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問題:如果沒有人類,宇宙有時間概念嗎?
在惠勒的延遲思想實驗的影響下,有人提出了參與性宇宙模式假說,雖然宇宙的行為在道理上講已經演化了幾百億年,但某種「延遲」使得它直到被一個高級生物所觀察才成為確定。我們可以在一些量子事件發生之後通過更改觀測手段來確定已經發生的量子事件的結果,即,在我們觀測歷史之前,歷史是不存在的,我們觀測歷史的方法決定了歷史的樣子。我們的觀測行為本身參與了宇宙的創造過程!
更狠一點的,甚至有很多科學家認為,宇宙和人類一樣,是有意識的生命體。科學家表示,基於意識連接和量子力學,自我意識始於大腦中的量子事件,並把我們的思維和宇宙連接。很多科學家都接受這種基於量子力學的宇宙意識。很難想像人類的意識是否只是宇宙這顆大腦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首先我先聲明一下,我是不認可宇宙是有意識的生命體,這個假想的成分太多,這種想像源自對意識本身的認知不足。我對意識的看法是:意識是亞宏觀物質中微觀量子與外部微觀量子之間相互作用(量子相干到退相干)形成的信息,這種信息加能量可以驅動亞宏觀物質在所影響的範圍內熵減。
我認為其實參與性宇宙假說,本質的東西就是:存在是人類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一種群體性共同認可,是共識信息。存在並非獨立於人類的,存在是與人必然相關的。
我們應該建立新的「存在觀」:存在並非獨立於人類的,存在是與人必然相關的。我對存在是這樣認知的:
存在的本質是人類群體中的個體與外部相互作用形成的共同認可。
從以上的認知來看,存在是一個群體中的信息共識。沒有得到共同認可的個體感應信息,不是存在,如某些人說看到了外星人但人類群體,尤其是引領主流認知的群體不認可,那麼這種就是不存在。
量子力學中,哥本哈根關於量子塌縮即成為信息的前提,其實就是已經暗中有一個前提,即這是一種信息共識,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中也是一樣,都是背後自帶了這種共同認可,信息,是一種群體共識。
時間,就是這樣的存在。他似乎無形無影,但又是真實的感應到。
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宇宙中截取一個封閉的環境,在這個封閉環境中,不斷的發生著從量子相干到退相干,而發生量子相干的機率要小很多,所以宇宙中一個封閉環境,必然是信息熵增的。或許時間就是這樣的綜合效應,因信息熵熷而產生,所以有時間的最小間隔:普朗克時間(普朗克時間=普朗克長度/光速),一定尺度以下就不會有時間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