的含義。
  • 摩爾定律延壽數十年 FinFET電晶體發明人胡正明獲IEEE榮譽獎章
    日前IEEE電子電器工程師協會宣布,FinFET電晶體發明人胡正明(Chenming Hu)獲得了2020年的IEEE 榮譽獎章,這是IEEE協會的最高獎勵,這一技術使得摩爾定律延壽了數十年。自從1965年,Intel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以來,半導體工藝一直按照這個規律發展,2年提升一倍的電晶體密度。不過摩爾定律原本應該終結了,因為按照之類的發展,傳統矽基半導體工藝製造難度越來越大,特別是在28nm工藝之後。
  • 臺積電2nm工藝突破,摩爾定律又續命5年!1nm臺積電還有奇蹟?
    今年可以說是臺積電最為高光的時刻了,在之前如果沒有特別關注於晶片這一塊的,估計都不知道臺積電到底是個啥,但是隨著臺積電今年技術不斷的突破,也是證明了其全球晶片代工頂尖巨頭的地位,尤其在今年的5nm技術量產了之後,成功的將摩爾定律繼續延續,但是最近臺積電可沒閒著。
  • 臺積電:摩爾定律可延續到0.1nm 現有製程工藝定義已成營銷遊戲
    臺積電:摩爾定律可延續到0.1nm 現有製程工藝定義已成營銷遊戲 摩爾定律是半導體產業的金科玉律,已經指導行業發展了50多年,它是Intel聯合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提出的,Intel也是摩爾定律最堅定的捍衛者,
  • 實現2nm工藝突破,臺積電為何能給「摩爾定律」續命?
    區別於3nm和5nm製程所採用的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架構,這次2nm改用了全新的多橋通道場效電晶體(MBCFET)架構,這一架構是以環繞閘極(GAA)製程為基礎的架構,可以解決FinFETch因為製程微縮而產生的電流控制漏電等物理極限問題。可以說,GAA製程工藝的出現,相當於又給摩爾定律續命了五年左右。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等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
    魚羊 編譯整理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5nm才剛嘗上鮮,臺積電的3nm廠房也已竣工,甚至傳出2nm工藝取得突破的消息。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
  • 臺積電2nm全環繞柵(GAA)電晶體——摩爾定律還能再續多久?
    摩爾定律(Moore's Law)近年來成功地在世界範圍內推廣傳播,哪怕不從事相關行業的人也耳熟能詳。需要說明的是,摩爾定律這個翻譯並不準確,其僅是集成電路行業發展規律的一個總結,更準確的翻譯是「摩爾規律」。摩爾定律自提出後便根據不同的集成電路發展方向演變出多種不同的闡述形式,總體上可以概括為集成電路性能每隔一段時間會獲得一倍的提升。
  • 0.167nm電晶體達成:摩爾定律到此為止
    從晶片製程開始邁入20nm的時候,唱衰「摩爾定律」的聲音就開始越來越強烈,但最新的進展是,IBM聯合三星、GF已經拿出了7nm樣片,而臺積電甚至都把5nm提上了日程。半導體業繃緊的神經仿佛一下子鬆弛下來,那麼在量子計算未成形之前,工藝的極限是什麼?
  • 摩爾定律失效了?為何英特爾困於7納米晶片,而臺積電卻能突破
    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的經驗之談,被譽為計算機第一定律!其核心內容是: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隔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而言之,每隔兩年,處理器的性能就會提高一倍!
  • 摩爾定律如何「續命」?高通、臺積電、英特爾同臺論「藝」
    作者:DIGITIMES 韓丁摩爾定律引領下的集成電路生產正在逼近物理定律的極限,晶片產業迫切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創新與合作是永久的話題,通過解決散熱問題、尋找新材料與設計結構創新以及更大規模的合作,沿著摩爾定律的道路繼續向前推進。
  • 摩爾定律有終結之日嗎?
    從最嚴格的意義上講,摩爾定律是指晶片上電晶體的數量。從最不嚴格的意義上講,它是指使用一美元可購買的通用計算能力。同樣,當變化率無法達到每18/24個月加倍時,摩爾定律將&34;,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進展將完全停止,它只會以比這更慢的速度前進。
  • 臺積電研發副總裁黃漢森:2050年電晶體能做到0.1納米,氫原子尺度!
    「毋庸置疑,摩爾定律依然有效且狀況良好,它沒有死掉,沒有減速,也沒有生病。」臺積電研發負責人Philip Wong(黃漢森)在Hot chips大會上表示,他展示了臺積電對晶片技術的前瞻,稱到2050年,電晶體將縮小到氫原子尺度,即0.1nm。
  • 臺積電新推2nm全環繞柵(GAA)電晶體,但摩爾定律還能再續多久?
    摩爾定律(Moore's Law)近年來成功地在世界範圍內推廣傳播,哪怕不從事相關行業的人也耳熟能詳。需要說明的是,摩爾定律這個翻譯並不準確,其僅是集成電路行業發展規律的一個總結,更準確的翻譯是「摩爾規律」。
  • GAA技術給摩爾定律續命,臺積電先進5、4、3、2、1nm晶片工藝製程布局
    臺積電先進5nm、4nm、3nm、2nm、1nm晶片工藝製程持續推進。ycgEETC-電子工程專輯雖然英特爾規劃的7nm工藝比臺積電的5nm工藝電晶體密度還大,但是後年都很難量產,估計要到2023年,那時臺積電更先進的2nm工藝都量產了。
  • 5nm怎樣給摩爾定律續命?巨頭開打製程之戰
    這也與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在1965年提出的摩爾定律息息相關。他認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隔18至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當晶片製程演進到5nm,它電晶體的集成度和精細化程度都要比以往更高,可容納更複雜的電路設計,並將更豐富的功能融入其中。
  • 三維電晶體陣列有望打破摩爾定律
    科技日報華盛頓11月19日電 (記者劉海英)目前,用於計算機處理器的矽集成電路正接近單個晶片上電晶體的最大可行密度,至少在二維陣列中是這樣。摩爾定律看似已難以維持。美國密西根大學一研究團隊卻另闢蹊徑,將電晶體陣列帶入三維空間,在最先進的矽晶片上直接堆疊第二層電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