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對於公開增發,券商保薦機構一般要採用包銷方式進行銷售,相對發行費用也比代銷要高。一旦認購不足,保薦機構將包銷,這容易帶來虧損,因此很多券商也不願意參與公開增發。

時隔5年再現案例 拓斯達完成公開增發募資6.5億元
讀創/深圳商報 記者陳燕青
時隔5年,首例公開增發完成。17日晚間,拓斯達發布創業板公開增發A股發行結果公告暨復牌公告稱,公司完成公開增發募資6.5億元,18日復牌。這也是自2014年5月滄州大化後首家完成公開增發的A股。
根據公告,拓斯達此次公開增發價為40.46元,較停牌前股價41.38元折價逾2%,發行數量為1606.52萬股。公司原股東優先認購部分全額配售,配售股份為161.63萬股,佔發行總量10.06%;網上投資者申購股份1335.44萬股,配售股份為632.14萬股,佔發行總量39.35%;此外,網下A類投資者和B類投資者配售股數佔發行總量50.59%。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申購的網下機構包括中兵投資管理、中兵財富資產管理以及知名私募機構源樂晟資產管理等8家機構。
拓斯達稱,本次發行結束後,公司將儘快申請本次發行的股票上市,具體上市時間將另行公告。

去年10月,拓斯達公布了公開增發股份預案,公司擬向不特定對象公開增發不超過2600萬股,募集資金用於江蘇拓斯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機器人及自動化智能裝備等項目,時隔一年增發終於完成。
記者注意到,上一次A股公開增發案例還要追溯到2014年5月,滄州大化當年公開增發3485.66萬股,完成募資3.65億元。數據顯示,公開增發市場在2015-2018年並未有相關案例。
截至18日,加之拓斯達,最近一年共有8家公司擬進行公開增發。除了拓斯達完成公開增發外,紫金礦業的公開增發目前處於發行階段。此外,能科股份、新泉股份公開增發已過會,另外家公司增發已獲股東大會通過。
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方式包括定向增發、公開增發、配股、公司債、可轉債、優先股等。其中,公開增發股票案例相對要少得多。公開增發麵向的投資者為二級市場的中小投資者,且原持股股東具有優先認購權。
對此,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分析稱,「公開增發要求較高,如要求公司最近三年現金分紅的比例至少要達到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除了創業板之外最近3年需盈利,不存在利潤下滑50%以上的情形,平均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6%。上述的要求首先就剔除了相當部分公司,再加上原股東一般要參與認購才容易完成增發,這對大股東的資金要求較高,因此公開增發案例比定增少很多。」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對於公開增發,券商保薦機構一般要採用包銷方式進行銷售,相對發行費用也比代銷要高。一旦認購不足,保薦機構將包銷,這容易帶來虧損,因此很多券商也不願意參與公開增發。原標題:時隔5年再現案例 拓斯達完成公開增發募資6.5億元
讀創編輯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