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祖北辰
近日,一段「女子皮膚裡取出白色小蟲」的視頻在微信群中流傳。視頻中,一名醫生用鑷子從女子的手臂傷口裡抓出了多條類似白色蛆蟲的不明生物,看後讓人不寒而慄。整段視頻還配上了一段紅色的字幕——「常吃小龍蝦的結果」,暗示女子體內長白色蟲子是因為常吃小龍蝦。
視頻動圖
事實果真如此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看後發現,視頻中的醫生和女子說的都是英語,視頻很可能發生在海外,而並非國內。此外,從女子和醫生的對話內容來看,並沒有任何涉及小龍蝦的信息。
帶著疑問,記者搜索發現,這一視頻早在今年1月前後就已在微博、B站等網站中流傳。值得注意的是,視頻在此前流傳的過程中並沒有字幕,且視頻在發布時的文字介紹僅描述了該女子身上取出的是一種叫「膚蠅」的寄生蟲。可以推測,目前視頻裡的紅色字幕是被後期人為添加的。
相關微博截圖
記者在查找過程中還發現,短視頻媒體「@北京時間」對此視頻發布過一條更為詳細的報導。介紹稱,視頻中的年輕女子因為之前到中南美洲進行生態工作,被膚蠅產卵寄生在她的手臂裡,視頻正是她接受治療的過程,醫生前後從她的左臂裡一共夾出了7條蛆蟲。
「@北京時間」報導截圖
那麼,這種名叫「膚蠅」的生物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和小龍蝦又有沒有關聯呢?
資料顯示,膚蠅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它的傳播過程通常是先將自己的卵產在蚊子身上,然後蚊子會找到人類,在它吸血的過程,膚蠅的卵會落在人身上並開始孵化。孵化出的膚蠅會在人體內待8周左右,以人的皮膚為食。
浙江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研究所專家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還介紹,膚蠅多出現在髒亂臭的熱帶地區,比如非洲的衛生條件比較差,因此相對高發。此外,膚蠅不太會有長期的健康損害,只是當蟲子寄生時,皮膚會出現紅腫、潰瘍和流膿。一旦蟲子爬出來後,經過清理創口、控制感染處理後,應該就能康復。
由此可見,視頻中女子皮膚裡出現「膚蠅」的原因並不在於小龍蝦;但視頻在傳播過程中卻被造謠者利用,並嫁接到了小龍蝦的身上,引發公眾的恐慌。
事實上,小龍蝦確實會存在一些寄生蟲,但要規避這一風險也不是難事。上海闢謠平臺此前就曾對「吃小龍蝦感染寄生蟲」的風險進行過多次科普,如果想要安全地食用小龍蝦,首先在烹飪前一定要將它們清洗乾淨,不要購買死亡、感官異常或味道不新鮮的小龍蝦,也不要食用小龍蝦的頭和內臟。此外,自己烹飪小龍蝦或在夜市吃小龍蝦時,一定要確保烹飪過程燒熟煮透。
本文由鄭子愚協助校對
欄目主編:陶健
文字編輯:祖北辰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編輯郵箱:shwlp@qq.com
內文圖: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