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在水產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是水產人經常接觸到的一個指標,它既簡單又複雜。最近很多養殖朋友池塘的pH值高,他們來問是什麼原因?如何解決?有的人嘗試解決,但是越來越高,這是為什麼?pH值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指標,它與什麼有關,如何解決這指標高低的問題?
pH值是氫離子活性的負對數,通常用小寫的p和大寫的H表示。在漁業水質用水標準中,通常規定淡水的pH值是6.5~8.5,海水的pH值是7.0~8.5。pH值反映天然水的酸鹼指標,是與水產養殖密切相關的水化因子。從理論上講pH值小於7.0為酸性,pH值大於7.0為鹼性,pH值等於7.0為中性,pH值小於3.0為強酸水,pH值3.0~5.0叫酸性水,pH5.0~6.5為弱酸性水,pH值6.5~7.5為中性水,pH值7.5~8.5為弱鹼性水,pH值8.5~9.5叫鹼性水,pH值9.5為強鹼性水。
pH值的大小對養殖水產品來說影響非常大,正常的理想的範圍是6.5~8.5之間。當pH值小於6.5或高於8.5,對養殖產品來說都有影響(生長緩慢或者是致死)。在魚蝦生長階段當pH值高於8.5,時間超過24小時,魚鰓組織就會受腐蝕,而患爛鰓病;低於6.5會使魚蝦血液循環受阻,酸性增加降低載氧能力,因此造成魚蝦缺氧,消化力差而出現浮頭病。pH值高於10.4死亡率可達到20~89%,pH值達到10.6以上可引起全池死亡,pH值低於4.4,魚類死亡率可達到7~20%,pH值低於4可引起全池死亡。
pH值測試很簡單,可以用pH值試紙或者測試盒,把水樣打上來測試,或者可以買pH值測試儀,我們建議普通養殖戶買試紙或試劑盒,測試儀需要校正,用標準樣校證,所以養殖朋友們操作起來可能不方便。
pH值高低直接影響著魚蝦的孵化,所以pH值對養殖動物生長和孵化都有重大的影響。
下面分析一下pH值過高過低的原因有哪些?
1. 水溫:在同一個大氣壓下,表層溫度升高,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減小,pH值則上升。在深水層中由於不能直接發生二氧化碳的交換,有機物的水解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快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體的pH值隨之降低。所以在測試pH值時要看是哪個層的pH值。通常表層的pH值高,底層的pH值並不一定是很高的,大家在測試的時候通常以40釐米的水深為標準。另外也要看養殖什麼樣的品種,比如養殖魚類在水的中上層,就測水的中上層就可以了,如果養殖魚類不是在水的中上層而是在下層,或者養的螃蟹、龍蝦、海參在水的底層,那就要測量底層的pH值。
2. 生物活動: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它會消耗二氧化碳,使水中的氫氧根離子積累,pH值增高,生物的呼吸有機質的分解會消耗氧氣積累二氧化碳使pH值降低,這裡面主要是植物和動物對pH值的影響。
3. 大氣分壓:在同大氣直接接觸的表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分壓的增加,水中的pH值也會減小。
4. 離子總量:在同大氣直接接觸的表層,離子的總量的增加,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減小,pH值會上升。
二氧化碳在水中以哪幾種方式存在?
二氧化碳在水中有三種存在情況:
1. 二氧化碳分子
2. 碳酸氫根離子
3. 碳酸根離子
它在水中存在與pH值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當pH值小於4.0,只有二氧化碳分子存在;當pH值為4.0~8.3,二氧化碳分子和碳酸氫根共存;當pH值等於8.3,幾乎都以碳酸氫根離子存在;當pH值8.4~12.0之間,那麼主要是碳酸氫根和碳酸根離子存在;當pH值大於12.0,只有碳酸根離子。所以pH值影響著二氧化碳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同時它對一些其它離子也有一定的影響。當pH值比較高的時候,大量的氨離子就會轉化成氨氮。氨氮有毒,但氨離子沒有毒,所以在鹼性水體裡面的有毒物質多。這也是大家經常用有機酸解毒的一個原理。
pH值通常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指標,比如它對水體的鹼度、硬度都有一定影響。當水中的pH值下降,水中的弱酸電離離子減少,其他的陰離子碳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磷酸根離子,矽酸根離子,有機酸根離子,不同程度的轉化成分子形式存在。陰離子的濃度下降,因而含有這些陰離子的絡合物及沉澱物也相應的分解或溶解游離態的金屬離子濃度增加。相反水中的pH值升高,弱鹼性電離離子減少轉化成分子形式存在,弱鹼性電離增加改變著酸根陰離子的存在,金屬離子水解加劇形成氫氧化物碳酸鹽的形式沉澱或膠體,水中的游離態的濃度下降。因此改變pH值會影響水中的膠體懸浮顆粒,蛋白質,有機高聚合物等帶電狀態,進而導致吸附解析和聚集。
引起pH值高低主要有哪幾種情況?
1. 化學藥品:化學藥品也就是化學產品,清塘消毒類產品就屬於化學產品,對池塘是有一定的影響。通常使用的化學產品有酸性的或鹼性的兩種。酸性的產品會使水體pH值降低,鹼性的就會使pH值升高。一般清塘的時候,若使用生石灰(氧化鈣),在水中溶解形成氫氧化鈣(強鹼),利用這個原理來進行清塘消毒。在pH值高的水體中使用有機酸(弱酸),會使pH值降低。但是當池塘中有大量的藻繁殖的時候,就不能使用有機酸。
2. 水草:池塘的pH值與池塘中的藻類和水草(水生維管束植物)有直接的關係。當沒有太陽也就是日出前,水體pH值最低;隨著太陽升起來,光合作用的逐漸增強,pH值逐漸升高,在下午日落之前pH值是最高的;隨著太陽的日落,光合作用的減弱,pH值逐漸會降低到第二天凌晨,pH值下降到最低點。每天如此往復。pH值的日變化範圍通常是0.3~0.5,如果超過此範圍,說明水體有異常情況。在分析池塘pH值高低解決問題的時候,要根據池塘的情況來進行分析,如果之前用了化學產品使得pH值增高或降低,那麼一定要用化學產品來解決,比如用了酸性物質,就得用鹼性物質去中和,如果用了鹼性物質就得用酸性物質中和。
3. 水生生物:由於生物引起的pH值或高或低,比如水草引起的pH值高低,那麼一定要控制水草的數量,水草量少的時候我們就要補充水草;如果水草量大的時候就要控制水草。對於養螃蟹龍蝦的池塘裡面都有水草,要注意水草的量的大小。
4. 浮遊植物:藻類的大量繁殖或藻類的減少,使得pH值高低,這時就要調節藻的生物量。當池塘的藻的生物量特別少,那就要注重培藻。如果藻的生物量特別大,水體透明度低,就要控制藻。控制藻怎麼控制,當藻大量繁殖,pH值高時,不能用有機酸。如果是因為藻大量繁殖造成的pH值高,就不能使用有機酸了,有機酸用下去能暫時降低pH值,但是長久來看有機酸是大量的碳源,給藻又補充了碳源,藻類會加劇繁殖,後期pH值還會繼續升高。這種情況下怎麼來處理控制pH值呢?首先可以用菌抑制,因為菌繁殖起來藻就會得到抑制,所以建議可以用大量菌把藻控制下去。如果覺得慢,那可以用一些消毒劑把一些老化的藻類去掉,因為藻類的繁殖量已經很大了,用消毒的成分也就是化學的成分並不能把所有的藻類全部消滅掉,它只能把一些生命力不強的,老化的藻類去掉。用了消毒劑以後再用菌把這些老化的藻類分解掉。這樣連續控制2~3天,pH值是一定會降下來的,所以建議大家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味的用有機酸進行處理。
有人說不用有機酸,用乳酸菌行不行?乳酸菌的pH值:有三點幾的也有五點幾的。它雖然有一定的酸性,但是乳酸菌是在pH值三點幾或五點幾的環境中才能夠繁殖起來的,把它放到高pH值的水裡,乳酸菌是能降低pH值,但是它的菌也會死亡。因為它在這種高pH值適應不了。只是把乳酸菌當成一種酸性的化學有機物投入水中,還會給池塘裡補充了營養。雖然它會有一定的作用,因為它在下塘以後能夠粘附或抑制一些藻類的繁殖。但是也要根據具體情況,用量大了,乳酸菌後期就有可能轉化成營養。實際pH值的高低也直接表明著藻類的活性和藻類的繁殖速度,因此可以通過pH值判斷很多關於池塘的問題。
根據pH值的變化如何管理池塘?
首先pH值要堅持天天測,通常建議大家在每天的同一個時間測量。比如下午3:00測,那第二天下午3:00測,這樣天天對比pH值高低。如果有監測習慣的朋友可以早上測一次,晚上測一次,觀察一天pH值的變化。如果一天pH值變化在0.5-1之間說明你的藻繁殖活性好,藻的光合作用好。如果池塘裡有大量的藻或者水草,就說明它產氧能力強。但大家一定要切記pH值不能高於8.5以上,有些海水池塘的pH值可能達到8.8以上,但是pH值太高對養殖品種不利。pH值是一個最重要的指標,我們要經常監測。另外如果一個池塘早上的pH值是8.0,下午的PH值是8.2,變化幅度不大於0.5,甚至幅度在0.3以下,那說明藻的活性已經不好了,產氧能力不強了。這時候要注意藻活性不好,水色是什麼樣的。如果水發黑了,就要及時把老化的藻類分解,然後再補充新的藻種。還要注意如果pH值持續在高點,也就是pH值在8.5以上,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池塘藻相的問題。
通常高pH值容易出現有害藻,比如藍藻或裸藻,這些藻類都是在高pH值容易大量繁殖的。所以也要特別注意pH值是不是長期在高點。如果總在高點容易出現有害藻。在池塘管理中,pH值低酸性水,這不利於養殖品種的生長;pH值高鹼性水也不利於養殖品種的生長。所以把pH值維持在合理的養殖用水範圍之內,這需要進行經過長期的管理,從各個方向去分析你的pH高或者pH低的原因。用合理的解決方案解決。最後一點,如果高pH值持續維持幾天容易發生倒藻現象。所以大家也要注意在藻大量繁殖的時候,若pH值持續升高不降,就容易出現倒藻現象,一旦倒藻pH值會迅速降低,溶解氧也會迅速降低,這時候最容易出現就是浮頭或者翻塘現象,一定要注意這種問題。長期維護池塘的pH值是非常重要的,要合理的管理pH值指標,把它控制在有效的範圍之內。
△內容來源:範老師微藻物聯世界,作者:範秀娟,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