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第一人》攝影解析

2020-12-05 渲染小能手

登月第一人

導演:達米恩·查澤雷 Damien Chazelle

攝影指導:納斯·桑德格倫 Linus Sandgren

《登月第一人》講述了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從地球到月球的旅程。導演達米恩·查澤雷沒有著力渲染國家精神和英雄主義,而是選擇從太空人個人的角度出發,退去神化色彩,儘量生活化地記錄登月背後的故事。最終獲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為了用紀實風格來表現電影的主題,《登月第一人》中大量使用了Super 16mm進行手持攝影,實現粗糙,砂礫感的畫質,營造沉浸式的影像風格。

用16mm膠片來表現牽動情感的部分。

影片大部分用光偏向於真實自然,但為了突出情緒也會強調暗部和陰影的對比。比如在阿姆斯特朗家中和休斯敦太空人家庭宿舍的部分,攝影指導會讓團隊在屋外布光,將攝影機放在屋內的暗處,從陰影中進行拍攝。

除此之外,在很多家庭生活的段落,都選擇了自然、沒有太多設計感的機位。鏡頭運動背後的主題是「即時和私人」,避免了精緻的設計影響導演想要營造的「真實感」。

不加控制的鏡頭也是取巧的手段。一場戲中阿姆斯特朗將女兒摟在懷中慢慢搖晃,隨後鏡頭逐漸失焦。

之後每次阿姆斯特朗想起夭折的女兒,畫面都會出現輕微失焦。將運鏡隱藏在劇情中微妙地傳遞情緒,實現導演想要達到的記錄片似的寫實感。

隨著劇情發展來到NASA基地和阿姆斯特朗在休斯敦的住所後,攝影變為35mm 膠片,質感更「精細」, 對比度也更強烈。

《登月第一人》中,所有飛船艙內的場景都是用16mm膠片拍攝的,這樣做是為了拉近和觀眾的距離,做出原始素材的粗糙感和時代的質感,也為登月著陸之後打開的IMAX畫幅製造最大化的反差。

在上世紀60年代,太空飛行的危險係數足以讓人崩潰。在太空艙劇烈的搖晃之中,除了緊密注視儀錶盤,太空人還要祈禱劇烈的衝擊不會讓他們在空中分崩瓦解。

所以在最緊張的橋段中,我們的視野範圍只有閃爍的燈光,抖動的錶盤,似乎只局限在阿姆斯特朗看到的景象,和他一同體驗。

月球部分實拍的場景在一個和月球顏色,質感都較為相似的採石場,使用了IMAX攝影機,攝影師自己設計了照明設備,模擬月球上太陽照射的光線。

阿姆斯特朗打開阿波羅11號登月艙的門踏上月球時,鏡頭從16mm變成70mm, 如果有機會在IMAX的大熒幕上欣賞《登月第一人》,就能感受到從出艙口的角度向外,畫面在腳下直接打開的震撼。

從16mm到IMAX這種設備的跳躍轉變是一個挑戰,但用攝影制式的不同來實現不同地點之間的對比是導演的堅持。因為IMAX更適合呈現人類登上月球以後看到的壯闊景象。

為了實現通篇的「沉浸感」,導演和攝影還特意選擇了阿姆斯特朗走下梯子,登上月球時的主觀視角畫面。

在一些採訪中,當問到作為攝影指導的工作時,納斯·桑德格倫提到最主要的就是清楚並嚴格按照劇本與導演的視覺方向。在《登月第一人》中,就是用宏大的事件背景和視覺來表達最隱秘的人類情感。一旦自己認可並熟悉了導演的視覺定位就可以很好地進行配合和提出創造性的建議。

相關焦點

  • 《登月第一人》演繹太空傳奇
    看著達米恩·查澤雷的「登月第一人」,我對其他電影中相對容易的太空旅行看起來很震驚,這些電影記錄了美航局著名的歷史。這並不是說人們不努力工作或沒有戲劇性的賭注,而是有一種控制感。查澤雷給好萊塢主要電影中罕見的太空計劃帶來了危險感。
  • 登月第一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
    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1930年8月5日-2012年8月25日)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服役時,於1969年7月21日時成為了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太空人,也是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而其搭檔巴茲·奧爾德林也成為了第二位登上月球後安全返回的人,兩人在月球表面停留了兩個半小時。
  • 好萊塢電影獎公布獲獎名單 登月第一人成最大贏家
    好萊塢電影獎公布獲獎名單 登月第一人成最大贏家 時間:2018.11.0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蜘蛛女
  • 《登月第一人-First Man》全球熱映
    |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天文周曆原文連結:https://www.space.com/42069-first-man-annotated-screenplay-book.html翻譯:郭琳琳校對:王延昕編排:鄢淑瀾《登月第一人
  • NASA公布8400多張登月照片 回應「登月造假」
    小長假到了,微信朋友圈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國慶長假攝影大賽,NASA也來湊熱鬧。10月2日,NASA通過在線相冊網站Flickr一口氣放出了8400多張歷次阿波羅登月計劃高清照片,解析度都是1800dpi。
  • 《登月第一人》周五首映開局不利
    時光網訊 達米恩·查澤雷與瑞恩·高斯林《愛樂之城》後再度合作的《登月第一人》首映票房表現低於預期。該片10月12日周五正式在北美上映,首日僅入帳586萬美元位列單日票房榜第三位。進入次周的《毒液》和《一個明星的誕生》走勢堅挺分列冠亞軍。
  • 20張史上第一的照片 見證人類與攝影發展奇蹟
    攝影自發明至今已經拍攝過無數經典、不可思議的照片,而這一系列的歷史照片,見證著人類文明與攝影歷史的變化,攝影每一次進步,宛如阿姆斯特朗登月時所說的那句話:「我個人邁出的一小步,是人類歷史邁出的一大步。」
  • 《登月第一人》讓人類登月真假再掀質疑,人類到底登上過月球嗎
    《登月第一人》有別於其他傳統商業娛樂套路片,導演風格強烈。影片在展示飛行過程中,除了第三幕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其他時間飛行的片段,幾乎都是第一人稱在駕駛艙拍攝完成。這種第一人稱的影像調度,讓人看電影時感覺就坐在駕駛艙裡,有時我還無意識摸了摸自己有沒有系好安全帶。
  • 中國宣布嫦娥五號計劃,讓人想到美國登月,阿波羅計劃是真的嗎?
    不過,很多美國人,包括其他國家的民眾,始終對阿波羅系列任務表示懷疑,認為美國從來沒有登陸過月球。一些陰謀論者甚至表示,美國太空人是在內華達州的沙漠攝影棚裡偽造了登月的畫面。今天,覆言就帶大家盤點一下,有哪些關於阿波羅任務的陰謀論?這些都是真的嗎?美國登月陰謀論質疑一,航天員在插美國國旗的時候,國旗明顯被風吹動了。
  • 中國官宣「嫦娥五號」,讓人想到美國登月,阿波羅計劃是真的嗎?
    不過,很多美國人,包括其他國家的民眾,始終對阿波羅系列任務表示懷疑,認為美國從來沒有登陸過月球。一些陰謀論者甚至表示,美國太空人是在內華達州的沙漠攝影棚裡偽造了登月的畫面。今天,覆言就帶大家盤點一下,有哪些關於阿波羅任務的陰謀論?這些都是真的嗎?
  • 美國登月造假?第一登月的美國為啥不登月了,月球謎團真多!
    1961年至1972年,美國航天局NASA實行了一攬子的載人登月計劃,經歷過一波失敗後,終於讓阿波羅11號和17號載人飛船成功把人類送上月球,而且還成功讓人類返回了地球,有來有回這很重要!但是,自從72年美國人完成了阿波羅17號載人登月以後,卻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再也沒有登陸過月球,美國人似乎對於登月失去了興趣。
  • 《登月第一人》全網上映,第一視角感受阿姆斯特朗登月傳奇故事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成為登月第一人。以此為開端,世界各國航空航天技術突飛猛進,月球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摘下,露出它姣好的面容。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對上世紀首次登月壯舉產生了質疑。
  • 第一次重大登月競賽已過去了近50年
    攝影:OTIS IMBODEN FOR NASA土星五號火箭高約110.6米,由火箭的第一級推進,藉助770000升煤油和1203760加侖液氧為5個F-1火箭引擎提供動力。攝影:NASA1969年,「鷹號」登月艙將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溫·巴茲·奧爾德林安全送到月球表面並返回月球軌道。
  • 高司令衝奧片《登月第一人》獨家探班
    時光網訪問了《登月第一人》片場,探尋這部新片製作幕後的故事。  度過了33歲生日的一周後,導演達米恩·查澤雷仍舊頂著一張娃娃臉——比起一位初出茅廬的導演,他看起來更像是送比薩的小哥——他與四年前首次進入影迷視野中的樣子相差無幾,那時他個人第二部長片作品上映了。現在這部新片是目前為止,查澤雷指導過預算最高的一部。
  • 關於美國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幾個大事實
    1969年7月20日,全世界 估計有 5.3億人盯著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因為他為人類帶來了一次「巨大的飛躍」。阿姆斯特朗當天鞏固了自己在歷史上的角色,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1、阿姆斯特朗在登月前曾在美國宇航局擔任試飛員多年。他是太空中第一位民用太空人。他的女兒在2歲時患有惡性腦腫瘤並去世。並不是每個人都像阿姆斯特朗那樣對探索太空感到興奮。當時許多美國人認為阿波羅任務的價值245億美元的價格過高。在登月之前,阿姆斯特朗參加了雙子座8號航班。
  • [登月第一人|First Man][2018]_無字幕純英文字幕版
    登月第一人 First Man (2018)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編劇: 喬希·辛格 / 詹姆斯·漢森主演: 瑞恩·高斯林 / 克萊爾·芙伊 / 傑森·克拉克 / 凱爾·錢德勒 / 寇瑞·斯託爾 / 更多……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 美國「阿波羅」登月遭受質疑,專家破解,如何偽造登月的場景?
    那麼我們看看美國的航天技術,大家都知道,美國NASA在50多年前已經成功實施登月。然而,在國外,不少的群眾認為登月其實是假的,當中不乏一些懷疑論者和陰謀論者,他們認為美國航空航天局不可能在那個年代掌握去月球的技術。所有登月的圖片和視頻都只是在攝影棚拍攝出來的,那樣就真正的登月要簡單多了。
  • 北美票房|《毒液》《一個明星的誕生》分列前二《登月第一人》位居...
    (左起)電影《毒液》、《一個明星的誕生》、《登月第一人》英文海報參考消息網10月16日報導美媒稱,根據最新北美票房顯示,影片《毒液》和《一個明星的誕生》依然佔據榜單前兩位,新上映的《登月第一人》位居第三。
  • 科學家解析阿波羅登月計劃 未來將建造月球基地
    未來的國際空間站將是組裝太空飛行器和執行深空飛行任務的一個航點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為人們解析了「阿波羅」飛船登月計劃之謎,人類未來將從國際空間站飛往月球,並建造月球基地。但一項一項的計劃可能建成一個強大的基礎設施,就像建設第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在20世紀60年代,X-15實驗火箭飛機已飛往太空邊緣。這將演變成一個軌道平面隊,以及太空飛行器和航天史上的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理想情況下,這會進入一個單級軌道。美國宇航局在十年前嘗試建立X-33實驗火箭飛機,但失敗了。或者也許就會有一個母艦搭載一個軌道太空梭,現正由微軟創始人之一保羅•艾倫(Paul Allen)試圖建造。
  • 阿波羅太空人登月是真的嗎?
    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質疑美國在半個世紀前的六次載人登陸月球任務是假的,那12位太空人並沒有真的踏上月球表面,而只是在地球上的攝影棚裡拍攝的。主要的質疑包括以下幾點:(1)在沒有空氣的月球上,旗子會飄動,而不是垂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